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蔵書目録

明治・大正・昭和:音楽、バレエ、演劇、医学、二・二六、目録:蓄音器、風琴、煙火、音譜、絵葉書、中国:辛亥、中共、文革

《论短促突击》 林彪 2 (1934.6.17)

2021年05月22日 | 林彪 1 ~1966

 

  9、在适当的高地上,应设观察所。有些观察所,如有好的地形,能将数十里以内的敌情地形,了如指掌。观察所应派参谋携带望远镜去观察,并与司令部保持电话的联络。
  10、对于前进之敌,应采取利用敌人仰攻我制高点时行反突击的方法,抑应采用单纯的埋伏的侧击夹击,或采用让敌人占领某些不难攻的地点后,乘其立足未稳时而攻击之,或采用其他种战斗方法,这要根据地形,敌人离开堡垒的远近,敌人的数量、质量,及其他条件来适当决定的。
     11、敌人前进的时机,可以根据地堡垒马路完成的程度,兵力的调动,及其他谍报材料判断之。在判断敌人将前进时,则须将部队隐蔽的进入进攻出发地隐蔽起来。这个出发地,要能保障部队能在一小时,至多两小时以下的时间,及能到达预期的地域突击敌人。但敌人并不能一定恰如所料的时间来进攻,所以这种待机有时成为空待,有时接连数日都是早出晚归的空劳往返,这当然使部队有些疲劳,但不能因此而发生动摇,而避免疲劳,而松懈起来,而不作紧张的待机准备。否则,如果一旦敌人前进,临时才从远的地方出动去进行突击,则往往已失时机。但在判断敌人确在其时极少极少前进的可能,则亦不应天天将部队进到进攻出发地,以免无益疲劳和暴露企图。并且应估计到逼敌待机过久,企图必被暴露,故敌有改变前进路线的可能。在进攻出发地待机的部队,在不致暴露秘密之下,应当进行教育的工作,这种教育应与当时战斗任务联系起来。
  12、敌人前进的目标,他是有预先的确定的。在当地之我军,当时的任务如不是迟滞敌人的前进,而是在求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则应让敌人按照其原定计划前进,用不着去抵抗他,阻滞他( 但并不取消以原任守备部队的游击侦察与引敌前进 )。因为敌人一遇到我军的阻滞,他即停止不进而做堡垒,这就减少我们在更有力的条件下( 但他有例外 ),使敌人更远离其堡垒的条件,消灭敌人。如待敌人向其原定目标前进,待其进至我军预定的突击地域再行突击,这样就更能干脆的消灭敌人。这种方法不算是诱敌深入,要知道,诱敌深入的方法,在对付历经惨败而有无数血的教训的敌人,已经不是可靠的有效的办法了。
  13、如敌已进至我预定的突击地域,或敌停止前进,或敌仰攻我制高点,已受我火力的严重杀伤,和已吸引了他多的兵力在我制高点的下面,在至少有了这些情况之一时,且在我军所选定突击的地域,已不会受到敌人的堡垒有效火力射击时,则应依照命令,开始进行突击的战斗。这时无论敌有无后续梯队,无论他的后续部队是否已完全脱离了敌堡的火力掩护,都应不迟疑的开始突击。
  14、战斗的部署,通常应以一部与敌的先斗部队战斗,吸引敌之先头部队,以主力取平行道路( 但不一定是走路上 ),突击敌之某一侧面,如在我兵力优势,及不致分散兵力条件下,最好采取夹攻敌之侧面,另外须以精干有力之一部队,担任截断敌人的归路。如不将敌人退路截断,则全部胜利是极少保障的,因为敌仍能退回堡垒,这种战斗消灭敌人主要不是靠在追击中,而是靠包围敌人于战场就地歼灭之。在我截断敌人退路的战斗地域,如虽已脱敌垒之有效火力射击,但距敌堡仍不甚远时,则我主力不可在截断敌人退路的战斗地域,因这样很容易被在堡垒继续出来的敌人,将我主力抓住,致陷我主力于被动的不利地位。在部署中,如估计我突击敌人时,敌人还有后续部队有来包围我在战斗中的部队的可能时,则须留出足够的兵力,保障战斗中自己翼侧的安全。
     15、突击时机成熟后,最好首先以担任截断敌人退路的部队,出敌不意的突然的插断敌人后路,主力接着或与插断敌退路的部队同时动作,突击敌人的侧面。担任在敌正面战斗的部队,必须等待担任在突击敌侧面和截断敌退路的部队,已开始突击,才配合着行反突击,或反攻,或攻击前进。无论如何在正面部队不应单独过早行反突击,或反攻,或攻击前进,只有在为着巩固自己必要的阵地,有时才可行局部的反冲锋动作。
     16、突击开始以后,应最迅速的动作,最猛烈的连续冲锋,乘敌人在立足未稳时,未做好工事时,和后续部队增援未到时,迅速干脆的歼灭之。在这种战斗中,动摇、犹豫、迟缓,都是不应有的。在广昌战役中,和洛阳堡战役中,都曾有过这种严重的现象。在今后的战斗中,是决不可再发生这样的错误呵!
     17、突击部队的第一线的战斗队形,应当采用以班为单位并列的战斗群,或排的并列战斗的队形,应当避免用大队伍走一路前进的行军队形,或用密集队形的集团冲锋,在第一线应展开优势的兵力,以期一举决战。
     18、在敌侧面突击的部队,通常应不经过预先火力的准备,而直接冲锋。在敌退路上战斗的部队,主要是用火力阻止敌增援,阻敌后退,和准备在胜利条件下向敌堡追击,以火力向敌堡射击并夺取之。
     19、当战斗胜利时,如已消灭敌之主力,如敌堡垒守兵动摇,应乘胜向堡垒追击并夺取之。如胜利不大,敌堡尚无动摇和夺取之相当可能时,则应毫不迟疑犹豫的结束战斗,将主力迅速脱离敌人。
  20、敌人的侦探,和侦察部队经常出来活动,我们应当布署我们的侦察员捕捉敌人的侦探,并最好以埋伏的方法去捕捉。对付敌人出来的侦察部队,应经常有消灭他的准备,最好采用值班部队的方法,每个值班部队( 一营以内的兵力 )担任一个区域,在那个区域内发现敌人出来的侦察部队,即由他负责立即出动,去以包围迂回的方法消灭之。如不用值班部队的方法,待发现敌侦察队出来以后,才临时命令某部队出动去打,则往往已失时效。这个值班部队,还有对付敌人突然来袭击的作用。
  21、敌人在构筑工事的时候,多成连成营成团的密集队暴露在阵地上,我们应派出一、二挺机枪,以伪装与隐蔽的动作接近敌人,予以短兵式的火力袭击,这也是有意义的。
  22、对防空问题,应有很正确的方法,各时机各部队除注意伪装和隐蔽外,担任扼守制高点的部队,应构筑防空隐蔽部,应有对空射击设备。在进攻出发地待机的部队,在待机时对空以隐蔽伪装为主,若到突击开始,则无论飞机凶猛到如何程度,都不应停止自己的冲锋和追击,这时只有与敌进入肉搏,方不致失掉战斗的胜利,才不致受到飞机的猛烈轰炸,对空射击在这种时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23、狡猾的敌人,往往故意先以一部在某方向进行佯动佯攻,待将我军主力吸引于该方面之后,则以其主力遂行基本面目的战斗,因此我们要经常明察敌人的真伪,切勿受其欺骗。三溪战役,王都寨东华山的失守,是不应当忘记的教训。“ 不应被吸引于次要方向使我们屈从意旨与他作战而应征取并保持主动权在我们手中 ” ( 见革命与战争四期十一页华夫文 )。
  24、这种短促突击的战斗,胜利最主要条件之一,在于能保持军事秘密。在我主力兵团企图进行这种战斗时,则必须使敌人不知我主力兵团在其附近。封锁消息,捕捉投敌分子,捕捉敌探,对空隐蔽与伪装,都必须严重的注意,并采取具体的方法和布置。部队在正式战斗前的一切准备动作,都要注意不致泄露秘密。
  25、进行这种战斗,必须对敌情有经常的明了,故必须要观察所窥望敌人的一举一动,或派侦察不间断监视敌人。另外应当注意警戒的问题,防止敌人乘我在待机中,因久而发生松懈中,而向我军行突然的袭击。
       26、由于敌人离开他后面的堡垒并不甚远,堡垒与出堡垒的敌人之间地域不宽,容不下我军过大的兵力进入战斗,正因敌人前进的距离不甚远,他一发即至,我军须乘其立足未稳,与兵力劣势时突击他,所以战斗的发生是突然的,战斗的经过是短促的,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的战斗,是用不着要过大的兵力的。否则就发生部队拥挤,遭到无益的伤亡,及减少在别方面寻求机动的部队,和发生协同配合的更大困难。
  (三)我们在战略战术上,是一方面要极力利用革命战争的各种辅助方式 ( 游击战争防御等 ),但最基本是要巧妙的机动,以主力寻求在更宽大无堡垒的地域,进行正规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短促突击虽然也是运动战的一种,但我们如完全束缚在这种战斗方式中,则是非常错误的。在另一方面,如果不相信这种短促突击的战斗有消灭敌人的可能,有造成战役上胜利的可能,而忽视这种战斗,则更是危险的有害的。
        最后让我引用华夫同志的话来结束我这篇文字吧!
        “ 我们要特别指出最危险的简单化及机械化的应用战术原则。敌人的和我们的战术都是在发展中变更中成就中,若以这些原则引以为足时,那就要在目前的战斗环境中算落伍了。因此我们必须估计每次战斗的经验,来补足及变更我们的战术。在这创造的工作中我们应造成最后的胜利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 。(见革命与战争四期第七页)
                       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七日

