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在的“支那”问题
日本战败后完全接受中国的条件,在公开场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词,此后一段时间内“支那”一词被中国人忘记了。一直到1960年代美国出兵越南时,中国大陆报刊上再次出现了“印度支那”一词,原来欧洲人把处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地区称为“印度支那”,越南等国所在的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半岛”。中国大陆照搬西方的称呼“印度支那”,当时大陆人对“支那”这个词似乎并不在意,不过台湾国府却把“印度支那半岛”称为“中南半岛”。
可是到了1990年代以后,随着大陆反日情绪的升温,“支那”一词又被中国人回忆起来,作为日本侮辱中国人的罪行之一。现在日本的主要媒体看不到“支那”一词,但是一些右翼分子却不时挑起这个话题。东京知事石原就在公开场合说“支那人”,引起得中国爱国志士的气愤填膺。而石原却辩解说“支那人”一词不是贬低中国人,反而是尊敬中国人的意思,因为“支那”这个词最早是中国人发明并被中国人承认的。
然而石原的说法显然是强词夺理。比如现在中国人把日本人称为“倭奴”,明显有强烈的贬损之义。可是古代日本人却自称自己是“倭奴”,中国汉书上有“倭奴国”的记载,日本也出土过中国汉朝皇帝赐给倭奴国王的金印(金印上刻着“汉倭奴国王”)。如果现在有人把石原称为“倭奴”,并说这是为了尊敬石原,因为“倭奴”这个词最早是日本人发明并被日本人承认的,我看石原也未必能接受。
目前一些日本右翼人士别有用心地挑起这个话题,与其说他们主动挑起事端,不如说他们是在对中国爱国人士骂日口水战的“应战”。中国爱国者在网站上铺天盖地散发“倭奴”、“鬼子”、“小日本”等辱日称呼,难免激起日本爱国者的反击,重提“支那”这种让中国人气愤的辱华辞汇。当然中国用“倭”等蔑称称呼日本人,并不是现在独有,历史上每次反日运动中都有同样的骂剧重演。
在1919年“五四”反日高潮中,1919年11月出版的王拱壁《东游挥汗录》是当时很有煽动性的代表杰作。现摘录一段如下:“倭近五十年来之外交真相,舍对华而外实无外交价值之可言。……报界及着作均用”支那“二字,政府公牍则舍中国民国二字之简,而用”支那共和国“五字之繁,是对我不但无国际敬礼,并不以国家视我也。是我中国民国成立八年而倭人尚不承认也。……”
在上述文中,作者一方面抗议日本报刊用“支那”称中国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可是作者却在自己公开出版的书籍中蔑称日本为“倭”、“倭人”。中国人既然明白自己听到“支那”这样侮辱性的称呼心里不舒服,又为何不能想到日本人听到“倭人”这种侮辱性的称呼心里也不会好受呢?中国人抗议一些日本人故意使用“支那”一词歧视中国,本来是完全有道理的。可是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人在谴责日本人用“支那”一词侮辱中国的同时,自己却又用“倭人”、“鬼子”、“小日本”等歧视性词句侮辱日本人。
孔子说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有权利叫日本人“倭人”、“鬼子”、“小日本”,那么是不是我们应该承认日本人也有同样的权利叫我们“支那人”呢?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停止用各种歧视性词语蔑称日本,又何必责备日本人用“支那”来蔑称我们呢?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支那”这个词到底是不是对中国的蔑称?如果是的话,其轻蔑程度有多大?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从江户末期开始用“支那”称呼中国,当时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确没有侮辱中国的意思,中国人自己也不反对“支那”这个称呼。可是辛亥革命中国改了国号后出现了问题。中国的正式国号“中华”或“中国”,日本人认为其中含有对日本等“前朝贡国”的傲慢含义,所以不愿称中国为“中国”,坚持称中国为“支那”,这时日本人称“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对中国人的轻蔑成分,但并不是很严重,比中国人称日本人为“鬼子”、“小日本”的轻蔑语气要轻一些。打个比方,中国人往往喜欢把人称为“老”,“老”有一定轻蔑之意,但并不强烈,比称“鬼”缓和得多。日本人称中国人为“支那人”,与中国人称人为“老”的感觉有些相似,并不是一个特别恶毒的歧视用语,而是带有一种微妙的轻蔑感觉。
综上所述,“支那”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和日本在“支那”和“中华”的汉字会意上解释不同而引发的争执。日本战败后被迫承认“中国”的国号,不过现在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名而已,不再认为“中国”含有“中央之国”的傲慢含意,与中国人不认为“美国”有“美丽之国”的含义一样。
2004年3月8日写于日本
作者:林思云
