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TDFK

とある中国人の47都道府県巡回の旅記。建築・歴史を中心に。

中尊寺

2013-02-12 13:19:03 | お寺・お神社
相对于从车站步行10分钟可达的毛越寺,中尊寺就比较远了。
非冬季的话会有旅游观光BUS,可以把平泉的全部景点都兜一遍但冬季停运,路线BUS自然也有当然班次比较少,无奈只得打车。毛越寺门口的电话亭里标明了直拨出租车调度的号码,还是挺方便的。而中尊寺正面入口(月见坂)步行至最顶上的金色堂还需要走挺多山路,司机就直接把我们开上了山,说你们下山的时候再走那条步行道吧,想想也是,于是再度贯彻了逛庙向来走后门的优良习惯Orz
从后门(其实也没有门,只能说后山)进入景区,直达主题――金色堂。
因为内部不能拍照,所以留下来的也只有这张喜闻乐见的入口照片了。
这张图之前遍地可见,还不甚理解为什么这就是金色堂(喂),其实这只是给真正的金色堂遮风避雨的棚子而已,真正的古董完全被罩在里头。

正因为这样的构造以及里面还有一重把它当博物馆展品处理的陈列玻璃柜(为了保护还恒温恒湿),再加上金色堂本身足够繁复的装饰风格,以至于它看起来一点不像是栋建筑,而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螺鈿也好,蒔絵也好,都是用在工艺品上的手法,如此扩展到整座建筑,虽然金光灿灿的确很美,但……也有那么点密集恐惧之嫌。大概非这样的精雕细刻,无法表达出当时藤原家的强大势力和奥州的繁荣吧。无论何事,建筑总是时代的产物。(口说无凭,姑且奉上官网的介绍页面:http://www.chusonji.or.jp/guide/precincts/konjikido.html
本尊为阿弥陀如来,左右为观音菩萨和势至菩萨,再左右各三座地藏,前面还有长天和持国天。
不过比起这些来,作为历史爱好者最震撼的无疑是埋在三座须弥坛下的,藤原前三代已经风干的遗骸和四代泰衡的首级←泰衡真是太可怜了。
嗯……不知情的话陶醉在金碧辉煌的工艺品时突然被人这么说一句,会心里发毛吧?
偏安一隅,终难长久,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奥州藤原氏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而当初平泉的黄金净土,那百年的荣光,如今都被收纳在这个玻璃盒子里的感觉,真真切切,都在眼前。
据说,一家四代人的遗骸能如此完整保留下来,世界范围内也只此一处。而前三代的木乃伊状态也并非经过人工处理,而是天然形成,则更加神奇。考古学者对这四具遗体都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死因,更有甚者,根据DNA的检测结果判断奥州藤原家有京都人的基因。原先一直觉得奥州藤原氏与摄关家在血缘上无关是定论,看来也并非如此。

金色堂的边上是宝物馆,这里取名为“赞衡馆”,因为藤原家人名字里都有个衡字……这也太直白了吧喂。
里头东西挺多,个人感觉比较值钱的(←你的价值观有毛用)是金箔贴出来的中尊寺经,以及各种陪葬品,貌似还有装泰衡首级的桶也在展品之中,嗯……
重头戏看完,山上另外则有很多不同的庙堂,挑些一眼比较瞩目的,其他不再一一赘述。

往金色堂更深处,有与寺院同时建立的白山神社。

比起神社本身来,其中的能舞台却很有名。由仙台藩主建于佩里来航的嘉永六年,可谓是近世最后的遗迹。伊达家家风本来就喜欢这种华丽的东西,倒是和先人一脉相承。

然后沿着山路下山,半山腰则是真正的中尊寺本堂。

虽在平泉这种停留在过去的地方,却是天台宗的东北大本山。

本堂门口有家纪念品商店,除了寺院相关物件之外,还能买到南部铁器,于是好不容易又有了种这是在岩手县的实感。

其他的,忘了是在哪个院子里看到的似乎是用来许愿石堆,于是也去摆了一块(喂)

积雪非常有冰激凌风范的石灯笼。

一处凉亭,屋面的瓦很有特色。

从此处远眺,底下是广袤的东北大地。

另有一个中尊寺特设消防队(笑),也建成古风,不愧是世界遗产有特殊待遇。

最后沿月见坂一路往下,快到山脚处有一弁庆堂,在藤原时代祭祀的本是胜军地藏菩萨。
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朴素刚毅又不缺乏细节的正立面,姑且存照留之。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