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是唐朝人, 很喜歡吟詩,而且經常為了斟酌詩中字句,陷入揮然忘我的苦思状態.
一日,他騎著驢子在京師的街道上,行進間忽然想出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但是,他隨即又覺得,「敲」字或許該用「推」字比較好.
賈島拿不定主意,左思右想,不知不覺間想得忘我,連前面來了官轎都不知讓路,
當場被僕役抓了起來,押到轎前.
哪裡知道,轎子裡坐的不是別人,竟是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
韓愈問明原因,對賈島作詩嚴謹的態度十分讚許,不但沒有生氣,還建議他,用「敲」
字比較適合詩中的情境.
因為這件事,「推敲」一詞便産生了,被用來比喩寫文章時對字句的反覆斟酌.
一日,他騎著驢子在京師的街道上,行進間忽然想出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但是,他隨即又覺得,「敲」字或許該用「推」字比較好.
賈島拿不定主意,左思右想,不知不覺間想得忘我,連前面來了官轎都不知讓路,
當場被僕役抓了起來,押到轎前.
哪裡知道,轎子裡坐的不是別人,竟是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
韓愈問明原因,對賈島作詩嚴謹的態度十分讚許,不但沒有生氣,還建議他,用「敲」
字比較適合詩中的情境.
因為這件事,「推敲」一詞便産生了,被用來比喩寫文章時對字句的反覆斟酌.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