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综述:日本历史学者认为承认历史是面向未来的第一步」

2017年09月20日 | 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9/18/c_1121684332.htm
「新华网」2017-09-18 22:28:5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东京9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可佳 马峥
■综述:日本历史学者认为承认历史是面向未来的第一步
  “日本的(近代)历史几乎全部等于加害历史……日本必须承认侵略历史,否则很难与亚洲各国民众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日本历史学者、日本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创始人佐藤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佐藤曾在出版社任职,进行过大量历史资料的翻译。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研究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历史。90年代,佐藤和其他一些学者一起调查二战时期朝鲜劳工在日本熊野遭屠杀真相,其间他们发现,与朝鲜劳工事件相关的日本企业也曾前往中国海南岛进行铁矿开发。通过抽丝剥茧,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军队、企业对海南岛资源的掠夺及日军在海南岛所犯下的侵略罪行清晰地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佐藤等学者认为,要想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必须要去当地进行实际调查。1998年6月,他们第一次前往海南岛,走访各个村落,听取当地民众的证言。
  佐藤告诉记者,当时只是为调查个案而前往海南,但通过实际调查才知道,日军曾在海南岛肆意掠夺,并屠杀了大量平民,这令他们感到震惊。为进一步研究日本在中国海南岛的侵略历史,他在日本组织创办了民间团体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
  佐藤说,1998年以来,他们已先后31次造访海南岛进行实地调查,曾拜访超过200名被害者的遗属。“我们通过这些遗属了解日军曾经犯下的罪行,我们需要亲眼见证、亲耳听到这些内容,因为日本政府将相关的资料和历史全部抹除,并未留下当时的犯罪证据和记录,这些内容我们只能从受害者这里获得。”佐藤说。
  由于日本政府故意隐瞒真相、教科书对历史的歪曲和篡改,现在的人们、特别是日本的年轻人对日本政府曾经的加害历史缺乏足够认知。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竹本升告诉记者,大阪国际和平中心原本是一个通过展览让孩子们学习并全面了解战争中被害和加害历史事实的地方,但安倍政权执政以来,一直在对侵略战争和殖民地占领历史进行掩盖,原本就不充分的加害历史展品现已被全部撤除。
  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另一位成员齐藤日出治认为,在日本人扭曲的认知中,战争的历史就等于是被害的历史。日本人记得遭遇核爆、空袭,每到8月15日就想起这段被害经历。
  “日本人只提到自己从被害的历史中重新站了起来,70多年来不断重复隐藏着曾经的加害事实。”他说。
  佐藤等人认为,在教育被严重扭曲的现状下,更应该把包括海南岛侵略历史在内的日本加害历史告诉年轻人。尽管己方力量有限,也要不断通过市民运动来与日本政府对抗,向更多人讲述真正的历史。
  现在日本仍有各式各样的市民团体在进行各种运动,从各自的角度来告知年轻人这段历史。在政府的压力下,虽然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的机会不多,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机会虽少,却仍还有希望。”佐藤说。
  多年来,佐藤等学者一直在为还原和传达历史真相、深化中日等国的民间交往作努力。在谈到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关系发展时,佐藤表示,日本政府首先必须承认过去的侵略事实,认清真正的责任者,并向受害者进行赔偿。如果做不到这些,日本和亚洲各国民众很难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首先必须承认历史,这才是第一步。”佐藤说。
  1939年,日本占领海南岛,将其作为进而侵略东南亚等地区的军事据点。日本政府、军队、企业不仅在海南岛修建军事设施、掠夺资源、强征“慰安妇”,甚至为压制当地民众的反抗不惜执行“三光政策”,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惨案。



