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44c4b0101c1kb.html
「东海硫球的第一博客」2013-05-02 19:01:37 转载
■日军占领海南岛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华北的重要工业资源,可以说是举国上下,集军、政、经、文等各方力量进行掠夺。通过血腥的殖民统治和庞大严密的掠夺机构,把华北的巨量物资和财富变成其发动、扩大、维持侵略战争的经济动力,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掠夺煤炭12000万吨,铁矿石450万碑,铝钒土3000万吨,钨、锰、金矿21。2367万吨,棉花2000余万吨。。但实际掠夺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此统计数据。以大同煤矿为例,日军即掠煤炭1400余万吨;为上述数字的1/8,在山西晋城一个县,日军仅生铁就掠运走50000吨;晋东南地区1941年以前日军抢劫羊毛295万吨。粮食掠夺量更为惊人。。山西祁县抗战期间全县人口仅10余万,被掠夺粮食竟达7500万公斤……另外,日军疯狂抓丁,不顾条件野蛮生产,对中国的人力资源掠夺和对民夫屠杀更加残酷。
据1937年7月至1942年统计,被日军抓去当“劳工”的青壮年就有529万人。抗日战争期间大同矿区死亡6000余人。山西灵石富家滩煤矿,日军掠夺煤103万吨,而生产这些煤炭的矿工死亡竟超过10000人,。也就是说,日军每劫掠100吨煤,就有一个中国人赔进了宝贵的生命。在日军侵占河南焦作的7年多时间内强盗般地掠夺煤炭500余万吨,屠杀矿工和其它群众数万人,烧毁房屋上万间。日山寺、妙乐寺等古迹也被日军破坏殆尽。。在北平,日军以“军管理”的方式,霸占了华商电灯公司、石景山炼铁厂、长辛店机车修理厂、清源制泥厂等企业。北平至华北各地以及其它地区的全部铁路设施,也均被日军夺为己有。其中包括11个铁路厂,200余台机车,4600余辆客货车。日军还在金融方面进行掠夺。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由日本侵略者操纵1937年2月12日成立),总行设在北平、它大量发行无储备的不兑现的“联银卷”,依靠武力强迫华北人民使用。引起物价飞涨。初期发行这种伪卷,票面共有1元、5元、10元三种,后来由于发行额的加大,印刷速度跟不上,伪中联就印50元、100元票面的大钞。1945年3月发行500元票面的大钞。同年5月又发1000元票面的大钞。到日本投降时,竟出现了5000元票面的大钞。据伪中联总裁汪时璨供认,在其任职的时间里,共发行伪钞1238亿元。当时,在华北被日军殖民统治的人民只有1亿,平均每人占1238元。由此造成物价飞涨的速度极快。在北平以玉米面计,1938年每市斤0。10元左右,1942年12月涨至每市斤1.05元,1944年8月中旬每斤涨到5元,日本投降前夕每斤竟狂涨到1000元至1400元。日伪在发行联银券的同时,极力排斥打击中国政府发行的法币。
1939年3月日伪颁布《扰乱金融暂行处罚法》,明令禁止法币在其占领区流通,强迫人们用手中的法币以低值兑换联银券。然后日方又到国统区以法币套购外汇,购买物资,补充军用,进一步加剧了国统区的通货膨涨。日军变本加厉地对北平市民进行掠夺与压迫。首先,加捐加税,加重北平市民的负担。1942年9月,日伪华北政府将原征收的税赋提高数倍,并加大所得税的额度。其次,日伪政府还巧立名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所谓“献金”、“献机”、“献袋”等运动。所谓“献金”,就是搜刮民间铜器供给日军制造武器。北平居民的家用铜制器皿、门环等,都被掠去。故宫的铜质文物亦被强行运走1000多公斤。至1944年,日军以“献纳”名义从北平掠夺的铜达数十万斤。“献机”就是伪北平市公署强迫市民缴纳“献机基金”,购买飞机献给日军。仅市公署负责砍伐北平市的全部成材树木,“献给”日军,计有20000余株树被其掠走,包括很多有保留价值的古树。“献袋”,即由伪市公署征集“大东亚战争慰间袋”,“献给’旧军。在天津,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方抢占良田92。17万亩,约占当时天津县、清河县两县耕地面积的1/2。