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铁血琼崖」

2015年07月06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node_14.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 铁血琼崖 [抗战影像志]■
  70年前的那场战争,铭刻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血泪。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值七·七事变前夕,海南周刊精心选择一批历史影像,试图呈现70余年前日军铁蹄践踏琼岛和琼崖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场景。但愿这些珍贵的影像,能让今天的我们记住那段沉重的过往和艰难的胜利。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14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日寇入侵  (本版图片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者按》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海南周刊今起陆续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多角度展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发生在绿色海岛红色琼岛上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以及70年前海南人民惨遭日军蹂躏的那段血泪史。
  本期将以历史图片为切入口,展现日军侵琼的罪证、遗址、暴行,再现日军掠夺和琼崖抗战的历史场景,甚愿后人铭记曾经的屈辱,奋力崛起,走向复兴。

【相片】登陆海南岛后行进的日军坦克。
【相片】日军登陆海南岛前一周制订的作战地图。
【相片】日军从海上运来的战马。
【相片】临近天尾港,日军纷纷跳下船,登陆海南岛。
【相片】日军在定安作战的图片。
【相片】日军在文昌清澜作战。
【相片】日军在海南乡间行军。
【相片】日军的这张背影照,显露了其装备的精良。

  1939年2月10日黎明时分,日寇纠集海军舰船30余艘、飞机50余架,协同陆军一万余人,在当时的琼山县所辖的天尾厂(亦天尾港,今海口新海村)登陆,兵分两路进入海口和府城。
  据澄迈籍国民党将军王家槐的《海南近志》记载:当时的国民党海南当局军方要员王毅,率领30余人,逃往定安雷鸣乡公所。于是,日寇自称这是“不流血的敌前登陆战,开占领全岛之端绪”。
  2月14日,日军在三亚登陆,很快便西入崖城;3月13日,日军又在九所登陆,过望楼桥,深入乐东;此后,澄迈、儋县、临高、陵水等县治纷纷陷落。
  日军侵占海南岛后,开始了对琼岛的掠夺史、奴役史和战争史,也激发了海南人民的抗争斗志。抗日战争中,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海南岛各族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共歼灭日伪军5500余人。
  1945年8月15日,日寇向盟军投降后,驻守定安南吕的日军中佐山根受上级授意,向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商洽投降。
       编者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15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日寇入侵  (本版图片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相片】日军占领海口后,在中山路举行入城仪式。
【相片】日军在海口中华戏院看表演。
【相片】日军侵占海南时建设道路的画面。
【相片】日本军队在文昌一带的巷战。
【相片】1939年2月22日,日军在海口市设立维持会。
【相片】1945年,日军兵败如山倒。8月15日宣布投降后,海南岛的驻军也陆续投降。
【相片】日军在海南岛作战途中。
【相片】日军占领崖城后,勒令当地老百姓铲掉墙上的抗日标语。
【相片】日军占领文昌县政府。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16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残酷暴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相片】被日寇奴役的采矿工。
【相片】2000年,在琼经商的韩国人徐在弘从韩国邀请两名人骨专家,对三亚吉阳“千人坑”尸骨进行部分挖掘和
   考证,共出土109位朝鲜劳工遗骸,后将其中104副遗骸烧制成骨灰。资料记载,1942年,侵琼日军除强迫海
   南本地民工从事高强度苦役外,日军还于1943年从朝鲜半岛运来1000余名青年政治犯,以“朝鲜报国队”命
   名,强制他们劳动。
    许春媚 陈超 摄
【相片】被日军绑走的一批海口市同胞。
【相片】文昌南阳托盘坑村,被日军烧毁的废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长满野草。
    许春媚 摄
【相片】患有“干型脚气”的战俘。
【相片】日军飞机对海口市及近郊进行轰炸。
【相片】1940年1月30日,日军控制下的儋州中和七里村。

