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 侨中讲课」

2015年10月31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www.ajbca.org/xueshu/20150918_02.asp
「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 2015年9月2日 作者:曾石夫 
■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 侨中讲课
  2015年9月2日由南国都市报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在海口市华侨中学进行一场爱国主义的教育,参加讲演的有海南革命史研究会会长秦应华,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石夫,文昌民间抗战历史研究志愿者邢峰。
  组织者为南国都市报记者敖坤,他们一行5人,他们是敖坤、王洪旭、摄影师陈卫东、二位女记者。
  早上10时许,我们各自按时到达华侨中学,在学校内由高中班主任徐永清接待了三位专家,10时许开始,两个班的同学集中在一起,一个班坐着,另一个班站立在后排,在开讲之前,我们大家起立,面向讲台,严肃地一起唱国歌,喝完国歌,大家很有秩序地专心听讲抗战历史。由南国都市报著名记者敖坤在电子屏幕上介绍三位抗日史专家的身份,然后依次讲抗战史。首先由邢峰主讲,而后是秦应华主讲,最后是由曾石夫主讲。
  9月2日是学校正式开学的第二天,学生们抱着满腔热忱地踏上了新的学校,他们抱着胸怀祖国,准备投身为中国梦而献身的热潮中,但学习为谁而学是同学们要解决的思想问题,班主任老师徐永清摸到了同学们的脉络,明天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籍此良机,徐永清老师准确地抓住时机,请来了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石夫,海南革命史研究会会长秦应华,文昌民间抗战历史研究志愿者邢峰。三位都是从事抗战历史研究的,对抗日战争有很深的研究,对学生的教育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邢峰文昌人;60多岁,主讲自家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以图片作讲解,他收集的图片有许多被日本人屠杀遗留的残疾,十分凄惨,但作为控诉日本鬼子罪行是有力的证据,并且这些照片大多是邢峰的亲人,讲着那一桩桩的血泪图片,邢峰心中一团怒火,听讲的同学们有的眼角红润,大都心中沉闷,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怀着一团怒火。
  秦应华临高人,75岁,原省测绘局副局长,主讲日本在海南所犯下的10大罪行,控诉鬼子在海南对他家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讲到激动时哽嗯难语。秦应华的讲解以画图形的形式,讲解日本人在海南所下的十大罪行,桩桩都是血泪斑斑,件件都是伤心痛切,希望同学们永记这段历史。
  曾石夫演讲三个主题,一是组建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的宗旨,为什么要组建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
  二是要讲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全国抗战的形式,三是海南抗战情况。把海南的抗战情况简要的介绍一下,将日本在海南所犯下的罪行概略说一下,因时间关系不能详细阐述。
  一、我们为什么要组建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呢?因抗日战争已过去了70年了,这段历史如果我们不记忆,那么就会忘记的,一位哲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70年前,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为了记忆这段历史,让警钟长鸣,海南省抗日英烈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以弘扬抗日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围绕抗日英烈文化的研究开发、教育宣传、对外交流等广泛开展活动。为传承中华民族不畏外来侵略者的压迫,推动海南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
  二、全国在14年多的抗战时间里,全国军民死亡3500万人,国军战死322万人,上将战死10员,中将战死51名,少将战死71名,少将以下战死17000名。国民党军队组织大的会战22次,大型作战1,100多次、小型作战38000多次。共产党军队战死80万人,八路军战死114名将领,新四军战死43名将领,大小作战125165次。东北联军战死42名将领。联军在外。中国人民自古有崇拜英雄的传统,特别是为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民崇尚自己的英雄,祖国需要自己的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 如果没有献身精神的英烈们,这个民族早已不复存在,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5000年文明不间断,自然有他的顽强意志和民族精神。日本鬼子的野蛮只能野蛮一时,不能持久,中国人民觉醒了,野蛮就被强大的正义淹没,所以习主席在纪念大会最后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我们这个民族振兴的需要,献身精神就是这个民族的魂,这种伟大的精神。有着钢铁般意志,当年左权、杨靖宇就是代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路军,新四军,东北联军,的许多英烈抱着爱国情怀,视死 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今天正在激励着人们,回想当年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反映在各个战场上的英烈们,当年神头岭奇袭日军,就反映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长矛大刀也能与敌人相拼。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守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国军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壮举,远征军的英勇,谱写了东方主战场激烈。
  在同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血与火淬炼中,抗战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我们要铭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为中国人民作出献身的英烈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
  三是琼崖抗日精神,海南岛孤悬海中,自1939年2月10日日军把侵略的魔爪申到海南之后,我们海南人民在6年半的时间里,受尽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烧杀抢掠淫,据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海南守备司令王毅向广东省的报告是;战前海南的总人口是250万人,被屠杀50万人,烧掉房屋59000栋。日军在海南制造的惨案,血案213桩,活埋1000人以上的2桩,100-1000人的44桩,100人以下的167桩,制造无人村476个,万人坑、千人坑、千人墓、百人墓18处。
  日军在全岛各地建慰安妇所76座,残害死许多妇女。掠夺海南的财产,铁矿,水晶,木材、粮食,牛羊猪等,3年将三亚田独铁矿山掠夺完,铁矿运去日本造航母,据说发动奇袭珍珠港的航母就是我们田独的铁矿石。运走2416057吨。昌江县石碌铁矿运走410368吨。水晶矿是世界稀有,我们屯昌县羊角岭的水晶矿被全部采光,运走93.266吨。
  日军有各种手段毒打海南人民,其中手段有剥皮、活埋、割肉、斩首、抛杀、集体枪杀、绳绞、棒打、挖眼、斩手、挖心、肢解、狗咬、水烫、点天灯、电击、钉四肢、铁丝吊、插竹签、两头灌水、烙烧、倒悬等酷刑二十多种等等。许多安不出名的折磨人的残酷手段。但是,各种惨无人道的刑具吓不倒琼崖各族人民的抵抗,1938年12月5日,中共琼崖领导人冯白驹和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云龙墟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改编,结成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捐弃前嫌,共御外敌,有利地孤岛抗战6年半,终于逼敌签字投降。
  同学们听了三位抗战史专家的讲课,受到很大的教育,得到很大的启迪。并宣誓要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学好本领,将来造更多更好的武器保卫祖国。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2015年10月30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www.krzzjn.com/html/2015/zgkzyz_0831/18147.html
「抗日战争纪念网」 添加时间:2015-08-31 09:13:45 来源:网络
■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整个遗迹含万人坟、千人坟、日军慰问所、日军“慰灵”石刻、碉堡、机场遗址等。侵华日军罪行遗迹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证,其中日军慰安所在文物保护单位中鲜见,对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华南地区日军侵华及华南人民抗日活动,以及对教育后人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983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名单的文物。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
编辑:梅曼雪 更新:2015-08-31 09:20:58


http://www.krzzjn.com/html/2015/zgkzyz_0728/15704.html
「抗日战争纪念网」 添加时间:2015-07-28 15:17:57 来源:网络摘编
■海南抗战遗址――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各地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迫切要求成立一个集中统一领导的全琼抗日民主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工作1941年11月10日,琼崖特委在琼山县树乡下昌村召开全琼各县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大会通过民主协商,采取“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成员。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成员由冯白驹等名政府委员组成,冯白驹为主席。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直属中共中央,归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名称是“东北区”,实际上是全琼性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团结全琼各族人民坚持抗战的最高权力机关。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抗日救国的政策法令。诸如:施政纲领、组织纲领、暂行土地条例、选举条例、婚姻条例、优待抗属条例、基层组织条例、救国粮征收法、危害抗战紧急治罪法等。同时,发行“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代用券”。
  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粉碎日军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坚持持久抗战,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
编辑:吴翠吾 更新:2015-07-28 15:18:51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孤岛抗战有力支援华南乃至全国抗战」

2015年10月29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8/17/content_16_1.htm
『海南日报』 2015年8月17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省党史专家邢诒孔回忆琼崖抗战历史――
 孤岛抗战有力支援华南乃至全国抗战

     【相片】云龙改编旧址纪念碑。 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资料图片】长期坚持孤岛奋战的琼崖纵队负责人(由左至右):黄康、
          冯白驹、吴克之、马白山。