并成立了以军事头目为主的天津米谷统制会,实行残暴贪婪的“米谷统制”,从天津掠夺了大批粮食。日本侵略者还以“军事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购买”等手段,大肆掠夺的中国民族工业。日方又以“物资统制”的名义,严禁自由经营和贩运钢铁、粮食、棉纱、棉布、皮毛、烟草、火柴、建材、染料、汽油等40余种物资。天津沦陷初期,日军以该地作为掠夺华北战略资源的中心,并由天津向整个华北幅射,使华北成为它扩大侵略战争的基地,日本政府通过野蛮、凶残的掠夺,获取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物资。仅在1937年至1938年间,日本占领者就从天津掠走价值约40亿英磅的物资。特别是日军封锁天津的水陆交通,控制天津港,接管海关以后,天津就成为日军战略物资的加工和集散地,天津的工业完全纳人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轨道。日军还成立华北盐业公司,并指使汉奸成立兴芦公店,先后开辟盐田25。3万余亩,将原盐大批输人日本国内,每年达几十万吨。为了进一步掠夺华北的物产和资源,日本从1939年开始扩建塘沽新港。到1945年,新港基本建成3000吨级的杂货泊位4个和5000吨级的煤炭泊位1个。日本从天津港口运出了大量的煤、铁、盐、棉等重要战略资源并掠走了成千上万的劳工。
日本侵略者不仅从其占领区掠夺资源,而且还通过“围攻”、“清剿”等军事方式妄图消灭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军民,并大肆掠夺根据地的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晋西北区24个县被日军抢掠粮食3057500石、牲畜1049940头(只);北岳区(冀晋区)31个县被日军抢掠粮食10.01亿公斤、牲畜713008头(只)、被服3987530件;在太行区,日军抢走粮食12056100石、牲畜279774头(只)、衣服3020514件;在太岳区,日军抢走粮食22.1亿斤,食盐702亿斤,牲畜4780000头,被服946500件,等等。
1939年2月10日,日军悍然在海南岛北部登陆,开始了对海南岛长达6年的统治和掠夺。战争给海南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时间过去了70年,记忆依然在刺痛着我们的神经。海南岛对于日本有何战略意义?侵略者掠夺了海南多少资源?日军侵略海南的深层目的是什么?
军人力推 进攻海南
海南周刊: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如果单纯从战术角度,日军可以乘势继续攻占海南岛,但日军却到1939年才实施其侵略行径。日军这样做到底有何考虑?
1938年8月,日军在策划攻占广州时,就有人提出攻占海南岛的主张。但根据当时日本军令部第一课长草鹿龙之介大佐(后升中将)的回忆,最初日本对海南岛在作战上的价值并没有完全认识,日陆军反对在这上面投入兵力,海军部不感兴趣,军令部也不热心。另外,日本对海南岛的矿产和热作资源的真实情况并不明了。日军在占领广州后,曾指令中山大学地质调查部对海南的资源情况进行了解,但调查结果是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日本对海南岛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显然有了新的认识。其次,日本政府担心对海南岛的进攻,会触及英国、法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地利益,直接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因此日军大本营显得很谨慎。另外,日本陆军态度不积极,主要是担心攻占海南岛后,海军会独占岛上资源。为了推动侵略,草鹿龙之介首先说服了日本参谋本部,然后又写下“在占领海南岛后,陆海军均不建立政治、经济的地盘”的保证书,取得了陆军省和海军省的同意。1939年1月13日,日本的御前会议决定进攻海南岛,1月19日,分别向陆海军下达进攻命令。
海南周刊:日本为何选择这样的时机进攻海南岛?
