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琼崖日偽政权」

2015年02月19日 | 海南島史研究
http://www.hnszw.org.cn/data/news/2010/02/46175/
「海南史志网」编辑日期:2010-02-05 01:49:42
■琼崖日伪政权
  
  海南岛是中国南方乃至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日本帝国主义觊觎已久。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1938 年10月21日,日军攻占广州。日本大本营海军部提出海南岛是日本在太平洋西面的第二道门户,有必要向海南岛转移,以取得海上作战封锁基地,切断香港、新加坡、越南之间的联络,以及掠夺海南岛的资源。1939年2月10日,日军攻占了海口、琼山,继而侵入定安、文昌、三亚、榆林、崖县等地,海南沦陷。

  一、机构设置

  (一)海南警备府
  日军占领海南后,最高统治机关曾三次更改名称。1939年2 月10日占领海南时称第四基地队。同年11月15日,改为海南岛基地队,下设特务部,称为“总监”。在特务部下分设官房(管理秘书、人事、会计、庶务等行政事务)、政务局(管理民政、教育、外交、情报等行政事务)、经济局(管理农业、工矿、交通、金融、贸易、专卖等行政事务)和卫生局、地政局以及嘉积、三亚、那大、北黎四支部。
  1941年4月10日,海南岛基地队改称为海南警备府,掌管海南岛的军政大权。在警备府下设海南海军经理部(管理警备府的财会监督、物品买卖事项),海南海军军需部(设于三亚,负责各部所需军需品、装备、供给、保管事宜),海南海军运输部(设于榆林,负责区域运输、补给联络及海上护卫事项),海南海军工作部(设于榆林,负责各军舰队兵器工作、有线通信装置及修护事项),海南海军刑务所(设于三亚)。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战争的急需,掠夺海南岛的优质矿产资源,于1940年春在海南岛西部沿海要地——感恩县八所潭(今东方县八所镇)组建日窒海南建设部。下属机构设有港湾部(负责筹建八所港矿砂码头和装卸货物商用码头)、铁道部(主要修建八所—石碌铁路运输线)、输送部(主要负责工程施工所需物资的运输)、矿山部(设于石碌,兼管田独铁矿,主要任务是开发矿山、采矿、钻探工作)、农林部(主要任务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以及5个课室(总务课、劳务课、机械课、电气课、建筑课)。

附:海南警备府官员更迭表
   姓名      军衔      职务            任职时间
  太田泰治    少将   第四基地队司令官   1939年1月20日至11月15日
  福田良三    少将   海南岛基地队司令官  1939年11月15 日至1940年11月15日
  井上保雄    少将   海南岛基地队司令官  1940年11月15日至1941年4月10日
  谷本马太郎   中将   海南警备府司令长官  1941年4月10日至11月20日
  砂川兼雄    中将   海南警备府司令长官  1941年11月20日至1942年12月15日
  小池四郎    中将   海南警备府司令长官  1942年12月15日至1943年1O月1日
  松本益吉    中将   海南警备府司令长官  1943年10月1日至1944年11月4日
  佐贺启次郎   中将   海南警备府司令长官  1944年11月4日至1945年8月15日

  井上保雄    少将   海南警备府参谋长   1941年4月10日至1941年9月1日
  宇垣完尔    少将   海南警备府参谋长   1941年9月1日至1943年2月19日
  一濑信一    少将   海南警备府参谋长   1943年2月19日至1944年3月10日
  千田金二    少将   海南警备府参谋长   1944年3月10日至1945年8月15日

