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三重県木本で虐殺された朝鮮人労働者の追悼碑を建立する会と紀州鉱山の真実を明らかにする会

「黄振亚:屡袭强敌建奇功」・「新坊井村:不屈的“红色孤岛”」

2014年09月24日 | 海南島
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9/22/content_16_1.htm
『海南日报』2014年9月22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谢振安 通讯员 张琳
■黄振亚:屡袭强敌建奇功

      【相片】黄振亚遗像。 易宗平 翻拍
      【相片】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正式认定黄振亚为革命烈士。
         吴文生 摄

  庄严的国徽,鲜艳的红旗,大红的公章,金黄的衬底,英俊的面容……这是海南日报记者9月14日在儋州看到的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已颁发了30年仍然崭新。那遒劲的正楷,书写着一个光荣的名字:“黄振亚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
  在这份粤字第0454号《革命烈士证明书》骑缝章那半页,清晰地记录着黄振亚的简历——
  黄振亚,男,出生于1895年,儋县海头区新详乡新坊井村人,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1923年参加革命,入党(团)时间亦为1923年。其牺牲地点及原因为,1940年在儋县抱舍墟与日寇战斗牺牲,葬于抱舍墟边。
  尽管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经远去,但黄振亚抗日救亡的革命事迹永远不可磨灭。

★求学穗沪,出类拔萃
  “大伯很优秀,念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尤其在广州读书时还被推举为学生会主席。”黄振亚的侄女婿吴家让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从儋州供电局退休在家的吴家让,他的岳父名叫黄清,又名黄振京,系黄振亚之弟。
  吴家让透露,常听岳父讲,黄振亚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儋县新英镇读小学时各科学业成绩优异,深受师生称赞。1923年,黄振亚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后又到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就读。其中,在广州学习期间,黄振亚带头成立儋县留省学生会并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团结和联络了一大批有志于投身革命事业的热血青年。
  对此,1991年版《儋县革命斗争史》的记载可以佐证:1924年,海南籍学生“于广州成立‘儋县留省学生会’,会员120人,推举黄振亚为学生会主席,并出版了会刊”。1925年6月,他与儋县籍学生30多人积极参加广州“6·23”反帝游行示威活动。
  黄振亚在广东、上海读书时,正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既受《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的熏陶,又受现实风起云涌的革命高潮的影响,黄振亚在校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引领青年学生的排头兵。

★宣传革命,积蓄力量
  为了传播革命火种,暑假期间,黄振亚和琼籍学生从大陆回到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真理。
  儋州市委史志办主任杜建心说,黄振亚等进步学生带回《琼岛魂》、《琼崖旬报》、《新青年会刊》、《新琼崖评论》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资料,在光村、新州、新英、海头、泊潮、峨蔓、新坊井等多地推广新思想。1926年4月,黄振亚等共产党人在当时的县城所在地新州,成立中共儋县党支部,面向全县发展党员和党组织,发动农民、工人、青年、妇女等开展群众运动。
  杜建心介绍,在中共儋县党支部成立一个月后,黄振亚就在海头组建了党组织,并担任支部书记。同年8月,儋县总工会在新州镇成立,黄振亚任总工会主任。全县其他地区也纷纷成立党组织,到当年9月达到11个。这些分布多地的党组织,刷新了儋县普通民众的思想,使全县农民协会组织猛到130多个,共有农会会员1.5万余人、农民自卫军3500多人。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为掀起革命高潮积蓄了力量。

★奇攻强敌,屡建战功
  随着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儋县共产党人频繁开展武装斗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黄振亚的军事才能开始显现出来。
  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史学副研究员唐卓昌说,1927年7月中共儋县县委成立时,黄振亚作为仅有的几个委员之一,属核心领导层,他直接参与或领导了多次武装斗争——
  1927年10月10日晚,黄振亚参加了儋县、临高两县共产党人在儋县泊潮村召开的军事会议,次日共有1000多人的革命武装队伍攻占新州,即当时的儋县县城,实现了该县的第一次解放,史称“儋县十月武装暴动”。组建的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包括张兴、黄金荣、黄振亚等12人。同年12月,黄振亚还参加了张太雷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
  1933年3月6日晚,黄振亚和陈振雄率领100多人的革命武装队伍,两面夹击儋县海头警察分局反动头子吴泮清,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此后,黄振亚及时组织革命队伍以及打稔、新坊井两个根据地的群众转移,使反击过来的敌军大部队扑了空。此后,反动势力曾悬重赏捉拿黄振亚。
  1939年5月11日上午,国共联合武装力量500多人在儋县洛基到东成公路的岭伏击日军,原以为日军只有2辆军车,谁知又陆续开来7辆。日军气焰嚣张地对我军实施反包围。当天中午,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黄振亚得知战况,立即带领导全大队兵员跑步前进,从背后奇袭日军。此举不但冲垮了日军阵地,而且将其切割成数段,使之首尾不能相顾。天后,日军残部狼狈逃窜。此战使黄振亚威震周边日寇,成为其重点报复的革命对象之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940年4月初,当时已调回琼崖独立总队协助冯白驹同志工作的黄振亚,遵照琼崖特委决定赴儋县组建第六大队。途经儋县东成抱舍墟时,黄振亚与日寇发生遭遇战,不幸中弹,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然而,从学生会主席成长为抗日名将的黄振亚,其短暂而壮伟的一生却永远为后世所传颂。