  “琼崖”这个坚强的堡垒和阵地,一直巍然屹立在祖国的南疆,高举孤岛抗战的旗帜,与大陆各个抗日根据地遥相呼应。
  “九·一八事变”不久,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特委就印发了《九·一八事变宣传鼓动大纲》,号召全琼人民和爱国侨胞参与抗日救亡斗争。“七·七事变”后,特委主动给琼崖国民党当局写信,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1938年12月,琼崖特委贯彻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改编琼崖红军游击队为“琼崖抗日独立队”。1939年2月10日,日军全面侵琼。
  琼崖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华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宝贵而特殊的贡献。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再忆琼崖抗战艰苦卓绝的奋战历史,分析琼崖抗战特征,以及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场觊觎海南已久的全面侵略
  “海南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邢诒孔说,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西连北部湾,与越南为邻;东为菲律宾的吕宋岛,南面则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遥遥相望,这决定了海南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对海南岛早已垂涎三尺,它把海南作为“进窥华南”、侵略南中国的跳板(包括截断南方的国际援华通道),作为“控制整个太平洋”、“囊括东南亚的基地”,也即“向南方扩展的根据地”。海南同时有着“天然资源宝库”,特别是“世界良质铁矿”等战略物资,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必须争夺海南岛的理由之一。
  海南就这样一直被日军视为封锁中国大陆抗战的支点,发动太平洋战争南进的前哨,海南岛一旦被占领,则“实为三十年来太平洋局势改变之唯一关键。”
  1939年2月10日,日军侵琼战争号角吹响,200万琼崖儿女的生活自此陷入一片生灵涂炭。日本海陆军联合指挥下的“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海军第5舰队30余艘舰艇护卫和5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从海口西北角琼山县天尾港约2公里长的海岸强行登陆。国民党守军一溃千里,侵琼日军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占领了全岛13个主要城镇,所到之处烧杀淫掠,琼崖一时千疮百孔。
  在6年多的海南沦陷期间,日军肆意杀戮无辜群众,血腥镇压抗日军民,直接杀害2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达40万余众,占当时海南总人口的1/5,“无人村”、“万人坑”比比皆是。数以万计的民众在“三光政策”中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妇女、儿童饱受欺凌侮辱和杀戮。

★琼崖特委领导下的全民抗战
  与全国其他地区、其他根据地相比,海南岛是一座孤岛,它远离中央,远离主力,孤悬海外,外援极其困难,回旋余地小,“坚持孤岛长期作战”成为其琼崖抗战一大特点。
  “日军实行海上封锁后,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运不过来,军事上有困难的时候,中央主力想支持也过不来。”邢诒孔分析,远水救不了近火,琼崖抗战因此特别艰苦。“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聂荣臻元帅曾这样给琼崖革命斗争题词。
  “第二大特点,琼崖抗战期间在国共合作下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独立武装。”邢诒孔说,琼崖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保存了琼崖特委领导核心,保存了武装队伍红军游击队,红旗不倒,琼崖特委便有了和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抗日谈判的“资本”,在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时,以冯白驹为首的琼崖特委始终保持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自主。
  敌后游击战场成为琼崖抗战主战场,这是琼崖抗战与全国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琼崖抗战的第三大特点。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时,国民党正规军一五二师早已调离,只剩下王毅两个守备团和两个保安团,力量非常薄弱。因此,在海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担子就自然落在独立队身上,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顺势成为主战场。当时,深陷苦痛的琼崖儿女心中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走日寇,在信仰的引领下,琼崖抗日独立队(总队、纵队)对日、伪作战2200余次,毙日伪军3500余人,伤日伪军1900余人,俘虏日伪军150余人。
  邢诒孔认为,形成以冯白驹为核心的琼崖党组织领导作用是琼崖抗战的第四大特点,他举例说,“在红军改编问题、正确处理抗日与反顽的关系问题、向琼东南还是向琼西南转移建立中心根据地等问题中,冯白驹起了关键性决定作用。”
  周恩来也曾赞誉“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正是在以冯白驹为首的琼崖特委领导下,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坚持全民抗战,从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琼崖抗战的贡献宝贵而特殊
  探讨琼崖抗战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一直是是琼崖抗战研究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多年来省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邢诒孔认为至少应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琼崖抗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为祖国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宝贵而特殊的贡献。
  从战略地位上看,琼崖抗战的胜利威胁和干扰了日本建设“南进基地”的图谋,破坏它掠夺资源计划的如期实现。军民的坚持抗战不断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着敌人的大量兵力(约3-5万人),不仅有力配合和支持了祖国大陆的抗日战争,而且也配合和支持了太平洋地区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和盟军对日反攻作战。
  从敌后战场层面上看,琼崖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华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它是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场之一。1945年朱总司令在“七大”的军事报告中称,将包括琼崖在内的华南敌后战场与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并列为三大敌后战场,将包括琼崖纵队在内的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列为人民抗日武装三大主力,这是对琼崖抗战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从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角度看,琼崖抗战是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个重要阶段,是琼崖国共两党力量消长、为下一个阶段即解放战争作准备的时期。尽管在抗战开始后,琼崖共产党力量与国民党力量相差悬殊,但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地干”,发展壮大人民抗日力量,为琼崖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抗战结束时,我党领导的琼崖革命武装力量已发展到7700多人,加之琼崖党组织的逐步成熟、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心向我,琼崖我党实际上已处于优势的地位。这一切都为琼崖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浴血同仇 琼崖全面抗战」

2015年10月28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8/17/content_14_1.htm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8/17/content_15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8月17日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立超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浴血同仇 琼崖全面抗战

     【图】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在那大战斗中追击日军。
     【图】1939年2月21日,琼崖特委倡议,国民党琼崖当局同意成立了全琼统一
       战线的抗战动员组织——琼崖战时党政处。图为设在定安县翰林乡的琼崖
       战时党政处旧址。
     【图】“琼崖抗日旗帜”冯白驹将军
     【图】时任琼崖国民党守备司令王毅

  琼崖抗战是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在远离中央、远离主力的不利情况下,领导全琼人民坚持的孤岛长期抗战。由于日军实行海上封锁,导致岛内抗日武装难于获得外部的支援,其斗争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为了最大限度的坚持抗日斗争,琼崖特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动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体,最终取得了琼崖抗日斗争的胜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亦即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琼崖国共合作奠定抗战基础
 抗战初期国共武装共同作战沉重打击日军
  1937年, 为了打开琼崖国共团结合作抗日的局面,琼崖特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南委指示,就琼崖国共两党团结抗日问题向全琼人民发表了公开的《团结抗日,保卫琼崖》的告同胞书,提出建立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10月,王毅任琼崖守备司令后,迫于日军侵琼的军事压力,开始与中共琼崖地方党组织合作,推动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时,以冯白驹为首的琼崖特委始终保持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自主的原则,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政治上、组织上要独立,有独立的编制,独立的驻地、防区。最终迫使琼崖国民党当局同意了琼崖特委在琼崖红军改编问题上的原则性要求,双方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12月5日,琼崖抗日独立队成立,这标志着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9年2月21日,经国共双方协商,同意在定安县翰林墟成立琼崖统一战线组织——琼崖战时党政处。琼崖国民党守备司令王毅任处长。琼崖特委派出具有丰富政治工作经验的干部到党政处工作,著名的民主人士王集吾任秘书长,在全琼统一指导抗日救亡宣传。战时党政处经常组织宣传队下乡,对民众作口头宣传,发传单、贴标语。同时恢复琼崖民国日报,先行油印每日500份,后改为每3日出2000份,免费分发给战区军民及沦陷区广大民众。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琼崖各地抗日武装纷纷成立。昌江县1938年春成立了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为郭如煊,政训员为陈石(中共党员)。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号召各乡组织抗日自卫队,下设大队、中队、小队。中共昌感县委指定有威信的党员以公开合法身份发动群众,收集枪支组编自卫队。在儋县,1938年底,国民党儋县政府成立抗日后援会,吸收了不少共产党人参加工作。国民党儋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队长王焕安排共产党员谢凤安为政训员,谢宝辉任大队支书,王怡亭任中队长,还吸收了中共儋县县委抗日武装宣传队的大部分队员,使这支游击队成为琼崖国共合作的典范。在感恩县,1939年初,感恩县成立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统一指挥国共两党的抗日力量,县长钱开新兼任指挥,庄半农任副指挥,王唯一(共产党员)任政训员兼参谋。在万宁,1939年5月后,国民党万宁县县长梁秉枢先后释放了100多名政治犯,在改编县政府政警队时同意安排10位共产党员,并设立政治指导员,由共产党员唐光辉担任。在抗战初期,琼崖国共武装精诚团结,共同作战,先后联合攻打文城日军、围攻那大镇日军,威震琼崖,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可以说,琼崖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的真诚合作,奠定了琼崖抗日斗争的基础。

