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esemahan.blog.163.com/blog/static/102842034201452142928606/
chinesemahan的博客 2014-06-21 16:29:28
■日军利用日韩和台港中国人对海南岛的经济侵略
在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召开的海南抗战70周年研讨会上,日本学者井上久士谈及日本侵略海南岛的目的。井上久士引用日方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说,1943年,日本海军就提出过购买整个海南岛的计划。我觉得这一直是日本海军的看法,此前日本在与汪伪政权的所谓和平谈判中,日本海军一直反对把海南岛也列入谈判范围之内。在最后达成所谓条约中,海南岛也被列入「和平」后,日军也不撤出的地区。可见日军对海南岛的重视,以及对海南岛的领土野心。
【日军把海南岛视为南进的前哨基地】
日军占领海南岛后,把海南岛视为其南进的前哨基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以海南岛作为出发基地,如日军进攻昆仑关战役、日军强行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战役,都曾在海南岛集结;1941年,日军第25军集结于三亚,准备所谓的「南方作战」。
1939年11月,日军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第五舰队和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集结三亚港,11月24日,攻占南宁,从而切断南镇铁路和南宁至河内的公路。中国的3条外援通道被切断了1条。
【日本海军主导发海南岛】
日本学者的一些研究提供了类似的佐证。日本相泽淳1990年在东京《军事史学》上发表的《海军良识派 南进-海南岛进出问题 中心 -》,1999年在《防卫研究所纪要》上发表的《太平洋 满洲事变-日本海军 海南岛占领?统治》;岸田健司1990年在日本大学法学研究年报发表的《日本海军 南进政策 海南岛进出》;水野明在《爱知学院大学教养部纪要》发表的《日本海军 海南岛支配1939年至1945年》。
中国学者张兴吉教授2004年在海南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抗战时期日军总体军事战略中海南岛的地位》,分析了海南岛在日军的总体战略中作为封锁基地、「南进」基地和资源基地的突出地位。
【张维汉战前便提出「海南岛的军事重要性」】
日文资料称:「卢沟桥事件」的之前出版的张维汉《海南岛》一书指出,「海南岛的军事重要性」。张维汉是蒋介石的军事专家。张维汉的见解是,如果日本征伐海南岛不仅掌握南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还可「压制美国舰队前往南洋,对法国,广州湾·海防(海口?)·切断西贡(现胡志明)的联络」说法。
【日人依靠自身力量经营海南岛】
日人经营海南岛,首先依靠日本人的自身力量,当中台拓成为日人经营海南岛移民事业重要机构。
日本人为了把海南岛变成第二个台湾,于是开始向海南岛移民(主要是日本人,其次是台湾籍民)。1941年7月,第一批日本移民定居三亚妙三村。1942年起「“现地三省联席会议」委托台拓具体实施移民业务。按照1939年9月确定的移民规划,海南岛将于5年内移人20万日本人(每年4万),5年后再移人30万人。移民所需的资金由日本政府(大藏省长期贷款和海军省补助金)提供,不足的部分则由台拓提供,并与移民订立契约,以5年为期,以其后10年间的年赋偿还。
日本当局对台拓移民业务的具体要求是:(1)为开发资源,在农业、盐业、林业及畜牧业方面应该尽量由自内地温暖地方(冲绳、鹿儿岛、熊本、高知、和歌山县等)移人的移民与岛民共同开发,劳力不足时则以台湾人补充之;(2)矿业方面可由内地移民与岛民共同开发,由于会产生极大的劳力不足问题,可由台湾及大陆的中国人补充之;(3)渔业劳力不足由岛民补充之。
为切实落实日本移民「定居海南」的目标,台拓成立海南岛开拓训练所,对日本移民进行所谓的开拓训练。日本移民经过培训后,开始在岛内进行各种农业项目的经营、种植和生产。1942年度,台拓招募100户日本移民,在海南岛开拓训练所培训1年之后,定居岛内各处。