  1939年2月日军侵琼,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全岛13个主要城镇,所到之处肆意烧杀淫掠,琼崖人民遭受到空前的灾难。
  日本侵略者实行一系列暴行,包括“三光政策”、“梳篦清剿”,企图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一切生存条件。
  从上世纪40年代王钦寅《琼崖抗战记》、云诚实《粤战场》等资料记载的不完全统计,日寇“蚕食”和“扫荡”中,群众被杀害者达10多万人,被焚毁屋宇5万多间。琼海长仙联村人士曹靖儿时曾目睹日军对其家乡施暴的“三·一惨案”,长大后从事历史研究,曹靖认为,“日军侵琼,其残忍野蛮,旷古未闻”。
  据《铁蹄下的腥风血雨》一书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六年多的琼岛沦陷期间,日本法西斯杀害海南抗日军民达二十多万人,烧毁民屋5.9万间,奸淫妇女、抢掠民财和自然资源不计其数。由于侵琼日军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数以万计的民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由于滥征繁重的劳役和法西斯战争造成的种种祸害,全琼非正常死亡达四十万余众,占当时海南社会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海南各族人民遭受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人为洗劫和摧残。
       编者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17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疯狂掠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金山供图)
【相片】日本掠夺开发石碌铁矿。
【相片】1941年7月,为外运石碌铁矿石而修建的八所港和第一艘入港船只——照华丸。
【相片】在八所高架桥上掠走矿石的日本列车。
【相片】1942年4月1日,石碌铁路开通仪式。
【相片】建成后的东方发电所。
【相片】日本三井盐业会社在北黎至南丰间的沿海一带开设制盐所60处,年产3万吨。图为曾遭掠夺的盐场。
    (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在日军侵占琼崖的7年里,以“经济开发”为幌子进行经济掠夺,重点掠夺铁矿等矿产资源。矿产品的掠夺是日本在海南岛的资源掠夺政策的核心。海南石碌铁矿,因铁矿品位高著称,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1935年,琼崖实业局派人到石碌岭调查铜矿时,第一次发现石碌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1939年2月日本侵占海南岛后,为了掠夺海南矿产资源,日寇先后从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汕头、厦门等地抓来大批劳工,25000余人,加上从海南岛各地抓来的劳工达4万余人,分在矿山、电站、码头、铁路等做苦工,每天干重活9小时以上,一日只发4两饭球,穿麻袋片,睡茅草房。3万多矿工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皮鞭、枪口之下,到日本投降时,仅幸存5803人。
  为了将从石碌掠夺的重要战略资源铁矿石运回国内,日本开始在八所修建港口。1941年5月八所港栈桥开工,1943年4月八所港建成。在此之前,1942年4月,从八所到石碌的铁道开通,第一船矿石出港开始运往日本。两年半时间里,据统计资料记载,石碌铁矿采矿量为695274吨,被掠夺到日本的矿石达694945吨。
  日本人还对三亚的田独铁矿进行掠夺,并开采屯昌羊角岭水晶矿,同时大量掠夺其他矿产资源如钨、锡等。此外,日本还对海南岛的热带资源进行掠夺。
       编者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18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血泪控诉
【相片】临高县新盈镇尚桂品老人讲述1939年日军在广西涠洲岛火烧325只渔船,导致部分渔民死亡的暴行。
【相片】昌江昌化镇耐村85岁的李朝荣(男)和84岁的妻子符金姨,控诉当年日军——割活人肉烤着吃的罪行。
    海南日报记者张杰摄于2005年8月3日
【相片】2005年7月27日,在三亚吉阳镇田独村的酸豆树下,78岁的王阿乙回忆当年日军侵略海南时,对田独
   铁矿的疯狂掠夺。1937年到1945年间,他被日军抓到铁矿当劳工时才12岁。讲起往事,老人不停抹泪。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相片】2005年8月2日,85岁的白标老人是1941年被日军从台湾抓到昌江石碌铁矿的劳工。在当劳工的日子里, 
   白标老人受尽了日军的非人道折磨。他在日军的逼迫下挖地基、修电厂、种菜……在热天里休克了又被用
   水泼醒继续干活。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相片】2005年8月2日,昌江石碌,89岁的马霖,原籍香港铜罗湾。1940年英国对日本宣战,当年12月,马老
   报名到海南打工,被日军抓到石碌铁矿当劳工,编号888。1943年,马老的右脚被日军夹伤,留下伤痕。
   2000年10月,他作为劳工代表到香港控诉日本罪行。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相片】2007年7月5日,中国首个慰安妇资料馆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举行开馆典礼,当年
   受害者、83岁的林亚金老人(2013年去世)参加了开馆仪式。 林亚金是保亭南林乡人,黎族,1943年被
   侵占海南岛的日军抓去充当“慰安妇”,受尽了折磨和屈辱。 2005年3月,林亚金飞赴日本,为海南“慰
   安妇”事件受害者状告日本政府一案出庭作证。 图为林亚金老人面对媒体采访时,神情木然悲伤。
    陈厚志 摄
【相片】2005年8月6日下午,79岁的保亭陈金玉老人(2012年去世)和我省慰安妇问题研究者陈厚志飞赴北京,
   向来自中、日、韩的青少年及教师控诉日本侵华暴行。
    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日军侵琼6年间,不但大肆掠夺海南岛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对多地采取“三光”政策,甚至强征本地妇女到军营充当慰安妇,可谓无恶不作。
  多年来,海南日报记者通过寻访一些见证者和幸存者,依然能够见证日军当年惨绝人伦的暴行。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19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铭记历史
【相片】位于东方八所港旁边的“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相片】位于昌江石碌镇石碌矿山公园内的死难矿工纪念碑。 碑座正面的碑文记述了矿工在日伪时期的悲惨
   遭遇和英勇斗争的过程,其余三面雕刻有反映矿工反抗和斗争的浮雕。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相片】1989年,儋州雅星大沟村村民为遭日寇毒手的死难者树立纪念碑。
    许春媚 陈超 摄
【相片】陵水县城南门岭上的一处摩崖石刻,记录了日军占领陵水的时间——1939年4月21日。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相片】1941年农历四月,侵琼日军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峒制造“沙土峒惨案”,残忍杀害1300多位村民。
   图为2005年9月,“沙土峒惨案”史证碑落成。
    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相片】1941年农历七月初三,日军因一座桥梁被破坏对群众进行报复,定安县的大河村、后田村、周公村109名
   村民被日军关在6间房屋中烧死。此纪念碑由国民政府立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碑文记载了屠杀经过。
    海南日报记者 苏建强 摄
【相片】三亚市吉阳镇田独村“万人坑”纪念碑。日军对田独铁矿掠夺时,埋葬数万劳工。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相片】1999年,韩国商人徐在弘在三亚吉阳为日军侵琼时期遭受日寇毒手的同胞树立纪念碑。
    许春媚 摄

