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TDFK

とある中国人の47都道府県巡回の旅記。建築・歴史を中心に。

彦根城

2012-09-28 11:30:33 | お城・史跡
沿着琵琶湖(湖东)从北到南,像在回溯当时的争霸天下之路。
出敦贺,北陆本线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后,随即就能看到余吴湖,湖那边的山、甚至方才隧道穿过的山,就是賤ヶ岳。

当年,秀吉子饲的武将们在此一战成名,将织田家老柴田胜家逼去了北陆的绝境。而线路的另一侧,很快就出现了小谷山,今日的农田民舍青山蓝天,要在脑内补完当年吞噬小谷城的熊熊烈火,确实需要些努力。再往南,沿湖的大片平原就是秀吉的发迹之地长浜,在这里,石田三成登上了历史舞台,追随秀吉跑遍了大半个日本,甚至还远隔重洋到了朝鲜,最终却还是回到这附近,在彦根边上的佐和山筑城,在东侧不远处的关原华丽谢幕。当然近江之地原本是六角氏的势力范围,而六角的先祖则是当初的佐佐木氏,后来织田家一路扫荡向西,在琵琶湖畔建起了如梦似幻的安土城,目指京城。
说来也是有趣,政权的目的地在京都,但在与京城隔湖相望的东侧,却辗转发生了如此多生死之争。
坐在电车上就这么一点点回想着,琵琶湖当然不能说小,但列车的速度却飞快,很快,彦根就在眼前了。

在这里突然出现彦根其实有些突然,固然是川家为战国时代打上了休止符,但比起初代藩主井伊直政来,人气更旺的却是幕末大老直弼。在周边市镇完全是战国史名胜地的环境下,违和感或许就由此而来。

啊,不过车站前广场的塑像还是直政的骑马像,而且通向彦根城的商业街两侧,都装饰有井伊家的红色井字旗帜,还是挺有战国时代的感觉。
关于彦根城,因为刚做过司马辽太郎的古城纪录片,所以要更加熟悉一些:于庆长九年(公元1604年)开始动工兴筑,花费将近20年时间建成,至今仍保存着江户时代初期的建筑样式,作为全国现存的十二天守之一,申遗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战国时代琵琶湖畔遍布城池(号称有1300座什么的||||||),彦根城则是终于迎来的和平时代初期,集这些或废弃或毁于战火的城池于一体,作为睨视西国的重镇,存在于此四百余年。

外堀虽已干涸,不过还是保留着原有的河道。

入口是从中堀边上走过,路边一排松树,称作いろは松。

中途边上有大老的歌碑。

あふみの海 磯うつ浪の いく度か 御世にこころを くだきぬるかな
琵琶湖波涛拍岸,撞礁石而回,又一次次重来,不知疲倦,面对艰难时势,是否也能这样迎难而上?
现在想想,直弼被暗杀,比起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支持开国来,更多还是因为采取安政大狱这样的强硬手段来巩固统治吧?明治的新时代或许也是他所期待的时代,只是作为川家的首席家老,如此终其一生也不容他人置喙。只是我朝当时的站在相似立场上的人们,至今也未能被洗白,也不给个可以思慕的场所,相比对面国家大老和水户浪人两边都捧的习惯来,实在相差太远。

路的尽头是二之丸的佐和多闻橹,既然有佐和这个名字自然是从佐和山城搬来的,不过这个已经是后来重修的假古董了。

橹的内部一部分被作为了开国纪念博物馆,看这彩旗飘扬就有种骗历女的感觉。

尤其是号称现在有三成专题展,结果进去一看,三成部分以这种图板介绍为主……果然很坑爹,不解释。


绕过二之丸看到内堀,再往里才是收费区,分本丸+玄宫园和边上的博物馆。
通往天守的路与司马桑对很多古城的描写一样,石阶很陡,道路成九十度直角盘旋而上,以现代人软弱的脚力,很难想象当年就算是女子也能在这样的路上健步如飞。

最初出现在眼前的,是从长浜城搬来的天秤橹(右侧),得从左边继续走石阶,然后再从桥上通过。

穿过天秤橹后可见一个大钟,名为报时钟,边上有一听钟庵,茶座上的小红伞很带感。

下一个是太鼓门橹,这个真的是从佐和山城移筑至此,并保留至今的真迹。


登上最后的高台,意外的,见到了看起来一点都不高大的天守,开阔的平地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印象中彦根成给人很雄伟的感觉,看来是整个城池规模较大,而并非天守高耸入云。
筑石垣时将像牛蒡那样细长、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块插入土垒之中,名为「牛蒡堆积法」筑成,是这里特有的。

而换个角度稍微仰望一下,就会稍显高大了。

天守自身的窗,为了保护,都是罩着铁丝网的,因而天守边上另辟一块场地,做成瞭望台,可以俯瞰四周风景。
原先一直以为从彦根城可以很舒服地看到琵琶湖及对岸的群山,结果发现完全不是,城和湖之间,还有无数的民宅连绵不断。回来一查字幕,司马桑的确写了“大厅沿湖一侧是大片的玻璃,透过它,湖水摇曳之态尽收眼底,只是方才走过的彦根城下的山丘,如岬一般,化作了远景……”←原来是从别处看城,囧。


天守内部,尽管可以拍照但光线太差,没能拍到太好的照片。
因为是当年的建筑,所以和那些内部有符合现代规范的楼梯的(或者还有电梯的)假古董天守不同,楼梯几乎成80度角,而且净高极低,上下相当艰难,但足见抵御敌人入侵的作用。

外壁上到处可见这样的孔洞,方形用来射箭,三角则是铁炮。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从外部看时,却从未注意过有这样的孔洞,是个谜。

天守的西侧建有西之丸,有一种传说西之丸的三重橹是由小谷城天守移筑而来。嗯……长浜和佐和山姑且就算了,早就毁于战火的小谷城恐怕有些不靠谱吧?或许只是喜欢长政和阿市浪漫故事的人们,杜撰来的而已。不过三重橹上的确是眺望琵琶湖最佳的地点。


沿着一条艰难的下坡路从城上下来,前往庭院-玄宫园。中途有大老出生地的遗迹。(本丸里面也有大老的像)

玄宫之名有仿造唐玄宗在洞庭湖建造的离宫之意,将洞庭潇湘八景替换成近江八景,然后布置于庭院之中。嘛,这都是很大气的忽悠之词,其实庭院本身并不大,只不过当天还是第一次看到大名庭院,也没有被京都那些美得不像话的皇家庭院洗过脑,加上天色甚好,总之在看到这样的风景时还是很素直地被感动了。

一定要描绘的话,大概就是水天一色,碧空如洗,绿树满目的风景。

作为当时的大名,在自己的庭院里享受着美景,还能同时仰望自己的城池,也算是一种得意人生吧?


最后,依旧以大老为主题结束――《花之生涯》的纪念碑。

《花之生涯》是彦根当地作家舟桥圣一的长篇历史小说,后来改编成了电视剧,就是第一部大河。
至今持续五十多年,在文化上占有重要意义的NHK大河剧,竟是以这位一度被化的幕末大老为第一位主角,想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事吧?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