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有誰知道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派去海南島的台籍日本兵的事情? 」

2016年06月15日 | 台湾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509000015KK10510
「Yahoo奇摩知識」
■有誰知道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派去海南島的台籍日本兵的事情?
  我外公年輕時被徵召去當日本兵。(不知道是不是自願的?)當時去到了海南島,後來日本戰敗了,他們的下場很慘,好像孤兒一樣的被遺棄了很久,吃西瓜皮偷挖人家蕃薯這樣的活下來,後來總算才等到船接他們回來。據說有些人得了痢疾還是其他的病,在船上太痛苦,即使旁人一直片它就已經看到台灣了,還是撐不過的跳海了。
  我所知道的就只有這樣。
  不過我外公在三十年前過世了,他非常的愛我,是我很想念的人。因為沒有機會再跟他問到一些故事,所以想請問有沒有人的親戚長輩也是這種台籍日本兵呢? 有沒有人也去過海南島? 當時狀況是如何? 是自願去的還是被迫的? 為什麼投降後等那麼久才有船去接他們呢? 當時的海南島是三不管地帶嗎?


解答 吳邦玄
  台籍日本兵,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去服兵役的台灣人。「台籍日本兵」在相關文獻中有種種不同的稱謂,除了「台籍日本兵」、「台灣人日本兵」、「台灣人原日本兵」、「原台灣人日本兵」等稱謂以外,由於在1944年9月以前這些軍人在名義上是以「志願兵」的形式徵召的,所以也有人用「台灣特別志願兵」這個語彙來指涉這些軍人。
  至日本投降為止,總計台灣人當日本兵的人數有8萬多人,而被徵為軍屬(含軍伕)的,更多達126,700多人,共20多萬人.此外,還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也必須參加「學徒兵」。整體而言,台灣人為了日本打所謂的「大東亞聖戰」而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總計有3萬多人。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前,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人民的朝鮮人、台灣人並沒有服兵役的義務。不過,客觀而言,朝鮮2,140萬左右的人口,委實是一大人力資源。因此,1938年2月,由於「陸軍特別志願兵令」的發布,日本首先在北韓實施志願兵制度(周婉窈 1996,183)。
  在台灣,與朝鮮同性質的「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2年才實施。不過,早在1937年秋天,台灣的殖民當局即已開始徵用軍伕以擔負軍中雜役。隨著日本對華戰爭的昇高與擴大,台灣人也被徵調為翻譯人員,經訓練後負責福建話、廣東話與北京官話。在戰爭期間,由於台灣的軍伕以及翻譯人員的數目被列為軍事機密,所以從一般資料中無法得知總人數(周婉窈 1996,185)。
  在「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開始實施以後,台灣人對於志願兵制度的反應算是相當熱烈。在1942年,共有425,921個台灣人應徵1,000左右的志願兵位置,約等於100個男子中即有14人申請(佔當時台灣成年男性總數的14%)。第二回的志願人數更多,共有601,147人應徵1,000左右的位置(周婉窈 1996,186-7)。
  台灣的「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3年與朝鮮同時實施。第一回有316,097人申請3,000個訓練生徒的位置。由於徵兵制度實施在即,海軍志願兵制度在1944年廢除,陸軍志願兵制度則在 1945年廢除。至此為止,共有16,500個台灣人 --- 其中陸軍志願兵約5,500人,海軍志願兵約11,000人 --- 加入日本軍隊作戰(周婉窈 1996,187)。台灣的全面徵兵制度在1945年年初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據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37年到1945年為止,“台灣總督府”總共招募了軍屬,軍夫126750名,從1942到1945年則徵募了軍人80433人,合計共207083名;這20多萬人中有30304人在戰場上陣亡,約總數的15%。
  在這些戰死者當中,共有2萬8千名戰死的台籍日本兵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國神社。此外,在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濟化宮裡亦供奉著33,000多名台籍日本兵(與日本厚生省統計的陣亡人數30304名不符),李登輝的大哥李登欽亦以日本名字「岩里武則」名列其中;日本靖國神社與台灣濟化宮的台籍日本兵有重疊。
  舉例 個案:
  史尼育唔在日治時期叫「中村輝夫」,漢名叫「李光輝」,是屬於阿美族的台灣原住民。1943年離開家鄉臺東廳新港郡都蘭莊(今臺東縣東河鄉)被日本皇軍派到印尼,在印尼摩羅泰島叢林中不知道日本已經戰敗,利用野外求生的知識獨自在叢林中度過31年,直到1974年12月才被人發現。回到台灣已人事全非,妻子改嫁,而當時出生僅一個月的兒子已長大成人。