  (二)伪琼崖临时政府
  日军侵琼后,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在海南岛建立傀儡组织。1939年5月,在海口设立治安维持会,嗣后,改为琼崖自治委员会。委员长赵士桓,副委员长吴直夫,委员松年(兼琼崖自卫军司令)、毛镜澄(兼海口维持会会长)、吴柏、吴世俊、李志健、王钦宇、李树标、梁发彭。琼崖自治委员会下设机构有财经、民政、政法、绥靖、复兴、警务6个处和物资统制局、盐务局、卷烟专卖局、物资推销合作社、农事试作场、贸易协会、华侨协会。
  1942年,琼崖自治委员会改为琼崖临时政府,撤销处、局建制,琼崖临时政府下设警务厅、民政厅、建设厅。琼崖临时政府主席赵士桓,副主席松年(兼琼崖自卫军司令和警务厅厅长),副主席吴柏(兼民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李志健。
  海南警备府为了利用中国人来统治中国人,在全岛14个县(即琼山、文昌、定安、澄迈、琼东、乐东、万宁、陵水、临高、儋县、崖县、昌江、感恩、保亭)的县城、乡镇及重要地区分别建立了维持总会、维持会、维持分会或办事处共195个。其中建立维持会最多的是文昌县和临高县。两县共82个乡镇都建立了维持会或分会。

  二、施政概略
  (一)军事进犯
  1939年1月13日,日军作出攻占海南岛的决定,其作战计划是:岛的东北部以攻占海口市、琼山县为主,以及附近的定安、澄迈、临高、儋县、文昌等地域(称为甲作战);岛的西南部以攻占崖县、三亚、榆林港为主,以及附近的陵水、万宁、琼东、乐东、感恩等地域(称为乙作战)。1939年2月9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乘坐的输送船队,在护卫舰队的掩护下入泊澄迈湾。2月10日凌晨,在日军第五舰队司令长官近滕信竹中将和陆军第二十一军司令长官安滕吉利少将的指挥下,“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50余架飞机、30余艘舰艇的护卫下,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抵抗,从海口西北角琼山县天尾港一带海岸强行登陆。登陆后,“台湾混成旅团”继续东进,左翼部队击退在大英山抗击的国民党警卫部队,当天占领了海口市。右翼部队在府城甘蔗园一带击退国民党警卫部队后,当天也占领了琼山县城。
  由于“甲作战”顺利进行,护卫舰队指挥官决定将“乙作战”计划提前实施。乙作战部队2450人,乘坐3艘舰船,于2 月13日从雷州半岛的深尾港湾出动,2月14日拂晓到达三亚附近海面。驻守榆林的国民党警备队发现后,开枪阻击。日军认为榆林港有严密防守,便退出海面,从舰上以10余门大炮轰击榆林港。同时以数十架飞机在藤桥、林旺、三亚、马岭、崖城、保港等地区轮番轰炸。当天,日军从三亚港登陆成功。日军登陆后,向榆林“扫荡”,占领榆林港。同日下午,日军舰船从崖州湾海面开炮向崖县政府射击,一部兵力从头灶港湾登陆,一部兵力从崖州湾大旦港登陆,一部兵力从马岭村西的干溪登陆,三路兵力开进县城。2月15日占领崖县县城。
  1939年2月20 日,日军700余人,以飞机、战车作掩护,猛攻定安县城;2月22日,日军200余人,在战车及飞机掩护下,从海口出发进攻文昌县城;3月11日,日军占领崖县的九所、望楼、乐罗等3个圩镇;4月14 日占领金江镇;4月15 日,占领嘉积镇;4月18 日攻占临高县城;同时攻占博鳌、乐会和洋浦港、白马井,侵入儋县县城新州;4月28日,占领陵水县城;5月11日占领琼山县的屯昌镇(今属屯昌县);6月27 日占领感恩县城。7月18 日,日军侵犯昌江县城,占领新街、墩头、八所,并在北黎设立司令部。8月13日占领万宁县城。9月11 日上午,日军出动8架飞机空袭白沙县政府所在地——雅叉镇,投下炸弹12枚,燃烧弹7枚,全镇茅屋被炸坏。1940年3月15 日,驻陵水日军出占保亭县城;驻崖县日军出占乐东县城。至此,全岛除白沙县城和五指山及其周围山区外,均被日军占领。
