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27/content_19_1.htm
『海南日报』 2015年7月27日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浩 图:韩惠娇
■日寇侵琼掠夺海南矿产资源罪证大披露
一张张图纸,一桩桩罪行
【图】昌江第三发电年设计图
【图】独铁矿预算表
【图】田独铁矿机械明细表
【图】田独铁矿机械明细表
【图】昌江第三发电所设计图
在我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诸多国有单位的珍贵文物相继浮出水面。其中抗战文物不在少数,以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保存的56件日军侵琼时期的工业设计图、勘探报告等资料弥为珍贵。
这些资料不仅大致勾勒出了日军侵琼时期掠夺海南矿产资源的过程,同时也填补了日寇侵琼历史记录之某些空白。
这一张张资料和图纸,见证了一桩桩日军侵琼时期疯狂掠夺海南资源的罪行。
★日寇对田独铁矿的应急开采
在我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诸多国有单位的珍贵文物相继浮出水面。
在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存的日占时期材料中有《石原产业田独矿山的机械器具明细一览表》,表为纸质,长30.1厘米,宽23.5厘米。该明细表作于昭和19年(1944年)3月31日。全表共计15页,内容详细记录了田独矿区开采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开采工具。又有《田独矿山预算基础》,亦为纸质,作于昭和十九年(1944年)四月。内容共计42页,记录了矿石开采的采矿量,出矿率等统计数据以及开采设备的减和购置信息,穿插有铅字摘录,部分纸张边缘可见别针锈迹,可见是多次积累汇总而成。 1939年2月,日军在海南岛登陆之后,即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海南岛的资源勘查。这次调查发现了田独铁矿山。田独铁矿位于海南省南端榆林港东北12公里处,是日军率先掠夺海南铁矿资源的第一个矿区。
1939年2月14日,日军占领榆林港后,5月,石原产业海运株式会社对该地区进行调查。同年8月,开始着手进行开采,并于1940年6月11日开始出矿。同时,在榆林港建成了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舶码头,供大型船只停泊以运送铁矿。日寇对田独铁矿的开采持续到了1945年1月底,共计开采矿石约270万吨,输往日本约240万吨。 田独铁矿矿石品位高达63%,储藏量为500万吨,日军在不到七年的时间中将其掠走过半储藏。
★日寇对石碌铁矿的系统开采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存的抗战时期文物中,又有5件《昌江第三发电所设计图》。图纸的尺寸基本一致,均长77厘米,宽54.5厘米。该套图纸绘制于昭和17年(1942年)12月24日,材质为硫酸纸。内容包括水轮机层平面图、发电所厂房设计图及管径尺寸标示图。图纸的设计方为日本窒素南方部海南事业所。从绘制时间来看,与日本窒素株式会社为保证石碌矿区开采所需电力而开发兴建的东方水电站的时间相吻合。
石碌铁山的开采由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进行。1940年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资源勘查时,发现石碌藏有亿万吨矿石藏量,矿石品位高达60%,此消息引起了日本政府尤其是军方的高度重视。日军组织地质、冶金和测量专家至海南复核,于调查报告书中说:“石碌铁山为含铁品位约60%的赤铁矿,可采量达一亿九千万吨,年产量有一千万吨,为东洋第一大铁山,本矿山采掘方法主要为露天开采,至港湾铁道线路最短距离约53公里,……切望根据国策上的重点主义,早日开发此铁山。”
如此量大质优,开采简便的“东洋第一大铁山”的发现令急于获得铁矿石的日军欣喜若狂。在日军全力支持指导下,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制定了一整套包括矿山、铁路、港口和发电站等建设内容的掠夺计划。
在确定开采目标时,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起初定为年产百万吨,后来在日军的要求下改为300万吨。1941年1月,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北黎设立办事处,工程正式启动。石碌为露天铁矿,开采非常方便,困难是矿山位于深山丛林之中,交通运输问题亟待解决。
1942年1月底,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石碌矿业所的基地建设完成。基地建设的同时,为将石碌产出的铁矿石尽快地运出,1941年1月,石碌到八所的铁路动工。在军方全力支援和督促下,全长近60公里的石碌铁道于1942年3月如期开通,运出了第一批矿石。
铁矿开采和相关设施需要大量电力,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调查队首先在昌江发现了一合适场所(今宝桥发电所)。然而,日窒的建设过程因受水文条件影响,工程进度无法跟上矿山开采的速度,只能另选更合适的地方。后选址于东方瀑布,1942年12月始建,1943年11月东方水电站竣工,陆续向港