        注:华夫即李德,德国人,是王明左倾路线统治时期,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印发

〔蔵書目録注〕

 中央批林整風匯報会議の参閲文件之四の翻印と思われる。周恩来が批林整風匯報会議で「他那篇文章最后一段是支持李徳的、這也是関鍵性的文件了。」としたものであろう。


《论短促突击》 林彪 1 (1934.6.17)

2021年05月22日 | 林彪 1 ~1966

 论短促突击
          林彪

 (一)敌人在五次围剿中,在军事上,放弃了他过去长驱直入并进穷追的速战速决的战略,而采取步步为营的持久战略与堡垒政策的战术。敌人深知红军有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深知红军勇不可挡,行动迅速,长于一般的运动战尤其是遭遇战斗,袭击等。故敌人在其战略战术的决定上,极力避免与红军的长处斗争,与红军在政治上的优越条件斗争,而极力抓着红军在物质上和兵器技术上的弱点来进攻,极力夺剥红军进行一般的运动战,尤其是遭遇战斗,袭击的机会,这是敌人在五次战争中他在战略战术的决定上的最基本要点之一。但 “ 战争的最终命运不是由技术来决定的 (苏联的仇敌曾以大批军火供给台尼金和高却克) ,而是由正确的政策广大群众的同情与拥护来决定的” 。 (斯大林) 这个真理是那些国民党走狗和蠢猪们所不能够了解的呵!
  在持久战略与堡垒战术下的敌人,他为着首先缩小苏区,以便最后与红军决战,他依照其总的计划,分路向着苏区军事政治上的要点前进,( 不是向着红军主力所在地前进)。每路约要三个师以上的兵力,其每一次前进的距离和速度,是随着群众条件,随着对我主力行踪的了解,随着他本身兵力的大小,随着当时红军打击他轻重的程度,以及地形情形等条件而变动的。如:陈路军进占广昌以后,汤周纵队进占建宁以后,他们的前进,较其过去在边区要进得慢的多了,较其在白区前进时则更慢了。最近薛路军在龙岗,一遇到我主力,和给予他的打击;以后他就不进,而采取在其堡垒火力完全可以掩护下的推进。又如:陈路军向广昌前进时,他虽然发现红军在其附近,然而他已集结了充分的优势的兵力,同时在地形上也容许他大兵力的使用,所以他依然前进而占领广昌。
  敌人每到一地,他立即进行筑垒,以立定脚跟;接着构筑联络堡,封锁线马路,以取得别路的联络与策应,以裁割和封锁苏区,以取得后方的接济。
  敌人在其前进中,非常注重侦察警戒 。在其与红军战斗中,则极力发扬其多量轻重机枪及炮兵火器的威力,和极力利用集团飞机的侦察与轰炸。在战斗中,虽然达到占领某个地点,但并不积极向与其对战而退走的红军追击。敌人在苏区前进,是短距离的前进,他每次前进大约走十里左右,行进时多半是沿着制高的地点向着他预定的目标前进。在前进中,如遇到我军稍有力或有力的阻滞时,他立即停止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而进行筑堡,与防御的战斗。
  敌人的这些动作方法,都是根据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来的。为了避免红军进行运动战,为了抑制红军的猛烈冲锋,为了避免红军的突然袭击,为了对付苏区群众的坚壁清野,为了避免陷于孤军独战和被红军截断后路的危险,所以敌人才采取以上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着眼于使红军在政治军事上的优越条件困难充分运用,而使他自己在物质上兵器的优点能极力发扬,并将其过去在战术上的缺点极力纠正( 如侦察警戒之疏忽,筑垒之迟慢‥‥‥‥等 )。
  短促突击的战斗,是从上述的敌人战略战术条件,及其他种主客观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战斗有很多特点,这种战斗,他不是一个正规的攻击战,也不是一个正规防御的战斗,他是混用着各种复杂的战斗方法。我们应如此来了解这个问题。
  短促突击,不仅能取得战术上的胜利,而且能够取得战役上的胜利。
  如:洛阳堡战役,新桥战役,都有求得战役胜利的极大可能的。因为,敌人士兵的动摇,战斗力的薄弱,他不得不采取多量人数的密集队形。同时,他利用我军火力的薄弱,故亦敢采取密集队形。所以有时虽在短的距离,窄的地域内,却拥挤了敌人大的兵力。如果我军能迅速击溃敌人,并截断其退路,则可取得战役上的大胜利。这种战斗需要最好的配合,最好的组织,在这种战斗中如发生小的缺点,都会造成失去胜利的恶果。
     敌人现在已经进占我们基本苏区的门户了,今后敌人在苏区中当更彻底的,更标本式的,运用他步步为营的作战方法了,我军以后将更会要多遇到要采用短促突击的方法去消灭敌人的战斗。我们在这种战斗中,应该不以取得些战术上局部胜利为满足,而应极力为取得伟大的战役上的胜利而斗争。