★琼崖特委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竖抗日大旗走群众路线,击破日军占领全琼幻想
  6年孤岛抗日,中共琼崖特委坚决维护、模范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领导人民武装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发动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最大限度的挖掘琼崖抗战的潜力,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力量。
  日军侵琼的当天,冯白驹就命令独立队第一中队在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日军东进,打响了中共领导的琼崖抗战第一仗。接着在琼文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地派出部队袭击或伏击日军。至1940年底,独立总队已发展到3000多人,建立了支队建制。部队活动遍及琼山、文昌、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万宁、琼东、乐会、定安等11个县,并创建了美合山区根据地、六连岭游击根据地,琼文游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扩大。1943年1月,琼崖特委制定了“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把抗日战争扩大到全琼,至1944年初,日军妄图以大“蚕食”、大“扫荡”夷平我抗日根据地、消灭我抗日武装的阴谋,被我抗日军民所粉碎,抗日根据地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中共领导的琼崖抗日武装对日、伪作战2200余次,毙日伪军3500余人,伤日伪军1900余人,俘虏日伪军150余人。其对日作战次数是琼崖国民党当局的两倍多。
  在琼崖特委的宣传下,大批普通民众被发动起来投身抗日斗争,他们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日英雄和模范。文昌青年江祥凤怀着满腔怒火单枪匹马与日寇斗争,中共潭牛乡党组织见他是块好料,又担心他的安危,主动教育他参加乡抗日后备队,并发给他一支崭新的驳壳枪。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江祥凤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战员,参加主力部队后很快被提升为副中队长。琼崖《抗日新闻》对他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在全琼青年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鼓励了一代琼崖青年投身抗日斗争。文昌上水村妇女民生在党组织的影响下,成为全琼著名的壁垒户。抗日游击队每次进村,不管来多少人,来了必接,待必周到。为解决粮食问题,她一个人包种村里的丢荒田。她家里常备有十几条毛巾,几十双木屐,供同志们用。同志们都感慨地说:“到了大姐家就像到了自己的家。”
  此外,中共琼崖特委还十分重视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在琼崖抗日斗争进入最艰苦的反“蚕食”反“扫荡“阶段,在抗日根据地军民发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历尽艰难险阻,抵挡着日军至少5个警备队(10000人)和伪军5000人的进攻,并面临国民党顽固军4个团与16个县游击队的干扰。尽管琼崖抗日根据地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之下,但是根据地军民坚持持久战,坚持人民战争,以各根据地为依托,放手发动群众,不断补充壮大抗日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积小胜为大胜,终于使日军幻想消灭人民抗日武装的狂妄计划一次次地破产。根据地军民不但打败了敌人的军事进攻,也成功地战胜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不但保卫了原有的琼文、六连岭、母瑞山等根据地,而且在战争中还发展开辟了六芹山、儒万山、羊山、纱帽岭、南正山、东方岗、眉岭、仲田岭等抗日根据地。分布在琼岛各地的这些抗日根据地,在中共琼崖党政军的统一领导下,鼎足而立,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把抗日斗争推向全琼。
  在琼崖抗战中,中共琼崖特委立场鲜明的竖起抗日大旗,坚持走群众路线,使得日军侵略者始终无法占领全琼。人民抗日武装越战越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战胜利前夕,琼崖特委领导的抗日部队从300多人发展到7700多人,在数量上超过了琼崖国民党军,成为琼崖抗战的主要力量,为取得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党爱国官兵守土有责
  “谭陆一役为地方团队抗倭战中仅见者”
  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驻琼国民党爱国官兵守土有责,纷纷奋起抵抗,在指挥系统受重创的不利条件下,各县国民党驻军各自为战,以县城、重要墟镇、交通要道为依托,阻击日本侵略军。2月10日凌晨,日本侵略军在海口市西北方向的天尾港强行登陆。国民党守军保安部队1个连抵抗后撤退。日军登陆后进攻海口时,国民党保安第十五团第三营在大英山进行抵抗。2月29日,日军一队沿崖陵公路进犯,到达吊鹅岭时,遭到国民党陵水游击队第二大队的伏击。4月15日,日军800多人在10辆坦克车的配合下进攻嘉积。国民党留守嘉积部队保安十一团第一营王芬连全体官兵在市郊设防迎敌,战斗一直坚持到黄昏,少尉排长黄吉甫和士兵35人英勇牺牲,17名官兵受伤。5月7日,日军700余人,向屯昌墟进攻,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阵地狂轰滥炸,阵地被毁,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激战数日,双方均有伤亡,因实力悬殊,屯昌墟沦陷。7月22日,日军1000余人向道堂进犯。国民党叶丹青部300余人据险抵抗,击退日军的多次进攻。次日,日军在猛烈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动进攻。至24日午后,叶丹青部依据断墙残壁继续坚守,25日晚突围。王毅回忆:“2月10日至是年底,与敌作战148次,敌军官死者13人,伤2人,敌兵死者1200名,掳获长短枪枝及军用品甚多,我军亦伤亡五六百人。” 这其中最为壮烈的是1942年2月27日发生的潭陆战斗,当天国民党定安县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长王志发率领雷鸣、宾文乡后备中队70多人在宾文乡潭陆溪西岸,与进犯的日伪军1000多人激战,打退企图渡溪西进日伪军的多次冲锋。1946年春,琼崖守备司令王毅赞誉“潭陆一役为地方团队抗倭战中仅见者”。

     【图】1939年8月13日,新加坡孟里同乡会纪念“八一三”售花助赈暨欢送回
       国机工大会合影。
     【图】独立总队战士王大明的学习笔记本。

  1942年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政府抗战主动性严重衰退,驻琼国民党军企图借助美军取得抗战胜利的依赖思想日益严重,国民党琼崖当局转而消极抗日,避战自保。但在广大爱国官兵的强烈要求下,对日军作战依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6月23日,日军集中3000余人在飞机、战车配合下向岭门、枫木进犯。国民党琼崖保安六团利用山地防御,战至黄昏,向尖石福田转移。8月28日,驻陵水日伪军300余人从南桥出动,向什密、大从、大里、小妹等地侵扰,退驻什密的国民党保亭县游击队据险拦击。30日,什密阵地被敌突破。1943年4月15日,侵琼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分3路向琼崖守备司令部驻地八村进犯。保安六团,守备一、二团分路据险抗击。在琼崖抗战的过程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打击、牵制日军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