同年(1942年)由日本海军与拓殖务省(其后改为大东亚省支那事务局)牵头,由日本和歌山、冈山、鹿儿岛、山口、香川、大阪等地招募96户计260名日本移民定居崖县顶区附近,后至6个新的移民村庄。由于进入海南岛的日本移民数量不断加,台拓三亚农场被全部用来安置移民。
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在海南岛的日本移民约有5800人。
日文资料称:日本政府在1947年的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有关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的调查》与「占领地7年的行政成绩取在(到)岛上居民不一定是不满意东西」自我评价着。日本在占领海南岛方面的努力十分的厉害。
【台湾人成为日人移民海南岛的「替代物」】
由于日人无法大量向海南岛大量输送,日本移海南岛的目标无从实现,故此退而求其次的是具有日本「国籍」的台湾籍民便成为日本移民的「替代物」,台湾籍民的移民数量逐年加。
加上日军的兵源短缺,在太平洋战争时,日人便征用台湾人作日本兵及军属,这些日军中的台湾兵大部份去了南洋,和美军作战。但也有少数被派往中国海南岛,人数约有3万多台湾兵及军属及商社去了海南岛。大东亚战争时期台湾人日本兵及军属军夫总数量约在20万人左右;共约有3万台湾人阵亡,名单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
台湾的涌莲寺座落于三重芦洲得胜、成功二路交叉口,创建至今已有100多年。报导得知,日军在台湾征调800多人到南洋当军夫,结果只有100多人返乡,其中芦洲被征调6至8人,全数平安返乡,这几名被征调的军夫出发前都曾到涌莲寺祈求平安。一名曾被征调到海南岛当军夫的李先生回忆,台湾光复后,他与另一名同乡仍留置在海南岛,同乡当晚梦到白衣女子告知,快走,最后一班船要开了,两人一早匆忙到岸边搭船,该船正好是要返回台湾,李先生感激说,要不是神明提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乡。
【先后服役在日本和中国海军的台湾人吴振武】
据李碧锵先生口述回忆《台澎重光与国府在莒》中介绍吴振武的经历称:吴振武是日据时期,受日本教育的台湾人,是唯一考取大日本帝国海军兵科预备学生而后升为海军大尉的一位台湾人,被台湾验认为最光荣的事。吴振武是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毕业,日本海军第三期兵科预备学生,日本海军馆山炮术学校毕业后任海军少尉。二次大战时,吴振武被调派海南岛,日本海军海南警备府直属第16警备队大队长、任海军中尉,终战前升为大尉。为当时台湾人最高的军官。战后,回到台湾的吴振武被聘为台中师范学校体育教官。二二八发生前的一九四七年一月左右,(二二八是同年的二月发生)中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将军来台湾视察台湾的海军基地及其设备,并寻找日本海军出身的台籍人才。有一天台湾的耆老士绅如林献堂、黄朝琴、吴三连等数名宴请桂总司令,席间桂总司令问及台籍海军人才,林献堂等人当即推选本省人最高官位又是日本海军兵科出身的吴振武,桂永清将军发现如是卓越人才,随即露出满意的微笑。随后,桂总司令派人约吴振武于台北圆山大饭店见面,于是二人就开始相谈。吴振武己承诺参加桂永清的中国海军。二二八刚发生,台中市闹得天翻地覆,吴振武被认为是首谋暴动份子,陈仪下令通缉;桂永清知道后至急来电吴振武「来京一见」,另通知国大代表林朝权(与桂永清面识)及台北市警察局长陈松坚(桂永清旧部属)设法将吴振武送回南京海军总部。吴振武报到后,随即被任命为海军总部少校参谋。
黄金岛,本名黄圳岛,1926年9月28日生于台中州南屯犁头店竹围农家。1941年16岁负笈日本,本来想习医,却阴错阳差考为日本海军运输部派赴南洋的技术士,在海南岛成为海军特别志愿兵,1942年派赴海南岛受训成为日本海军机关助士,实地参与大日本的「圣战」。当年加入海军特别志愿兵,受海兵团严格野战训练,服役横须贺第四海军陆战队,实战海南岛战区。战后被中国政府军关入北黎八所集中营。他着有回忆录《二二八战士黄金岛的一生》。
战后,在海南岛的台湾兵被国府强行滞留,无法返乡,在集中营苦苦等待,大量病死、饿死,比战争的难民更苦。许多人只好冒险坐舢舨船,横渡大海回台湾。这还是最幸运的结果,一部份具有特殊技术者,如军医、司机等,被国军强行留用,后来被卷入「国共内战」中。
1946年3月,由海口蒋军的韩军长,将一份编号001公文,发公文给宋子文,希望国府能派军舰前来接载海南岛上3万台胞回台湾。