     (二)短促突击,就是对于从堡垒内出来作短距离( 专指距离约五里至十里左右有时更少 )推进筑堡的敌人,乘其立足尚未确实稳定时予以不意的,迅速的,短促的突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在战斗前,应根据当时了解的情况,对于敌人前进的时机,到达地点,经过的道路和阵地,兵力部署,和动作方法等,予以确切判断。
     2、在战斗前,指挥员或派得力参谋,应实地得绵密的侦察敌情地形,并由参谋处进行实地测图,如单凭调查路线,和现有地图( 不详细并有很多错误 ),在进行这种战斗,是万万不够的。洛阳堡战役,某兵团事先不实地侦察地形与道路,等枪已打响了,临时仓卒把队伍出动,把大的兵力拥塞在一条隘路上,被敌人一部兵力将进路堵住,以致结果没有达到截断敌人退路的任务,这种教训,是不应当忘记和再重复的。调查路线和请向导也是战斗前必要的工作。
     3、根据地形侦察和敌情判断的结果,受领战斗任务的高级指挥员( 该战役的最高指挥员 ),应预定作战的方针和计划。这种方针和计划,要判断到敌人有那些可能的变化,而其最大的可能是那一种,自己的方针和计划要能适应各种可能的情况,但不可以平均主义的精神来决定自己的计划,而应以适合主要的可能为主。在根据计划着手进行作战准备工作时,亦不应犯着平均主义,而应当准备应付主要的可能。部队待机的位置和部署,亦应当是以应付主要的可能为主。这个计划为了使部属能事先进行准备,和战斗中在通讯联络万一中断时也能适合上级的企图,独断专行和协同动作,须将这个计划通知所属的必要的指挥员。
     4、必须注意的,事先预定的作战方案和计划,这只能作为战斗前进行战斗准备的根据和战斗中独断和协同时的一种参考材料。战斗的实际指导,则仅依照一个明确的方案以命令行之。如各部单凭事先预定的作战方案去动作,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动作的不协同。因为敌情的变化,有时不是事先所能料到的,并且有些情况,介乎两个或三个预料的情况之间的,有的指挥员在他看的情况是相当于预料的甲种情况,如是他采取对甲种情况所预定的动作,在同时同一情况下,有的却认为当时的情况,是属于预料的乙种情况,他如是采取对乙种情况所预定的动作。错误,岔子,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了。
  5、如果在山地,则在这种战斗中敌人是沿着制高地前进的。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根据情况的判断,占领敌人前进方向而在敌人堡垒火力以外的制高地点,配以少数兵力( 一营左右 )固守之。占领这个阵地,应当极端秘密,不使敌人知道这个阵地上有我们的兵力。守兵进入阵地不应过早,免致暴露企图。这种阵地的火线,应设在山顶的前斜面上,以便万一放弃时,敌人不能利用我们现成的工事,在山腹、山脚,应设重层的射击。这种阵地要有极好的伪装,使飞机与地上之敌不能发现,要有充分的障碍物,使敌人停在我障碍物的下面,受到我火力的严重杀伤,掩蔽部和战壕,要能抵抗敌人炮弹和飞机的轰炸。担任守备的要是政治上坚定的,有顽强战斗力的部队,如守阵地的部队是质量差的,不能达到固守任务的部队,则在战斗时将使主力失去突击敌人的有利条件,并且有时还有受到敌人打击的危险。担任守备的部队,事先应进行充分的提高政治情绪的工作,要有在敌猛烈的、野蛮的,飞机轰炸炮兵机枪的射击下,和步兵进攻中死守阵地,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同时须进行守备的战术训练,并须补充守备队的子弹,特别是手榴弹,如没有现存的子弹,也可从突击部队身上抽拔。
     6、在预定突击敌人的地域,如没有现成的,便于突击部队用平行路前进的道路,而又为非要路不能运动的地形,  ( 如密林‥‥‥‥ )     则须预先开路。但所开之路的末端,不应太接近敌人的行进路,因为这种自己开的路,多半是在敌人前进路的侧方,如太接近敌人的进路,则有暴露企图的可能。但不应因无道路,放弃执行机动,而要用战斗队形在道路外前进。 
     7、对于预料敌人前进路附近的原有工事,如旧寨子、堡垒、应先拆毁,以免被敌利用。在我军所占的制高点的高地,应以我制高点上的火力控制之,如在我火力外,则须设以竹钉自发地雷等障碍物于向敌方之斜面上,并应有很好的伪装以免被敌人过早发觉,使敌人不易占领等方法控制之,或作能迅速恢复之准备。
     8、这种战斗需要有最敏捷的通讯组织,因为战斗动作须要迅速和很好的配合,过去历次的短促突击,大部分由于动作的配合不好,而未取得圆满的胜利。电话应为主要的工具,而以其他通讯工具为补助的工具。这些通讯工具应并使用,使通讯无断绝之可能。


《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 3 林彪 (1940.7)

2021年05月15日 | 林彪 1 ~1966

    