http://jp.xinhuanet.com/2017-09/20/c_136623234.htm
「新華網」発表時間 2017-09-20 09:49:37
■日本の歴史学者:歴史に対する承認は未来に向けた第一歩
 新華網東京9月20日(記者/王可佳 馬崢)「日本の近代史はそのほとんどが加害の歴史になっています。日本は侵略の歴史を認めねばなりません。そうしないと、アジア各国の人々と真の信頼関係を築くことはできません。」日本の歴史学者で日本・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の創始者である佐藤正人氏は新華社記者のインタビューに応じた際、このように語った。
 佐藤氏は研究者たちと民間団体「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を創設し、1998年から今まで中国・海南島を31回も訪れて現地調査を行い、200人を超える被害者の遺族を訪ねた。「我たちは遺族の方々を通じて、日本軍がかつて犯した罪の現状について理解を深めてきました。日本政府が関連史料やそれにまつわる歴史を全て消し去ってしまい、当時の罪の証拠も記録も残されていなかったので、我たちは自分の目と耳でこれらについて確かめ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佐藤氏は語る。
 日本政府が故意に真相を隠し、歴史教科書も歪曲・改ざんされているため、今時の日本人、特に日本の若者たちは日本政府がかつて経てきた加害の歴史に対する認識に欠けている。
 海南島近現代史研究会の齊藤日出治研究員は、日本人のねじ曲がった認識では、戦争の歴史は被害の歴史に等しい。日本人は原爆や空襲に遭ったことは覚えていて、自分が被害の歴史のなかから再び立ち上がったことだけに触れているが、かつての加害の事実を70年以上にわたって隠し続けている、とみなしている。
 佐藤氏らは、教育がひどく歪曲された現状の下で、海南島を含む日本の加害の歴史を若者に伝えるべきだ。自分の力には限りがあるが、市民運動などを通じて日本政府に対抗し続け、より多くの人達に真実の歴史を伝えていかねばならない、と考えている。
 日本や中国といったアジア諸国との関係発展について話が及ぶと、佐藤氏は「日本政府はまず過去の侵略事実を認め、真の責任者を見分け、被害者に賠償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そうしなければ、日本はアジア諸国の人々と真の意味での信頼関係を築くことができないだろう。」との見方を示した。また佐藤氏は、「それには歴史をまず承認せねばなりません。それこそが第一歩なのです。」と語った。
 1939年、日本は中国・海南島を占領し、東南アジアなどの地域を侵略するための軍事拠点とした。日本政府、軍隊、企業は海南島に軍事施設を建設し、資源を強奪し、「慰安婦」を強制連行しただけにとどまらず、現地住民の抵抗を鎮圧するため、「三光政策」(殺しつくし・略奪しつくし・焼き払うこと)を行い、世間をぞっとさせるような多くの虐殺事件を引き起こした。

      (新華社より)


http://www.cncnews.cn/new/detail/91832.jhtml
「新华网络电视」 更新:2017-09-19 来源: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
■访日本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成员
  在“九一八”事变86周年之际,日本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研究会创始人佐藤正人告诉记者,日本的近代历史几乎全部等于加害的历史……日本必须承认侵略历史,否则很难与亚洲各国的民众之间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
  佐藤曾在出版社任职,翻译过大量历史资料。他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历史。90年代,佐藤等学者曾致力于调查朝鲜劳工曾在日本三重县熊野市惨遭屠杀的真相。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与朝鲜劳工事件相关的日本企业也曾来到海南岛进行铁矿开发。通过抽丝剥茧,日本政府、军队、企业对海南岛资源的掠夺及日军曾在海南岛所犯下的侵略罪行清晰地呈现在了他们的眼前。多年来,佐藤等学者一直在为还原和传达历史真相、深化中日等国的民间交往做出努力。在谈到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关系发展时,佐藤表示,日本政府首先必须承认过去的侵略事实,认清真正的责任者,并进行赔偿。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日本和亚洲各国的民众之间很难建立真正的信赖关系。

       新华社记者马峥、王可佳、邓敏东京报道。

「衣和食 | 拿枪握锄趟过艰苦岁月」

2017年09月20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7-09/04/content_14_1.htm
『海南日报』2017年9月4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
■衣和食 | 拿枪握锄趟过艰苦岁月
 纪念琼崖纵队成立90周年特别策划

【资料图片】解放大军渡海上岛后,海南人民群众从山里挑着当地的土特产前去慰问子弟兵。 选自《碧血琼崖照千秋》
【相片】著名雕塑作品《艰苦岁月》

★编者按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是钱粮,哪怕是艰苦卓绝的琼纵,也是如此。
  因此,琼纵各部队在战争年代,要想打胜仗,就必须尽可能让战士们吃饱穿暖。那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琼纵是如何保障战士们的衣食问题呢?又是怎样克服居住和出行的困难呢?又是如何解决枪支和炮弹的来源呢?