  日军攻占海南岛后,按照1939年4月21日陆军、海军、外务三大臣决定的《处理海南岛政务的暂行纲要》规定的方针,“首先把进行作战和确保治安作为重点”,继续向国民党的琼崖警备司令部驻地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活动的地区进行疯狂的“蚕食”和“扫荡”,妄图消灭琼崖的抗日武装力量,把海南岛变成13本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1939年5月3日至6月1日的30天时间内,日军第一次大举进犯。主战场在定安县。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保六、保七团各伤亡60余人。5月3日,日军调动兵力共3000余人,分三路向国民党琼崖警备司令部驻地——定安县翰林地区进犯。中路军1500余人,由定城向雷鸣、龙门进攻翰林;东路军1000余人,从嘉积出动,再分两路经母瑞山及石壁圩等处,向翰林、南闾进攻,与中路军会合;西路军1000余人,由澄迈金江经瑞溪向新兴与海公岭方向进攻,从三面包围琼崖警备司令部。日军三路兵力分别到达翰林、南闾集中后,未同国民党军队相遇,怕国民党保六、保七团截断出路,不敢久驻,便分别向定城、金江和西昌、坡尾撤退。
  1942年5月至9月间,日军调集第十五警备队和伪绥靖队、自警队共4000余人,向海南岛东部的琼文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和“蚕食”,并在根据地的外围建立据点,架桥修路,实行控制、分割和包围,妄图在三个月内消灭抗日革命武装力量。1942年10月至1943年3月,日军调第十六警备队和大批伪军,同时出动飞机、坦克,更大规模地向琼文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其中,对南阳乡“扫荡”的时间长达150天。日军把琼文根据地的南阳、大昌、树、道崇、咸来、苏寻三等乡列为“无人区”,实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用飞机连续轰炸一个月,把26个村庄夷为平地,烧毁房屋4000余间,杀害群众2000余人。
  1943年4月15日至5月6日,日军为打击琼崖警备司令部驻地抗日队伍,集合主力部队7000余人,由定安县的南闾、岭门、乌坡等地,分路向保亭的八村、河滥等处进犯,并以飞机掩护进行攻击。国民党保六、保七团等部队与日军进行了21天的激战,日军始终不能突破防线。最后,日军由琼东县经保亭县偏僻的山地进犯,侵入八村、中坪等地。当时琼崖警备司令部早已转移。日军扑空,便焚烧茅屋。中午日军用膳时,国民党保六团两个连队对日军进行偷袭。日军措手不及,后在飞机掩护下撤退。这次战斗日军伤亡300余人,国民党军队阵亡158人。
  1943年秋天,日军和伪军近1000人向六连岭地区进行“蚕食’、“扫荡”,侵入柏树、歌岭、尖岭、三甲等地,向共产党军队进攻。日军先对六连岭山区外围村庄万二区的长礼、中义、茂山和一区的瑞安进行灭绝人性的轮番“扫荡”。企图将共产党的军队困死在山上。但结果适得其反,遭到驻乐万地区的第三支队多次伏击,151军死亡40多人,弃尸逃窜。
  1943年8月起至1944年间,日军在海南岛的西北部开始对儋县、临高抗日根据地——和民、清平、和祥、洛基等4个乡实行“蚕食”,建立据点,修建公路,设伪维持分会,进行轮番“扫荡”,杀害群众1400人。
  自1939年2月10日海南沦陷,至1945年9月2日日军投降止,在6年半的时间里,日军对海南岛各地进犯共达1637次,建立军事据点360余处,杀害无辜群众20多万人,烧毁民房5.9 万间,日军伤亡4284人,国民党军队阵亡4683人,琼崖独立纵队指战员牺牲5600人。
  
  (二)日军罪行
  日军在占据海南期间施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海南人民,手段毒辣,形式多样,计有枪决、刀刺、焚烧、活埋、狗咬、斩首、斩手、斩脚、剖腹、剥皮、割肉、水烫、棒打、电击、晒太阳、铁丝吊、插竹签等,甚至杀人取乐、以人当靶等。无所不用其极。