  日本军阀被迫进行持久战。而在这样的战争中,谁支持得久,谁就胜利。中国失去了相当大的领土,但是中国未被占领的领土还很大,给中国人民提供了继续进行战争的很大可能性。在中国未被占领的土地上约有三亿人民,中国具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它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危险,赢得对敌斗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的主要危险过去、现在都是民族统一战线分裂的危险,投降的危险。虽然民族统一战线在三年战争中克服了相当大的困难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尽管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抗击着敌人,但是分裂的危险还远远没有消除。而且,在整个战争年代,投降的危险从来没有像目前这样现实地显现在全国的面前。
  这个危险的来源和原因何在?首先,在于中国内部的局面。问题是中国的部分地主资产阶级,尤其是买办阶层,害怕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害怕威胁到自己的阶级私利,他们把这种私利放在民族利益之上。为了作为日本股份公司的伙计参加对中国的掠夺,这些人准备投降日本。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背叛,自然使民族统一战线的困难加重,它使国内的叛徒和投降分子活跃起来,使那些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拥护者积极起来。
     公开投靠日本的汪精卫式的叛徒、投降分子,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鄙视和憎恨,所以他们的危险要比在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中的叛徒和投降分子,即妥协的拥护者小。 
  某些在投降分子影响下动摇的政治活动家,力图加强对劳动群众的剥削,并阻碍动员国家的民族资源;他们企图镇压在中国许多地区存在的民主制度,消灭民主的成果。这些人从内部破坏民主统一战线并削弱中国人民的抵抗力。他们中的一些人指望英美的援助,明显地忽略中国本身的人力和物力。这些人断言,没有英美的援助,就不可能继续抗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把希望寄托在外国,首先是美国的调停上,打算借助这些国家准备与日本妥协。
  当然,不是任何叛徒、投降分子都将公开地号召投降。在大多数人民主张继续斗争的情况下,隐蔽的投降分子通常说: “ 共产党在战争过程中发展了 ,影响大大扩大了,因此需要禁止或限制共产党的活动” 。他们声称: “  我们拥护抗日战争,拥护国民政府,但我们反对共产党人” 等等。这种挑拔离间的谈话,不仅是反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它们旨在反对民族统一战线和中国一切进步力量。
  一些放肆的叛徒,正在进行消灭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边区的公开活动。发生不少这样的情况,即地方政权的代表迎合叛徒和投降分子的要求,没收和烧毁由中国共产党出版的抗日报纸和书籍,而允许扩散亲日的报纸和书籍。发生了逮捕、杀害、枪决共产党人的情况。出现了武装进攻八路军部队的情况,例如张荫梧将军用自己的部队公开进攻八路军部队;在山东省,秦启荣的部队进攻共产党员领导的游击队。中国西北的反动将领们曾侵占了陕甘宁边区的县城宁县和镇原。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八路军、新四军始终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先进部队,因此投降分子反对共产党。众所周知,八路军是真正的人民的抗日军队,所以投降分子反对八路军。众所周知,边区是抗日的可靠的根据地,所以投降分子要消灭这些区域。八路军在敌后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所以投降分子要消灭这些根据地。政府领袖蒋介石曾公开承认,敌占区游击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军队的成就,而隐蔽的投降分子口头上主张继续抗日,实际上竭力把这些根据地送到敌人手中。
  中国共产党用行动证明,它把中国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地位。共产党真诚地一贯地维护民族统一战线,它忘我地中国的民族解放而斗争,而隐蔽的投降分子千方百计地竭力分裂民族团结,破坏国共两党的合作。在许多情况下,为了维持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作了让步。
  中国共产党知道,在投降分子中间,在所有那些反对共产党人的人们中间,不少是属于误入歧途和动摇的,必须使他们认识到立场上的错误并吸收他们参加到民族统一战线方面来。共产党努力处理与那些部队,甚至过去反对过八路军而现在放弃敌对行动的中国各部队的友好关系。但是共产党和八路军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常常被迫给予叛徒和投降分子坚决的回击,不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不反对叛徒和投降分子,就意味着堕入机会主义的泥坑,意味着不保护人民的利益。
  真正的爱国者赞同共产党和八路军的行动,因为他们斗争在中国人民的前列,并且清楚地看到国内分裂和投降的危险。
  投降的危险也是由于当前国际形势的某些特点造成的。在欧洲战争开始前,英国、法国和美帝国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过中国的抵抗。他们想用中国人的手削弱日本的力量,用日本人的手,使中国虚弱,然后充当调停者。但是,随着欧洲帝国主义战争的发展,英国和法国开始主张停止中国的战争,因为想拉日本参加英法集团。此外,他们想把中国巨大的原料资源用于自己的军事目的。但是现在,在法国失败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英国和法国无法保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于是对日本作出实质上的让步。法国封锁了印支边境。英国同意在三个月时间中禁止由缅甸运送货物到中国。
  中国政府公正地认为,法国和英国政府的行为是直接帮助了中国的敌人。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说,英国政府的行动是不友好的,不合法的。这些行动直接破坏了英国和中国还在十九世纪签订的条约,按照这个条约,任何一方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没有权利封锁缅甸和中国之间的道路。
  日本利用英国、法国的让步,取得了从南部和东部加强封锁中国的可能性。这无疑增加了中国经济与军事上的困难。但是,同时也擦亮了许多中国政治家的眼睛,这些人对于英法存在着很大的幻想,指望借助这些国家的援助,而低估中国人民本身在抗日斗争中的力量。
       中国的投降分子想把事情描绘成这样:好像由于英国与日本的协议,中国已陷入绝境,彷佛现在中国与外界的联系已被切断。
  但是应该说,国际形势不是已经如此对中国不利。英国的行动无疑使对外贸易更加困难,因此,运送装备到中国是困难了。但是,日美商约的废除以及美国对出口石油、铁和其他废金属采用许可证的制度,这些事实说明了美国与日本间的矛盾加剧,削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
  中国有取得胜利的一切可能性。但是,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坚决克服投降的危险。现在,每一个希望看到自己祖国独立的正直的中国政治家,将更勇敢地、坚决地指靠中国人民及其无穷尽的内部力量,进一步巩固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基本的优越性。
     ✕     ✕     ✕
  如何克服投降危险呢?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一切正直的中国爱国者认为,首先,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对公开的和隐蔽的投降分子和汉奸的斗争,坚定地继续民族解放战争,还要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已有的游击战争的根据地。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正直的中国爱国者认为,必须巩固民族的统一,特别是加强和巩固所有抗日党派、团体和组织的行动的统一。首先必须巩固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同分裂民族统一战线的阴险计划进行无情的斗争。必须同那些在 “ 反共  ” 的幌子下推行投降政策和分裂、破坏活动的人进行无情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起,就是为中国人民的民族和社会解放而斗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是民族统一战线的骨干,因此,每一个正直的中国爱国者把同诬蔑共产党的行为进行斗争当作自己的任务。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一切正直的爱国者认为,为了克服投降的危险,必须更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到国家和军事建设的事业中去。不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就不可能英勇地、忘我地进行反对严重的敌人的战争。
  站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前线,并且为建立独立民主的共和国而斗争的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真正拥护者。
  共产党员尽一切努力,争取最近的时间内召开国民大会,这个大会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并通过符合人民利益的宪法。
  因此,继续抗战,巩固民族的统一和进一步使制度民主化,这就是一些条件,这些条件能够保证克服困难,克服中国的主要危险ー分裂和投降。实现这些条件,就能保证中国人民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
  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中国所有的政党为今后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的责任无限地增加了,对中国人民的命运,共产党人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继续抗战的坚定决心,以及今年七月初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又一次表明的国民政府武装抗日的政策,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克服投降的主要危险,把日本帝国主义者从中国的土地上驱逐出去。