★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抵抗
 定城7青年自发组织“打击日寇第一仗”
  日本侵略者对琼崖的野蛮侵略,激发了广大琼崖人民的民族情节。日军的征剿杀戮和血腥统治,不仅没有征服和吓倒琼崖人民,反而暴露了其侵略者的凶恶面目,激起了琼崖人民的仇恨和反抗。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利用各种方法巧妙地打击日军,使得日军陷入处处挨打的被动境地。
  1939年3月31日,驻定城的日军出动30多车士兵向居丁、黄竹出击。傍晚,疲倦的日军开车回到乐会桥,不料桥被民众破坏,只得停车修桥。早有准备的门口坡村青年陈玉帝带着村里7位青年,利用夜色掩护,扛着卫村枪埋伏在离桥近100米的溪坎边,待机打击敌人。过了一个钟头,桥修好了。日军车一部分开过桥后,陈玉帝等人齐向桥头两边的日军同时开火,几个日本兵应声倒地。日军遭到突然袭击,晕头转向,乱作一团,一时枪声大作。待敌人清醒过来,陈玉帝等7人早已无影无踪。《琼崖国民日报》称赞这是“琼崖民众自发组织,打击日寇第一仗”。4月初,日本侵略军60多人大摇大摆地进入崖县山区罗浩村、落马村一带,落马村黎族爱国青年唐天祥带领唐亚福、唐斗生等30多名年轻人,手持长矛、大刀、粉枪、弓箭等器械到落马村东的吊鼓岭伏击日军,打响了崖县黎族人民抗击日寇的第一枪,当场击毙日军两人,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日军依仗手中的精良武器,疯狂反扑,唐天祥的队伍抵御不过敌人的猛烈炮火,撤入山兰园,敌人一怒之下,把落马村、抱笋村、罗浩村的近百间民房全部烧毁,将唐天祥的妻子容亚恨、胞弟唐天远、妹夫张亚就抓走。驻九所的日军出动60多人,在汉奸的带领下,将唐天祥逮捕囚禁。日寇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诱降、迫降唐天祥,但唐天祥宁死不屈,誓言:“头可断、命可丧,坚决不投敌叛国,不当汉奸卖国贼。”他在牢房里拒绝与日本人对话,日军一接近就被他拳打脚踢,最后英勇就义。7月,日军在陵水榔玉园村的椰子林休息时,当地一个15岁放牛娃王琼录,悄悄钻出灌木丛,上前拿起日兵的机关枪拔腿就跑。因不会使用机枪,体力不支,终于被日兵抓获。日兵对王琼录拳打脚踢,最后将他活活拖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对日宣战。美国舰队对海南岛实行海上封锁,造成岛内物资缺乏,特别是粮食供应十分紧张。驻扎陵水新村港的日军为了解决自身的粮食供应问题,强征新村渔商周瑞安的大木船到越南西贡运大米,并派了两名日兵随船押运。周瑞安对日军的暴行极为愤恨,不愿意把大米运到日军的手里。他和船上的家人以及船工(他的亲属)秘密商量,决定在返程途中杀死两名日军,偷偷运走大米。木帆船载着150吨大米从西贡返回途中的一个夜晚,周瑞安等5个船工分成两组,一组用酒将日军灌醉,一组趁押船的两名日兵熟睡之际,用绳子将其捆绑扔进大海,并收缴了两只短枪。琼崖人民自发开展的抗日斗争虽然规模较小,但这些抵抗活动牵制和打击了日伪势力,宣传了抗日思想,鼓舞了琼崖人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爱国琼侨纷纷慷慨解囊
 陈嘉庚:“海南地方不大,但参加抗战的琼侨人数多”
  琼崖抗战爆发前夕,南洋华侨组织“援冯(冯白驹)委员会”、“琼崖华侨联合会”等团体,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当琼崖国共两党在海口举行停止内战合作抗日谈判时,琼崖旅港商会与琼崖旅港同乡会呼吁两党捐弃前嫌,顺应民意侨心,迅速达成团结抗战协议,动员全琼军民和海外琼胞共同保乡卫国。海南岛沦陷后,“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 240余人先后成功穿越日军封锁线回到海南,与琼崖人民一起抗战。
  琼崖国共合作破裂之后,琼崖特委从侨乡的实际出发,寻求海外琼侨的支持。1939年12月,琼崖特委在第八次扩大会议中明确提出“力求海外琼侨对于琼崖抗战的援助”的主张。1940年1月到1942年9月,琼崖特委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华侨对琼崖的帮助非常大,要争取华侨。一指定专人负责华侨服务团工作;二要把琼崖独立队抗战情形向海外宣传;三要经常派人到海外去宣传;四要派人到香港去争取。”
  从抗战初期到1940年三四月间,琼崖特委为争取南洋华侨帮助做了许多工作。如先后在广州湾(今湛江)设立半公开的办事处、在香港派驻半公开的代表,主要用于联络海外琼侨工作。此外,琼崖特委还派代表到泰国、新加坡等地拜访乡侨,宣传介绍琼崖抗战情况,动员乡侨献捐。
  由于琼崖特委对侨务工作重视,加之独立队坚持抗战,战绩显著,因而中共琼崖党组织及冯白驹领导的抗日独立队在南洋侨胞中威望很大,受到广大海外侨胞的拥护和支持。1939年至1940年间,南洋琼侨和港澳同胞积极响应中共提出的“支援祖国、保卫家乡”的号召,先后组织了“华侨救济总会”、“琼崖华侨联合总会”、“琼崖救护队”、“援冯(白驹)委员会”、“援八(路军)援四(新四军)委员会”、“琼侨回乡服务团”、“工商友爱社”等抗日爱国团体。其中单新加坡侨胞发起的援助琼崖抗日游击队捐献运动就募捐了30多万元。
  1939年2月至9月期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和侨领陈嘉庚的号召下,先后有3193名南洋华侨青年组成机工回国服务团,分9批远渡重洋回国,其中琼籍华侨800余人,把血与泪倾洒在日夜眷恋的故土上……在宋子良先生主持的西南运输处服务中,琼侨机工在各属帮华侨机工中所占的比例大。这些琼桥机工活跃在具有“抗战输血管”之称而又艰险异常的滇缅公路上,培训技工,抢修安装汽车,抢运各种急需物资,为祖国抗战作出了贡献,有的甚至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王文松、符气簪等名字成为了海南人民永远的记忆。
  陈嘉庚曾说:“海南地方不大,但参加抗战的琼侨人数多,这说明海南华侨对祖国是关心的,是爱国的,是革命的。”广大琼籍华侨的热心支援,是抗战初期和中期海南抗日武装能够获得的重要外界支援,然而随着1942年东南亚各国先后沦陷,琼籍华侨的援助受阻,琼崖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黎苗同胞血浓于水
 王国兴、陈日光危急时刻投身抗日斗争
  在琼崖抗战中,黎苗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白沙起义”受挫后,王国兴主动寻找中共琼崖组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为中共琼崖特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创建五指山根据地的指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为琼崖抗战的长期坚持直至胜利奠定了基础。昌江红水沟乡的黎族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由46个黎族青年为骨干的民兵武装中队。1942年11月中旬,驻黄流、佛罗、岭头日军,调动三个分遣队共300多人,分两路人马前来包抄红水沟村,妄图消灭红水沟村的抗日力量。民兵中队一部分躲在暗处瞄准敌人射击,一部分沿着山岭顺着溪流以石为凭奔袭。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以为有琼崖独立总队主力参战,惟恐陷入包围,急忙向后退却,慌忙中丢下多具尸体撤走。
  乐东县的眉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村前仅有一路可通,地势十分险要。当地的黎族群众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三次打退日军的扫荡,使眉村成为琼西重要的抗日堡垒。1944年初春,日军鉴于多次扫荡都吃亏,便拟定了一个夜袭眉的阴险毒计。准备趁着黎明前的暗,出动5个分遣队共500百多人,从牛上岭包抄过来,妄图一举踏平眉村。眉村军民以逸待劳,埋伏在暗处。日军尽挨粉枪冷箭,有时踩上竹签,痛得他们倒地打滚。日军见打来打去,总是自己吃亏,得不到便宜,便往田头村撤退。这时,常备队猛然出击,沿途打死日军13名,一直追到板桥村,击毙分遣队长一名。由于眉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机动的战略战术,靠着手中有限的近乎原始的武器,战胜了武装到了牙齿的日本侵略者,使他们闻风丧胆,保卫了眉抗日根据地的安全,成为琼崖地区少数民族坚持抗日的典范。
  琼崖苗族领袖陈日光积极响应中共党组织的号召,闻讯有共产党在陵水、保亭等县活动,立即派人赴陵水县查询寻找。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吊罗山的苗族群众建立了苗族人民抗日后备大队,陈斯安任大队长。吊罗山的革命武装,在陈日光的精心组织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地发展壮大。广大苗族群众团结一致,积极配合琼崖纵队第三支队行动。苗族民兵当向导、送情报、救护伤病员,在白水岭、太平等隘口处站岗放哨,协助主力部队共同打击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先后配合三支队拔除了祖关、本号、军普三处日伪军据点,多次粉粹了日军的“蚕食”“扫荡”计划,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黎苗族同胞在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投身琼崖抗日斗争,体现出了他们深厚的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最好例证。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抗日戦争爆発,琼崖国共両党携手共渡劫波,琼崖抗日団結呈現崭新局面」

2015年10月27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21/content_6_2.htm
『海南日报』 2015年7月21日   本报记者 金昌波
■抗日战争爆发,琼崖国共两党携手共渡劫波,琼崖团结抗日呈现崭新局面
 兄弟同仇御外侮

     【照片】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本报记者 张茂 摄
     【资料照片】“六月婆”庙见证了1938年12月5日云龙改编仪式。
 
