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gdsb.hinews.cn/html/2014-12/31/content_42_1.htm
『南国都市报』2014年12月31日 本报记者 王洪旭 文/图
■海口三卿村的石头文化
崇文尚武重视教育;敌火烧不尽,石屋百年不毁;年轻人外出求发展,留下老幼守古村
【相片】三卿村村民们的火山石屋
【相片】三卿村村口的碉楼和豪贤门
【相片】石屋百年不毁
【相片】三卿村村民
穿梭在古朴的石屋、石巷中,令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恒古不变”与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海口市石山镇三卿村,一个地处火山岩盆地的古村落,规矩排列的火山石屋,有的破败,只剩下坚硬的石壁;有的完好无损,与新屋无异。
这里,时而有文人墨客或游人慕名前往。在村口,在石屋中,作画、写诗、拍照,给迟暮老人捶捶背,用似懂非懂的话语和手语彼此寒暄;遇到年轻妈妈怀抱婴儿,凑上去逗个乐。
11月底,海口三卿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个石头世界的气息和魅力,将更好的保存和传承。据悉,目前海南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目已达19个。
★传承 崇文尚武 重视教育
三卿村,这是一座建在火山熔岩流台上的古村落,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石巷和上百间古石屋,整个村庄犹如火山文化博览园。
石墙、石门、石柱、石巷、老树……走进村落,就有一种厚重感。
“三卿村地处低洼地,但是从不积水。”村民王积超说,村中全是火山熔岩,雨水落下来就掉进石缝里了。
“三星秀气天时地利人文茂,卿日春晖雨顺风调物业荣”,横批“和亲康乐”,村口的门联气魄尽显。这个古村落的火山石民居,简单朴素。有的火山石切割得方方正正,有的则不规矩,完全按照石头原本的形状进行堆砌。
三卿村崇文尚武,村口的碉楼——安华楼就是历史见证。碉楼建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是乡绅王政端发起兴建,用于村口安保和防御,还痛击过少数进村的日本人。安华楼下有敬字亭,焚烧废纸字,表示敬惜。据说自清代该亭建成以后,村里文运昌盛,出过举人、贡生、监生、武生等,文武双全人才济济。紧挨着安华楼的是“豪贤门”,背后写“三星供照”,这是一道建于光绪十一年的村门。王积超说,受祖辈的影响,现在的村民们也很重视教育,让孩子多读书,很多年轻人都在海口发展。
★不变 敌火烧不尽 百年摧不毁
11月14日中午,86岁的陈爱清老人刚吃过午饭,坐在石屋前打盹。子女在外,她一个人在老家居住。她家的石屋已有百年历史,但看上去很新,屋内的木梁和神龛都刻有精致的雕花。
陈爱清老人说,当年日本人放火烧村庄,她家的石屋和门都特别坚固,日本人拿刀砍了很久,都无法把门砍坏,家人在屋内把石头垒高,然后从屋顶跑了。现在,老人的石屋换了新门,旧门依然放在一旁,记者凑近一看,门锁处布满刀痕。
三卿村村组长王杰称,村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被日本人烧过。日本人先是飞机轰炸,然后又进村放火烧,当时大部分人家的屋顶都被烧成灰烬,但这从地下喷出来的火山岩石,历经了几千度的炼狱,根本不怕那小小的火苗。火山石墙越烧越越坚硬,日本人走后,村民又重新把屋顶盖了起来,继续居住。
三卿村共有5条石巷,火山石铺成的路,虽然略有凹凸,走了的时间久了,也变得光滑了些。走进石巷,两边石墙上偶尔有探出的枝叶,点缀了村庄的生气。村子外围是高高的村墙,墙外是密密的林子。王杰说,祖辈们的这种规划建筑设计格局,一可调节气候,二可防台风自然灾害,三可抵御外侵,四是木材为生活所用。
旧时村里祭祀的古拜亭,被日军烧得只剩亭台基础。村民们将它当作一个天然的戏台,而旁边一棵大大的枇杷树下,有一堆天然形成的火山熔岩石,村人稍加修整,成了一个看台,平常村人就坐树下乘凉。
★万变 年轻人外出 老幼守古村
村中十分幽静,雨后的火山石,黝而湿润,敲开一户人家的石门,一位独居老人正在门旁的厨房里吃饭。一个较大的瓷碗和一双长长的竹筷,老人坐在一个火炉旁,火炉上烧着开水。陌生人的到来,老人眼中充满好奇和疑惑。在与村民拉家常时,她嘴角会露出微笑,“子女们都在城市,他们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年轻人外出,寻求更大的发展,只有老幼留守村庄。这个农村变迁史的印记,也留在了三卿村的发展中。“有的孩子把老人接到海口,但是老人不习惯,过没多久,他们又自己回来了。”村民们说,老人想落叶归根,他们愿意呆在农村的老屋里终老。