口和矿山发电,矿山开采速度显著提高。 日军在开发石碌铁矿的同时,已有把八所作为其运往日本的主要出口的打算。然而八所港水位较浅,珊瑚礁密布、无良好的港湾,易受风浪袭击,并不具有建设成大型港口的条件。但由于时间紧迫,日军仍将新港选址确定为八所港。1942年初临时码头建成,4月迎来第一条运石船。受码头设备装载能力低下影响,该船用三天时间才载完1千吨矿石驶往日本。此后,尽管矿石开采进度很快,因港口建设滞后,矿石难以顺利外运。从1942年3月到1943年3月,运到港口的近9万吨矿石,仅5万余吨运往日本,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百万吨这一目标。
在日军严厉督促和全力以赴支持下,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加紧施工,1943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港口装载能力巨,每小时可装船1千吨,达到了每年运出300万吨的目标。然而,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已经无力组织大批船只来海南,入港装载矿石的船只锐减,大量矿石堆积港口无法外运。1944年10月东龙丸入港运走5100多吨矿石后,再也无船进入,八所港成为死港。面对恶化的战局,同年11月日本海军省不得不下令将年产量降为30万吨,1945年1月则下令全面停止开采。 《海南岛石碌铁矿山开发志》中记载,日本窒素株式会社从石碌铁矿开采了116万余吨铁矿石,输送到日本的石碌铁矿石有95万余吨。
★服务于战争的疯狂掠夺
早在1938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从道义上对日实施禁运,翌年7月又宣布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阻断了日本钢铁和石油主要来源。中国和东南亚等国的铁矿石成为了日本钢铁的仅有来源,1939年度日本进口铁矿石约470万吨,其中的43%来自马来西亚。1940年马来西亚矿石的进口减至一半,翌年更减至8万吨。在日本宪政资料柏原兵太郎文书中,1941年8月7日《关于海南岛急速开发的几个问题》的文件记载:“(海南岛铁矿的开发)是目前能够维持和强日本钢铁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的最为有效而切合的途径,其效果与其他途径相比,毋庸置疑。”
显然,随着战局的深入,资源的吃紧,日军侵略战争能否为继,已经与海南岛铁矿的急速开采联系到了一起。1939年2月10日,出于对海南岛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的觊觎,日军发动了入侵海南岛的战争,从此开始了对海南矿产资源的疯狂掠夺。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晒此张张图纸,历数日寇之桩桩罪行,旨在提醒我们:彼虽已成过往之物,恰乃和平年代警世之钟!
『海南日报』 2015年7月27日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浩 图:韩惠娇
■日寇侵琼掠夺海南矿产资源罪证大披露
一张张图纸,一桩桩罪行
【图】昌江第三发电年设计图
【图】独铁矿预算表
【图】田独铁矿机械明细表
【图】田独铁矿机械明细表
【图】昌江第三发电所设计图
在我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诸多国有单位的珍贵文物相继浮出水面。其中抗战文物不在少数,以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保存的56件日军侵琼时期的工业设计图、勘探报告等资料弥为珍贵。
这些资料不仅大致勾勒出了日军侵琼时期掠夺海南矿产资源的过程,同时也填补了日寇侵琼历史记录之某些空白。
这一张张资料和图纸,见证了一桩桩日军侵琼时期疯狂掠夺海南资源的罪行。
★日寇对田独铁矿的应急开采
在我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诸多国有单位的珍贵文物相继浮出水面。
在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存的日占时期材料中有《石原产业田独矿山的机械器具明细一览表》,表为纸质,长30.1厘米,宽23.5厘米。该明细表作于昭和19年(1944年)3月31日。全表共计15页,内容详细记录了田独矿区开采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开采工具。又有《田独矿山预算基础》,亦为纸质,作于昭和十九年(1944年)四月。内容共计42页,记录了矿石开采的采矿量,出矿率等统计数据以及开采设备的减和购置信息,穿插有铅字摘录,部分纸张边缘可见别针锈迹,可见是多次积累汇总而成。 1939年2月,日军在海南岛登陆之后,即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海南岛的资源勘查。这次调查发现了田独铁矿山。田独铁矿位于海南省南端榆林港东北12公里处,是日军率先掠夺海南铁矿资源的第一个矿区。
1939年2月14日,日军占领榆林港后,5月,石原产业海运株式会社对该地区进行调查。同年8月,开始着手进行开采,并于1940年6月11日开始出矿。同时,在榆林港建成了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舶码头,供大型船只停泊以运送铁矿。日寇对田独铁矿的开采持续到了1945年1月底,共计开采矿石约270万吨,输往日本约240万吨。 田独铁矿矿石品位高达63%,储藏量为500万吨,日军在不到七年的时间中将其掠走过半储藏。