2007-05-10 04:49:11 補充:
  陳榮添現年八十六歲,1917年出生在日本時代,上有兩個哥哥,家中排行老三。當年,日本為遂行南進目的,在朝鮮與台灣征召「志願兵」,雖然名為志願,形式上幾近是強迫的,陳榮添的爸爸說:「日本警察時常到家中巡查,與其全家四處逃亡,不如家中派一個人參加來得乾脆。」父親如此說,陳榮添為了替父親解憂,便自告奮勇參加志願兵。談到當時的想法,他說道:「當時家中三個男孩我最年幼,大哥、二哥都在田中幫助農務,只有我一人沒有一技之長,要去當然是我去,大哥二哥在家中對生計有幫助,但自已卻無毫所長,無法協助家計,由我前去,可以避免為家人帶來困擾。

2007-05-10 04:49:37 補充:
  因此,要當志願兵就我去好了。與其全家痛苦,不如我自已承擔下來。」在陳榮添登記為志願兵時,他新婚不久,妻子陳蔡變肚子裡還懷了幾個月的身孕。妻子原為溪湖汴頭人,家中雖然不能十分富裕,但還算小康之家,家中還有能力替她準備些許的嫁粧,然而嫁到了陳家後,一如平常人家的媳婦般,勤煮三餐、洗衣服、伺候公婆、協助農忙,是鄰里街坊口耳相傳的好媳婦。她剛聽到丈夫的決定時,內心頗能體陳榮添的心意,所以她沒有多說一句話,只是把所有的擔憂都留給自己獨自承受。

2007-05-10 04:49:56 補充:
  二、 兩次出征海南島
  第一次到出征主要目的在征佔海南島,當時海南島是中國的領土,對台籍日本兵而言,具濃厚血緣關係的中國人,卻是日本方面的敵人。在初次出征,這些二十歲的的青年小伙子,在台灣並沒有接受任何的軍事訓練,直到登陸之後,才積極地實行一個多月的軍事訓練。陳榮添先生談到:「在訓練的過程十分艱辛,打罵,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為了養成志願兵的服從意志,要求相當嚴格。在槍法都不準的狀態下,就與中國進行槍戰,槍林彈雨中,血流滿地,死屍遍野。」陳榮添初次見識到戰爭的可怕與無情。

2007-05-10 04:50:16 補充:
  接著他說:「初次在海南島時所受的軍事訓練旨在磨練軍人的意志,在訓練過程來說,有機會到外頭去,就是在洗衣服的時候遇到仁慈的班長,才可以在偷暇之餘到市集逛逛。初次逛市集時,正是在離台在海南受訓的初期,為了解饞,連綠色的香蕉都買來吃,半生不熟的,咬在嘴裡還會牽絲。初到海南島,海上交通還算平順,曾要求家裡寄些東西到海南,家中寄來幾包花生糖,到了手中只是糊成一團。」想著那糊成一團的花生糖,陳榮添對年少時對故鄉嘴饞的依戀,還不時露出靦腆地微笑。

2007-05-10 04:50:40 補充:
  在八個月後,日本順利佔領海南島,陳榮添平安歸返,日本順利征佔海南島,是勝利返台,對這些「志願兵」來說是榮歸。回到家鄉,這群「功在國家」的戰士們受到特別的禮遇,平日凌虐村民的警察來到陳家,見到門口的旗幡對陳家的人絲亳不敢造次。說到這段歷史,陳榮添的妻子好像心中吐了一口氣,因為在此之前,日本警察時常到家中巡視、監督。第二次出征,主要的目的是要協助日本方面管理海南島。因為南洋地區是熱帶氣候,與日本本土的氣候相差很多,日本內地人要對海南島與南洋地區進行管理時,往往需要透過台灣人協助。