日军选择在1939年初进攻海南岛,大致有以下几层的原因:其一,日军当时想尽快结束对华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投降,转入南进战争,从而进一步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始它更大野心的侵略活动。日军侵占海南岛,就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奏。其二,日本海军在1939年之前的侵华战争中,一直是处于从属于陆军的地位,随着中日战争进入持久阶段,日本海军比较日本陆军,在军力上还有一定优势,还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其三是在中国旧历新年前后,海南岛的冬天是属于旱季,没有大雨与台风,有利于日军海军军舰的集结与登陆活动,同时,旱季中也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海南岛登陆后迅速地展开有利。其四,日军占领广州后,强化对华南的封锁,是日军在华南的主要任务。因而在日军占领广州数月后,日军很快就实施了对海南岛的进攻,旨在进一步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
领土野心 昭然若揭
海南周刊:一般认为,日本攻占海南岛,一是企图扼杀中国抗战,二是图谋掠夺海南岛的自然资源。
这可以总结为军事目的和经济目的。军事上,可以在海南岛建设航空基地,从而通过空中打击,切断中国沿海的近海交通要道。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仍然通过香港、九龙、澳门、汕头、广州湾的南海沿岸以及越南进口大量的抗战物资。同时,海南也可以作为日军“南进”基地。经济上,由于日本是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随着在亚洲的不断扩张,日本受到来自各国越来越大的压力,其物资的来源相应也越来越困难。日本攻占武汉、广州后,由于其军事力量的不足和政治上的空前孤立,被迫转入对华的持久战。日本要想支持长期战争,就必须扩大其资源获取渠道,而海南岛的丰富资源令它垂涎欲滴。
海南周刊:其实,日本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更大的阴谋,那就是领土野心。这在你所著的《日本侵占海南岛罪行研究》一书中也指出了。
这可以归结为政治上的原因。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极力否认。日本攻占海南岛后的第四天,日本外相有田在答复法国的外交照会时说,日方的占领无论是性质还是时间上都没有超出军事上目的。即使到了战后,日本人也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从日本在海南岛占领期间的行政方针中可以看出,日本人首先谋划的是如何把海南岛变成一个独立区域,然后再在合适时候从中国政区分裂出去。我认为这才是日本人占领海南岛的核心目标。在占领海南岛期间,日本不断地向海南输入日本移民。1935年,在海南岛的日本人只有日本商人胜间田一家以及台湾医师数人而已,1942年,在琼日本侨民达11643名,1945年,这个数字超过3.7万人。不断加移民的目的,就是伺机把海南变成日本领土的一部分。而日本在海南岛的建设计划中,提出了实行总督制的设想,其对海南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而所谓总督制,就是日本当时在其侵占的朝鲜、台湾所实行的制度。
海南周刊:今年1月在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召开的海南抗战70周年研讨会上,日本学者井上久士也谈到日本侵略海南岛的目的。
井上久士引用日方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说,1943年,日本海军就提出过购买整个海南岛的计划。我觉得这一直是日本海军的看法,此前日本在与汪伪政权的所谓和平谈判中,日本海军一直反对把海南岛也列入谈判范围之内。在最后达成所谓条约中,海南岛也被列入“和平”后,日军也不撤出的地区。可见日军对海南岛的重视,以及对海南岛的领土野心。
南进前哨 扼杀抗战
海南周刊:日军侵占海南岛,在当时的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野蛮行径对当时国内的抗战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日军占领海南岛,对中国的抗战局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939年11月,日军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第五舰队和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集结三亚港,11月24日,攻占南宁,从而切断南镇铁路和南宁至河内的公路。中国的3条外援通道被切断了1条。日本人一直把海南岛视为其南进的前哨基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以海南岛作为出发基地,如日军进攻昆仑关战役、日军强行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战役,都曾在海南岛集结;1941年,日军第25军集结于三亚,准备所谓的“南方作战”。在日军攻占海南岛的第二天,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评价说:“日本之进攻海南岛,无异于造成太平洋上之九一八。地区容有海陆之分,影响却完全相同……吾料不及8月,其设计中之海空军根据地,即可初步完成,于是太平洋上之形势,必将突然大变。”“此不仅为中日战争开始以来第一件重大事件,实为三十年来太平洋局势改变之惟一关键。”在海南岛内,由于日军的侵入,宏观而言,1930年代之后即将开始的海南岛开发计划被迫推迟;具体时期而言,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岛内的交换经济在很大范围内停止,作战区域的生产活动也停止了,对内对外的正式贸易停顿。社会秩序更是一片混乱,治安恶化,匪贼横行。
海南周刊:日军在海南期间,共掠夺了多少资源?
