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延續:
過度的驕傲與深沉的怨恨
最早明確指出漢人缺乏治理能力的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Pearl S. Buck)。
這一點記錄於張戎的著作《慈禧太后:開創現代中國的妃子》中。
「賽珍珠生於1892年,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長大。她在中國生活多年,親眼目睹了這個國家的劇烈政治變化。
在1950年代,她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中國百姓對慈禧太后的看法:
『中國人民愛她。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那些無法再忍受舊有體制的革命者,對她恨之入骨。但農民與一般市民則尊敬她。』
當慈禧去世的消息傳到鄉間時,百姓驚恐萬分。
『現在誰來照顧我們?』他們哭喊道。
賽珍珠評論說:『這句話或許正是人民對統治者作出的最終裁決。』」
這段軼事清楚表明:中國百姓對被同族的漢人統治深感痛苦與厭惡。
類似的情節也出現在鐘展康的著作《我來世不願做中國人》中,其中引用了香港某雜誌的一段話:
「即使來世變成豬,我也不願再做中國人。」
「來世,我絕不做中國人。」
這樣強烈的言辭,足以說明漢人統治被視為何等壓迫。
我們之前提到過,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漢人遭人鄙視。
儘管外人瞧不起他們,漢人卻始終懷有極其膨脹的自尊心。
在《皇帝的中國》(WAC出版)一書中,歷史學家岡田英正指出,北宋時期的漢人發展出一種「中華中心主義」的世界觀(或稱中華意識形態)——即使外族軍事力量更強,他們也不過是無文化、無教養的野獸。
相比之下,缺乏軍事實力的漢人,才是真正的人類,是文明的承載者。
這種意識形態——源於戰爭上的弱勢,卻帶有過度膨脹的自尊——正如我們所見,使得歷代漢人王朝對本國百姓施加了極大苦難。
這種模式,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依然延續。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共為了阻擋日軍進攻,故意炸毀黃河堤壩。
洪水淹沒了11座城市與4,000個村莊,毀壞了三個省份的農田與作物。
數萬人溺亡,約600萬人受災。
另一個臭名昭著的事件是:僅僅因為懷疑日軍可能進攻,古城長沙就被縱火焚毀,導致3萬人死亡。
事後,中共宣稱這些行動阻止了日本佔領中國。
但對老百姓而言,從未有任何一個政權帶來如此規模的破壞。
而這種破壞,在毛澤東死後仍未停止。
1958年發動的極端工業與農業運動「大躍進」導致3,000萬人餓死。
隨後的「文化大革命」又造成3,000萬人死亡。
直到今天,情況仍未有根本改變。
香港實施了《國家安全法》,剝奪了該城市原有的自由。
支持民主的運動人士遭到系統性打壓。
內蒙古、西藏、新疆(維吾爾地區)等周邊地區,皆被中國這個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政權之一所征服並壓迫。
截至目前,仍有五名無辜的日本公民被中國政府非法拘留。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