  从海口出发,沿着通畅的海榆中线高速公路前行,很快便进入云龙镇,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赫然陈列于路边,阳光下,旧址正门右侧门柱上“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一棵大榕树下,两尊握手的铜像屹立。
  这场景,这姿势,让往事变得清晰如昨。人们的思绪仿佛飘到77年前的那天:1938年12月5日,琼山县云龙墟,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次握手,意义深重,见证了琼崖团结抗日的一段难忘历史。琼崖国共两党在经历多年兵戎相见后,回到谈判桌上,经过一年多的较量,终于宣布暂时捐弃前嫌,携手共渡劫波。尽管这种团结抗战的大好形势,不久后因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而基本丧失,但其在琼崖抗战初期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值得回忆和书写。

★期待已久的一次握手
  “两双有力的大手,终于握在了一起。”海口市云龙镇多嘉村村民周运昌是当年的亲历者,虽然年过九旬,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情绪依然激动不已。
  周运昌回忆说,当时,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致辞时一说完“国共要统一起来抗日”,就和冯白驹紧紧握手,会场立马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一天,琼崖人民期待许久。彼时,琼崖抗战形势不断恶化: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琼崖是华南乃至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日本帝国主义觊觎已久。1938年9月,日军侵琼矛头指向琼崖,开始轰炸海口、府城。接着,日舰窜向榆林港。
  然而,就在形势非常吃紧的关头,国民党将驻琼的正规军一个整编师调离琼崖,由新任守备司令王毅指挥的部队只有保安团两个团和一些地方部队,总兵力不超过4000人。王毅深知,这些武装驻扎分散,装备较差,琼崖守备力量十分薄弱。
  当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迫于日军侵琼的紧张形势,次日,琼崖国共两党在琼山县云龙墟的谈判桌上,终于达成“枪口一致对外”的协议。中共琼崖特委当即调整编制,改编后的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下辖3个中队。
  “‘云龙改编’的成功,标志着以琼崖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说,云龙位于琼山至文昌的公路干线上,交通方便,共产党组织较坚强,群众基础好,是革命老区,有利于战时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独立队将改编后的驻地选在了云龙。

★改编当日百姓欢腾
  1938年12月5日,是云龙改编仪式举行的日子。云龙镇“六月婆”庙前广场人山人海,写着“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的锦旗挂满了整个庙堂。
  “当年我17岁,是入党积极分子,负责维持当天的会场秩序,得以见证了当年改编时的壮观场面。”周运昌回忆,当时,“六月婆”庙前是耕牛买卖市场,附近还有茶店、杂货铺等,平时就人来人往,是地下党员经常活动的场所。
  改编那天,红军、游击队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在庙前广场排成三列横队。来自各地的上万名群众和爱国人士带着鸡蛋、水果、糯米粑等慰劳品,敲锣打鼓前来祝贺。
  “在全体官兵的簇拥下,队长冯白驹振臂高呼‘不负重托,誓死抗日,保卫琼崖’。”周运昌说,全体官兵也齐声呼喊,那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
  冯白驹后来也在《关于我参加革命过程的历史情况》中写道:“老百姓个个喜形于色,快乐异常。云龙改编是海南人民革命斗争的转折点,也是一个胜利的节日。”
  据周运昌回忆,仪式中独立队整齐威武、训练有素,让前来检阅队伍的王毅也大吃一惊,专门向身边人询问起指挥队伍的吴克之的情况。
  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之一吴克之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的确,当时我们的队伍装备虽然很差,但是指战员们都有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具有任何艰难困苦都吓不倒的精神,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孤岛抗日开新天
  旧址广场中央,一座矗立的红军战士铜像,神情严峻,目光坚毅,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铜像东侧坐落着“凯旋”和“荡寇”两座亭子,连接两亭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每年,旧址都会吸引瞻仰者纷至沓来。
  周发通是这里的管理员,纪念旧址开建的时候,他只有10岁。每天,他都会在这里的长廊走上几趟。他说,这条长廊正如同革命的道路一样,虽然经历曲折,但最终都会到达胜利彼岸。
  据周发通介绍,云龙改编两个多月后,独立队就迎来了一次硬仗。“时间是1939年2月10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海口市西北)登陆。国民党及其军队全线溃败,海口随之陷落。”周发通说,独立队闻讯,当日即派第一中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开往潭口狙击敌人。
  “这次虽然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但在情况万分紊乱中,我军却不避艰险,勇奔前线,阻击敌人,因而取得了广大人民的称赞和信赖。”冯白驹事后回忆说,此战对我军今后获得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援,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有了人心,便有了力量。1939年,独立队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扩编为独立总队,先后对日军作战70余次,消灭日军800多人,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全岛的狂妄计划。1940年冬,独立总队迅速壮大到3000多人。
  “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海南的胜利,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共产党领导下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处长林夏介绍,云龙改编之后,在冯白驹的带领下,独立总队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直至抗日的最后胜利。
  “云龙改编是琼崖人民革命斗争的转折点,它翻开了琼崖革命斗争历史新的一页。”林夏评价说。

     (本报海口7月20日讯)

《史料链接》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日敌飞机军舰更加频繁地窥视海南岛,琼崖危在旦夕。10月22日,琼崖国共两党在琼山县云龙墟的谈判桌上,达成“枪口一致对外”的协议。1938年12月5日清晨,海南各地红军游击队集中在琼山县云龙墟举行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改编后的部队番号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建制3个中队,有300多人。(金昌波 辑)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琼崖華僑聨合総会回郷服務団:儂從“番”回打日本」

2015年10月26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10/26/content_21_2.htm
『海南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许春媚
■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侬从“番”回打日本

     【相片】符克(左一)与陕北公学的学员合影。

  在琼籍海外华侨发展史上,有一部不能不提到的具有浓墨色彩的历史卷书,那就是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800万南洋侨胞团结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旗帜下,以财力、物力、人力和抵制日货、舆论宣传等方式援助祖国抗战。1939年,在中国大半领土和沿海沿江港口尽失的危急关头,由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组织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驱驰在滇缅路上抢运抗战物资和部队。
  还有240多名华侨组成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回到海南奔赴前线支援抗战。他们为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作出的贡献,留下了永远的“赤子功勋”。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海南岛。虽流寓远方时刻不忘琼土,琼籍海外华侨们不但在国外从财力上支持琼崖抗战,还组织了由琼侨爱国青年组成的服务团,放弃了海外的优越生活,自“番”(海南话对南洋的称呼)而归,冲破日军的海上封锁,回到战火纷飞的家乡,同全琼抗日军民一起,英勇抗战。

★海外赤子心系琼崖
  “为了支持抗战,为了救国救乡,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谈及父亲与自己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年近耄耋的抗日英烈符克之女符曼芳仰起头,泪水潸然而下。符克,回乡服务团总团的总团长,1939年他冲破日军封锁线从海外归琼,带领回乡服务团奔波在抗战一线。只可惜,符克没能等到日军宣布投降的那一刻,就惨遭国民党顽固派的手。
  1939年这一年,像符克一样,放弃了海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参加回乡服务团踏上返乡抗战之路的琼籍海外华侨,一共有252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团体支持祖国抗战。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来领导南洋琼侨的抗日救国救乡工作。于是,1939年1月,南洋各埠琼侨侨领云集香港,召开了海外琼侨代表大会。会议宣布成立琼崖华侨联合总会,统一领导琼侨的抗日救国救乡工作。同时会议还决定组织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回乡参加抗日,由此正式拉开了琼侨回乡抗日的壮丽序幕。
  在那些积极报名参加回乡服务团的人中,不乏家境富裕的青年。比如来自星洲(即新加坡)的团员中就有一位姓蔡的大侨商的儿子,“他家里有一片橡胶园,还开了间咖啡馆,生活富裕。父母本来不是很愿意他参加服务团,但他说服了父母,从马来亚的麻坡跑出来跟服务团的人一起回国参加抗战。”为了追寻父亲的革命踪迹,符曼芳曾详细地搜罗了许多关于回乡服务团的研究史料。
  回乡服务团的爱国青年,一批一批冒险穿过日军的海陆封锁线,偷渡琼州海峡,在琼北胜利登陆。但不幸的是,暹罗团的7名团员在偷渡时遇上日军被杀害。最后总共245名服务团团员回到家乡,与全岛的抗日军民一起并肩战斗。

