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前进婆罗洲》简介」

2016年08月26日 | 台湾
http://intimes.com.my/yeo-html/yeo567b.htm
■《前进婆罗洲》简介  文・图:李展平2009年2月1日刊登
     ●《前进婆罗洲》封面。
     ●当年遗留下来的守卫室。
     ●古晋老鼠园防空壕一景。
  
  2005年8月间,经吴岸介绍,认识了三位来自台湾的电视特稿拍摄者,要我陪同前往古晋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迹进行拍摄,说是要报导有关被日本征兵派来古晋服役的台湾兵士的事迹。我和他们到巴都林当集中营、老鼠园和长梯头一带,他们猎取了不少镜头。
后来,吴岸传来其中一位名字叫做李展平的所撰写的一本16开型书籍,书名为《前进婆罗洲——台籍战俘监视员》。这本书由台湾文献馆在2005年8月8日出版。由于这本书记载不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台湾籍日本士兵在古晋的事迹,我特意读了一些,觉得可以介绍给“风下”副刊的读者。
《前进婆罗洲——台籍战俘监视员》,厚二百四十余页,图文并茂。作者李展平,生于1952年,是一名报导文学作家,出版过七本书。他在《前进婆罗洲》的扉页写下这样的字句:经过千山万水寻找战犯悲歌。
本书共收录12篇文章:
1,流落南洋的台籍战犯——周庆丰;
2,命运大逆转——死里逃生柯景星;
3,穿过雨林身影——盟军战俘监视员许清泉;
4,难忘心中监狱——屏东麟洛第三分所;
5,厨师上战场——北婆罗洲战俘连阿木;
6,血衣招魂——李彬彩呼天录;
7,被遗忘的影像——婆罗洲台籍男儿;
8,残霄犹得梦依稀——死刑战犯董长雄;
9,高呼台胞幸福——姜延寿广州泣血记;
10,古晋所监视员忆往——萧世儒、陈泽立;
12,古晋台籍战犯——林水木缠讼一生;
附录:日本兵(台籍军属)BC级战犯审判资料。

2005年,是太平洋战争结束60周年,李展平在本书《写在出版前夕》一文中,发出感慨。他说:“谁愿于人间深巷倾听台籍战犯悲凉的心声?” 他对台籍战犯做了一些介绍。以下是他的文章:
据笔者访查:台湾内部派往新竹湖口受训者,除少数留在岛内,大部分派遣菲律宾渡1600部队,俘虏收容所第一分所冈本队;俘虏监视员工建祥(现居埔里)表示:1942年7月,自高雄港启航,前后派遣680名。终战返台者今健在196人,归来后往生者160人,阵亡菲岛109人,战地失踪或失联者210人,死亡惨重。另外俘虏营派遣战线,以北婆罗洲为主,全数来自白河演习所,大致分古晋组、山打根组收容所。他们在1942年7月12日,调到英属北婆罗洲执行看管盟军战俘勤务,被迫杀害或凌虐战俘,导致盟军报复性审判,一生命运曲折悲痛,即使经过60年的岁月疗伤,笔者每探索那一段生命史,皆碰触他们内心,深深伤痛;犹记得几次与(台湾文献馆)馆长刘峰松联袂拜访死刑战犯李琳彩、姜延寿、董长雄家属,当李琳彩侄儿李春生拿出叔父临死“血衣”留言,刘馆长几度哽咽,抿紧嘴唇;当姜延寿在广州被判死刑,虽一再跟(台湾)——国民政府陈冤,最后竟以“空言狡辩”峻拒,临死前高呼“愿台胞幸福”,如此临终前流露殖民同胞的患难与共,自己都快死了,犹祝台胞幸福;而落籍屏东枋山乡的董长雄一表人才,高眺俊秀,毕业于长荣中学,在南洋战场担任通译任务,以“凌虐战犯致死”罪名被盟军判“绞首刑”,临死时遗稿:“为天皇效命终生不悔”……唯一的心愿,将来大日本帝国复兴后,他唯一的儿子董英明,希望能接受日本教育,吾愿已足。事实证明,复兴后的日本,并未理会他的心愿,反将他的遗稿“尘封”,直到几年前日本人野田博爱,自东京“靖国神社”取出董氏遗书,辗转送交其屏东家人;而其子董英明品学兼优,以优异成绩考上屏东师范,十几年前食道癌往生。目前其妻孙素珠女士租屋渡日,生活极为清贫,如此情景,亦让笔者午夜梦回暗自垂泪,一位优秀台湾之子,如此不堪命丧他乡,“有魂无体”漂流南洋战场,日本军方并未将其遗骸骨灰交给家属,导致遗孀伍改只能收拾丈夫遗物,作为衣冠冢,家人伤痛并不随60年前远征的背影消失啊!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造成生灵涂炭,两三千万人失去家园和生命,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台籍日军的行为,包括他们是否被迫杀害和凌虐战俘,李展平的观点如何,不是我们评论的范围,就让历史去评价吧。我们转载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是要让读者了解,有这么一本书,在叙述台籍战犯在婆罗洲(古晋)的事迹。
本期“风下”副刊,刊登《前进婆罗洲》书中原题为:《命运大逆转——死里逃生柯景星》的文章。编者将题目改为《台籍日军在古晋的经历》,需要声明的是,本文曾经编者删节和某些字句加上说明。
  李展平访问柯景星时,柯已经85岁。他在大正9年6月25日出生,昭和17年(1942)7月12日,柯景星从彰化坐火车到嘉义白河,接受为期两周的训练。在白河训练所结训,大半派到北婆罗洲、菲律宾当监视员,基本上可分古晋组及山打根组。《台集日军在古晋的经历》主要就是介绍他们的情况。
     ●(上图)拍摄防空壕的镜头。
   ●(右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战俘的遗物及宿舍模型。像片中人是物件收藏者。