  下面主要记述日军肆意杀人的重大惨案和毒刑手段:
  1.枪杀、刀刺,同时进行。1939年8月14日,国民党游击队团队在琼山县长流乡琼华桥袭击监护修桥的日军,击毙2名日兵。翌日早晨,日军令长流维持会会长吴彬通知琼华桥附近的儒显村群众,以检查良民证为理由,集中于该村学校。日军300多人立刻包围全村群众,用机枪扫射。全村除外出的27人和1名幸存者外,170名无辜群众全部罹难。
  1943年10月的一天,日军海口总部直接派兵800余人,将澄迈县第四花场乡所属的13个村庄包围,挨户检查户口,以换发新良民证为名,无论男女老幼一律集中到祠堂里。然后每批以10人为一队,由日兵带领外出,在静僻之处,专用刺刀刺死。尚未被杀的村民冒死冲出祠堂,同日军肉搏,日军用大刀、刺刀乱劈乱刺,最后用机关枪扫射,当场杀死1200人。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抗日队伍都频繁活动在乐会县互助乡一带(今长仙乡)。日军对此早已怀恨在心。1945年4月12日清晨,来自中原、桥园、阳江三路的日军,突然包围了坡村、长仙、三古、南桥、雅昌、隹文、风岭、吉玲、官园9个村庄,抓了751名青壮年,押往日军据点里。中午11时,日军命令伪维持会兵剥去众人的衣服,以3人一串,5人一群地用铁丝绑起来,然后拖往燕岭坡,在两个早已挖好的大坑前,施行血腥的大屠杀。首先是逐个砍头,未砍死的就踢进坑里活埋。一连3天,日军对这9个村庄连续大肆屠杀,又有200多名群众被戮杀。后来,这些村庄的人民,为了悼念死难者,在燕岭坡上修建了一座“千人墓”。
  2.纵火焚烧。1941年农历3月11日,共产党军队在文昌县重兴乡排石岭村附近伏击日军一辆军车,打死几个日本兵。日军迁怒于附近村庄的群众,于农历3月18日早上7时,从琼东县的长坡出动一个中队100余人,在伪保长梁定鼎的引路下,包围昌文、榴石园、官仓园3个村,把107名村民胁迫到李氏宗祠里,用学校桌椅当木柴,洒上汽油点火,将他们活活烧死。过后,村里人收集死难者的遗骨,埋在一起,称为“百人墓”。
  乐会县北岸、大洋两村被日军怀疑有“通共”行为,便于1941年农历6月1日清晨,出动日军和伪军300余人闯进村中,大肆杀人。一位年轻的妇女被强奸后还被剖开肚子;一个出生仅几个月的婴儿被日兵抛到空中,坠下来又用刺刀凌空挑死;一部分村民被绑在树干上活活地用枪托打死。日兵施够淫威后,把逮住的全体村民集中起来,关进7间房子里,用汽油浇上柴草点火焚烧。有些男人挣扎着打破屋顶、墙壁和门窗,爬出火海,又被刺死或开枪射死。这一天,北岸、大洋两村有369名村民被杀害。加上几天以后,又陆续杀害的130名,总共499名群众罹难。后来人们兴建了“北岸惨案五百人纪念碑”,以示对死难者的怀念。
  3.活埋。1941年10月,在修建八所港工程中,日军以“怠工”为罪名,在八所潭枪杀和活埋了英国、印度、加拿大战俘1000余人。1943年4月17日,国民党游击队袭击了万宁和乐日军据点,日军大为恼怒,于18、19两日,大举下乡拘捕无辜百姓。在勤寨村、粟水仔村、文容村、八宝村等共捕到农民48人,开始是酷刑迫供,拳铁交打,水灌火烧,置于半死不活状态后,才挖穴活埋。
  4.斩首。1943年农历正月元宵,日军扫荡文昌县抱锦乡石马村,烧了100多间房屋,杀了140多人。他们把村里的成年人绑在一起,逐个斩头。对小孩更为残忍,有3个刚学会走路的孩童被丢进锅里活活煮死。1943年农历5月7日晚上,驻崖县羊栏的日军包围妙山等几个村庄,抓了100多人,以参与共产党游击队活动为罪名,将其中30多人用竹杆夹住脖子,用长剑一个一个地斩头。
  5.劳役迫害。日军为了大肆掠夺海南岛的矿产资源,开采石碌铁矿、田独铁矿、定安县羊角岭水晶矿(今属屯昌县)及修建八所港、八所一石碌铁路,自1940年10月开始,相继从沿海占领区内的上海、广州、江门、汕头、香港、厦门、澳门、台湾及在海南岛各县市强征4万多人,分别在石碌、田独、八所、北黎、板桥、东方等矿区和港口进行各种劳役。