吴淑美女士在「王开运协助海南岛的台湾兵返台」一文中称:当时担任台湾同盟会的会长阿祖在日治时代被外派到海南岛组银?,光?后,阿祖受当地仕绅所托,先返台和国民政府周旋,好?容?才借到?艘破船,分批将驻在海南岛的军夫载回台湾,但仍有许多人因?食?足和感染疟疾客死?乡。
【日人想将海南岛变成「第二个台湾」】
日军在军事占领海南岛时,便将在殖民台湾时所累积的政治、经济、社会、产业等各方面的「经验」发挥出来,其中最显着的是农林产业、调查事业、热带医学、警察行政及宣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海军特务部的官员过半数是台湾总督府关系者,形成民政主轴,这种人事面的结合有利于台湾经验的移植。而在民间事业方面,以台银、台拓为首的台湾主要企业、商社相继前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集中投入的结果,使海南岛一时之间成了「第二个台湾」。
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1936年6月2日,日本政府颁布《台拓设立法案》(法律第43号),正式设立台湾拓殖株式会社。7月29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施行令》(敕令第228号),其第5条规定了台拓的主要经营内容。随后,台拓积极配合侵华日军,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侵掠。其中,日本在广东沦陷区的经济侵掠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海南岛两个地区,其重点又放在对广州的近代企业和海南岛的资源的掠夺上。
曾任职台拓的三日月直之根据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台湾拓殖会社とその时代》(东京,苇书房1993年版)对台拓在华经济侵掠活动有比较集中的考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亦为近年来学界引用较多的台拓研究专着,但由于其立场偏颇,书中谬误颇多。日本爱知学院教授水野明根据大量堪称「孤本」的原始资料撰写的《日本军队对海南岛的侵占与暴政》(王翔译,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版)一书,是一部全面揭露日军侵占并掠夺海南岛史实的专着,对台拓在海南的活动也做了重点关注与考察。
台湾学者钟淑敏于2003年发表的《殖民与再殖民--日治时期台湾与海南岛关系之研究》,则透过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所产生的「台湾经验」如何落实在海南岛「军政」的分析,也深入探讨了日本殖民统治的特质。
中国学者、海南师范大学张兴吉教授在国内和日本潜心探索抗战时期日本所谓「海南岛开发」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掌握了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撰写《日本侵占海南岛罪行研究》一书。
张兴吉教授从战前海南岛与日本关系以及日本人在海南岛的活动情况讲起,对日本军队侵入海南岛经过及其相关的军事活动进行评述,进而深入阐述日本对海南岛的殖民统治,指出日本侵占海南岛的目的及其领土野心,并深入剖析日本人所谓「海南岛开发」的内容和实质,这包括了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以及林渔牧业。大量无可辩驳的史实和科学统计数据,全面深刻地揭露了日本打着「海南岛开发」的幌子,疯狂地对海南岛进行经济侵略的野蛮的掠夺。
【韩国人被日人强逼到南海岛当苦工】
韩国人也被日人强逼到南海岛当苦工,甚至命葬异乡。据2006年4月日文版《朝日新闻》报导,韩国政府的「日帝强占下强制动员受害真相究明委员会」也认为有朝鲜人被杀害的可能性,去年(2005年)夏天派人到海南岛。该会进行踏勘探试掘的结果,推动韩国政府真正的发掘的方针。
报导称: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进修所的《战史丛书》,旧日军在1939年(昭和14)年2月占据海南岛,设置军政机构。除了为了南进立足的目的外,也瞄住了南海岛岛内的天然资源。据说石原产业和日本氮肥料等为矿山开发开采。