http://blog.xuite.net/mig2178778/twblog/137544685-K%E6%9B%B8%E5%BF%83%E5%BE%97%EF%BC%9A%E5%89%8D%E9%80%B2%E5%A9%86%E7%BE%85%E6%B4%B2%EF%BC%8D%E5%8F%B0%E7%B1%8D%E6%88%B0%E4%BF%98%E7%9B%A3%E8%A6%96%E5%93%A1
「歐貝泰的心情手扎」 2007年11月22日首閱
■K書心得:前進婆羅洲-台籍戰俘監視員

作者:李展平
出版書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時間:2005年8月8日

★本書結構分為:
  館長序
  作者序
  流落南洋的台籍戰犯-周慶豐
  命運大逆轉死裡逃生-柯景星
  穿過雨林身影盟軍戰俘監視員-許清泉
  難忘心中監獄-屏東麟洛第三分所
  廚師上戰場-北波羅洲戰俘連阿木
  血衣招魂-李琳彩呼天錄
  被遺忘的影像-波羅洲台籍男兒
  殘宵猶得夢依稀死刑戰犯-董長雄
  高呼台胞幸福-姜延壽廣州泣血記
  古晉所監視員憶往-蕭世儒陳澤立
  古晉台籍戰犯-林水木纏訟一生
  附錄:日本兵台籍軍屬BC級戰犯審判資料

★重要內容摘要:
  根據日本厚生省1973年的公佈,日本統治末期台灣總督府應軍方之請,派出227183人充軍,喪生30304人(館長序),一說53393人(第146頁)
  供奉在境國神社的有28000人之多。
  26名台籍戰犯被處死、173人被判刑,所謂BC級戰犯是也。
  1996年。日本政府決定以120倍的費用支付薪資等等費用。
  1945年6月8日盟軍登陸北婆羅洲。
  山打根死亡行軍,1300名澳洲戰俘僅有6人生還。
  志願兵、高砂義勇隊、海軍少年工員、勤勞特設團、戰俘營 監視員、從軍看護婦等名義。
  日本戰後組日本戰歿者遺骨遺品收集團、生命感恩團等多次進入南洋戰區。
  二戰日軍捕獲35萬名盟軍戰俘,約33000名死於疾病或運輸途中。
  皇民奉公會招募監視員。
  1942到1945年間,台灣成立12處盟軍俘虜營,共計8155名戰俘。
  茶園義男-大東亞戰下外地俘虜收容所,本書74、75頁。
  1942年07月17日,開設台北本所與金瓜石 第一、台中第二、屏東第三、花蓮港 第四分所。
  1943年04月02日,開設玉里第五分所
  1943年06月07日,花蓮港 第四分所移轉到白河庄
  1943年06月15日,玉里第五分所移轉到木柵,開設大第六分所
  1944年11月06日,開設斗六臨時分所,員林臨時分所
  1945年01月16日,員林臨時分所關閉
  1945年01月22日,木柵第五分所關閉
  1945年03月05日,斗六臨時分所關閉
  1945年03月15日,屏東第三分所關閉
  1945年04月12日,台中第二分所關閉
  1945年05月16日,金瓜石 第一分所移往新店庄
  1945年08月15日,台北本所、新店庄第一分所、白河庄第四分所、大直第六分所關閉。
  殖民地出身、軍隊內的非戰鬥員兩種身分。
  1960、1962、1965年,日方三度敦促國府出面協商台籍問題,國府不理會。