  劳工们进了工场,就等于进入地狱。住的是在工地上临时搭起的草房,穿的是破烂的土布衣服,吃的是粗米番薯混合制成的饭团,半饱半饿。由于饥寒交迫,加上过度繁重的劳役,劳工们染上了水肿、痢疾、霍乱、天花、疥疮等各种流行性疾病,得不到治疗。在修建八所港的过程中,有一次,负责码头矿桥施工的总管张志华、潘保明,在查棚清工时,发现有20多人因病躺在床上,不能出工,就向日军密告为“怠工”。结果这20多人全部被拉到工场当众杀头。
  羊角岭矿区的劳工们患病时,还要被迫做工,折磨至死。八所港的广州劳工,在工地上与工友们私下讲话,被工头诬告为游击队煽动人心,一次就被杀害了80多名。有一个叫“三毛”的上海劳工,因错锯了一根木头,总管张子龙扬起皮鞭劈头就打。周围的难友见状为之求情,张马上报告日军,说劳工们要“造反”。结果为“三毛”求情的20多名劳工被当场活活打死。
  日军在各个工地上施行法西斯专政,迫害劳工大量死亡。八所港自1941年3月动工修建,到1943年5月建成,2万多名劳工,只幸存2000余人。开始死的用火葬,后来死人日益多,就挖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大坑,将死者抛到坑内埋掉,成为八所潭的“万人坑”(1983年6月1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这个“万人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人们回顾血泪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课堂)。田独铁矿1944年5月份统计,有工人7940人,至1945年8月份仅存1713人。日军掠夺田独铁矿6年间,被打死、枪毙、活埋以及病死、饿死的工人数以万计,死者都被抛到一个大坑内埋掉,此坑成为“田独万人坑”(198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田独万人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42年至1945年7月的3年多时间中,参加开采羊角岭水晶矿被日军杀死、打死、劳役累病死和土崩压死的工人达1600多人。屯昌各界人民为了纪念死难者,修墓一座,并竖立石碑,永为凭吊。
  6.毒刑屠杀。日军除了用上述手段屠杀海南人民外,还采用其他惨无人道的杀人方式,比任何嗜杀暴君还残暴。1942年日军到崖县保平村抓人,一次就杀害18人。其中村民陈多儒被锯头颅取脑,陈麟金被割下阴部。1943年间,定安县东岭乡榕树脚村(今属屯昌县)农民吴信文夫妇被日军用铁丝穿通双手肌肉,吊在树干上活活晒死。蒙古坡村农民黎上吉被日军抓获后,被火烤其阴部至死。翰林业村李光桂父子两人,到南埠买盐回来,在公龙村边被日兵抓着,拖到翰林据点,用锯将李光桂父子的手脚锯掉,然后把他们抛在公路边,让烈日晒死。金妙罗老村(今属琼中县)跛子陈永发被日兵抓获,押往碑纪岭,先置于空旷处烈日暴晒,再放出几只狼狗撕咬,陈被活活分尸。1945年农历5月15日,日军夜袭定安县石丛捅村(今属琼中县)屠杀村民,将商贩陈经禄开膛抽肠,将郭玉兰2岁的婴儿放在石臼里捣成肉浆。

  (三)经济掠夺
  日军在侵琼期间,对海南岛进行所谓“经济开发”的全面掠夺。1940年开始,从上海、广州以及海南各地占领区强征4万余人,加上日本政府派遣的3万人,利用日本国家预算中投资的6亿日元,在海南搞侵略性的“开发建设”。
  1.采矿业。日军侵占海南后,把采矿作为当务之急,重点开发田独铁矿、石碌铁矿和羊角岭水晶矿。1939年4月,日本人发现田独矿产资源后,从日本具有技术实力的商业部门派遣技术人员勘察,证实铁矿质量优良。日本政府授命“石原产业株式会社”负责开发。同年动工,工程分3期进行,总投资为4000 万日元,工人1.5万人。整个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每日产量5000吨。
  田独铁矿开采后,1940年4月7日,日军中桥本多地质调查队首次进入石碌矿山勘察,发现了南部矿床。同年11月日窒素肥料株式会社决定开采石碌铁矿,并派先遣队进入矿山筹建采矿基地,总投资额为2.2亿日元,工人1.7万人。每日生产3600 吨。
