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

思ひつつ 寢ればや人の 見えつらむ
夢と知りせば 覚めざらましを

JAS1110C Final Exam ( 2 )

2006年04月26日 | 雜七雜八
最後選了(2)&(3)

==========================================================================

1.跨國合作是否全球化的必然趨勢?試評日本與亞洲在流行文化上的合作現狀及對雙方帶來的衝擊。



2.日本流行文化的創意是否大不如前?試漫畫及電視劇加以評論。

怎樣才算有創意?引吳偉明教授在知日部屋發表的一句話,「日本人的創意是將自己及別人的東西加以改造,推陳出新,給與現代面貌與新生命」。因此,在我看來,日本流行文化的創意並非大不如前。

舉例來說,近期具創意的原創漫畫作品,像《D.Gray-man》、《Eye Shield 21》等。《D.》取材自基督教的驅魔事跡,的將「悲劇」、「靈魂」及「魔鬼」結合成擁有自我意識、毀滅人類的兵器「惡魔」,也將驅魔人加以武裝化,變成對抗「惡魔」的「聖潔」使用者。而《ES21》則是以美式足球這個偏門的運動為題材,再加入少年漫畫中的熱血完素,及誇張幽默的表達手法,變成一套頗新鮮的運動漫畫。

或許上述作品故事大綱離不開主角們不斷成長變強,然後擊倒最強的宿敵,但如果這樣就將作品評為沒創意、老套,未免是種武斷。相同的題材也可以寫出完全不同的故事,就像中學生作文一樣,題目是指定了,但寫出來的東西卻是五花八門。同樣道理,看漫畫作者如何將主角們合理地變強,合理地擊倒最強的宿敵,才是故事的創意所在。

日劇方面,雖然電視劇的題材離不開愛情,但在故事背景的設定亦下過不少心思,男女主角的設定不盡相同,也將可能或不可能的戀愛都用上了,哪怕是不倫之戀。劇集類型亦有喜有悲,有感人勵志,也有帶後現代色彩的頹喪消極。另外,從漫畫或其他媒體改篇過來作品,也為加了電視劇的種類,像《夜王》及《クロサギ》。《夜王》講述男公關遼介成為支配歌舞伎町的經歷,當中涉及風月行業、幫鬥爭等敏感題材,描寫日本的社會問題及現代日本女性心態。《クロサギ》寫的是偏門題材──詐騙案,故事深入淺出的分析常見詐騙手法,講述因詐欺師(白鷺)失去家庭的黒崎,為復仇而成了以白鷺為對像的詐欺師(鷺),誓要找出當年詐騙自己父親白鷺並將他吃掉。

從漫畫或其他媒體改篇過來的電視劇缺乏創意嗎?我看不然。首先,因為長度的限制,如何將故事改篇成適合拍攝電視劇的長度,內容又不可偏離原著,還有編寫對白、拍攝手法、場景安排等要克服的問題,是個高難度二次創作,而且越是著名的作品越是困難。再者如上文所述,加了電視劇的種類,為電視劇工作人員帶來新的靈感及創作空間。

當然,無風不起浪,為什麼會有「日本流行文化的創意大不如前」類的說法?我想,是商業化引起的後遺症。每當某類題材或某作品受歡迎,出版社或製作商總是大量發行該類型的作品或該作品的續集圖利,直到被市場淘汰為止。這造成同類作品大量充斥市場,加速讀者觀眾厭倦該類題材或作品,形同殺雞取卵,使同期作品類型減少,難免給人一種「來來去去也是這類作品」、沒創意、新不如舊的感覺。

另一方面,日劇向來有將經典作品重拍的習慣,如《白色巨塔》便是被多次重拍的經典日劇,對該作品的支持者來說無疑是件喜訊,一來可以重溫當時的感動,二來可以欣賞到新的編劇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如因年代轉變使劇集的背景環境產生了差異、使看過原著的觀眾不會因知道劇情而不再收看等,都必須靠編劇以適度的改編來配合,但又不能失去原著的精髓,足見改篇之難。但對對作品毫無認識的人來說,重拍可能只是個利用作品名氣騙錢的玩意,甚至給日劇冠上沒創意之名。

真的的漫畫迷、日劇迷素來少看主流熱門作品,反而懂得從冷門作品中發掘具創意的作品,像近期的漫畫《蟲師》、《都立水商》、《甲賀忍法帖》,日劇《白影》等,均是水準之作,然則因畫風或題材問題,未能打進主流之列。

日本流行文化的創意似是大不如前,然而,只要肯用心發掘,擴闊層面,深入了解,自會發現主流商業化作品以外其實亦不乏具創意的水準之作。



3.有論者謂:「日本流行文化仿傚美國,亞洲流行文化仿傚日本」你是否贊同?