★日寇对石碌铁矿的系统开采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存的抗战时期文物中,又有5件《昌江第三发电所设计图》。图纸的尺寸基本一致,均长77厘米,宽54.5厘米。该套图纸绘制于昭和17年(1942年)12月24日,材质为硫酸纸。内容包括水轮机层平面图、发电所厂房设计图及管径尺寸标示图。图纸的设计方为日本窒素南方部海南事业所。从绘制时间来看,与日本窒素株式会社为保证石碌矿区开采所需电力而开发兴建的东方水电站的时间相吻合。
石碌铁山的开采由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进行。1940年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资源勘查时,发现石碌藏有亿万吨矿石藏量,矿石品位高达60%,此消息引起了日本政府尤其是军方的高度重视。日军组织地质、冶金和测量专家至海南复核,于调查报告书中说:“石碌铁山为含铁品位约60%的赤铁矿,可采量达一亿九千万吨,年产量有一千万吨,为东洋第一大铁山,本矿山采掘方法主要为露天开采,至港湾铁道线路最短距离约53公里,……切望根据国策上的重点主义,早日开发此铁山。”
如此量大质优,开采简便的“东洋第一大铁山”的发现令急于获得铁矿石的日军欣喜若狂。在日军全力支持指导下,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制定了一整套包括矿山、铁路、港口和发电站等建设内容的掠夺计划。
在确定开采目标时,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起初定为年产百万吨,后来在日军的要求下改为300万吨。1941年1月,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北黎设立办事处,工程正式启动。石碌为露天铁矿,开采非常方便,困难是矿山位于深山丛林之中,交通运输问题亟待解决。
1942年1月底,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石碌矿业所的基地建设完成。基地建设的同时,为将石碌产出的铁矿石尽快地运出,1941年1月,石碌到八所的铁路动工。在军方全力支援和督促下,全长近60公里的石碌铁道于1942年3月如期开通,运出了第一批矿石。
铁矿开采和相关设施需要大量电力,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调查队首先在昌江发现了一合适场所(今宝桥发电所)。然而,日窒的建设过程因受水文条件影响,工程进度无法跟上矿山开采的速度,只能另选更合适的地方。后选址于东方瀑布,1942年12月始建,1943年11月东方水电站竣工,陆续向港
口和矿山发电,矿山开采速度显著提高。 日军在开发石碌铁矿的同时,已有把八所作为其运往日本的主要出口的打算。然而八所港水位较浅,珊瑚礁密布、无良好的港湾,易受风浪袭击,并不具有建设成大型港口的条件。但由于时间紧迫,日军仍将新港选址确定为八所港。1942年初临时码头建成,4月迎来第一条运石船。受码头设备装载能力低下影响,该船用三天时间才载完1千吨矿石驶往日本。此后,尽管矿石开采进度很快,因港口建设滞后,矿石难以顺利外运。从1942年3月到1943年3月,运到港口的近9万吨矿石,仅5万余吨运往日本,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百万吨这一目标。
在日军严厉督促和全力以赴支持下,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加紧施工,1943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港口装载能力巨,每小时可装船1千吨,达到了每年运出300万吨的目标。然而,随着日军的节节败退,已经无力组织大批船只来海南,入港装载矿石的船只锐减,大量矿石堆积港口无法外运。1944年10月东龙丸入港运走5100多吨矿石后,再也无船进入,八所港成为死港。面对恶化的战局,同年11月日本海军省不得不下令将年产量降为30万吨,1945年1月则下令全面停止开采。 《海南岛石碌铁矿山开发志》中记载,日本窒素株式会社从石碌铁矿开采了116万余吨铁矿石,输送到日本的石碌铁矿石有95万余吨。
★服务于战争的疯狂掠夺
早在1938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从道义上对日实施禁运,翌年7月又宣布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阻断了日本钢铁和石油主要来源。中国和东南亚等国的铁矿石成为了日本钢铁的仅有来源,1939年度日本进口铁矿石约470万吨,其中的43%来自马来西亚。1940年马来西亚矿石的进口减至一半,翌年更减至8万吨。在日本宪政资料柏原兵太郎文书中,1941年8月7日《关于海南岛急速开发的几个问题》的文件记载:“(海南岛铁矿的开发)是目前能够维持和强日本钢铁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的最为有效而切合的途径,其效果与其他途径相比,毋庸置疑。”
显然,随着战局的深入,资源的吃紧,日军侵略战争能否为继,已经与海南岛铁矿的急速开采联系到了一起。1939年2月10日,出于对海南岛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的觊觎,日军发动了入侵海南岛的战争,从此开始了对海南矿产资源的疯狂掠夺。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晒此张张图纸,历数日寇之桩桩罪行,旨在提醒我们:彼虽已成过往之物,恰乃和平年代警世之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