  从1940年至1944年日军共运走铁矿砂338.3万吨,其中田独铁矿268.8万吨,石碌铁矿69.5万吨。1945年日军投降时,尚有22万吨铁矿砂贮积在八所港。
  1942年上半年,日军为了扩大侵略地盘,从屯昌地区的羊角岭北侧岭脚修建一条公路,通往黄岭、南坤,进入内地。在开路时,发现水晶矿石。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日军随即让三菱矿业株式会社派人对矿床进行勘探调查,确认是一座较好的水晶矿山。日军便强征劳力2000多人,进行采挖。至1945年7月止,日军共掠走水晶矿石148.4吨。
  2.交通业。日军把道路桥梁建设作为适应战争和掠夺资源需要的基础设施来抓,总投资额为1.12亿日元,其中道路建设投资1.02亿日元,桥梁建设投资1000万日元。
  1940年上半年,在筹建石碌铁矿的同时,开始筹建八所港工程,由日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海南建设部港湾部负责,驻昌化地区的日横四特部队,直接参与建港现场的施工监督,投资额为3000万日元,强征劳工2万余人。八所港码头有卸落矿砂码头和装卸货物商用码头。全长500米,内港面积6000平方米,港内水深8.5~9米,万吨级轮船可靠岸停泊。日军曾用两艘7000 吨轮船在此装运矿砂,运往日本国。
  1941年1月1日,日军铁道测量班开始对八所—石碌铁路进行测量,4月份完成测量和设计,5月份动工兴建,由日窒海南建设部铁道部负责,总投资为3800万日元。石碌隧道于1942年1月动工开凿,3月初建成,隧道长250.6米,宽24米。同时建成石碌火车站。1942年3月23日,八所—石碌铁路运输线竣工,正式通车。该铁路线全长50公里。
  北黎—三亚—榆林—田独矿山的铁路线由日本海南设施部承建。铁路从北黎站经过通天、感恩、板桥、岭头、佛罗、黄流、九所、崖城、马岭、三亚、榆林到达田独,全长180公里,于1944年上半年通车。
  1940年6月,日军在南渡江下游修建铁桥,全长587.6米,1942年3月建成使用。
  3.农业。日军掠取海南岛的资源,把所谓“农业开发”当作重点之一来抓。首先组织“海南岛农林业联合会”,对全岛的农林业实行统制。海南岛沦陷后,日军各大财阀陆续来琼,在农业方面计有36个会社或股份公司,其中农业25个,林业5个,牧业2个,渔业4个。日军对海南农业方面的总投资为1.29亿日元,其中农业投资1亿日元,林业900万日元,牧业300万日元,渔业1200万日元,水利事业投资500万日元,水利建设项目共65处。日本各个会社还在海南岛的定安、感恩、琼东、乐会、儋县、临高、澄迈、陵水、崖县、文昌、万宁等县建立了农林牧胶场共62个,作物面积达22.1万亩。在各个农场中,以南洋兴发会社在崖城至九所之间开发的10.5万亩稻田和台拓会社在陵水平野开发的10万亩种植蓬莱米的稻田为规模最大。在橡胶栽培方面,南国产业会社、台拓会社、南洋橡胶会社分别在那大、南桥、万宁设有橡胶园。在林业方面,有岛日会社在马鞍山设制材所,年生产能力1.3万平方米。王子制纸会社在尖峰岭设制材所,年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台湾海南产业会社在吊罗山设制材所,年生产能力1万立方米。大共木材会社在榆林设制材所,年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在畜产业方面,有台湾拓殖会社,在海口设畜产部经营生畜、屠宰、皮革、化骨等业务;有台拓藤桥牧场。在渔业方面,有林兼商店在榆林港经营大规模渔业,设立冷藏工场,具有80吨级的渔船若干艘,又租借日本水产公司渔船及高雄支店渔船若干艘,每次航海10天,捕鱼2000 箱,每箱装鱼6市斤。所捕之鱼上岸后即置于冷藏库,再由冷藏船送往日本。此外,在清澜港、海口港、新兴港、新盈港等都有日本人经营渔业。