矿产品的掠夺是日本在海南岛的资源掠夺政策的核心。为实现其矿产品掠夺的目标,日本人可谓费尽心机,竭尽全力。以石碌铁矿为例,围绕其“开发”,日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修铁路、建八所港、建发电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1942年3月24日,首发运载石碌铁矿石的列车驶向八所,4月,日本轮船首次运载1000吨石碌铁矿石驶向日本。1943年5月,日本运输船松江丸号在一天之内就装了7250吨矿石出港。日本对石碌铁矿石的建设规模首期为100万吨开采能力,紧接着又建设300万吨生产线。日本共开采石碌铁矿石达69万吨,运走41万吨。日本人还对三亚的田独铁矿进行掠夺,自1940年至1944年,共采掘了约270万吨。此外,还开采屯昌羊角岭水晶矿,大量掠夺其他矿产资源如钨、锡等。除此之外,日本还对海南岛的热带资源进行掠夺。
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进行的以中国东北为主要战场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把扩张矛头指向中国东北和朝鲜。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由于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中有中国辽东半岛,致使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阻。1895年4月,俄国联合法国、国进行三国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见三国干涉还辽)。不久辽东半岛落入俄国之手。1900年,俄国乘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并乘机加紧向朝鲜渗透,引起英国、美国的不安。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缔结《日英同盟条约》以对抗俄国。美国亦积极支持日本抵制俄国,使俄日矛盾进一步激化。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派遣海军偷袭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陆军先遣队在朝鲜仁川登陆。9日俄国对日宣战。10日日本对俄正式宣战。4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5月,在辽东半岛登陆的日军占领金州,围困旅顺口。8月下旬,日俄陆军在辽阳会战,俄军大败。1905年1月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3月,日俄陆军在奉天(今沈阳)附近决战,俄军伤亡、被俘9万人,日军获胜。5月27日,俄国从欧洲派的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38艘舰艇驶抵对马海峡,遭到日本99艘战舰截击,28日俄国舰队大败,被击沉19艘,被俘5艘,死亡5000人,被俘6000人(包括舰队司令罗热斯特文斯基在内)。
6月初,美国向日俄双方提出议和建议。8月10日,日本的小村寿太郎和俄国的S.Y.维特全权代表本国在美国朴次茅斯举行和谈。9月5日双方代表在《朴次茅斯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并取得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并攫取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日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清政府在日本压力下,承认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祸根。日俄战后,日本加紧对朝鲜实行殖民侵略,1910年吞并了朝鲜。战败的沙皇俄国危机重重,终于导致1905年革命的爆发。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动了170万兵力,一举消灭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不仅协助中国解放了东北,而且和其他的正义力量一起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最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大约有3.45万名苏联红军战士永远长眠在白山水之间。
「东海硫球的第一博客」2013-05-02 19:01:37 转载
■日军占领海南岛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华北的重要工业资源,可以说是举国上下,集军、政、经、文等各方力量进行掠夺。通过血腥的殖民统治和庞大严密的掠夺机构,把华北的巨量物资和财富变成其发动、扩大、维持侵略战争的经济动力,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掠夺煤炭12000万吨,铁矿石450万碑,铝钒土3000万吨,钨、锰、金矿21。2367万吨,棉花2000余万吨。。但实际掠夺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此统计数据。以大同煤矿为例,日军即掠煤炭1400余万吨;为上述数字的1/8,在山西晋城一个县,日军仅生铁就掠运走50000吨;晋东南地区1941年以前日军抢劫羊毛295万吨。粮食掠夺量更为惊人。。山西祁县抗战期间全县人口仅10余万,被掠夺粮食竟达7500万公斤……另外,日军疯狂抓丁,不顾条件野蛮生产,对中国的人力资源掠夺和对民夫屠杀更加残酷。