报导称,朝鲜总督府法律事务局内的「财团法人治刑罚协会」为传达监狱的营运状况等的办理的杂志《治刑》,总督府接受日本海军请求43年,作为「南方派遣报国队」,派遣朝鲜半岛的服刑人员到海南岛,从事传达使之开采和土木工程。
报导称,该会调查被石原产业管理的三重县的纪州矿山动员的朝鲜受害人,到海南岛进行调查。在韩国发现到海南岛服刑人员中有200生还的记录。不过,其他人下落不明。
报导称:跟该会合作的韩国电视台在1998年和2001两年共发掘出100尊的遗骨,这些遗骸没有头部的遗骨,找到有孔的颅骨。真正身分未能确定。当局重新计划在遗体被填埋了地方附近发掘,会据现场的状况重新勘探。
【战时4~5万名香港市民和内地人民被强掳到海南岛】
日人为了开发海南岛,进行掠夺经济资源及修建各种军事工程,日军从海南岛及中国其他沦陷区诱骗、抓捕了10多万劳工,供他们驱使,结果无数劳工丧命于日军的手下。
香港是日军强征苦工的重要地方之一。的日军在海南岛修建机场(不是指黄流机场)时,曾从包括香港等地强征中国人作劳工。据一名化名「普通一丁」的作者称: 1943年日军统治的第一年,香港的人口就剧减了50多万。日军严厉实施人口疏散计划,在路上截查身分证明,凡不能出示的,一律扣留,集中起来,老弱者送上一艘艘破旧的帆船,拖到大海,一炮击沉,年轻有体力的则被送往海南岛,修建军用机场。
在一份网上的香港历史文化杂志《阿群带路》记述:日军占领海南岛后,打算培育它做后勤基地,想开垦荒地。他见香港人多,海南岛人少,于是他们强行在香港抓了一大堆人到海南岛开荒。香港去海南岛,途程颇远,但粮食远远不足,结果不少人在旅途中饿死。就算去到海南岛开荒,工作太苦,环境极差,随时被日军虐待,不少病死在海南岛。能平安回香港的人,可说非常侥幸。
有网上的资料称:二次大战时共有4至5万名香港市民及内地人民被强掳到海南岛采矿,在过度劳役后十去九死,只有约5000人生还。1943年到海南岛采矿的刘启标,离开香港后近60年音讯全无。
【被抓到海南岛做苦工香港人李民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当年在英军驻香港部队服役的香港人李民艺被日本人抓到海南岛做苦工,近4年后侥幸能回到香港,虽然那段被强迫劳役的日子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太大的损害,不过正协助他将经历纪录下来的香港立法会议员何俊仁指出,李民艺心灵深处的创伤在半个世纪之后仍然无法平服。
chinesemahan的博客 2014-06-21 16:29:28
■日军利用日韩和台港中国人对海南岛的经济侵略
在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召开的海南抗战70周年研讨会上,日本学者井上久士谈及日本侵略海南岛的目的。井上久士引用日方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说,1943年,日本海军就提出过购买整个海南岛的计划。我觉得这一直是日本海军的看法,此前日本在与汪伪政权的所谓和平谈判中,日本海军一直反对把海南岛也列入谈判范围之内。在最后达成所谓条约中,海南岛也被列入「和平」后,日军也不撤出的地区。可见日军对海南岛的重视,以及对海南岛的领土野心。
【日军把海南岛视为南进的前哨基地】
日军占领海南岛后,把海南岛视为其南进的前哨基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以海南岛作为出发基地,如日军进攻昆仑关战役、日军强行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战役,都曾在海南岛集结;1941年,日军第25军集结于三亚,准备所谓的「南方作战」。
1939年11月,日军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第五舰队和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集结三亚港,11月24日,攻占南宁,从而切断南镇铁路和南宁至河内的公路。中国的3条外援通道被切断了1条。
【日本海军主导发海南岛】
日本学者的一些研究提供了类似的佐证。日本相泽淳1990年在东京《军事史学》上发表的《海军良识派 南进-海南岛进出问题 中心 -》,1999年在《防卫研究所纪要》上发表的《太平洋 满洲事变-日本海军 海南岛占领?统治》;岸田健司1990年在日本大学法学研究年报发表的《日本海军 南进政策 海南岛进出》;水野明在《爱知学院大学教养部纪要》发表的《日本海军 海南岛支配1939年至1945年》。