  这是个令人心痛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曾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二支队政委的罗文洪将其写入《坚持反蚕食的内线斗争》一书中。
  在抗战最艰苦的1943年,二支队五中队途经琼山县树德乡,残酷的“扫荡”让这里人踪全无、庄稼烧光。战士们好久没吃饭,幸而有人在被毁的薯田里发现了残存薯块。支队长符振中决定,把挖到的薯块一一过秤登记,等查出薯田主人,再如数还粮款。
  时隔70多年,当记者来到树德村时,这里村容整洁,一派田园风光。革命前辈筚路蓝缕开创的新中国,建设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忆苦思甜,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辈遗志。本文将从挖掘革命战争年代的衣食故事入手,展现当年琼纵的百战艰辛。

★缺衣少食的岁月
  革命战争年代的海南岛,各方面物资非常缺乏,大部分时间里琼纵战士都要面临缺衣少食的困难。
  “红旗之所以不倒,全赖冯白驹等人在母瑞山挺过了最为艰险的8个多月。”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说。冯白驹率队转战母瑞山的艰苦岁月,最能体现缺衣少食的困难。
  当时,母瑞山被严密封锁,粮食十分缺乏。他们只能趁敌人未搜山之机,摸鱼虾、捞青苔、采野菜充饥。一种被命名为“革命菜”的野菜,成为基本口粮。长期吃没油盐的野菜充饥,大家个个瘦得皮包骨,不少人病倒了。衣不蔽体成了令人尴尬的大问题。由于长期在密林穿行,衣服早被棘条撕成条条破布,他们将树皮树叶用山藤连在一起,披在身上遮羞御寒。
  这样非常缺衣少食的生活,在琼纵历史上还有多次:1929年伤员坚持战斗在六连岭,1943年三支队“小长征”,1946年挺进支队一大队一中队在六芹山活动……
  那么,琼纵指战员平时伙食如何呢?琼纵老战士、原儋县政协副主席吴震海有清晰的回忆。
  “征集到大米时,是一日两顿饭。”吴震海说,如果粮食不充裕每顿饭就只有两个拳头大小的饭团;若粮食困难就吃稀饭,甚至“一碗粥两人吃”;若征集不到大米,就买番薯或杂粮吃;若遇上敌人“围剿”,环境恶劣,就采野菜充饥。
  “条件好时也有肉吃。”吴震海说,每餐饭每人一块肉,约一两大小。若部队准备打仗,参加突击队的指战员每人多加一块肉。有时后勤人员会想法买些海味,或到河里抓鱼;有时买不到蔬菜,只好煮盐水汤送饭。
  “琼纵一直没有统一的军服,直到1950年海南解放才统一发军服。”吴震海说,部队常常买不到布匹,不能及时做衣服发给战士,大家的衣服都是参军时从家里带来的。时间长了,不少人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

★一手拿枪一手握锄
  在屯昌县南坤镇加厘园一片与中北部其他丘陵地区差不多的山坡上,琼崖西区地委、专员公署相继成立,也是琼纵一总队机关驻地。1948年,新民公学老师王惠安在等待工作分配期间,对琼纵自给自足的努力印象深刻。
  “那时地委和部队生活非常困难。”王惠安说,吃穿用都很艰苦。吃饭时,每8人一桌,每人只有1个饭团、两条地瓜、一小块肉,以菜汤下饭,汤里是野菜、竹笋或咸菜。地委和部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荒山,种山兰稻、玉米和木薯,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巨大努力。
  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这是琼纵对抗敌人和饥饿的好办法。
  早在1928年初,琼崖苏维埃政府就在乐会县的赤土寮、定壮岭一带发动群众创办农场,共开垦200多亩荒地。1929年春,革命军民在母瑞山建起3个小农场,垦荒生产。红军农场解决了山上党政军民的生活供给,克服了敌人经济封锁的困难。
  这种优良的传统一直得到保持。抗战时党中央曾多次电示,琼崖要坚持抗战,不能寄希望于外援,也不能指望中央接济,要坚持自力更生。1940年,冯白驹在美合抗日根据地率指战员开荒种稻、种菜,养家畜家禽,鼓励农民开荒、扩种,帮助调剂种子,解决耕牛农具困难。收割季节指战员一边保卫生产,一边帮助收割。各根据地还发动群众种棉织布。仅崖县梅山乡就发动6个村开荒种棉800多亩,解决了穿衣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开荒、发展农副业生产。中共琼崖区委在1947年发出《关于机关生产的决议》,要求“党政军各级干部及一切工作人员,均须自己动手,为生产工作而努力”;还要求各地广泛种棉织布,解决穿衣问题。由此,部队和机关的供应情况大为改观,有的达到菜、肉自给或半自给,有的自给有余。1948年,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获得空前大丰收,白(沙)保(亭)乐(东)三县基本不缺粮。