据1937年7月至1942年统计,被日军抓去当“劳工”的青壮年就有529万人。抗日战争期间大同矿区死亡6000余人。山西灵石富家滩煤矿,日军掠夺煤103万吨,而生产这些煤炭的矿工死亡竟超过10000人,。也就是说,日军每劫掠100吨煤,就有一个中国人赔进了宝贵的生命。在日军侵占河南焦作的7年多时间内强盗般地掠夺煤炭500余万吨,屠杀矿工和其它群众数万人,烧毁房屋上万间。日山寺、妙乐寺等古迹也被日军破坏殆尽。。在北平,日军以“军管理”的方式,霸占了华商电灯公司、石景山炼铁厂、长辛店机车修理厂、清源制泥厂等企业。北平至华北各地以及其它地区的全部铁路设施,也均被日军夺为己有。其中包括11个铁路厂,200余台机车,4600余辆客货车。日军还在金融方面进行掠夺。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由日本侵略者操纵1937年2月12日成立),总行设在北平、它大量发行无储备的不兑现的“联银卷”,依靠武力强迫华北人民使用。引起物价飞涨。初期发行这种伪卷,票面共有1元、5元、10元三种,后来由于发行额的加大,印刷速度跟不上,伪中联就印50元、100元票面的大钞。1945年3月发行500元票面的大钞。同年5月又发1000元票面的大钞。到日本投降时,竟出现了5000元票面的大钞。据伪中联总裁汪时璨供认,在其任职的时间里,共发行伪钞1238亿元。当时,在华北被日军殖民统治的人民只有1亿,平均每人占1238元。由此造成物价飞涨的速度极快。在北平以玉米面计,1938年每市斤0。10元左右,1942年12月涨至每市斤1.05元,1944年8月中旬每斤涨到5元,日本投降前夕每斤竟狂涨到1000元至1400元。日伪在发行联银券的同时,极力排斥打击中国政府发行的法币。
1939年3月日伪颁布《扰乱金融暂行处罚法》,明令禁止法币在其占领区流通,强迫人们用手中的法币以低值兑换联银券。然后日方又到国统区以法币套购外汇,购买物资,补充军用,进一步加剧了国统区的通货膨涨。日军变本加厉地对北平市民进行掠夺与压迫。首先,加捐加税,加重北平市民的负担。1942年9月,日伪华北政府将原征收的税赋提高数倍,并加大所得税的额度。其次,日伪政府还巧立名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所谓“献金”、“献机”、“献袋”等运动。所谓“献金”,就是搜刮民间铜器供给日军制造武器。北平居民的家用铜制器皿、门环等,都被掠去。故宫的铜质文物亦被强行运走1000多公斤。至1944年,日军以“献纳”名义从北平掠夺的铜达数十万斤。“献机”就是伪北平市公署强迫市民缴纳“献机基金”,购买飞机献给日军。仅市公署负责砍伐北平市的全部成材树木,“献给”日军,计有20000余株树被其掠走,包括很多有保留价值的古树。“献袋”,即由伪市公署征集“大东亚战争慰间袋”,“献给’旧军。在天津,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方抢占良田92。17万亩,约占当时天津县、清河县两县耕地面积的1/2。并成立了以军事头目为主的天津米谷统制会,实行残暴贪婪的“米谷统制”,从天津掠夺了大批粮食。日本侵略者还以“军事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购买”等手段,大肆掠夺的中国民族工业。日方又以“物资统制”的名义,严禁自由经营和贩运钢铁、粮食、棉纱、棉布、皮毛、烟草、火柴、建材、染料、汽油等40余种物资。天津沦陷初期,日军以该地作为掠夺华北战略资源的中心,并由天津向整个华北幅射,使华北成为它扩大侵略战争的基地,日本政府通过野蛮、凶残的掠夺,获取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物资。仅在1937年至1938年间,日本占领者就从天津掠走价值约40亿英磅的物资。特别是日军封锁天津的水陆交通,控制天津港,接管海关以后,天津就成为日军战略物资的加工和集散地,天津的工业完全纳人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轨道。日军还成立华北盐业公司,并指使汉奸成立兴芦公店,先后开辟盐田25。3万余亩,将原盐大批输人日本国内,每年达几十万吨。为了进一步掠夺华北的物产和资源,日本从1939年开始扩建塘沽新港。到1945年,新港基本建成3000吨级的杂货泊位4个和5000吨级的煤炭泊位1个。日本从天津港口运出了大量的煤、铁、盐、棉等重要战略资源并掠走了成千上万的劳工。
日本侵略者不仅从其占领区掠夺资源,而且还通过“围攻”、“清剿”等军事方式妄图消灭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军民,并大肆掠夺根据地的物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晋西北区24个县被日军抢掠粮食3057500石、牲畜1049940头(只);北岳区(冀晋区)31个县被日军抢掠粮食10.01亿公斤、牲畜713008头(只)、被服3987530件;在太行区,日军抢走粮食12056100石、牲畜279774头(只)、衣服3020514件;在太岳区,日军抢走粮食22.1亿斤,食盐702亿斤,牲畜4780000头,被服946500件,等等。
1939年2月10日,日军悍然在海南岛北部登陆,开始了对海南岛长达6年的统治和掠夺。战争给海南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时间过去了70年,记忆依然在刺痛着我们的神经。海南岛对于日本有何战略意义?侵略者掠夺了海南多少资源?日军侵略海南的深层目的是什么?