中国学者张兴吉教授2004年在海南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抗战时期日军总体军事战略中海南岛的地位》,分析了海南岛在日军的总体战略中作为封锁基地、「南进」基地和资源基地的突出地位。
【张维汉战前便提出「海南岛的军事重要性」】
日文资料称:「卢沟桥事件」的之前出版的张维汉《海南岛》一书指出,「海南岛的军事重要性」。张维汉是蒋介石的军事专家。张维汉的见解是,如果日本征伐海南岛不仅掌握南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还可「压制美国舰队前往南洋,对法国,广州湾·海防(海口?)·切断西贡(现胡志明)的联络」说法。
【日人依靠自身力量经营海南岛】
日人经营海南岛,首先依靠日本人的自身力量,当中台拓成为日人经营海南岛移民事业重要机构。
日本人为了把海南岛变成第二个台湾,于是开始向海南岛移民(主要是日本人,其次是台湾籍民)。1941年7月,第一批日本移民定居三亚妙三村。1942年起「“现地三省联席会议」委托台拓具体实施移民业务。按照1939年9月确定的移民规划,海南岛将于5年内移人20万日本人(每年4万),5年后再移人30万人。移民所需的资金由日本政府(大藏省长期贷款和海军省补助金)提供,不足的部分则由台拓提供,并与移民订立契约,以5年为期,以其后10年间的年赋偿还。
日本当局对台拓移民业务的具体要求是:(1)为开发资源,在农业、盐业、林业及畜牧业方面应该尽量由自内地温暖地方(冲绳、鹿儿岛、熊本、高知、和歌山县等)移人的移民与岛民共同开发,劳力不足时则以台湾人补充之;(2)矿业方面可由内地移民与岛民共同开发,由于会产生极大的劳力不足问题,可由台湾及大陆的中国人补充之;(3)渔业劳力不足由岛民补充之。
为切实落实日本移民「定居海南」的目标,台拓成立海南岛开拓训练所,对日本移民进行所谓的开拓训练。日本移民经过培训后,开始在岛内进行各种农业项目的经营、种植和生产。1942年度,台拓招募100户日本移民,在海南岛开拓训练所培训1年之后,定居岛内各处。
同年(1942年)由日本海军与拓殖务省(其后改为大东亚省支那事务局)牵头,由日本和歌山、冈山、鹿儿岛、山口、香川、大阪等地招募96户计260名日本移民定居崖县顶区附近,后至6个新的移民村庄。由于进入海南岛的日本移民数量不断加,台拓三亚农场被全部用来安置移民。
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在海南岛的日本移民约有5800人。
日文资料称:日本政府在1947年的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有关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的调查》与「占领地7年的行政成绩取在(到)岛上居民不一定是不满意东西」自我评价着。日本在占领海南岛方面的努力十分的厉害。
【台湾人成为日人移民海南岛的「替代物」】
由于日人无法大量向海南岛大量输送,日本移海南岛的目标无从实现,故此退而求其次的是具有日本「国籍」的台湾籍民便成为日本移民的「替代物」,台湾籍民的移民数量逐年加。
加上日军的兵源短缺,在太平洋战争时,日人便征用台湾人作日本兵及军属,这些日军中的台湾兵大部份去了南洋,和美军作战。但也有少数被派往中国海南岛,人数约有3万多台湾兵及军属及商社去了海南岛。大东亚战争时期台湾人日本兵及军属军夫总数量约在20万人左右;共约有3万台湾人阵亡,名单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里。
台湾的涌莲寺座落于三重芦洲得胜、成功二路交叉口,创建至今已有100多年。报导得知,日军在台湾征调800多人到南洋当军夫,结果只有100多人返乡,其中芦洲被征调6至8人,全数平安返乡,这几名被征调的军夫出发前都曾到涌莲寺祈求平安。一名曾被征调到海南岛当军夫的李先生回忆,台湾光复后,他与另一名同乡仍留置在海南岛,同乡当晚梦到白衣女子告知,快走,最后一班船要开了,两人一早匆忙到岸边搭船,该船正好是要返回台湾,李先生感激说,要不是神明提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乡。
【先后服役在日本和中国海军的台湾人吴振武】