★心得:
  這本書主要敘述二戰後期,一些台灣人士,在皇民化以及宣傳機構,加上經濟因素的考量,分別加入皇軍的外圍組織,紛紛遠渡南洋,擔任非軍事或準戰鬥人員。不幸的是,在盟軍收復失地後,紛紛對所謂的日本戰犯以及台籍準戰鬥人員,作出BC級戰犯的審判,這些台籍人士被判死刑、15年或以下的徒刑,分散到南洋各地集中營關押。
  這批台籍人士有的因為執行長官的命令,被迫下令對盟軍戰俘施暴或是槍殺,因此在盟軍收復後,這批台籍人士就被盟軍法院判處若干刑期,命運各自迥異。有的是被日本軍官推諉,推說台籍幹部蠻恨因此對盟軍戰俘施暴,所以被判重刑。有的是被好長官擋下來,有過一肩扛,因此台籍人士的罪行就比較輕。
  當然也有看不慣日軍虐待盟軍戰俘的台籍人士,無論是偷帶食物給戰俘吃,或是幫忙採集草藥,這些善舉日後卻變成這批台籍人士的保命符,這些受會的戰俘有的寫些感謝狀給這批戰俘監視者,日後成了保命狀,有的還被歡迎到英國移民哩。
  這批台籍人士服監期滿後,先被船運到日本,端視其意願,有意願的就留在日本謀生,想回台灣的救回台灣,大部分的人選則回台灣,但是國府的態度卻是:這批人是頑劣份子、忠誠度有疑問,加上228事件又發生,因此這批人一在基隆上岸,就被警總跟監,按奈指紋,返鄉後隨時有人跟監,因為警總常常造訪造成這批人無法擔任公職,只能在下層階級謀生活,很是悽慘。
  被判死刑的遺族,心情很複雜,當有日本友人將故人遺物托人送到台北時,有的遺族因為擔心故人分家產,或是靈位難以安排等等,居然拒領遺物,這種現象有點不可思議,不過,我們沒辦法處在那個時空環境下去設想,因此我也無法說些什。

★插播
  愛利斯的故事。在盟軍於台灣的戰俘營 中,有位英軍戰士在服役前,與一個愛利斯的女孩相戀並訂婚,但是在男主角病死於戰俘營 後,愛利斯並不知道,竟然終身未婚。接著愛利斯透過外交管道等等,都無法取得男主角的消息,接著在何麥克會長的引導下,居然跑到台灣屏東戰俘營 ,弔念男主角的最後遺跡,這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作者以及整個台灣文獻館在寫這本書時有點不好,1937年用了中日軍事衝突而不是中日戰爭,不用日本戰敗而用終戰的字眼。當然我這樣子批評也會惹起很大的爭議。
  按照法理,1937年中國確實沒有對日宣戰,要等到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國府才對日宣戰,因此嚴格來說算是軍事衝突沒有錯。但是日本政府很討厭,往往細究字面意義,以為1937到1941年期間,中日不是處於戰爭狀態,因此想規避一些義務,這點是很不可取的。在使用中日軍事衝突描述1937到1941年的中日關係時,必須注意日本政府的心態。
  另一個就是終戰,這詞彙很麻煩,用日本戰敗一辭,別人說你大中國主義,用終戰一辭,別人說你媚日附和,我的態度是:一律用日本戰敗後而不用終戰。終戰也好、戰敗也好、戰爭結束也好,日本政府必須擔負起戰後的一些賠償責任,不要用終戰等文字字面意義,規避你們應當負有的義務,如果繼續用這種態度面對亞洲各國,即使日本進入聯合國安理會,也一樣不會得到亞洲各國的認同的啦,認真看一下前西德總理布蘭德怎麼做的吧,不要說些五四三的。
  
★重要參考書籍
  鍾淑敏:俘虜營收容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
  濱崎紘一:我呀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一生,東京新潮社,2000年。
コメント    この記事についてブログを書く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 「海南島八前慰安婦要求日本... | トップ | 「台籍日本兵 遺族悲情史」 »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

台湾」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