★医疗救助抗日宣讲
  为了加强服务团的领导,便于领取和携带华侨捐募的各种救济物资,经琼侨联合总会批准,1940年6月19日,香港、星洲、越南三个团在琼山县树乡合并,成立了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总团。符克出任总团长并兼任总会救济部驻琼办事处主任,陈琴、梁文墀任副总团长,符思之担任总团中共特支书记。
  “总团为琼崖抗战建立起了牢固的大后方。”符思之的女儿符荣文家里收藏了厚厚一打符思之撰写的关于回乡服务团如何开展工作的书稿。符荣文说,当年回乡服务团在琼崖的活动主要是进行抗日宣传和医疗服务两项工作,很受群众欢迎。特别是医疗服务,在农村宣传抗日思想期间,无论男女老幼,凡有求医求药者都能得到团员们的悉心救助。如原文昌县公坡乡一位妇女被日军刺中8刀,生命垂危。服务团全力救治,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地群众称回乡服务团为“神医”。
  先烈已逝,我们已经无法得知琼侨们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态冒险返乡参加抗日的,但在符曼芳收藏的符克的家书中,或可窥见先烈们的当年的情怀吧——
  “爸和哥,别怀疑和误会吧!我之所以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尽其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而已。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
  符克牺牲后,全体团员选出新一届的团领导,由符思之任总团团长,继续带领回乡服务团工作。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同海外的联系中断,侨援断绝,回乡服务团完成其使命,所有团员走上新的抗日工作岗位。虽然存在的时间仅三年,回乡服务团的琼侨们却以热忱的赤子之心在琼崖抗战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10/26/content_21_1.htm
『海南日报』 2015年10月26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许春媚
■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抗日救亡匹夫有责

     【相片】八名南侨机工合影(从右至左,前排:谢福龙、陈秀壁、林春才;
        后排:叶文理、陈堃、叶国旗、李少和、庄霖助)。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翻拍

  白发苍苍,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印记,张修隆、吴惠民是目前定居在海南的两位健在的南侨机工。虽已迈入鲐背之年,但重提青春时代那段难忘的抗战记忆,分居文昌、琼海两地的老人脸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自豪的笑容。
  南侨机工,一个历史性的名词。年轻的一代,很多不知道南侨机工。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的简称,1939年2月至9月,3200多名华侨汽车驾驶员和技术工人,在爱国侨领陈嘉庚领导的南侨筹赈总会号召下回国参加抗日救亡,驱驰在滇缅公路上,运输抗日物资和军队。其中,有800多名琼籍南侨机工。
  在2010年被寻访到以前,除了妻儿,张修隆几乎不向他人提起自己南侨机工的身份,“我不想说这些,救自己的国家于危亡,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1918年张修隆出生于文昌市抱罗镇里隆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小学尚未毕业,就跟随在新加坡谋生的舅舅到新加坡一家餐馆打工。在此期间,张修隆认识了文昌老乡陈玉初,两人结拜为兄弟。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张修隆和陈玉初正值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们相约回国参加抗战。“后来,陈嘉庚号召华侨回国,为抗日救亡服务。我和陈玉初就商量一起回国,陈玉初会开车,他告诉我回国后,他教我开车。”因此,年轻的张修隆瞒着舅舅,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与张修隆一样,吴惠民也是在血气方刚的17岁,怀着一颗爱国之心瞒着叔叔把原名“吴钟标”改掉报名参加机工服务团。15岁那年,母亲卖掉家中田地凑了“200光洋”,托人将吴惠民送到新加坡投奔叔叔,让他一边当杂工赚钱,一边读书。“叔叔坚决不同意我回国抗日,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快回到祖国去!为了祖国,我要和日本兵拼了!”
  加入机工服务团的张修隆和吴惠民,分批先后被送到了云南。在经过简短的训练后,张修隆、吴惠民就开始驾车驱驰在滇缅路上,抢运抗日物资和军队。每一次运送,都是一场冒险,都要抱着舍命的决心。“在滇缅路上运送汽油比其他军用物资更加危险。因为日军经常轰炸滇缅路,一个小小的弹片炸到油桶,都会引来全车爆炸。”张修隆说,开车时,只要远远听到一点细微的飞机声,就必须马上将车开到隐蔽处藏起来。
  前赴后继,在滇缅路上,南侨机工们不仅要躲避日军的狂轰滥炸,还要战胜瘴疟关、雨水泥泞关、险路险情关多道“鬼门关”,他们抢运军火达45万吨,运送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并抢修上千车辆,直接牺牲在滇缅路上的南侨机工有1000多人,死伤远超半数,以一公里一条生命的代价保障了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的畅通。而800多名琼籍南侨机工牺牲更大,他们兄弟、叔侄、朋友,相呼报名,最终很多人为国捐躯。据史料统计,800多名琼籍南侨机工,他们表现最为英勇,有400多人直接牺牲在滇缅路上。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光影铁证 血泪抗争」

2015年10月25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8/15/content_4_1.htm
『海南日报』 2015年8月15日  本报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张玲  
                     本版图片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局提供
■披露罕见图片档案,聆听历史正义回响
 光影铁证 血泪抗争

【图片】经过英勇抗战,琼崖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赢得了最后胜利
【图片】琼崖独立总队战士在根据地里进行军事、文化学习
【图片】1938年2月11日,一批泰国华侨青年自曼谷乘船回国参加抗战
【图片】1945年6月在乐东县番阳(现属东方县)复办的琼崖抗日公学旧址
【图片】日寇铁骑践踏海南
【图片】日军占领文昌县政府
【图片】空袭海南的日本战机
【图片】日军对莺歌海发动猛烈攻击
【图片】日本海军第5舰队从琼州海峡北岸驶抵三亚
 
  历史永远铭记那一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遥远的海南战场也响起了最热烈的欢呼声。
  日前,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一同前往广东等地,争取到一批日军侵琼时期在海南战场拍摄的图片档案。今天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报特选取部分日军侵琼罪行以及琼岛军民矢志抗战的历史图片予以刊发,引领读者聆听正义的回响。

★敌我力量悬殊
  “这批图片档案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日军侵琼历史,许多画面在我们看来十分痛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告诉记者,在这批珍贵档案中,绝大部分图片不曾公之于众,它们的到来,为海南党史和档案部门丰富馆藏、资政育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手中拿着的几张白照片已经显出斑驳的痕迹,却依旧能够清晰地展示1939年2月10日凌晨,兵强马壮、武器精良的日军从原琼山县天尾港登陆时,有备而来、气势汹汹的模样。
  一张照片显示,几架轰炸机直接降落在海滩上。这张照片同时为党史工作者解开了一个谜团——据亲历者讲述,在日军登陆当天发生的潭口渡口阻击战中,我方遭到了敌机轰炸。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敌机从何而来、在哪停靠、如何补给均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许达民认为,这张照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敌机是在天尾港停靠补给后直接投入战斗的。
  “由于海南战场条件艰苦,图片史料相对匮乏,而有些史实是文字无法完整概括和叙述的。”许达民认为,这批图片档案反映了孤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之大,也反映了日军侵琼野心之膨胀、手段之残暴,将成为琼崖人民视死如归投入抗战的又一有力佐证。

★抗日热潮激荡
  抗日救国之号召、歼除日寇之决心已然在深陷苦痛的200万琼崖儿女心中扎根——琼崖抗日独立队、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南洋华侨机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挽手紧紧站在了一起。
  省档案局副局长刘玉峰指向图片档案中的《新加坡琼州会馆筹赈会捐款文件》、《旅暹琼侨工友救国后援会捐款文书》告诉记者,就连受条件限制未能回国抗战的华侨们也纷纷寄来了血汗钱,帮助抗战队伍摆脱缺医少药、缺弹少粮之苦。“继续努力,源源接济”几个苍劲大字鼓舞人心。
  据统计,在日军战败投降时,由琼崖共产党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占全岛三分之二的领土,覆盖人口达二分之一。一寸山河一寸血,是琼崖儿女不惜以“一人换一人”为代价,守住了如今涛声依旧的万里乡关。

       (本报海口8月14日讯)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白皮红心”敌后抗日」

2015年10月24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8/17/content_17_1.htm
『海南日报』 2015年8月17日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立超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白皮红心”敌后抗日