〔蔵書目録注〕

 「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戦争」は、『共産主義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一九四〇年 第七期 に掲載された(ロシア語)ものである。
 ブログ掲載の中国語文は、下の冊子の前半部分(後半部分は、もとのロシア語原文の写真版)である。

   

  林彪一九四〇年七月
 在苏联发表的一篇反党文章
  一九七二年六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印发


《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 2 林彪 (1940.7)

2021年05月15日 | 林彪 1 ~1966

    

  日本的战争经费从那里来?在中国进行战争的经费,目前是依靠发行新的公债、税收和发行货币。货币发行额由一九三七年的十五亿日元增加到一九四〇年初的三十五亿日元。
  日本国内公债,一九三七年发行十四亿八千五百万日元,一九三八年为四十三亿五千六百万日元,一九三九年是五十二亿八千万日元,而在一九四〇年为六十亿日元。在一九四〇年中,按人口计算每人平均担负了八十五点六日元公债,同时,纺织工人的年平均工资约二百至二百五十日元,由此清楚地说明,强力推行的公债压在日本人民群众肩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在战争期间,日本的直接和间接税,从一九三七年的十六亿八千万日元增到一九四〇年的三十九亿一千万日元,仅直接税就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
  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增加到空前的程度,日本大多数工人的工作日劳动时间延长到十一至十二小时,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人每天工作十四小时。
  劳动人民由于国家粮食的极端困难,生活状况恶化。特别是感觉到农产品的不足。这是由于农业劳动力的不足,牲畜总头数的急剧减少,农具的不足,耕地面积的减少等等引起的。所有商品,特别是日用品的价格增涨。
  所有这一切,引起了反战和革命情绪的高涨。当权阶级用残酷的迫害,试图镇压这种情绪。例如,仅在东京,根据官方的材料,在一九三八年被指控为反战活动而被捕的就达一万三千人。日本军队中的反战情绪也在增涨。在好些情况下,军队中的不满,表现为拒不接受司令部命令,甚至发生士兵骚动。
  很清楚,日本的国内情况迫使它要尽快地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当前整个国际形势也迫使日本帝国主义采取这样的政策。日本力图从欧洲战争中得到好处,它不仅力图在中国巩固下来,而且要夺取印度支那,暹罗、印度尼西亚,或者至少要在这些地区站住脚。如果形势有力,甚至在菲律宾、香港和缅甸也这样干。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者想迫使中国投降,使自己尽快解脱在中国的双手。这也较好地说明了日本内阁发生变动(米内辞职,近卫内阁接任)的原因。
     ✕     ✕     ✕
  中国人民及其政府不顾一切困难,不投降,继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用什么来说明,装备不好并且由于多年内战而削弱了的中国人民,能够顽强地抗击装备好得多的敌人,并有成效地进行着民族解放战争呢?首先,这是由于国家的一切进步力量联合成民族统一战线。应当直截了当地说,如果在被内部矛盾而分裂着的中国,不建立起民族统一战线,那么中国就不可能在三年过程中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
  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据共产党的倡议建立的。早在一九三一年,当日本人占领了满洲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停止内战,联合中国一切武装力量驱逐日本侵略者出满洲。一九三五年八月,当日本企图夺取河北省时,共产党号召人民及所有中国军队,联合民族的一切力量,反对日本侵略。此后,共产党又不止一次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在西安事变时(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中国共产党防止了新的大规模内战爆发,并且奠定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最后,一九三七年九月,在日本人侵入华北和华中、夺取了北平和天津两个月以后,国民党采纳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为了抗日,相互合作的建议。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蒋介石先生说: “ 在民族生存的危急关头,只有本民族联合起来的力量,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 
  在两大政党ー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合作以后,中国其它的政党和派别参加了民族统一战线。国家的一切进步力量团结在以最高统帅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周围。
  中国开始作战时,没有统一的军队和统一的司令部。除南京政府控制的中央军外,还有红军和许多地方部队,这些部队多年来互相敌视。中央军,尤其是地方部队训练和装备均不好。中国的军队那时总共约有六百架过时的飞机,枪支、炮弹、子弹不够用。
  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初几个月,一切中国军队服从统一的司令部。在国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和军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仅广西一省就动员三百万人参加军训,四川省有五百万人。云南省派到前线的有二十多万经过训练的战士。在湖南省,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男子均经过军训。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陕西、甘肃、河南省动员和训练了四百万人。游击区人民的军训工作成绩特别大。
  在驻有八路军( 其前身为红军 )的游击区,甚至儿童也帮助军队做工作,当交通员和侦察员。妇女们从事卫生方面的工作,不少妇女在经过军事训练后,与男子一样,自愿奔赴前线,仅在晋察冀边区就有三百万人经过军事训练。
  在组织游击斗争和建立游击区方面,八路军起了特别大的作用。
  八路军的一支部队,在聂荣臻指挥下,在晋察冀边区开展了游击战争。在一年过程中,这支部队参加了八十次大小战斗,打退了日本人的多次进攻,并钳制了华北的大部日军。现在晋察冀地区成为最大的游击根据地,控制着七十多个县,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一千二百万左右的人口。
  八路军的另一支部队在贺龙指挥下,在山西省的西北地区作战,在那里也建立了游击根据地,根据地控制三十个县,有约二百万人口。
  由朱德直接领导的八路军的一支部队,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这里游击队控制了六十至七十个县。八路军的这些部队给予另外在徐州、武汉地区作战的中国军队以大力支援。他们与日本人作战一百多次,并且不只一次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在一九三八年四月,这部分八路军打退了日本军队大兵团在九个不同地点同时发动的进攻。
  此外,八路军司令部还建立了一些武装的队伍,派到敌后进行游击战。
  在一九三九年一年内,八路军进行了一千八百多次大的战斗,抗击了集结在它的活动地区的五万日本军队。日本第一一〇师指挥官桑木在一次向日本最高司令部呈报的秘密报告中被迫承认: “  用巧妙的组织办法,他们( 指八路军ー林彪 ) 赢得了很多人。他们的基础很深,这使镇压与绥靖的工作非常困难。” 
  在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在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建立了新四军。这支军队的游击队甚至对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进行了袭击。他们破坏最重要的铁路和电报线路,使日本驻军处于经常的威胁之中。
  所有这些事实说明,八路军、新四军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民族统一战线最忠实、最可靠的支柱。
  由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础上,中国在国家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国政治制度民主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国民参政会和省、县参政会的建立,以及村长制度的民主化。一九三八年七月建立的全国国民参政会有各抗日政党和组织的代表。
  在国民参政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召开国民大会以通过中国宪法的决议。这个决议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已被国民政府批准。国民大会预计在一九四〇年底召开,而目前全国已广泛展开了准备大会的运动。
  实现国民政府的下述措施,对于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有巨大的意义。这些措施是发表抗战任务和建国纲领,颁布反对贪污犯和反对胡作非为的官吏的法律,枪决某些特别可恶的贪污犯以及腐化的官吏、县长、省长以致于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这些措施有助于健全行政机构,减少贪污、非法征税、官吏专横等现象。
  尤其是在十年的禁止和迫害之后,头一次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于一九三八年和一九三九年举行了纪念 “ 五一 ”  的活动。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民主化将导至工人阶级积极性的提高,吸引中国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参加到民族解放斗争的事业中去。
  游击区的政治制度民主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例如陕西省的县长由人民选举,安徽省的县长同时是游击队和自卫队的领导。
  在八路军驻地的陕甘宁边区,一切行政人员由人民选举,并且必须经常在选民面前报告自己的工作,如果他辜负了信任,人民在任何时候有权撤销任何官员。一切县长,一切政府机关的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作战时他们在第一线,而在 “ 和平  ”  时期则进行大量的建设工作。
     在战争过程中,中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从现在的敌占区及时地撤退了最重要的兵工厂及一些大的国防企业。在中国西南及西北的一部分地区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些地区的工业生产可以保证军队最低程度的需要,其中包括供应它最必须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枪支,子弹、炮弹、榴弹等等。目前,由政府领袖蒋介石领导的国家资源委员会拥有四十五个具有国防意义的企业。还建立了三万个小型的工艺合作社,为军队从事必须的日用品的生产,制造装备和军服。但是在中国人民面前,国家经济发展方面以及动员一切经济资源满足战争需要方面,还有巨大的任务。
  在中国,也采取了某些改善农民和工人群众状况的措施。在重庆地区,目前集中了十万工业工人,工人们提出了建立统一工会的要求,已经建立了统一的重庆市印刷工会,纺织工会( 包括大型工厂 “ 益丰 ” 工厂的工人)正在发挥其作用。工会正在为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而斗争。在许多省份,不顾地主和部分官吏的反对,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地租。在八路军的地区,处处减少地租。山西省在 “ 公平分担战争负担 ”  的口号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地租减少一半。把荒地,甚至是私人所有的荒地,交给农民协会和由敌占区来的难民耕种,是政府的重要措施。在陕甘宁边区和受八路军支配的地区,都提高了工人的工资。
  旨在提高部队战斗能力和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切措施,由于存在民族统一战线,并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是可以作得到的。但是,这些措施远远没有到处实行,而实行这些措施是中国人民胜利所迫切需要的。
     ✕     ✕     ✕
  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证明,中国人民不顾一切困难,要求继续与侵略者斗争,并且能够与侵略者继续进行斗争。中国也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客观条件。