日本流行文化只能說是受美國影響,而且受影響的範疇也不多,因此並不能說是仿傚。個人認為只有衣著、音樂、電視劇、藝人制度方面受美國影響;其實方面如電影、ACG、飲食、手提電話方面則是日本本土產生出來的獨有文化。

而亞洲流行文化卻是完全模仿日本的。整個亞洲流行文化亦是在日本的帶領下形成,也產生了所謂的哈日熱潮。以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等地方為例,特別是娛樂及消費文化,無一不受日本影響,無一不是模仿日本的流行文化。

日本時裝早在80年代已受美國影響,如當時受年青人喜愛的Punk,及現在流行的Hip Hop,都是自美國傳入。雖受美國影響,但日本也不乏本地的衣著文化,80年代與Punk同時流行的有Kawaii,現代與Hip Hop流行的有Uniqlo及NANA-Style等,可見在接受外國文化之餘本土流行文化也不見得衰落。

日本音樂亦然。早在5-60年代已開始受美國影響,出現西調日情的演歌,70年代是民歌的年代,受美國的民歌影響,音樂風格簡單。90年代以後,是J-pop的時代,音樂類型很廣,當中也包括了Rock&Roll及Hip Hop等從美國傳入的音樂,而歌詞中也摻雜了不少英文,可見受美國文化影響之深,即使不是照單全收。

在電視劇及藝人制度方面,形式上是採用美國的方式。美國的電視劇是一季一季的,以三個月一季,一星期一集,而日劇就是採用了這個做法。日本的藝人事務所也是根據美國的做法,藝人的工作及培訓全由藝人事務所提供一站式安排,當然也會從藝人的收入中抽取傭金。

日本電影與美國電影截然不同,前者大多低成本、重靜態內心演技,而後者則是高成本、重特技、重視覺效果。日本ACG創作不受限制,自由度較比美國大,讀者玩家的要求也和美國不同,ACG的中心思想也有不同。日本與美國的飲食文化我認為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從日式食品去聯想,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壽司、刺身、納豆等,而美式食品則會想到漢堡飽、熱狗、冬甩等,兩者完全談不上有關係。手提電話在美國並不是非常普及,也只在乎實用;而在日本差不多已是生活的必需品,也講究多功能,如網絡對應、拍攝相片影片、手機遊戲等。

亞洲文化在哈日熱潮下,開始了仿日的情況,甚至抄襲。亞洲ACG無疑是走日本風格的,如近期的香港漫畫《夢》、台灣的《網戀》,台灣遊戲廠商「火狗工房」開發的遊戲等。受日本ACG影響的不止亞洲ACG,還有電視劇及電影,有部份是明顯地抄襲日本ACG,如《情迷森林》、《生化壽屍》等,也有買版權將之拍成改篇劇集或電影的,如《愛情白皮書》、《頭文字D》等。

而亞洲音樂也不乏抄襲及改篇J-pop的例子,像前陣子「永邦事件」、Twins的《一時無兩》涉抄襲島谷ひとみ的《シャンティ》等事,為數不少的J-pop中文版及走日式風格的亞洲流行音樂,足見亞洲音樂仿傚日本音樂並不是空談。而藝人形象也是受日本的藝人影響,像已解散的「Cookies」是仿傚「Morning娘」,「Boy'z」、「Shine」、「Chips」仿傚「KinKi Kids」等,藝人制度亦是採用經理人制。另外,卡拉OK亦是自日本傳入亞洲的娛樂,雖然在亞洲各地已差不多完全非日本化了。

在消費文化方面,亞洲等地跟日本是很相似的,同樣都是重物質及肉體,重包裝及外觀,重娛樂性。再者,亞洲地區的消費者有種消費「日本味道」傾向,如購買本地化的日式時裝,甚至加上幾個日語假名冒充日式的時裝,傾向購買日本原版多於本地版貨品,傾向選擇日本品牌多於其他外國品牌等,促使了亞洲的消費文化仿傚日本的消費文化。

所以,「日本流行文化仿傚美國,亞洲流行文化仿傚日本」這話,前半部份我完全不同意,而後半部份則是完全同意。

==========================================================================

字數限在1200字真的很麻煩
刪完字數不夠
加字之後又太多字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2 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日が  古い順  |   新しい順
Unknown (冰月天)
2006-04-27 02:35:38
OMG

我一直以為是台灣的



知日部屋的話

說常到也不是

說不常到也不是

幾天去一次左右吧



BTW

謝謝你看完全文
返信する
ngmahead@gmail.com (龍~HSBCHK)
2006-04-27 02:08:41
內容我就不多評論了

但請容我更正一下:

火狗工房是香港的遊戲製造商

基本上香港動漫研究社的許多社員都是火狗工房的人

如果是常逛知日部屋的應該不會不知吧…

參考:

火狗工房

http://www.firedogstudio.com/

返信す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