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今夏反日宣传攻势——被樱井良子与前驻华大使垂秀夫精准拆解》
——节选自2025年7月31日发行的《周刊新潮》特别对谈
以下内容节选自2025年7月31日《周刊新潮》刊登的特别对谈《直击习近平的夏季反日宣传攻势》,由资深记者樱井良子与前驻华大使垂秀夫展开对话。
这篇文章不仅对日本国民具有重要意义,也值得全世界人民一读。
就在7月31日该期杂志发售当天,中国将上映一部聚焦旧日本帝国陆军的新电影。
据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计划以此为契机,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日宣传运动。
本次对谈中,樱井与垂以犀利的分析揭露了这一图谋,并对当前日中关系的走向发出了警告。
樱井:
日中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认为,自习近平政权上台以来,两国关系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今年夏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历史问题再次被挑起的风险极高。
然而日本却无法迅速应对,因为我们国内政局混乱,毫无准备。
垂:
如今许多日本人都认为,日中关系正在改善。
甚至在媒体从业者和中国问题专家之间,这样的看法也很普遍。
例如,今年春天,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与公明党党首斋藤铁夫相继访问中国。
作为回应,中国宣布将部分解除对日本海产品的进口禁令。
一位中国副总理也预计将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期间访问日本,并正在就解除对日本牛肉长达数十年的禁运进行磋商。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关系改善的表现。
但在我看来,这种解读过于浅薄且表面。
以上是垂秀夫的观点。他现为立命馆大学教授,曾于2020年至2023年底担任驻华大使。
他于1985年进入日本外务省,并主动选择赴南京大学留学。
在其外交生涯中,他曾8次被派往以中文为主的地区——包括北京、香港与台北。
将近40年来,他一直活跃在日中外交的第一线。
在中国,他被称为“直言不讳的外交官”,既受尊敬也令人敬畏,拥有广泛的政商人脉。
垂:
中国人一贯从大战略框架出发思考问题。
中文里有一个词叫“大环境”(dà huánjìng,大環境),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他们从高层次、宏观的视角制定战略。
而日本人往往执着于解决具体、微观的问题。
由于我们未能理解中国领导人所处的世界观,就很容易把中国针对美中局势设置的战略诱饵误认为是对日本的善意。
这种误判极其危险,会让人产生“关系在改善”的错觉。
樱井:
您刚才的发言非常关键。
此次访华的森山干事长来自九州鹿儿岛,自然希望为当地畜牧业争取利益,因此解除牛肉禁令对他来说是利好消息。
但与此同时,中国仍在东海与台湾海峡进行大规模军演,对日本与台湾构成威慑。
中国军机还频繁侵犯日本领空。
他们声称钓鱼岛上空是中国领空,当日本飞机出现时,中国便称“第三国日本侵犯了他们的空域”,并“成功驱逐”。
这就是一场典型的认知战。
在这样的现实下,仅凭口头承诺就欢喜若狂、相信海鲜或牛肉进口禁令即将解除的日本民众,其实正一步步走入中国设下的陷阱。
垂:
我认为,日本应该有更多政治家访问中国。
但前提是不能摇尾乞怜,而是要理直气壮、坦率发言。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拿海鲜禁令问题来说吧。
起初,日本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协调后,明确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经过ALPS处理的排水在科学上是安全的。
当时同意在两个地点取样检测。
后来又应中国要求增加了第三个检测点。
然而,当要解除禁令时,中国却表示将继续禁止来自包括福岛在内的十个都道府县的产品。
这是在中国自己的调查也确认“无问题”之后做出的决定。
声称“仍无法解除福岛产品禁令”完全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依据。
虽然我理解日本希望推动问题解决的意愿,但我们必须清楚:中方并没有做出让步。
我们绝不能自欺欺人。
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