出典:http://www.cnbaodao.com/html/2820.htm
日本战败后完全接受中国的条件,在公开场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词,此后一段时间内“支那”一词被中国人忘记了。一直到1960年代美国出兵越南时,中国大陆报刊上再次出现了“印度支那”一词,原来欧洲人把处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地区称为“印度支那”,越南等国所在的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半岛”。中国大陆照搬西方的称呼“印度支那”,当时大陆人对“支那”这个词似乎并不在意,不过台湾国府却把“印度支那半岛”称为“中南半岛”。
可是到了1990年代以后,随着大陆反日情绪的升温,“支那”一词又被中国人回忆起来,作为日本侮辱中国人的罪行之一。现在日本的主要媒体看不到“支那”一词,但是一些右翼分子却不时挑起这个话题。东京知事石原就在公开场合说“支那人”,引起得中国爱国志士的气愤填膺。而石原却辩解说“支那人”一词不是贬低中国人,反而是尊敬中国人的意思,因为“支那”这个词最早是中国人发明并被中国人承认的。
然而石原的说法显然是强词夺理。比如现在中国人把日本人称为“倭奴”,明显有强烈的贬损之义。可是古代日本人却自称自己是“倭奴”,中国汉书上有“倭奴国”的记载,日本也出土过中国汉朝皇帝赐给倭奴国王的金印(金印上刻着“汉倭奴国王”)。如果现在有人把石原称为“倭奴”,并说这是为了尊敬石原,因为“倭奴”这个词最早是日本人发明并被日本人承认的,我看石原也未必能接受。
目前一些日本右翼人士别有用心地挑起这个话题,与其说他们主动挑起事端,不如说他们是在对中国爱国人士骂日口水战的“应战”。中国爱国者在网站上铺天盖地散发“倭奴”、“鬼子”、“小日本”等辱日称呼,难免激起日本爱国者的反击,重提“支那”这种让中国人气愤的辱华辞汇。当然中国用“倭”等蔑称称呼日本人,并不是现在独有,历史上每次反日运动中都有同样的骂剧重演。
在1919年“五四”反日高潮中,1919年11月出版的王拱壁《东游挥汗录》是当时很有煽动性的代表杰作。现摘录一段如下:“倭近五十年来之外交真相,舍对华而外实无外交价值之可言。……报界及着作均用”支那“二字,政府公牍则舍中国民国二字之简,而用”支那共和国“五字之繁,是对我不但无国际敬礼,并不以国家视我也。是我中国民国成立八年而倭人尚不承认也。……”
在上述文中,作者一方面抗议日本报刊用“支那”称中国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可是作者却在自己公开出版的书籍中蔑称日本为“倭”、“倭人”。中国人既然明白自己听到“支那”这样侮辱性的称呼心里不舒服,又为何不能想到日本人听到“倭人”这种侮辱性的称呼心里也不会好受呢?中国人抗议一些日本人故意使用“支那”一词歧视中国,本来是完全有道理的。可是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人在谴责日本人用“支那”一词侮辱中国的同时,自己却又用“倭人”、“鬼子”、“小日本”等歧视性词句侮辱日本人。
孔子说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有权利叫日本人“倭人”、“鬼子”、“小日本”,那么是不是我们应该承认日本人也有同样的权利叫我们“支那人”呢?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停止用各种歧视性词语蔑称日本,又何必责备日本人用“支那”来蔑称我们呢?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支那”这个词到底是不是对中国的蔑称?如果是的话,其轻蔑程度有多大?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从江户末期开始用“支那”称呼中国,当时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确没有侮辱中国的意思,中国人自己也不反对“支那”这个称呼。可是辛亥革命中国改了国号后出现了问题。中国的正式国号“中华”或“中国”,日本人认为其中含有对日本等“前朝贡国”的傲慢含义,所以不愿称中国为“中国”,坚持称中国为“支那”,这时日本人称“支那”就包涵了一些对中国人的轻蔑成分,但并不是很严重,比中国人称日本人为“鬼子”、“小日本”的轻蔑语气要轻一些。打个比方,中国人往往喜欢把人称为“老”,“老”有一定轻蔑之意,但并不强烈,比称“鬼”缓和得多。日本人称中国人为“支那人”,与中国人称人为“老”的感觉有些相似,并不是一个特别恶毒的歧视用语,而是带有一种微妙的轻蔑感觉。
综上所述,“支那”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和日本在“支那”和“中华”的汉字会意上解释不同而引发的争执。日本战败后被迫承认“中国”的国号,不过现在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名而已,不再认为“中国”含有“中央之国”的傲慢含意,与中国人不认为“美国”有“美丽之国”的含义一样。
2004年3月8日写于日本
作者:林思云
出典:http://www.cnbaodao.com/html/2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