据李碧锵先生口述回忆《台澎重光与国府在莒》中介绍吴振武的经历称:吴振武是日据时期,受日本教育的台湾人,是唯一考取大日本帝国海军兵科预备学生而后升为海军大尉的一位台湾人,被台湾验认为最光荣的事。吴振武是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毕业,日本海军第三期兵科预备学生,日本海军馆山炮术学校毕业后任海军少尉。二次大战时,吴振武被调派海南岛,日本海军海南警备府直属第16警备队大队长、任海军中尉,终战前升为大尉。为当时台湾人最高的军官。战后,回到台湾的吴振武被聘为台中师范学校体育教官。二二八发生前的一九四七年一月左右,(二二八是同年的二月发生)中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将军来台湾视察台湾的海军基地及其设备,并寻找日本海军出身的台籍人才。有一天台湾的耆老士绅如林献堂、黄朝琴、吴三连等数名宴请桂总司令,席间桂总司令问及台籍海军人才,林献堂等人当即推选本省人最高官位又是日本海军兵科出身的吴振武,桂永清将军发现如是卓越人才,随即露出满意的微笑。随后,桂总司令派人约吴振武于台北圆山大饭店见面,于是二人就开始相谈。吴振武己承诺参加桂永清的中国海军。二二八刚发生,台中市闹得天翻地覆,吴振武被认为是首谋暴动份子,陈仪下令通缉;桂永清知道后至急来电吴振武「来京一见」,另通知国大代表林朝权(与桂永清面识)及台北市警察局长陈松坚(桂永清旧部属)设法将吴振武送回南京海军总部。吴振武报到后,随即被任命为海军总部少校参谋。
黄金岛,本名黄圳岛,1926年9月28日生于台中州南屯犁头店竹围农家。1941年16岁负笈日本,本来想习医,却阴错阳差考为日本海军运输部派赴南洋的技术士,在海南岛成为海军特别志愿兵,1942年派赴海南岛受训成为日本海军机关助士,实地参与大日本的「圣战」。当年加入海军特别志愿兵,受海兵团严格野战训练,服役横须贺第四海军陆战队,实战海南岛战区。战后被中国政府军关入北黎八所集中营。他着有回忆录《二二八战士黄金岛的一生》。
战后,在海南岛的台湾兵被国府强行滞留,无法返乡,在集中营苦苦等待,大量病死、饿死,比战争的难民更苦。许多人只好冒险坐舢舨船,横渡大海回台湾。这还是最幸运的结果,一部份具有特殊技术者,如军医、司机等,被国军强行留用,后来被卷入「国共内战」中。
1946年3月,由海口蒋军的韩军长,将一份编号001公文,发公文给宋子文,希望国府能派军舰前来接载海南岛上3万台胞回台湾。
吴淑美女士在「王开运协助海南岛的台湾兵返台」一文中称:当时担任台湾同盟会的会长阿祖在日治时代被外派到海南岛组银?,光?后,阿祖受当地仕绅所托,先返台和国民政府周旋,好?容?才借到?艘破船,分批将驻在海南岛的军夫载回台湾,但仍有许多人因?食?足和感染疟疾客死?乡。
【日人想将海南岛变成「第二个台湾」】
日军在军事占领海南岛时,便将在殖民台湾时所累积的政治、经济、社会、产业等各方面的「经验」发挥出来,其中最显着的是农林产业、调查事业、热带医学、警察行政及宣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海军特务部的官员过半数是台湾总督府关系者,形成民政主轴,这种人事面的结合有利于台湾经验的移植。而在民间事业方面,以台银、台拓为首的台湾主要企业、商社相继前来,大量人力、物力、资金集中投入的结果,使海南岛一时之间成了「第二个台湾」。
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1936年6月2日,日本政府颁布《台拓设立法案》(法律第43号),正式设立台湾拓殖株式会社。7月29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施行令》(敕令第228号),其第5条规定了台拓的主要经营内容。随后,台拓积极配合侵华日军,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侵掠。其中,日本在广东沦陷区的经济侵掠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海南岛两个地区,其重点又放在对广州的近代企业和海南岛的资源的掠夺上。
曾任职台拓的三日月直之根据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台湾拓殖会社とその时代》(东京,苇书房1993年版)对台拓在华经济侵掠活动有比较集中的考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亦为近年来学界引用较多的台拓研究专着,但由于其立场偏颇,书中谬误颇多。日本爱知学院教授水野明根据大量堪称「孤本」的原始资料撰写的《日本军队对海南岛的侵占与暴政》(王翔译,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版)一书,是一部全面揭露日军侵占并掠夺海南岛史实的专着,对台拓在海南的活动也做了重点关注与考察。