★群众支持是坚实依靠
  8月的海口市苍西村,一片生机盎然,一排排大树生长茂盛。这个面向双峰岭的革命老村,战争年代曾多次为琼纵送粮。
  1942年,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支队进入羊山地区,相机打击敌人。日军重兵封锁羊山,凡发现有民众上山就杀头。我军在羊山粮食奇缺,当地党组织想尽办法送粮。
  一次苍西党支部派十多人扮成迎亲队伍挑着粮食,吹吹打打走向羊山。在苍英村遭遇日军,被严加查问。日军要求新郎站出来,否则全部杀头。关键时刻,党员苏发皇挺身自认新郎,日军找不出破绽只好放他们过去。就这样,他们顺利地把十几担粮食送上了羊山。
  群众的支持,历来是琼纵战胜衣食困难最坚实的依靠。
  1943年8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与国民党顽军保六团在儋县四行村激战3天,最终保六团溃败而去,从此以木排为中心的多个根据地连成一片。时任临高办事处主任的符英华在其《澄临儋抗日政权工作的一些回忆》中写道,3天里都是地方派人做好饭菜,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线。其实,每次部队打仗,办事处都会随时做好供给,让部队轻装上阵。他们在各区乡成立征粮委员会,每年收集的粮食少则十几万斤,多则二三十万斤。
  类似这样的公军粮收入是琼纵粮食补给和根据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仅1947年全区公军粮收入就达2.32万石,占全年财政总收入的44.5%。
  广大群众还积极参与捐献军粮的运动。1947年12月,琼崖区党委发出《关于“一升米运动”的通知》,号召每户捐米一升,得到热烈响应。仅1949年春两三个月时间内,文南县就收集了粮食2000多石。1949年冬,为迎接大军渡海,区党委决定借粮,短短1个月里全琼共借粮5万多担。

★女炊事班
  1950年,解放海南战役取得胜利后,我军举行了盛大的海口入城式。在威武的琼纵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一支娘子军队伍,清一色的女兵,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斗笠,队列很整齐,走得相当正规。
  这让大家很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琼纵每个连队都有女兵,她们既要参加战斗,当通信员,又要烧水做饭,还要帮助缝缝洗洗。
  “连队的膳食班,一般都是六七个女同志组成。”琼纵五总队政治部主任文度曾在《琼崖纵队的连队政治工作》中回忆,她们的工作特别辛苦,部队经常在漆黑的夜晚行军,高山深涧,道路崎岖,即使是空手行走也不容易,何况她们既要背自己的行李,又要挑竹箩、抬饭锅。像枪支是战士的第二生命一样,这些炊事用具就是她们的第二生命。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她们宁肯牺牲自己,也绝不丢掉竹箩和饭锅。
  到了驻地,战士们除少数放哨外,大都可以休息,而她们却更加忙碌。她们要联系群众找煮饭的地方,要到山里拾柴火,要挑水淘米、煮饭、炒菜。饭菜煮好后,先要分给战士们吃,剩下的冷饭冷菜才是她们的。有时饭不够吃,她们也不计较,又立即收拾炊事用具跟上行军的行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辛勤地劳动着,为连队提供在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做到的膳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