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从保国农场“日本桥”钩沉“抱逸线”」

2021年06月25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bbs.tianya.cn/post-202-569315-1.shtml
「天涯 社区 多港峒客」 2021-06-24 18:44:27
■从保国农场“日本桥”钩沉“抱逸线”
  日军侵琼出于抢掠镇压目的,曾修筑了一些公路桥。最著名的是海口南渡江铁桥,1984年濒危停用,2009年被定为省级文物。其次是三亚市崖城区的水泥“万代桥”,据称仅通车一两年桥头即被冲毁,后来陆续残塌,1990年被列为市文保单位,近年重修改造,与旧貌相去已远。
  日据期间,三亚河上还建有“潮见桥”“汐见桥”,解放后称为三亚大桥,先后三次扩建,原貌荡然无存,与文保无关了。
  不过,海南还有座不大的公路桥,地图居然就叫“日本桥”,位于乐东县保国农场闻名遐迩的毛公山瞻仰点以西3公里处,至今未见被人提起。
  我是在追寻古崖州“入黎”通道过程中,在电子地图上发现这座桥的,它位于古通道与现代S314省道大桥之间,各相距一两百米。
  “日本桥”,地名必录自民间,亦必有原因。实地发现这座老桥还能行车,连通着附近一个冷僻居民点:保国农场砖厂。
  
【相片】保国“日本桥”现状

  这是一座低水位的板式水泥桥,桥面狭窄不能会车,桥身厚实,由水泥砌石的五个流线型桥墩支撑,洪水可以漫顶而过。桥头未发现任何字迹,桥边水泥栏杆粗厚,是以预制件榫卯“组装”的,或许屡经碰撞已多半残落。此外,全桥完好,整个设计施工风格都是近代的,桥墩甚至看不出多少沧桑感。
  真是日据时代,尚具功能的原状公路桥遗存吗?恐怕不是。
  2002年版《乐东县志》载:解放前,县境内有番阳、白沙、望楼、千家等四座简易木桥,解放时均已失修毁坏。又载:日据时修筑了从乐东到崖县的简易公路“抱逸线”,总长70公里,乐东境内20公里。
  白沙桥位于今佛罗镇白沙河,望楼桥位于望楼河,都在海榆西线公路,该路民初就被列为省道干线。日据时代连它们都只是木桥,简易公路“抱逸线”这道桥当然也只能是木桥,不可能是耗材甚多的钢筋水泥桥。
  
【图】1937年地形图《多港峒》图幅局部,引者判读及加标了两道桥位置,橙色虚线为清代崖城至乐东通道,蓝线为相关水系。

  笔者考据,“日本桥”正是日据时代“抱逸线”工程之一。“抱”指抱由,“逸”疑为“崖城”的误译,或崖城以东某地,但从乐东至宁远河干流西岸这一段,是明确的。民国后期有个缩略版中英文地图,以红白相间的路线清晰标注这条乐东至崖城公路,就是“抱逸线”,正通过此桥所在地。
  这个区域接近宁远河支流南文河(又名雅边方河)的发源地,呈掌状的四条小山溪汇流处。据光绪《崖州志》所载崖城至乐东古道,本段从晨勉村(今明善村、鸡头村)北上,“复行岭路十里,至抱虽村(村名今已佚)。又过山冈,冈有小石,难行。复行岭路十里,出止强(止强峒南端一村,今志强村南),平坡。”
  在1938年版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多港峒》图幅中,清晰标示了这条古通道。它跨越最左一条山溪,以便尽浅涉水,再穿行崎岖山地北上止强。而其东南百余米的日本桥,建于左侧两山溪汇合后之处,线路东移减少了崎岖,洪水也仍有限。
  
【图】民国后期缩略地图,取志强峒至大龙村一段,图上可见只强、晨勉、大龙等村,引者加标了日本桥与当代桥位置。按图例,这条红白相间线是“松路面晴雨路,二车或三车道”公路,当为“抱逸线”。

  桥南再两百米,就是S314省道大桥。这道高水位桥以一个深深的倒U形线路,选地形跨越四条山溪的汇合部,再以九十度直角抛离老线东行,把南文河源头的起伏地势整个抛在脑后,到了保国农场场部才重新北上,汇合老路,获取更平坦的路况。
  这处看似不起眼的节点,三条逐级东移的交通线,充分表达了古代、近代、现代材料与工程技术在解决“涉水”课题上的巨大差异,也为我们揭开了日本桥“被废”之谜。抗战胜利后,这条缺乏维护的简易公路就无法通车,陆续湮废了。
  1982年《广东农垦国营农场地图集》载:保国农场前身是立才农场属下的立新农场,1960年新开公路由乐东通志仲后,才独立组建。可见此前的保国,主要交通方向并非乐东县,而是崖县。
  
【图】现代地图。大:1982年的保国农场图幅,虚线示原“抱逸线”;小:《天地图》网页截图。

  从该图集的“保国农场”图幅可以看到:虽然多色套印版略有偏差,但当代S314省道线和桥的位置已经明确,日本桥已无标示,而民国旧公路的走向依然可辨(笔者加虚线标示)。
  保国农场图幅并未显示“日本桥”,说明该桥即使在本地也已不重要,这种小工程当然也不会是改革开放后因日本捐建而得名。最可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场为解决砖厂交通而投资重修此桥,桥名则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旧路遗存。
  解放后不少地名已经更改,这座不乏“敏感”的小桥土名,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偶见,实因太荒僻无人理会,也就不屑更改。这纯属侥幸,若非有地名孑遗,我就算在旁边行走十次,也不会特别追溯的。
  我曾托人转询当地资深人士,仍有记得侵琼日军曾修筑一条土路,从志仲、志强村到三亚雅亮,不过九十年代新修公路,该桥就被拆了。后面那句应是误传,这段主要通道其实早就改线提级了。
  
【相片】从“日本桥”上眺望两百米外的现代南文桥。

  《乐东县志》载:1960年公路已修到保国农场,(乐东境内)从西线至保国农场全长共22.2公里,属省级公路。又载:1994年11月,投资2000万元的乐东至天涯三级国防公路通车,全长64.5公里。这就是目前的S314省道,在这个路段,取线与1982年保国农场地图基本相同,当代大桥名叫南文桥,全长103.44米。当时如果有拆桥,应该也是这条线上1960年以后、不知具体年份修筑的旧桥。
  这个误传,进一步说明日本桥的无人知晓,民国旧路线段亦继续破碎,更加无人知晓。所以,这道桥两头依着山脚的弯曲狭窄便道,正是史上“抱逸线”的真实遗存。由于农场场部设在东面,干线公路亦因此改变,老土路也早已边缘化。
  尽管“日本桥”已非原物,但却仍在原地,是抱由至崖城第一条公路的唯一现存地名。追溯海南抗战史、交通史,这个桥名及这段线路依然有其独特价值。
  
【相片】从东面天新线西向俯瞰南文桥,远处山谷下就是“日本桥”位置。
コメント    この記事についてブログを書く
  • Twitterでシェアする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
« 「犠牲者の遺骨の混じる土で... | トップ | 「ブラジル先住民と警官隊衝... »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

海南島史研究」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