     电影《椰林曲》中良友茶店剧照。 史莎 翻拍
     图为1943年1月17日下达的《中共琼崖特委关于反蚕食斗争的再三指示》。
     图为在险恶斗争环境中我交通员递送秘密文件用的竹篮子。

  当琼崖抗日进入最艰苦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时期,为了保存力量,发展抗日形势,中共琼崖特委决定改变斗争策略,于1943年1月7日发出《反蚕食斗争的再三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应作退一步进两步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白皮红心”的斗争,派遣一些可靠的群众打进敌人营垒中,了解敌情,掩蔽斗争,要使逃在山坡野岭上的民众返回乡村生产,维持生活;回乡村的群众要高度警,组织严密哨线,避免被捕杀害。”各级琼崖党组织积极改变斗争策略,大力开展“白皮红心”运动,坚持地下斗争,在琼崖抗日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一幕。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企图将琼崖打造成日军稳固的后方基地,加强了对琼崖的控制,对抗日根据地展开疯狂的扫荡。与此同时琼崖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破坏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领导的琼崖抗日军民面临日、伪、顽三方夹击的严峻局面,由于敌人实行长时间的惨无人道的“三光扫荡”政策,恣意烧杀蹂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的牺牲和损失,琼崖抗日进入最艰苦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时期。为了保存力量,发展抗日形势,中共琼崖特委决定改变斗争策略,于1943年1月7日发出《反蚕食斗争的再三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应作退一步进两步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白皮红心”的斗争,派遣一些可靠的群众打进敌人营垒中,了解敌情,掩蔽斗争,要使逃在山坡野岭上的民众返回乡村生产,维持生活;回乡村的群众要高度警,组织严密哨线,避免被捕杀害。”各级琼崖党组织积极改变斗争策略,大力开展“白皮红心”运动,坚持地下斗争。

★开办茶店掩护抗日斗争
  在昌感的沿海地区,物资流通较为便利,许多生产生活用品都用海运进入琼崖,中共昌感县委于1940年6月在新街开设“新华茶店”,以卖茶的形式掩护抗日人员,坚持对日斗争。这个茶店表面上是从事商业活动,实际上是党组织在新街地区的活动中心据点。
  许多共产党员都在茶店工作,以合法身份为掩护,开展对敌斗争。茶店开张后,生意非常兴隆,共产党员热情招待顾客的同时,还和他们交朋友,打交道,谈天说地,从中搜集各种情报。有的汉奸、特务无意中透露敌人何时到民主村庄扫荡等,这些情报通过地下交通站及时传递给党组织,敌人多次出动扫荡英显、四更、荣村等抗日民主村时,都被党组织事先知晓及时送到,免遭损失。
  茶店在上级党委的指示和特支的领导下,秘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秘密组织青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民众团体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接洽上级党组派来新街活动的人员,协助他们铲除汉奸;为党组织采购纸张药品等物资;此外,茶店员工还利用各种关系秘密和台湾、朝鲜、香港等地工人交朋友,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争取他们为抗日救亡服务。

★地下工作者在日军“心脏”机智斗争
  陵水县的雷丰村原名黎打坡,是一个汉黎杂居的村庄。每年雨季,常常发生雷电,时有雷击伤人伤畜,毁坏树木的现象,因此叫雷打坡。共产党员颜廷芬全家迁来后认为“黎打坡”这个村名伤害了村中黎胞的自尊,不利于村中汉民和黎民的和睦相处,而“雷打坡”这个村名也不吉利,于是就把村名改为“雷丰村”。
  中共领导的陵水雷丰抗日联络站在1940年后变得愈发重要。为了保证联络站的安全,每当革命战友在家中聚会的时候,颜廷芬便让二女儿或小儿子在屋外的庭院边,假借晒烟叶或番薯丝等物进行放哨,发现外人走来便发出暗号。1940年12月15日,琼崖美合事变发生后,颜廷芬在陵水县城某药店内的一张报纸上获得此消息。他回到联络站后,迅速向上级作了报告,使陵水的党组织提高了警,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陵水县党组织的领导下,雷丰抗日联络站做了大量工作,引起了日伪势力的怀疑。1941年七八月间,伪自警团团长王传信带领日伪军包围了雷丰村,抓走了颜廷芬和他儿子颜启宽等人。父子俩受尽了酷刑,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抗日联络站的秘密,被日军残忍杀害。颜家父子用他们的生命保证了联络站的安全,使得联络站的情况没有完全暴露。
  过了一段时间,日军逐渐放松了对颜家的监视。颜廷芬的妻子曾石路接过革命的事业,继续完成丈夫的工作。她利用日军监视松懈的时机,恢复联络站的工作,秘密接待和联络中共抗日人士。她的二女儿颜春梅和小儿子颜启明也配合她工作。鉴于曾石路的工作同样出色,上级指定她为雷丰抗日联络站的负责人,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阅读这段历史让人感慨万千!广大地下工作者在日军的“心脏”坚持斗争,一方面明里是日伪良民,暗地里又要为抗日出力,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颜廷芬家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白皮红心”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
  随着日军扫荡的加剧,原有较为稳固的抗日根据地遭受到极大破坏,几乎变成“无人区”,为了保护抗日力量,中共琼山县委逐渐摸索出了建立“白皮红心”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方式。琼山的永兴乡、大致坡乡抗日根据地是日伪军“扫荡”、“蚕食”的重点地区,为了坚持抗日斗争,各抗日村庄都搞“白皮红心”,各村各保的村长、保长大都是由乡抗日民主政府的人员或被争取过来的人员担任。
  这些“白皮红心”人员在“合法”的外衣掩护下,积极开展抗日工作,给活动在这一带的独立总队符大千大队和县委基干大队通报敌情。1942年初,日伪军“扫荡”永兴、咸来等乡,独立总队第一支队一大队四中队50多名战士转移到大致坡乡活动,在“白皮红心”村长、保长和群众的支持下,与日伪军周旋半年之久,牵制和扰乱日伪军对琼文抗日根据的“扫荡”、“蚕食”。在永大乡“白皮红心”人员的掩护下,独立总队第一支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昼伏夜出,打击大致坡据点日伪军,惩办日伪汉奸,收集公粮,扰得据点里的日伪军日夜不得安宁,一段时间不敢开往咸来等地“扫荡”。
  “白皮红心”的斗争策略,使大致坡乡、永兴乡大部分村庄在日军的残酷“扫荡”、“蚕食”下,形式上被占领了,实际上都是抗日的村庄,为抗日斗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941年7月,日军调集兵力集中到大致坡据点,要“扫荡”咸来、永兴、道崇、苏寻三等乡。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获得这项情报后,绘制好大致坡日军据点的地形、哨位、伪军位置和交通路线图交给独立总队第一支队吴克之部。吴克之根据情报指挥所部将大致坡据点伪军歼灭,缴获大批物资和武器。
  在“白皮红心”的掩护下,广大地下工作者千万百计减少群众损失,时时刻刻以群众利益为重,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典型范例。1942年日军“扫荡”永兴乡,把官桥海、双井、内湖、桃园、赤骨尾、角湖、书田等村划为“无人区”,将群众押到罗马坡日军据点。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为维护群众利益,中共琼山县委决定解散永兴乡抗日民主政府,发动各村的“白皮红心”保长,对日军展开公关工作,最终说服日军同意将罗马坡据点的群众搬回村里,保护了大批群众的安全。