《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 1  林彪 (1940.7)

2021年05月14日 | 林彪 1 ~1966

     

       中国人民的三年民族解放战争
               林彪
  
  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为了中国的自由和民族独立,已经进行了三年英勇的卫国战争。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正义的、进步的战争也具有国际意义。中国人民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欧洲帝国主义战争的扩大。目前,由于战争使日本帝国主义受到了削弱,因此,它也制止了远东和太平洋区域大战的扩大。中国人民的战争加速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并且在全世界被圧迫人民面前展示了伟大的前景。
         ✕     ✕     ✕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当日本军阀开始在中国作战时,曾指望实现 “ 闪电战和闪电式的胜利 ” 。它们曾经狂叫:“ 为了征服全中国,只要派出二十万到三十万的部队,二至三个月内问题就可解決。”
  中国三年的战争説明了什么呢?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闪电战的计划已经垮台。中国尽管经济落后,尽管政治与军事虚弱,但能联合国内的一切进步力量,不仅坚决抵抗敌人,而且迫使日本接受旨在消耗其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持久战的战略和技术。
  为了夺取中国的首都,日本人用了二、三个月的时间,为了夺取汉口、广州和其他中心城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日本人征服了中国没有?没有!
     如果看一看中国的地图,那么,骤然看起来,好象日本占领了大部分国土。但在实际上,在所谓占领区的九百个县中,事实上只有近一百个县在日本人手中,而且包括日本帝国主义者还在这次战争开始前已侵占的河北省的四十二个县。日本人仅在大城市以及铁路和交通线沿线胡作非为,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仅仅占领了点和线,而其余部分的领土或是完全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或者是游击队活动的场所,游击队在那里阻止日本人开发和掠夺占领区。
  日本司令部被迫年年增加在中国的部队数量,但是日本部队在中国国内的推进速度逐年降低。在战争的第一年,日本人在中国的推进纵深达一千八百公里,在第二年是三百一十公里,而在战争的第三年,尽管他们,不惜一切力量,也只推进了不超过三百公里。日军在中国的一个严重弱点是部队分散在广阔的战线上,战线总长度超过四千公里,交通线特长。
  在战争的第一年,日本曾向中国派出了二十五个师,总人数达六十至七十万人。目前,日本在中国保持三十三个师,人数超过一百万人。
    如果说在战争的第一年,日本人使用了三分之一的在华军队来围剿游击队,那么在战争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他们就被迫投入了几乎在华日军的一半,对付占领区日益发展的游击运动,主要是对付在华北作战的八路军。
     根据中华民族国防部长何应钦在一次报告中引用的材料,日本人在三年战争中的总损失达到一百六十万人。尽管战役规模减小,但日本人的损失年年增加。这里需要考虑到日本可动员的人力资源不超过六百万人。中国在战争中的损失约为二百万人,而它的可动员的人力资源是四千到四千五百万人。
     中国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不久前宣称,在今年四月三十日前击毁日本飞机八百四十八架,其中二百五十六架飞机由中国飞行员击落,二百五十三架飞机在地面摧毁,而其余的由高射炮击毁。在中国共击毙一千零五十五名日本飞行员,有五十一名飞行员被俘,四十二名飞行员失踪。
     日本在华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年年年降低。在战争的第一年,日本士兵作战很顽强,通常是不投降的,但在第二年,尤其是在战争的第三年,中国军队的各个部队不止一次地缴了日本兵的械,俘虏他们,还发生了日本士兵携械投奔到中国国民军方面来的情况。
     至于傀儡政府目前拥有的总数达五十万人的部队,他们往往一有机会就自动起义反对他们的指挥部,并且携带武器投奔到中国军队方面来。在今年三月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 ≪ 华北每日新闻 ≫ 上曾写道,投奔到中国军队方面来的伪军不少于十五万人。
     这样,同日本统治者的预想相反,日本陷入了同联合成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人民的大战之中。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于一九三八年秋就被迫承认: “ 应当抛掉快速和轻易战胜中国的幻想,要准备应付极端的困难,并动员日本民族的一切力量。”  日本陆军部长板垣征四郎当时也说: “ 在中国的战争还将延续十年。” 今年五月,前首相米内在东京的警察首脑会议上讲话时也承认: “ 达到在中国取得最后胜利还非常远。 ”
  日本当权集团尽管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仍被迫改变军事计划,开始寻求战争的出路。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近卫文麿首相才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发表了关于建立 “ 东亚新秩序 “ 的 “ 和平 “ 宣言,企图使中国政府接受投降的和平。日本人的方针是, “ 用中国人自己的手征服中国。 “  
     在近卫文麿宣言发表以后,日本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与政治攻势,虽然,众所周知,它也并没有停止军事活动。但日本人不再采用象战争第一年那样的所有战线上进行广泛的进攻。