2007-05-10 04:51:18 補充:
  然而,不久日本對美國發動「偷襲珍珠港事件」,美國在舉國震怒下宣佈與日本作戰,因為美國加入戰局,使日本在南洋的局勢產生變化。另外,再加上對外擴張的速度太快,戰力與支援分散,使得原本在南洋戰爭中勢如破竹的日本,漸漸嘗到失敗的滋味。
  直到1945年8月15日,美軍在日本廣島、長崎兩地各投下一顆原子彈,造成日本內地重大的傷害,死傷人數高達數十萬人。隔天8月16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接受「波茲坦宣言」無條件投降,將台灣依規定回歸中國,因此,在海南島的台籍日本兵,一日之間,國籍由日本人變成中國人,敵人卻變成同胞,這種轉變情何以堪?

2007-05-10 04:51:42 補充:
  然而,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不管局勢如何轉換,陳榮添與其它台籍日本兵內心想的都是一樣:「我要回家了。」回家是眾多台籍日本兵共同的唯一希望。
  三、 戰爭結束初期--浪跡海南
  戰爭結束,就是返家的開始,然而對於海南島上成千上萬的台籍日本兵而言,卻是被遺棄的開始。在終戰後,台籍日本兵收編為中國軍隊,由中國方面負責遣返台灣。終戰初期,依照「開羅會議」的決議,台灣回歸中國,主權由日本歸還給中國。

2007-05-10 04:52:02 補充:
  當時台灣距離1896年割據給日本當過五十年不到,對中國還存在著血濃於水的感情,認為是「回歸祖國的懷抱」,雖然是戰敗,但是對平凡百姓而言戰爭結束就是最大勝利。戰爭結束了,陳榮添的心中對於未來充滿著希望。日本宣佈投降後,二戰結束,台籍日本兵原以為在短期內就可以返回台灣,在部隊中有人歡欣慶祝,有的部隊將所撥的糧食在幾頓之內吃光光,夜間歌舞昇平,彷如是生活在太平盛世一樣。

2007-05-10 04:52:22 補充:
  然而,這希望隨著歸期一天一天的拖延,他們發現已成為海外孤兒無人奧援的情形下,回不了家,伙食支援也斷了炊,都到了沒有糧食可以吃的地步,三餐無以為繼,有許多台籍日本兵活活餓死、病死在海南島。陳榮添的部隊,大部份的人來自中部地區,都是農家子弟,到海南島之前早已知道飢餓的可怕,對於糧食的控制比其它的部隊更嚴格;也因此,在許多部隊都找不到東西可以吃的情形下,陳榮添所屬的部隊還能夠勉強維持生命之所需。

2007-05-10 04:52:42 補充:
  為了混口飯吃,有人到港口幫人挑貨,換取三餐的伙食。海南島民生物質履由中國大陸運輸補給,在商船上岸時,這群遭遺棄的台灣兵為了謀生,四處找尋糊口的方式。「吆雞沒惜棒打」人餓昏了,為了搶一個擔頭混口飯吃,在搶擔頭的時候任人踢打,身體的疼痛都無所謂。更有人為了一口飯,私運軍中機械、物質到營房外,或是到外頭偷東西,與人換可以吃的東西,一碗飯、一根玉米都無所謂,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好。陳榮添還看到伙伴都港口擔貨,他說,「我也取一個竹棒,想到港口想跟人一樣工作,但是到了港口,許多人已經排滿了港口,有些人還往港外水較深的地方。為了搶一個好位置,許多人任何辱罵、踢打都無所謂。」

2007-05-10 04:53:03 補充:
  陳榮添在歸期無法預期的狀況下,四處打工,與部分海南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看到陳榮添努力扛鐵軌的時候,勸他說:「少年仔,不要只顧著賺錢,還是要想辦法回去找父母、找妻子。」村民真誠地勸誡,勾起陳榮添深深地思鄉情緒,立定志向說:「不管如何,我一定要活著回台灣。」

