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のターンテーブルThe Turntable of Civilization

日本の時間、世界の時間。
The time of Japan, the time of the world

那麼擁有核武器就是擺脫入侵危險的時候了。

2022年03月13日 11時05分48秒 | 全般

以下出自今日產經新聞發表的湯淺博的文章,題為《中國能否放開“邪惡軸心》?
Hiroshi Yuasa 是一名真正的記者。
這篇文章是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必讀之作。

今年2月,一幅巨大的畢加索《格爾尼卡》掛毯複製品再次掛在聯合國總部安理會會議廳前的牆上。
畢加索的傑作《格爾尼卡》取材於1937年4月內戰期間德軍不分青紅皂白地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一個小鎮的悲劇。
一個女人在火焰中掙扎,一個母親抱著她的嬰兒尖叫的地獄般的場景似乎反映了烏克蘭目前的破壞。
俄羅斯總統普京用坦克和導彈襲擊烏克蘭,稱不會襲擊烏克蘭,並轟炸了中高層住宅和學校。他說他只會針對軍事設施。
“格爾尼卡二世”及其支持者的悲劇
畢加索深惡痛絕的平民大屠殺,發生在21世紀,是《格爾尼卡二世》的悲劇。
儘管如此,在首都基輔,炸彈的聲音仍在迴盪,她說:“我將保衛我的祖國。這片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一位 26 歲的女人說,她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正是二戰結束後日本人民失去的那種對祖國的熱愛和使命感。
3月2日,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以武力侵犯其領土和獨立,認為對烏克蘭的襲擊是違反《聯合國憲章》的“侵略”。
包括日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一百四十一個國家贊成該決議。相比之下,俄羅斯等5個國家反對,中國、印度等35個國家棄權。
尤其是中國,拒絕將與俄羅斯建立“新軸心”關係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描述為“侵略”。
中國的外交政策一直以建國後時任總理周恩來提出的“和平五項原則”為基礎。它始終堅持不支持侵犯他國主權和乾涉他國內政的原則。
應該是這一原則導致它不承認俄羅斯 2014 年吞併了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
然而,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領土野心壓倒了捍衛主權的原則。
他在南海和東海明目張膽地追求這一野心,侵犯印度的邊界,從空中和海上對民主治理的台灣施加壓力。
為什麼不譴責俄羅斯的“侵略”?
據 Radiopress 報導,2 月 24 日在中國外交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外國記者兼發言人華春瑩就“侵略”的定義交換了火花。
法新社記者問道:“如果只攻擊軍事目標,你認為入侵他國是否可以接受?
華春瑩表示,“侵略的定義應該回到處理烏克蘭當前局勢的起點”。烏克蘭“有著複雜的歷史背景,而這方面的變化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
她的話是猶豫不決的。
就國際法的定義而言,“入侵”是不考慮目的對對方的權力或領土進行攻擊,而“侵略”是單方面以武力剝奪主權、地區或獨立。
因此,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的襲擊顯然是侵犯主權和獨立的侵略行為。
路透社記者進一步問道:“那麼,你支持入侵嗎?”華對此表示沮喪,說:“我不喜歡這種提問方式。
華表示,“中方不是當事方,一直呼籲解決”,但中國在幕後購買了大量的俄羅斯能源和小麥。
將俄羅斯主要金融機構排除在國際銀行同業金融協會之外,也為俄羅斯主要金融機構排除在日本、美國和歐洲運營的國際支付網絡 SWIFT 之外留下了“漏洞”的空間。
對抗美國的戰略利益
後來,當弗拉基米爾·普京提出“核威脅”時,全世界都明白了“受傷的熊”有多麼危險。
隨著“基輔陷落”的陰霾迫在眉睫,七國集團(G7)工業化大國聯合起來與俄羅斯對抗,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應運而生。北約已被拉回其最初遏制俄羅斯的戰略。
○只有中國尚未放棄中俄合作的“新支點”,以對抗美國的戰略利益。
與此同時,美國《紐約時報》3 月 3 日版的一篇令人震驚的報導稱,中國官員已於 2 月初要求俄羅斯在北京冬奧會之前不要入侵烏克蘭。
它所依據的西方情報報告表明,中國當局在 Mouthshire 襲擊烏克蘭之前就知道俄羅斯的計劃和意圖。
北京立即否認了這一點。
“二月初”日期恰逢普京在面對西方外交抵制北京奧運會的情況下訪問北京。
他和習近平共同發表了一份異常冗長的聯合聲明,重點是“中俄捍衛彼此的核心利益”。
中俄承認進入了新時代,紛紛發表美國衰落論,稱“世界多極化,力量轉移。
考慮到美國,他們還寫道,他們將“消除外部勢力的干涉”,反對“進一步擴大北約”。
他們進一步表示,“我們兩國的友誼沒有界限,沒有禁止合作的領域。
在西方社會看來,這只能看作是建立了旨在破壞自由國際秩序的“邪惡軸心”。
避免與俄羅斯雙重自殺並騎上獲勝馬的計劃
即使烏克蘭是中國的經濟夥伴,中國在烏克蘭投入巨資,但中國認為,中俄關係應優先考慮與美國競爭。
為了對抗美國對台灣的防禦,他們認為必須將他們的力量從西太平洋的“亞洲戰線”分散到東歐的“歐洲戰線”。
然而,他們不能在入侵烏克蘭的過程中成為同謀,最終與俄羅斯交心。
在指責西方煽動俄羅斯威脅的同時,他仍然主張盡快平息局勢。
中國將能夠確定戰爭的後果並騎上勝利的馬。
對於日本這樣一個毗鄰中俄支點的自由國家來說,烏克蘭戰爭的教訓是,只要獨裁者認為“權力就是正義”,條約和備忘錄都可以作廢。
1994年的布達佩斯諒解備忘錄(MOU)是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向烏克蘭承諾的安全保證,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獲得獨立。
結果,烏克蘭在 1996 年之前將其所有核武器歸還給了俄羅斯。
俄羅斯在 2014 年吞併克里米亞半島時,使該備忘錄失效。
如果說放棄核武器是為他國入侵做準備的時候,那麼擁有核武器就是擺脫入侵危險的時候。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