     一九四〇年上半年前线的形势明显地证明,日军的进攻力量在进一步削弱,即使下述事实也可说明这点: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日本人在南线占领了南宁,而在一九四〇年元月,日军的主要部队沿宾阳方向移动,二月二日宾阳被日本人占领。但是,在中国部队的进攻下,日军损失二万人,被迫由宾阳撤退,而中国军队二月十七日就逼近南宁城下了。
     在一九四〇年的最近几个月( 四月至六月 ),在华中战场上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日本司令部向那里调去了大的兵团。按照中国军队的军政委员会长官陈诚将军的意见,在湖北和河南省的战斗中,日本人伤亡达五万五千人,中国人缴获二千六百匹马,八十辆坦克和两千辆汽车。陈诚说: “ 中国部队的成绩证明日本人不能进行大的战役。 ” 
     为了 “ 用中国人自己的手征服中国 ” ,日本着手建立傀儡政府。这些努力的结果是建立了汪精卫的 “ 中央政府 ” 。应当说,甚至在日本国内,一些政治集团也不相信汪精卫能够解决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例如,一九三九年秋,著名的日本活动家阿布信行( 后来日本政府首相 ),在他的一次讲演中说: “  即使日本同各第三国家的关系得到调整,即使汪精卫能够完全地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中国事变的原则基础仍将不会消除。 ” 
     日本占领者企图通过培植各种不同的 “ 群众组织 ” ,来为自己的傀儡政府和汪精卫建立群众基础。他们力图在政治 、科学 、艺术 、宗教 、道德等方面,用传播亲日观点的方法,来影响中国的舆论。同时,加强了日本代理人在民族统一战线阵营中的破坏运动,力图从内部破坏民族战线。他们组织反对中国爱国人士的破坏活动和恐怖活动。日本为力求使中国投降,利用欧洲战争产生的形势,极力设法使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
     对中国也展开了经济攻势。日本帝国主义者竭力使自己的 “ 军事企业 ” 即在中国的战争转向独特的经济核算制。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的经济政策,是要在这里寻找到和动员到尽可能多的战争物质资源和资本。为了实现日本经济 “ 复兴 ” 的计划,日本康采恩需要在当地 “ 寻求到 ” 大量的资本。
  采用威胁和许诺取得高额利润的办法,汪精卫企图使中国的资本家与日本的康采恩合作。不久前,日军在华总司令西尾寿造将军曾发布命令,把曾由日本人夺取的部分中国企业交回愿与日本经济合作、准备参加 “ 联合公司 ” 的原主。这里应该指出,某些中国资本家,特别是买办资产阶级中间的某些资本家,立即作出响应,并与日本康采恩合作。
  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措施的目的是,借助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的敌占区加紧抢劫性的剥削,把战争的全部重担移到中国人民的肩上,并以此实现其 “ 以战养战 ” 的口号。
  但是,中国人民愈来愈坚决地 、勇敢地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政策,极力反抗掠夺中国的物质资源。在这方面,占领区的工人表现得特别积极,他们往往离开企业到游击队中去。他们违抗一切禁令,组织罢工,使日本帝国主义者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在日本人占领的城市ー上海和天津,去年曾举行了一些大的罢工。仅在一九三九年的十二月,在上海就发生了二十次罢工。在上海和天津,召开了工人大会,大会坚决抗议汪精卫的 “ 中央政府 ” ,并且在通过的号召书中号召所有工人不服从新 “ 政府 ” 。
  日本占领了中国所有最重要的城市,经济和政治中心,大的港口,主要的铁路 、运河和内河干线,并封锁了中国的全部沿岸地带。
  那么,如何解释不是中国、而是日本要极力设法实现“ 和平 ” 和尽快停止战争呢?
       当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者,而是中国人民,它的政府希望取得能够保证国家自由和民族独立的真正的和平。但是,中国人民和它的政府知道,他们不是用投降和妥协,而是经过顽强的斗争才能够取得这样的和平。他们知道,为此需要持久战,只有这样的战争能够彻底消耗敌人的经济和军事资源,最终把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中国的战争拖延得愈久,日本内部的经济和政治困难就愈加尖锐,它的胜利就愈加变成得不偿失的胜利。
     三年的战争强烈地动摇了日本的经济,从战争一开始,日本的军费已用去一百八十八亿五千五百万日元。日本在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〇年的军事预算与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二年比较,从四亿五千四百万日元增至七十一亿二千四百万日元,即增加十四倍。军费开支占一九三九至一九四〇年整个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七十三。战争期间,国债由一百亿日元增至二百四十亿日元,即增加一倍半。
     同时,日本的黄金储备消耗殆尽。日本大量需要战略原料( 日本由国外输入的铁占总消耗量的百分之七十六,石油占百分之九十二,有色金属占百分之七十,棉花占百分之九十八,羊毛占百分之九十五,橡胶占百分之百,等等),经过三年战争,几乎消耗了战前和战中期间的黄金储备以及从人民中没收来的相当数量的黄金,计二十亿金日元以上。从战争开始到一九三九年底,日本对外贸易的入超达二十一亿六千九百日元。 


《林彪元帅论军事工作》 广州军区司令部编印 高射炮兵学校翻印 (1961?)

2011年04月09日 | 林彪 1 ~1966

 表紙には、「林彪元帥論軍事工作 (秘密) 中国人民解放軍広州軍区司令部編印 中国人民解放軍高射砲兵学校翻印」とある。18.2センチ、説明1頁、目録1頁、198頁。
 
   説明

  林彪元帥歴年来対軍事工作的各個方面、作了許多重要的論述和指示、這些論述和指示、是創造性地運用毛沢東軍治思想的典範、是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革命軍隊所必須遵循的方向。現在、我們根拠部隊幹部的需要、把林彪元帥関于軍事工作的論述分題輯録成冊、発給大家学習。
  本書収集的材料很不完全、所収集的材料中、有些是未経本人審閲的記録稿、有些是没有発表過的材料、也有些是経過多次翻印的材料;加以我們水平有限、在編輯方法、取材和校勘等方面、可能有不少錯漏及不妥之処、希望同志們指正。
  本書是秘密文件、限部隊幹部閲読、注意保存、不得外伝。