《黄振亚简介》
  黄振亚,男,1895年(一说1905年)生于海南儋县海头区新坊井村,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大学学历。
  1925年春,当选为儋县留省(广东)学生会主席。1926年秋,任儋县海头党支部书记和县总工会主任。
  1927年7月,他参与组建中共儋县县委,任县委委员;10月,参与组织和领导讨逆军共1000余人,攻占国民党儋县政府所在地新州镇,成为临时革命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之一。
  土地革命时期,他将中共海头党支部改为新市支部,建立和恢复港口、南港两个支部。1938年12月,他带队参加著名的“云龙改编”。此后调琼崖独立总队工作。
  1940年4月,琼崖特委决定在儋县组建第六大队,出任大队长的黄振亚返回儋县,在抱舍墟与日军发生遭遇战,不幸中弹牺牲。


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9/22/content_16_1.htm
『海南日报』2014年9月22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谢振安 通讯员 张琳
■三次被焚 三次挺立
 新坊井村:不屈的“红色孤岛”

      【相片】位于儋州市海头镇新坊井村的黄振亚故居遗址,曾遭受日伪军多次焚烧。 易宗平 摄

  探访儋州市海头镇新坊井村,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这是一个承载了苦难的村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们村里先后被焚烧过三次。”今年89岁的村民黄克明说。推行“三光政策”的日军,进村后无恶不作,一次就杀害了50多个村民。其中,包括黄克明的爷爷、父亲、母亲、哥哥,都死于屠村、烧村中。如今,说起这些苦难,黄克明仍然伤感不已。不过,当他把目光投到家门口的一棵大菠萝蜜树时,神情稳定了下来。当年村里房屋几乎全被烧毁,但这棵见证了全村苦难的树却巍然挺立。
  这是一个闪耀着荣光的村子。尽管新坊井村周边都密布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等反动势力,但这个村始终没有停止过革命活动,是一个不屈的“红色孤岛”。黄振亚的弟弟黄振京(又名黄清)已故曾在回忆录里写道:新坊井村是儋县率先成立党组织的村之一,革命活动十分活跃,诸如发起了抵制苛捐杂税的农民运动,成为中共儋县县委书记李汉等革命力量接头的地方,组建领导海头、南华、排浦一带革命行动的儋县二区委会。小小的新坊井村,有力地策应和支援了海南其他地区的抗日救亡等革命行动。
  这是一个演绎过传奇的村子。就是这个村子,培育了民政部公布首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的黄振亚。其外孙李巨英介绍,黄振亚在家是老大,后面还有四个弟弟,即二弟黄振英、三弟黄振陆、四弟黄振求、五弟黄振京。由于父辈家境殷实,这五兄弟都上过大学。除了黄振求,另外四兄弟全是共产党员,分别在革命队伍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在日伪军屠村烧村时,黄振求侥幸逃脱,渡海到了广西北海,被一个姓万的国民党要员收留。于是,黄振求加入国民党阵营。“黄振求虽身在国民党阵营,但他曾送情报并救过潘江汉等琼纵革命人士。”黄振亚的侄女婿吴家让说,1980年代,潘江汉回儋县时曾接见过黄振求并表示感谢。
  在村子中间方位,海南日报记者看到有一大片空地。“这是我外公他们曾经的住房,可惜全被敌人烧毁了!”李巨英指着空地周围长起来的草木,感慨地说。
コメント
  • X
  • Facebookでシェアする
  • 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する
  • LINEでシェア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