  4.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侵琼期间,海南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仅有电力工业和轻工业。1941年10月,日窒电业株式会社在昌化江中游(今东方县广坝乡)动工兴建一座水力发电站,至1943年10月25日工程竣工,装机1台,7000千伏安,年发电量平均为4500千瓦,最大为5000千瓦。架设了广坝至八所、广坝至石碌66千伏高压输电线,总长80公里。同年11月3日,广坝水电站开始向八所地区供电,以后又向石碌铁矿供电。在海口、三亚、榆林还设有火力发电厂。全岛共有火力发电厂10座,装置柴油机22台,总容量达13826千瓦。
  制糖工业有明治制糖会社在昌感农场共生产红糖1606担(1942年2月1日至4月2 日);盐水港制糖会社在龙江工场共产红糖400担(1942年2月4日至3月15 日);三井农林分社在藤桥工场、日糖会社在儋县工场也开始榨糖。日本人还在澄迈县的白莲、崖县的藤桥建起两个日产100吨的糖厂。
  盐业有三井物产会社在北黎与南丰之间设制盐场60处,年产盐3万吨。水垣食品工业公司在海口经营罐头业,年产罐头16000箱。海南水泥工业公司在榆林建立两家水泥制造厂及林兼商店建立的鱼类、牛肉、罐头工场设备也比较完善。在海南岛各地日本人和海南人分别办的小型工厂有;海南制纸厂、衣车厂、制革工厂、火柴制造厂以及汽车修理业、机械修理业、织布业、印刷业、玻璃业、肥业、建材业、榨油业、酿酒业、酱油业、缝纫业、陶器业等共80多家各类小工业。
  5.商业。日军侵琼期间,全部控制商业货源,统一由曰商经营。对中国商人则设“交易协会”加以统制。凡参加该协会的商店称为“指定商”,可以从日本批发商得到商品在市场上零售。日军还命令三井物产会社负责经营土产品和出口物资,同时设立琼崖物资交换所。日本人在海口设立生畜合资市场、海口米谷同业公会、华中百货店、大丸百货店、南京百货店等。海南人在海口设立中央市场、华中市场、中央商场。台湾蔬菜水果股份公司也在海口设店,办理贩卖蔬菜业务。
  日军侵琼期间,物价上涨很快,人民生活动荡。据1947年陈植编的《海南岛新志》记载:1940年7月至12月在海口的物价指数为:7月批发物价为196,零售物价280,土产品物价270,输入品物价174,食料品物价270。12月批发物价285.4,比7月份批发物价指数长45.6%;零售物价336.1,长20%;土产品物价426.3,长57.8%;输人品物价243,长39.6%;食料品物价306.5,长13.5%。
  6.金融业。日军侵琼期间,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垄断金融业。日伪在海口设立的银行有正金银行、台湾银行、华南银行、伪琼崖银行总行,并在文昌、定安县设立支行。台湾银行还在三亚、嘉积、北黎等地设立派出营业所。日伪银行大量发行“大日本帝国政府军用票”等货币。票面有1角、5角、1元、5元、10元5种,总发行量达2.06亿元,强制在市场上流通。

  (四)奴化教育
  日军摧残海南教育后,招引日本佛教徒来海南岛,在海南设立了日华佛教会,计有大佛寺、六榕寺、华林寺、海幢寺等僧侣参加。在各寺均设立日语学校,共有生徒100余人,进行宗教迷信教育,麻痹人们思想。1940年6月至1941年间,日本人在海南各县城及重点乡镇,共办日语学校73所,强招学生4000多人。在海口设立大龙日语学校,学生300多人。在府城办琼台师范日语学校中学1所,学生200余人。在临高县城、新盈、加来开设3间日语学校,校长由日本人担任,教师22人,其中日本教官8人,学生200多人。
  在日语学校里,设有日语、国文、算术、军训、音乐等课程,其中以日语、军训为主。上日语课和遇见日本教官时,要用日语问候。上军训课时,进行军事体育训练,纪律严苛。学生稍不注意,就被日本教官施以殴打、立正、暴晒、“做牛”(即学生手脚顶地、腹部不能贴地)等各种体罚。每周星期一举行朝会时,先唱日本国歌,后向日本天皇遥拜,行90度鞠躬礼。日语学校的教育宗旨是采取各种方式,向学生灌输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以便巩固他们在殖民地的全面统治。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