   目録

 1.一点両面戦術
 2.三三制戦術
 3.四組一隊戦術
 4.三猛戦術
 5.四快一慢戦術
 6.三種情況三種打法
 7.積極防御
 8.作戦決心
 9.総結学習作戦経験
 10.一定要把毛沢東思想学到手
 11.訓練条件的新的重大変化
 12.技術和戦術的関係
 13.少而精
 14.打得准、開的動、聯得上
 15.練二百米内硬功夫
 16.練夜間作戦的本領
 17.天天練、経常練
 18.三八作風
 19.又紅又専
 20.要使司令部成為能幹的指揮機関
 21.管理教育


《林彪元帅关于政治思想工作言论摘录》 总政治部宣传部 (1960.10)

2011年04月08日 | 林彪 1 ~1966

 表紙には、「林彪元帥 関于政治思想工作 言論摘録 中国人民解放軍総政治部宣伝部印 一九六〇年十月」とある。20.5センチ、説明1頁、本文69頁。

   説明

   林彪元帥長期以来根拠毛沢東思想和部隊実際情況、対于我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一系列的重要指示。這些指示是創造性地運用毛沢東思想的範例、対于加強我軍的政治工作、提高我軍的戦闘力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幇助同志們更好地領会毛沢東思想和研究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問題、我們把手頭有的林彪元帥関于政治思想工作的言論編了一個摘録。這些材料是很不完全的、而且大部分是没有公開発表的和未経本人審閲的記録稿。在編輯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妥和錯誤之処、希望同志們提出意見、以便今后再版時修改訂正。
   本書為秘密文件、限部隊幹部閲読、不得外伝。

   目録

 一 関于戦争的準備
 二 政治思想工作是第一位的
 三 政治工作的方向
 四 一定要把毛沢東思想真正学到手
 五 三八作風
 六 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七 少而精、短而少
 八 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九 軍民関係
 十 群衆路線的工作方法


《林彪元帅论文选编》 武汉军区司令部 (1961.2)

2011年04月08日 | 林彪 1 ~1966

 「林彪元帥論文選編 機密 中国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区司令部印 1961年2月」とある。裏表紙には、「武漢軍区印刷厰印刷 1961年 〔昭和三十六年〕 2月武漢第一次印刷」などとある。20.5センチ、説明1頁、目録2頁、本文280頁。 
 
 説明によれば、福州軍区印刷配布の『林彪同志軍事論文集』や総参謀部軍訓部の『軍委、総参関于部隊訓練工作指示文件摘録』などから各時期の論文を集めたものである。

 目録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戦争時期

   ・紅一軍団龍岩漳州両役戦闘経過報告(1933年4月)
   ・関于五次“圍剿”之戦術問題(1935年4月)
   ・林彪関于作戦指揮問題向軍委的建議(1935年5月)
 
 二、抗日戦争時期

   ・平型関戦闘的経験(1937年11月)
   ・抗日戦争的経験(1938年3月)
   ・論華北正規戦的基本教訓与遊撃戦争的発展条件(1938年7月)
   ・今年怎様練兵(1944年7月)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戦争時期

   ・林彪将軍談東北目前形勢(1946年6月)
   ・林彪将軍掲露蔣介石“和平”陰謀(1946年6月)
   ・1947年的任務(1947年1月)
   ・林司令員在東北群衆工作会議上的講話(1947年2月)
   ・東北民主連軍発言人談東北地区1947年扭転戦局的経過
   ・林司令員在軍事幹部会議上的結論(1947年2月)
   ・論戦術思想与戦闘作風(附:戦術思想研究提綱)
   ・林彪将軍談戦局(1947年5月)
   ・戦役指揮問題(1947年9月)
   ・林司令員的“一点両面戦術”与“三三制戦術”
   ・林司令員関于“四快一慢”的両次報告
   ・打勝仗的根本弁法
   ・硬拼仗
   ・運動戦
   ・関于総攻撃開始時間問題的指示(摘記)
   ・林総在野戦軍参謀会議上関于形勢与任務以及如何使司令部成為能幹的指揮機関的報告(1948年3月)
   ・林司令員関于軍隊教育管理問題的報告(1948年3月)
   ・林彪司令員在哈爾濱軍事会議上的報告(1948年5月)
   ・林彪将軍告困守東北各城市蔣軍官兵書(1948年5月)
   ・林司令員、羅副政委対遼西会戦的作戦指示(1948年9月)
   ・林彪将軍在歓迎民主人士大会上的講話(1949年1月)

 四、社会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高挙党的総路線和毛沢東軍事思想的紅旗闊歩前進(1959年10月)
   ・中国人民革命戦争的勝利是毛沢東思想的勝利
   ・一定要把毛沢東思想真正学到手
   ・政治工作領域中的四個関係、四個原則
   ・関于部隊訓練指示(摘録)
      要在思想上認識軍事訓練的重要性
      少而精、短而少
      戦術与技術的関係
      戦術与技術的比重
      部隊技術訓練一定要搞好
      要把基礎訓練奠定 固的基礎
      幹部主要学戦術
      幹部要学会一套本事、要又紅又専
   ・林彪元帥対培養作風問題的指示

    

 ○ 「林彪元帥軍事論文選集 (機密) 中国人民解放軍総参謀部軍訓部編印 1961.4」とある。18.4センチ、232頁(説明1頁、目録3-4頁、本文5-232頁)。
 説明には、「此選集共有二十五篇文章和一篇附録、有的是林総親筆写的、有的是根拠講稿和講話記録整理而成的。」とある。文章二十五篇は、「関于五次反“圍剿”之戦術問題(一九三四年四月三日)」から「在歓迎民主人士大会上的講話(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六日)」までである。附録一篇は、「硬拚仗問答(東総一九四七年十月)」である。

 ○ 「林副主席軍事論文選集」とある。奥付には、「林副主席軍事論文選集 中国人民解放軍広州軍区司令部軍訓部編印 一九六九年十月」などとある。内表紙には、「林副主席軍事論文選集 林副主席指示摘録 (供内部学習)」などとある。13センチ。
 内容は、毛沢東と林彪の写真(3葉)や林彪の題辞などのほか、『林副主席軍事論文選集』(457頁)と『林副主席指示摘録』(346頁)とに分かれる。前者には、「在中国共産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報告」と「人民戦争勝利万歳」のほか、・「関于軍隊領導問題的報告」(一九三八年八月)から「攻堅戦的戦術問題」(一九四八年四月十九日)まで計15編を収める。

 ○ 中国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区司令部軍訓部編印。1970年10月・北京。軍内読物。19センチ、344頁。写真・毛沢東の題辞など。
 内容は、「人民戦争勝利万歳」記念中国人民抗日戦争勝利二十周年(1965年9月3日)と「関于五次反“圍剿”之技術問題」(1934年4月3日)から「在歓民主人士大会上的講話」(1949年1月26日)まで期間の講話や指示など計31編を収め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