军人力推 进攻海南
海南周刊: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如果单纯从战术角度,日军可以乘势继续攻占海南岛,但日军却到1939年才实施其侵略行径。日军这样做到底有何考虑?
1938年8月,日军在策划攻占广州时,就有人提出攻占海南岛的主张。但根据当时日本军令部第一课长草鹿龙之介大佐(后升中将)的回忆,最初日本对海南岛在作战上的价值并没有完全认识,日陆军反对在这上面投入兵力,海军部不感兴趣,军令部也不热心。另外,日本对海南岛的矿产和热作资源的真实情况并不明了。日军在占领广州后,曾指令中山大学地质调查部对海南的资源情况进行了解,但调查结果是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日本对海南岛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显然有了新的认识。其次,日本政府担心对海南岛的进攻,会触及英国、法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地利益,直接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因此日军大本营显得很谨慎。另外,日本陆军态度不积极,主要是担心攻占海南岛后,海军会独占岛上资源。为了推动侵略,草鹿龙之介首先说服了日本参谋本部,然后又写下“在占领海南岛后,陆海军均不建立政治、经济的地盘”的保证书,取得了陆军省和海军省的同意。1939年1月13日,日本的御前会议决定进攻海南岛,1月19日,分别向陆海军下达进攻命令。
海南周刊:日本为何选择这样的时机进攻海南岛?
日军选择在1939年初进攻海南岛,大致有以下几层的原因:其一,日军当时想尽快结束对华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投降,转入南进战争,从而进一步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始它更大野心的侵略活动。日军侵占海南岛,就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奏。其二,日本海军在1939年之前的侵华战争中,一直是处于从属于陆军的地位,随着中日战争进入持久阶段,日本海军比较日本陆军,在军力上还有一定优势,还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其三是在中国旧历新年前后,海南岛的冬天是属于旱季,没有大雨与台风,有利于日军海军军舰的集结与登陆活动,同时,旱季中也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海南岛登陆后迅速地展开有利。其四,日军占领广州后,强化对华南的封锁,是日军在华南的主要任务。因而在日军占领广州数月后,日军很快就实施了对海南岛的进攻,旨在进一步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
领土野心 昭然若揭
海南周刊:一般认为,日本攻占海南岛,一是企图扼杀中国抗战,二是图谋掠夺海南岛的自然资源。
这可以总结为军事目的和经济目的。军事上,可以在海南岛建设航空基地,从而通过空中打击,切断中国沿海的近海交通要道。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仍然通过香港、九龙、澳门、汕头、广州湾的南海沿岸以及越南进口大量的抗战物资。同时,海南也可以作为日军“南进”基地。经济上,由于日本是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随着在亚洲的不断扩张,日本受到来自各国越来越大的压力,其物资的来源相应也越来越困难。日本攻占武汉、广州后,由于其军事力量的不足和政治上的空前孤立,被迫转入对华的持久战。日本要想支持长期战争,就必须扩大其资源获取渠道,而海南岛的丰富资源令它垂涎欲滴。
海南周刊:其实,日本还有一个不便明言的更大的阴谋,那就是领土野心。这在你所著的《日本侵占海南岛罪行研究》一书中也指出了。
这可以归结为政治上的原因。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极力否认。日本攻占海南岛后的第四天,日本外相有田在答复法国的外交照会时说,日方的占领无论是性质还是时间上都没有超出军事上目的。即使到了战后,日本人也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从日本在海南岛占领期间的行政方针中可以看出,日本人首先谋划的是如何把海南岛变成一个独立区域,然后再在合适时候从中国政区分裂出去。我认为这才是日本人占领海南岛的核心目标。在占领海南岛期间,日本不断地向海南输入日本移民。1935年,在海南岛的日本人只有日本商人胜间田一家以及台湾医师数人而已,1942年,在琼日本侨民达11643名,1945年,这个数字超过3.7万人。不断加移民的目的,就是伺机把海南变成日本领土的一部分。而日本在海南岛的建设计划中,提出了实行总督制的设想,其对海南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而所谓总督制,就是日本当时在其侵占的朝鲜、台湾所实行的制度。
海南周刊:今年1月在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召开的海南抗战70周年研讨会上,日本学者井上久士也谈到日本侵略海南岛的目的。
井上久士引用日方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说,1943年,日本海军就提出过购买整个海南岛的计划。我觉得这一直是日本海军的看法,此前日本在与汪伪政权的所谓和平谈判中,日本海军一直反对把海南岛也列入谈判范围之内。在最后达成所谓条约中,海南岛也被列入“和平”后,日军也不撤出的地区。可见日军对海南岛的重视,以及对海南岛的领土野心。
南进前哨 扼杀抗战