台湾学者钟淑敏于2003年发表的《殖民与再殖民--日治时期台湾与海南岛关系之研究》,则透过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所产生的「台湾经验」如何落实在海南岛「军政」的分析,也深入探讨了日本殖民统治的特质。
中国学者、海南师范大学张兴吉教授在国内和日本潜心探索抗战时期日本所谓「海南岛开发」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掌握了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撰写《日本侵占海南岛罪行研究》一书。
张兴吉教授从战前海南岛与日本关系以及日本人在海南岛的活动情况讲起,对日本军队侵入海南岛经过及其相关的军事活动进行评述,进而深入阐述日本对海南岛的殖民统治,指出日本侵占海南岛的目的及其领土野心,并深入剖析日本人所谓「海南岛开发」的内容和实质,这包括了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以及林渔牧业。大量无可辩驳的史实和科学统计数据,全面深刻地揭露了日本打着「海南岛开发」的幌子,疯狂地对海南岛进行经济侵略的野蛮的掠夺。
【韩国人被日人强逼到南海岛当苦工】
韩国人也被日人强逼到南海岛当苦工,甚至命葬异乡。据2006年4月日文版《朝日新闻》报导,韩国政府的「日帝强占下强制动员受害真相究明委员会」也认为有朝鲜人被杀害的可能性,去年(2005年)夏天派人到海南岛。该会进行踏勘探试掘的结果,推动韩国政府真正的发掘的方针。
报导称: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进修所的《战史丛书》,旧日军在1939年(昭和14)年2月占据海南岛,设置军政机构。除了为了南进立足的目的外,也瞄住了南海岛岛内的天然资源。据说石原产业和日本氮肥料等为矿山开发开采。
报导称,朝鲜总督府法律事务局内的「财团法人治刑罚协会」为传达监狱的营运状况等的办理的杂志《治刑》,总督府接受日本海军请求43年,作为「南方派遣报国队」,派遣朝鲜半岛的服刑人员到海南岛,从事传达使之开采和土木工程。
报导称,该会调查被石原产业管理的三重县的纪州矿山动员的朝鲜受害人,到海南岛进行调查。在韩国发现到海南岛服刑人员中有200生还的记录。不过,其他人下落不明。
报导称:跟该会合作的韩国电视台在1998年和2001两年共发掘出100尊的遗骨,这些遗骸没有头部的遗骨,找到有孔的颅骨。真正身分未能确定。当局重新计划在遗体被填埋了地方附近发掘,会据现场的状况重新勘探。
【战时4~5万名香港市民和内地人民被强掳到海南岛】
日人为了开发海南岛,进行掠夺经济资源及修建各种军事工程,日军从海南岛及中国其他沦陷区诱骗、抓捕了10多万劳工,供他们驱使,结果无数劳工丧命于日军的手下。
香港是日军强征苦工的重要地方之一。的日军在海南岛修建机场(不是指黄流机场)时,曾从包括香港等地强征中国人作劳工。据一名化名「普通一丁」的作者称: 1943年日军统治的第一年,香港的人口就剧减了50多万。日军严厉实施人口疏散计划,在路上截查身分证明,凡不能出示的,一律扣留,集中起来,老弱者送上一艘艘破旧的帆船,拖到大海,一炮击沉,年轻有体力的则被送往海南岛,修建军用机场。
在一份网上的香港历史文化杂志《阿群带路》记述:日军占领海南岛后,打算培育它做后勤基地,想开垦荒地。他见香港人多,海南岛人少,于是他们强行在香港抓了一大堆人到海南岛开荒。香港去海南岛,途程颇远,但粮食远远不足,结果不少人在旅途中饿死。就算去到海南岛开荒,工作太苦,环境极差,随时被日军虐待,不少病死在海南岛。能平安回香港的人,可说非常侥幸。
有网上的资料称:二次大战时共有4至5万名香港市民及内地人民被强掳到海南岛采矿,在过度劳役后十去九死,只有约5000人生还。1943年到海南岛采矿的刘启标,离开香港后近60年音讯全无。
【被抓到海南岛做苦工香港人李民艺】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当年在英军驻香港部队服役的香港人李民艺被日本人抓到海南岛做苦工,近4年后侥幸能回到香港,虽然那段被强迫劳役的日子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太大的损害,不过正协助他将经历纪录下来的香港立法会议员何俊仁指出,李民艺心灵深处的创伤在半个世纪之后仍然无法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