“现仍居住的石屋,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到外面安家或发展事业了。”王积超说,有能力的都搬到城市或在村外建新房,他就在自家的石屋外建起了砖混结构房。
“以前将一块火山石切割方正,要花近一个月时间。”王积超说,听长辈们说,当年建一座石屋要花好几年,因为切割石头要用铁凿慢慢地凿。当年很少用水泥,石墙基本是用石头堆砌,因此要切割成可以相互固定的形状。虽然现在有了机器,切割火山石方便多了,但因成本太高,村民们建新房都选择建砖混结构房。
★破局 发掘火山石文化 欲发展乡村旅游
传统古村落,何时再焕发生机? 王杰说,保护古村落是第一位。三卿村是至今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古村的石屋石巷不再拆除破坏,保留原有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当修复,让这些原汁原味的火山石古建筑,使其成为火山乡村文化旅游的重点。
此外,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配合特色民俗节日及八音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在这里充分体验独特的火山农耕文化。“村民自己当导游,给游客做讲解。”
王杰说,目前三卿村已被列为地质文化村,明年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整个村庄进行修缮,要把三卿村打造成火山文化名村,“要把每一块石头都打扫干净,发掘出火山石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据了解,目前我省的中国传统村落还基本没有进行相关的旅游开发,但有“澄迈经验”可借鉴和学习。目前澄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修复、文物保护结合探索发展,并将23个火山古村落打包申遗,坚持规划先行,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
『南国都市报』2014年12月31日 本报记者 王洪旭 文/图
■海口三卿村的石头文化
崇文尚武重视教育;敌火烧不尽,石屋百年不毁;年轻人外出求发展,留下老幼守古村
【相片】三卿村村民们的火山石屋
【相片】三卿村村口的碉楼和豪贤门
【相片】石屋百年不毁
【相片】三卿村村民
穿梭在古朴的石屋、石巷中,令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恒古不变”与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海口市石山镇三卿村,一个地处火山岩盆地的古村落,规矩排列的火山石屋,有的破败,只剩下坚硬的石壁;有的完好无损,与新屋无异。
这里,时而有文人墨客或游人慕名前往。在村口,在石屋中,作画、写诗、拍照,给迟暮老人捶捶背,用似懂非懂的话语和手语彼此寒暄;遇到年轻妈妈怀抱婴儿,凑上去逗个乐。
11月底,海口三卿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个石头世界的气息和魅力,将更好的保存和传承。据悉,目前海南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目已达19个。
★传承 崇文尚武 重视教育
三卿村,这是一座建在火山熔岩流台上的古村落,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古石巷和上百间古石屋,整个村庄犹如火山文化博览园。
石墙、石门、石柱、石巷、老树……走进村落,就有一种厚重感。
“三卿村地处低洼地,但是从不积水。”村民王积超说,村中全是火山熔岩,雨水落下来就掉进石缝里了。
“三星秀气天时地利人文茂,卿日春晖雨顺风调物业荣”,横批“和亲康乐”,村口的门联气魄尽显。这个古村落的火山石民居,简单朴素。有的火山石切割得方方正正,有的则不规矩,完全按照石头原本的形状进行堆砌。