海南周刊:日军侵占海南岛,在当时的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一野蛮行径对当时国内的抗战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日军占领海南岛,对中国的抗战局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939年11月,日军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第五舰队和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集结三亚港,11月24日,攻占南宁,从而切断南镇铁路和南宁至河内的公路。中国的3条外援通道被切断了1条。日本人一直把海南岛视为其南进的前哨基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以海南岛作为出发基地,如日军进攻昆仑关战役、日军强行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战役,都曾在海南岛集结;1941年,日军第25军集结于三亚,准备所谓的“南方作战”。在日军攻占海南岛的第二天,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评价说:“日本之进攻海南岛,无异于造成太平洋上之九一八。地区容有海陆之分,影响却完全相同……吾料不及8月,其设计中之海空军根据地,即可初步完成,于是太平洋上之形势,必将突然大变。”“此不仅为中日战争开始以来第一件重大事件,实为三十年来太平洋局势改变之惟一关键。”在海南岛内,由于日军的侵入,宏观而言,1930年代之后即将开始的海南岛开发计划被迫推迟;具体时期而言,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岛内的交换经济在很大范围内停止,作战区域的生产活动也停止了,对内对外的正式贸易停顿。社会秩序更是一片混乱,治安恶化,匪贼横行。
海南周刊:日军在海南期间,共掠夺了多少资源?
矿产品的掠夺是日本在海南岛的资源掠夺政策的核心。为实现其矿产品掠夺的目标,日本人可谓费尽心机,竭尽全力。以石碌铁矿为例,围绕其“开发”,日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修铁路、建八所港、建发电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1942年3月24日,首发运载石碌铁矿石的列车驶向八所,4月,日本轮船首次运载1000吨石碌铁矿石驶向日本。1943年5月,日本运输船松江丸号在一天之内就装了7250吨矿石出港。日本对石碌铁矿石的建设规模首期为100万吨开采能力,紧接着又建设300万吨生产线。日本共开采石碌铁矿石达69万吨,运走41万吨。日本人还对三亚的田独铁矿进行掠夺,自1940年至1944年,共采掘了约270万吨。此外,还开采屯昌羊角岭水晶矿,大量掠夺其他矿产资源如钨、锡等。除此之外,日本还对海南岛的热带资源进行掠夺。
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进行的以中国东北为主要战场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把扩张矛头指向中国东北和朝鲜。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由于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中有中国辽东半岛,致使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阻。1895年4月,俄国联合法国、国进行三国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见三国干涉还辽)。不久辽东半岛落入俄国之手。1900年,俄国乘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并乘机加紧向朝鲜渗透,引起英国、美国的不安。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缔结《日英同盟条约》以对抗俄国。美国亦积极支持日本抵制俄国,使俄日矛盾进一步激化。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派遣海军偷袭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陆军先遣队在朝鲜仁川登陆。9日俄国对日宣战。10日日本对俄正式宣战。4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5月,在辽东半岛登陆的日军占领金州,围困旅顺口。8月下旬,日俄陆军在辽阳会战,俄军大败。1905年1月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3月,日俄陆军在奉天(今沈阳)附近决战,俄军伤亡、被俘9万人,日军获胜。5月27日,俄国从欧洲派的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38艘舰艇驶抵对马海峡,遭到日本99艘战舰截击,28日俄国舰队大败,被击沉19艘,被俘5艘,死亡5000人,被俘6000人(包括舰队司令罗热斯特文斯基在内)。
6月初,美国向日俄双方提出议和建议。8月10日,日本的小村寿太郎和俄国的S.Y.维特全权代表本国在美国朴次茅斯举行和谈。9月5日双方代表在《朴次茅斯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并取得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并攫取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日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清政府在日本压力下,承认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祸根。日俄战后,日本加紧对朝鲜实行殖民侵略,1910年吞并了朝鲜。战败的沙皇俄国危机重重,终于导致1905年革命的爆发。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动了170万兵力,一举消灭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不仅协助中国解放了东北,而且和其他的正义力量一起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最终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大约有3.45万名苏联红军战士永远长眠在白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