2007-05-10 04:53:22 補充:
  四、歸返--近鄉情卻
  在歸返的途中,遇上了一個颱風,讓船在出發十三天後才登陸。期間,因為海浪打得高,船搖搖晃晃,讓人頭暈生昏,陳榮添在船上難過的連一個飯團吃了四天還吃不完。到了基隆,台灣島上的百姓見過上一批歸返的海南台籍日本兵,個個殘手斷腳、傷口生瘡化膿,好生可憐,心想,這一次回來的應是更可憐的,便在港口擺了豐盛的宴席準備迎接這群晚歸的落難英雄,誰知這些人都是四肢健全、手腳靈活的正常人。

2007-05-10 04:53:46 補充:
  然而,宴席雖然擺得豐盛,但是經過數天的暈船,再加上歸心似箭,陳榮添並無心享用這些熱心百姓準備的美食,一心一意的只想要趕快回到久別的家。陳榮添搭火車一路南下到新竹,新竹為山線與海線的交接點,陳榮添搭上山線的班次,與另一外搭海線班次的同鄉分手。在沿途當中,陳榮添親眼目睹台灣戰後殘敗的景像,心想:「家中不知道是否還好?」陳榮添在二次大戰後期時,親自經歷美軍登陸海南島的大小戰事,在槍林彈雨中,生命的希望寄給蒼天,戰後殘屋破垣的景像,更讓人對戰爭生惡。

2007-05-10 04:54:12 補充:
  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美軍瘋狂地轟炸台灣,幾乎每天都在躲空襲警報中度過。陳榮添對這些景像是在熟悉不過的。「家還在嗎?是否回到家以後,見到的只是殘垣斷壁,自己的親人早已覆蓋在瓦礫草叢中呢?」英雄歸返最幸福的是與家人得以重聚,最難堪的莫過於家已破人已亡,而英雄尚且獨自苟活在世間。如果是這樣,情何以堪?陳榮添離家越近,心中越感到不安,連向同車的鄉親問一聲都不敢,正是近鄉情卻,不敢問來人。到了溪湖車站,陳榮添的情緒緊張到了最高點,也不知道說是喜還是憂,思緒似乎願意凝結在當下。

2007-05-10 04:54:26 補充:
  此時,忽然見到家中二伯從車旁走過,發覺家裡還有人活著,不管好歹,總有個人可以依靠,那時心中沈重的大石頭才安然放下。
  到了村子裡,陳榮添平安歸來的消息傳到家裡,大兒子陳忠坤首先到光復路口迎接他,然而多年未見,一時之間也無法認出眼前的瘦弱小男生就是他的親生兒子。說到妻子陳蔡變聽到丈夫回來時的消息,她說:「那時的心情,不知道要歡喜,還是要流淚?」在這段生死不明的日子裡,陳蔡變獨自撫養一女一男,對於未來早已抱定決心:「不管如何,就是要把兒女撫養成人。」如今丈夫平安歸來,到底變得如何?一時之間,她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應對,更不敢面對「如果這只是一場夢呢?」心中的掙扎,讓她沒有親自到路口去迎接丈夫的歸來。

2007-05-10 04:57:24 補充:
  在海南島的數千台灣兵,在日本投降之後被繳了械,聯合國要求中國政府將這些人緊速遣返,但中國方面卻表示,台灣人乃中國人,海南島為中國領土,台灣人在自己的「祖國」國內可自行返台,但想想在海南島的台灣兵,全都只會講自己的母語和日本話,如何能穿越在人生地不熟兼語言不通的中國返回台灣呢?於是這些台灣兵在海南島滯留了一段時日,受到中國人的凌辱,連糧食飲水也難以取得。後來,聯合國出面交涉,中國人才肯派船將那些滯留在海南島的台灣兵接回台灣。但在航向台灣的過程中,由於飲水和糧食不足,船上疫病流行,有許多台灣軍人死在這段幽明異路上,永遠見不到他們的家人與故鄉。
コメント    この記事についてブログを書く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 「身份認同與台獨運動」 | トップ | 「血旗揚帆:臺灣海軍特別志... »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

台湾」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