  千人坑、万人坑……日军的手上流了太多海南人的鲜血!
  今天,我们通过一座座、一尊尊纪念碑、墓碑或是摩崖石刻,依然能够遥想70年前,日军在海南岛犯下的惨无人道的战争罪行。
  这些碑铭石刻中,多数是海南自己建立的,也有国际友人筹建的,当然,更有日军当年自己留下的……


http://hnrb.hinews.cn/html/2015-07/06/content_20_1.htm
『海南日报』2015年7月6日
■抗战影像志 琼崖抗战  (本版图片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相片】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在那大战斗中追击日军。
【相片】抗战时期转战在敌后的部分琼崖独立总队战士。
【相片】1941年11月,独立总队第一支队特务连在琼山县树乡吴氏祠堂成立,因有许多少年战士,被称为
   “少年连”。   图为抗战时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少年连的战士。
【相片】琼纵领导机关担负保卫电台任务的女子军排战士。右起:符美娥、林霞、冯月平、符月英。她们在抗战和
   解放战争中先后牺牲。
【相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图为中共海口市工
   委领导下的党小组在海口电报局附近组织儿童歌咏队排练活动的情况。
【相片】1939年5月10日,王毅将军题刻在琼中和平镇乘坡河边的“唯战能存”四个字。
【相片】在琼崖共产党和独立总队英勇抗战的影响下,1943年8月,在五指山区爆发了黎族苗族同胞反抗国民党残暴
   统治的“白沙起义”。图为“白沙起义”时聚义点之一的白沙县番响村。
【相片】坚持敌后抗日斗争的文昌县第四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几位同志。
【相片】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牙叉公社那凡村。
【相片】刊登在南洋报纸上的琼崖独立总队抗日战士。
【相片】在反“蚕食”斗争中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眉岭(今东方中沙区眉村)根据地的部分
   民兵。
【相片】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将军
【相片】“白沙起义”的领导人黎族首领王国兴。
【相片】琼侨回乡服务总团总团长符克,1940年8月在“符韦血案”中被杀害。
【相片】琼侨回乡服务总团副总团长陈琴,1940年8月遭日军逮捕杀害。
【相片】革命烈士许如梅的照片。1944年2月,许如梅在定安县梅种村与敌遭遇负伤被敌斩头光荣牺牲。
【相片】独立总队战士使用过的小铜罐和六带胶鞋。
【相片】独立总队黎族战士用过的战刀。
【相片】琼文抗日根据地妇女用碎布缝制送给独立总队战士用的慰劳袋。
【相片】“白沙起义”战士用过的竹矢、弓箭。
【相片】琼侨通过各种渠道为家乡抗日将士捐款捐物。图为琼侨回乡服务团送给冯白驹使用过的皮箱和剪刀。

  琼崖抗战是华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亚太战场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孤岛抗战7年,拖住了大量日军兵力,使其无法发挥作为“南进基地”的作用。中共琼崖特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团结抗战,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使琼崖党组织在抗日斗争中日益成熟,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琼崖抗战7年间,国民党军政机构与军队退守中部山区,坚持抵抗。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海南岛各族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以游击战为主的人民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抗战烽火燃遍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