三卿村崇文尚武,村口的碉楼——安华楼就是历史见证。碉楼建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是乡绅王政端发起兴建,用于村口安保和防御,还痛击过少数进村的日本人。安华楼下有敬字亭,焚烧废纸字,表示敬惜。据说自清代该亭建成以后,村里文运昌盛,出过举人、贡生、监生、武生等,文武双全人才济济。紧挨着安华楼的是“豪贤门”,背后写“三星供照”,这是一道建于光绪十一年的村门。王积超说,受祖辈的影响,现在的村民们也很重视教育,让孩子多读书,很多年轻人都在海口发展。
★不变 敌火烧不尽 百年摧不毁
11月14日中午,86岁的陈爱清老人刚吃过午饭,坐在石屋前打盹。子女在外,她一个人在老家居住。她家的石屋已有百年历史,但看上去很新,屋内的木梁和神龛都刻有精致的雕花。
陈爱清老人说,当年日本人放火烧村庄,她家的石屋和门都特别坚固,日本人拿刀砍了很久,都无法把门砍坏,家人在屋内把石头垒高,然后从屋顶跑了。现在,老人的石屋换了新门,旧门依然放在一旁,记者凑近一看,门锁处布满刀痕。
三卿村村组长王杰称,村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被日本人烧过。日本人先是飞机轰炸,然后又进村放火烧,当时大部分人家的屋顶都被烧成灰烬,但这从地下喷出来的火山岩石,历经了几千度的炼狱,根本不怕那小小的火苗。火山石墙越烧越越坚硬,日本人走后,村民又重新把屋顶盖了起来,继续居住。
三卿村共有5条石巷,火山石铺成的路,虽然略有凹凸,走了的时间久了,也变得光滑了些。走进石巷,两边石墙上偶尔有探出的枝叶,点缀了村庄的生气。村子外围是高高的村墙,墙外是密密的林子。王杰说,祖辈们的这种规划建筑设计格局,一可调节气候,二可防台风自然灾害,三可抵御外侵,四是木材为生活所用。
旧时村里祭祀的古拜亭,被日军烧得只剩亭台基础。村民们将它当作一个天然的戏台,而旁边一棵大大的枇杷树下,有一堆天然形成的火山熔岩石,村人稍加修整,成了一个看台,平常村人就坐树下乘凉。
★万变 年轻人外出 老幼守古村
村中十分幽静,雨后的火山石,黝而湿润,敲开一户人家的石门,一位独居老人正在门旁的厨房里吃饭。一个较大的瓷碗和一双长长的竹筷,老人坐在一个火炉旁,火炉上烧着开水。陌生人的到来,老人眼中充满好奇和疑惑。在与村民拉家常时,她嘴角会露出微笑,“子女们都在城市,他们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年轻人外出,寻求更大的发展,只有老幼留守村庄。这个农村变迁史的印记,也留在了三卿村的发展中。“有的孩子把老人接到海口,但是老人不习惯,过没多久,他们又自己回来了。”村民们说,老人想落叶归根,他们愿意呆在农村的老屋里终老。
“现仍居住的石屋,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到外面安家或发展事业了。”王积超说,有能力的都搬到城市或在村外建新房,他就在自家的石屋外建起了砖混结构房。
“以前将一块火山石切割方正,要花近一个月时间。”王积超说,听长辈们说,当年建一座石屋要花好几年,因为切割石头要用铁凿慢慢地凿。当年很少用水泥,石墙基本是用石头堆砌,因此要切割成可以相互固定的形状。虽然现在有了机器,切割火山石方便多了,但因成本太高,村民们建新房都选择建砖混结构房。
★破局 发掘火山石文化 欲发展乡村旅游
传统古村落,何时再焕发生机? 王杰说,保护古村落是第一位。三卿村是至今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古村的石屋石巷不再拆除破坏,保留原有状态,并对其进行适当修复,让这些原汁原味的火山石古建筑,使其成为火山乡村文化旅游的重点。
此外,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配合特色民俗节日及八音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在这里充分体验独特的火山农耕文化。“村民自己当导游,给游客做讲解。”
王杰说,目前三卿村已被列为地质文化村,明年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整个村庄进行修缮,要把三卿村打造成火山文化名村,“要把每一块石头都打扫干净,发掘出火山石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据了解,目前我省的中国传统村落还基本没有进行相关的旅游开发,但有“澄迈经验”可借鉴和学习。目前澄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修复、文物保护结合探索发展,并将23个火山古村落打包申遗,坚持规划先行,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