★“我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一些良心未泯的伪政权工作者也奋起抗争,他们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为抗日活动服务,起到了公开斗争难以达到的特殊作用。
  1943年担任陵水县维持总会会长的庄谋(兼新村维持分会会长)就是其中的典型,他青年时代曾和共产党人有过交往,虽然身在敌营,但是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总想着应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跟日本人周旋,保护民众,支持抗日活动。共产党员张开泰经常利用各种渠道对他进行教育,使他明白了许多抗日救国道理,时常为共产党武装筹集粮款和暗中提供帮助。
  庄谋首先召集陵水各个伪保长开会,要求他们将搜集到的情况逐级上报,不准越级上报日军。这样就有效地制止了各伪保长和日军的直接接触,许多情报都被他刻意压了下来,有利于共产党在陵水的活动。1944年夏某日,庄谋掩护抗日武装夜袭新村日本台托公司,杀死公司的所长和副所长,带走6匹布和1袋食盐。
  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不愿让日本人奴役自己的同胞,庄谋总尽量利用自己的身份来帮助一些无辜的民众。黎族农民符亚明在给日本公司交粮时,由于虚报数字,重量不符,日本人准备将他毒打一顿。庄谋正好在场,提出自己再秤一次的请求。他明知重量不足,却说:“是少一点,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使得符亚明免遭毒手。
  在担任伪职期间,庄谋带动了新村维持分会副会长赵向仍,二人暗中收集钱粮,买盐买药,秘密转送到共产党人手中。庄谋等人成为琼崖“白皮红心”的典型人物,他们既保持了作为中国人的气节,又支援了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的抗日斗争。
  开展“白皮红心”运动,坚持地下斗争,是中共琼崖特委开展反“蚕食”反“扫荡”斗争的重要措施,为发展和保存抗日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夺取琼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南海出版公司編写組の呉雪さんの報告

2015年10月23日 | 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
 以下は、8月23日の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第9回総会・第16回定例研究会に参加した南海出版公司編写組の呉雪(ウ シュエ)さんの当日の報告です。
 呉雪さんは、昨年10月29日から11月9日までの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としては26回目、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としては13回目の海南島「現地調査」、およびことし3月28日から4月8日までの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としては27回目、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としては14回目の海南島「現地調査」の全行程に参加しました。
 南海出版公司編写組編『真相 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17年(27次)調査足跡』の第三章は、「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第26回・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第13回海南島「現地調査」足跡」、第四章は、「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第27回・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第14回海南島「現地調査」足跡」、附録四は、「足跡――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第26、27回海南島「現地調査」参加記録抄」です(このブログの8月14日の「海南島「現地調査」同行記」をみてください)。
                           佐藤正人 


  我是南海出版公司的编辑吴雪,很荣幸能参加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第9次总会,与大家分享我们在随行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第26、27次海南岛实地调查工作中的情况及感受。
 2014年10月29日—2014年11月9日和2015年3月28日—2015年4月8日,南海出版公司派出工作小组随行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第26、27次海南岛实地调查,我很荣幸也成为这个工作小组的一员。随行调查采访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录像、摄影、文字的方式,记录了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一路采访调查日军侵琼时期亲历者、日军侵琼军事设施旧址的足迹,以及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调查日军侵琼罪行的工作方式、工作状态等。通过两次随行工作,我们看到了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们对调查日军侵琼罪行的执着、对追究日本侵略罪责的责任感与正义感、对和平的追求,以及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更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无比坚定与勇气。在日本企图掩埋侵略历史的大背景下,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们正义之举,使我们备受感动,也更加体会到他们的不易。
  在两次随行工作中,工作小组全程跟拍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的实地调查工作,每天录制时长5小时左右。我们也记录下了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们一幕幕奔波的身影,每天拍摄的照片少则八九十张,多则两三百张。跟随着佐藤先生等人的脚步,我们将这二十多天里,去到的每一个地方,采访的每一位村民,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不管是影像还是文字,我们所记录下来的,不仅仅只是一段苦难的历史、一声愤怒的哭诉、一个虽愈合但痛苦永在的伤疤,也是研究会成员们17年来坚持调查日军侵琼罪行的一路艰辛。第26次海南岛实地调查随行工作小组只有3名成员,由于记录、摄影等工作量太大,为了更好地完成第27次海南岛实地调查随行工作,南海出版公司特地安排了5名人员随行。随行第27次海南岛实地调查时,为了防止文字记录有误,记录工作由两人一组进行。我们的小组成员中,有海南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因受访者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不会说普通话,大多数是以海南方言来讲述的,这对身为外地人的小组成员而言,是十分苦恼的。于是,我们根据工作情况,灵活调整分工:受访者使用方言讲述时,由身为海南人的小组成员进行记录,无法听懂方言的小组成员负责录像和摄影。两次随行工作,我们拍摄的照片约3000张,录制的视频总时长超过100小时,文字约20000字。
  在两次随行工作中,我们与佐藤正人先生、金静美女士、齐藤日出治先生、邢越先生一起,倾听亲历者口述日军侵琼暴行,查看日军侵琼军事设施遗址,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日军侵琼罪行。我们这一代,是在和平岁月里成长的,从未直面战争的真实面貌,从未对战争的残酷有过深刻感受。可当我们在老人们或愤怒或哀伤的讲述中,看到日军残杀无辜百姓、践踏这片土地上的万物,听到死难同胞的怒喊、痛哭和哀号时;当我们在早已杂草丛生的日军侵琼军事设施遗址上,依稀看到日军残暴地逼迫无辜百姓为其劳动的场景时,日本侵华战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伤痕,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内心。生灵涂炭、横尸遍野的场景,让我们对战争深恶痛绝,更对人类恃强凌弱的劣根性深感痛心。
  我们的这两次随行工作,是为了编写《真相——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海南岛17年(27次)调查足迹》一书,同时也将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的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收录书中,让读者了解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让中日两国人民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深切地希望,中日两国人民都能了解这段历史,正视这段历史,共同将侵略战争带来的痛楚铭记于心,珍视当下的和平,不再让战火重燃。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南海出版公司編写組の何怡欣さんの報告

2015年10月22日 | 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
 以下は、8月23日の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第9回総会・第16回定例研究会に参加した南海出版公司編写組の何怡欣(ホ イシン)さんの当日の報告です。
 何怡欣さんは、ことし3月28日から4月8日までの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としては27回目、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としては14回目の海南島「現地調査」の全行程に参加しました。

                             佐藤正人 


  我是南海出版公司的编辑何怡欣。非常感谢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邀请南海出版公司的工作人员参加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第九次年会。很高兴今天能与各位齐聚一堂,能够在此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
  南海出版公司与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从2014年10月开始筹备《真相——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17年(27次)调查足迹》一书,本书虽由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提供资料,南海出版公司独立编写,但从本书的策划阶段开始,就多次与佐藤正人先生、金静美女士、齐藤日出治先生展开研究和讨论,曾有过两次面对面的书稿交流,但更多的是邮件往来,近一年来,对书稿的方方面面都展开过探讨。再次感谢佐藤正人先生、金静美女士、齐藤日出治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审读书稿,且为了《真相——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17年(27次)调查足迹》一书能够更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佐藤正人先生为本书写了代序,并与金静美女士、齐藤日出治先生一同写了后记,对此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深受感动。佐藤正人先生、金静美女士、齐藤日出治先生所写的后记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为揭露日本侵琼之历史真相而坚持多年的努力,及研究会成员们与海南人民的深厚友谊。
  当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将多年来的《会报》及相关报告集交予南海出版公司时,编写组的编辑们深受感动,三重县木本被虐杀的朝鲜人(李基允、相度)追悼碑修建会、查明纪州矿山真相自治会、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的成员们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成果及佐藤正人先生等人17年(27次)的海南岛调查足迹都在这一叠叠珍贵的资料里。不仅要将这些资料编写成书,还要把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的调查情况展现给读者……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的编辑们对此满怀激情,同时也倍感压力。如何将自治会及研究会17年来所坚持的事业跃然纸上,如何将27次实地调查的艰辛与成果传递给读者,这是我们在编写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4年10月—11月及2015年4月,为了更加了解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的调查工作,也为了记录研究会成员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南海出版公司派出随行工作小组,全程参与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查明纪州矿山真相自治会)第26、27次实地调查,并将两次随行工作获得的大量照片、文字素材加工整理后收录在本书第三章、第四章。
  在中国,年轻人对历史方面的事情不感兴趣,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参与本书工作的编辑们都是年轻人,无论是随行研究会实地调查的十余天,还是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数月间,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的年轻编辑们发生了改变,她们比过去更关心日军侵华真相。那么,这种足以令人发生改变的力量是否能够通过本书“传染”下去呢? 希望更多人知道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的存在,希望读者们了解研究会17年来的所作所为,希望研究会的调查足迹能够感动和鼓舞更多人。怀着这样的心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与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协力奉献《真相——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17年(27次)调查足迹》一书,告慰海南岛无数死难者亡灵。
  最后,我代表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再次向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对南海出版公司编写组和《真相——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17年(27次)调查足迹》的支持与帮助。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