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TDFK

とある中国人の47都道府県巡回の旅記。建築・歴史を中心に。

下鴨神社

2012-10-05 09:37:01 | お寺・お神社
上贺茂和下鸭(其实写作下贺茂更为合适?)统称为贺茂神社。
上贺茂全称贺茂别雷神社,下鸭全称贺茂御祖神社,正如「御祖」二字之意,这里的主神是贺茂神的母亲和母亲的父亲(对日本传说中的神系各种不熟,略觉微妙)。

入口处是世界遗产组成部分的石碑。


因为是坐巴士到下鸭神社前下车,所以自然从神社西侧的鸟居进入。←嗯,其实我就想说……这次依旧走了侧门,想走正门的请务必在「糺の森」站下车,穿过森林中的神道才能走上正常的序列Orz

境内有很多小的建筑物,这个……已经记不得是舞殿还是细殿还是桥殿了|||||

本殿内也是院落式,但东西本殿都还在里头,跟诸大神社一样,根本看不到。

院子里有七座言社,分别祭祀着十二支的守护神。
一般都是一神对应两个生肖,唯有鼠和马是单独的,不知道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又有一说这七神都不过是大国主神的别名,总之还是一回事就对了。

卖御守的地方看到顺带卖树皮的(误)捐屋顶(大雾)的模型宣传。
其实在很多其他神社也能见到,因为要二十年迁宫翻修,小捆1000,大捆3000什么的。

然后,南面这个才是华丽丽的楼门。

再往南才是正门的鸟居。

整个神社南面是一大片接近原始森林的「糺ノ森」。
最早知道「糺ノ森」还是在遥的游戏里,所以怎么着都留有怨灵作祟的印象,实地见着这巨树蔽日确实也觉得阴气挺重,但其实这名字的由来多取清泉流出、去伪存真之意,颇让人意外。

霊山護国神社・霊山博物館

2012-10-04 15:35:59 | お寺・お神社
从高台寺到灵山,历史一下子前进二百六十年。
坡道上先见一石鸟居,边上的Q版龙马强调着「这里其实不需要严肃」的氛围(笑)。

坡道一侧,有当初尊王志士如经常用来开会如今改成料理店的翠红馆。(←当然相对的,「城管」来「奉命搜查」的情况应该也不会少)

在往上路边上竖着石碑,上面写着木户、龙马等人的墓。
稍微呆了一阵,反应过来这不过是广告而已,怎么可能真的埋在这种地方|||||

到了顶上右手边是各种有爱的灵山博物馆,左边就是灵山护国神社。

众所周知的,护国神社内除了祭祀有明治维新时期的尊王攘夷志士之外,还祭祀着大量二战时期的阵亡将士。
从正是明治维新的后遗症导致后来的对外战争这样的史观来看,这里真可谓是比东京的靖国社更加「まずい」的地方。
于是省略照片,直奔主题,前往山上的墓园。
边上有图,详细标示着这里埋葬的1043名志士之墓的具体位置。

意外的是龙马的墓其实在比较下面的位置,墓前供人驻足的平台则像是后来另加上去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当时龙马的确没有那么有名,如今的名声的确是因小说而起。
而且与中冈慎太郎的墓碑并立,貌似也有当时暗杀者真的想杀的是中冈,龙马只不过是躺枪的说法。
我个人始终对人见人爱的龙马完全没有感觉,因此怎么着都无所谓,唯有暗杀这事关系到会津、回见组及新选组,至今虽有定论却仍扑朔迷离,作为一桩悬疑,还是令人难以释怀。

不过一站上墓前的平台,不得不感慨这两人也算是有福。
可以180度无遮挡俯瞰京城,远处群山渐远渐淡,与天相连,怎么看都觉得无比畅快。

背后刷地一排,罗列着池田屋事件死难者的墓碑。
看到古高俊太郎等熟悉的名字,作为新选组饭此时内心各种复杂……

中途还有很多熟人之墓,全部赘述未免阴气太重,姑且略过不谈。(←我会说我压根就错过了晋作的墓么!
一路拾阶而上到最顶端,瞻仰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这得有多强的定力才能坚持不管他叫假发啊= =)
总觉得他的墓在京都有种说不出的微妙感。
对其而言,京都的横竖小巷,留下的怕都是不停逃避着追杀的记忆吧?
也是在这过程中,认识了夫人几松,最终像是陪着夫人长眠于京都的土地。
几松的墓就在边上,形制差不多,就是尺寸稍微小一点而已。


这边山头上躺着维新志士的英灵,下山进入博物馆,立刻变成新选组的纪念碑,其中反差之大不免令人觉得滑稽。这个全称为「灵山历史馆 幕末维新MUSEUM」的地方,不知从何时起,竟顺应时代潮流,变成了专讨历女喜欢的新选组博物馆,真不知上面的志士们若有灵,到底会作何感想。

里面因为不能拍照,只能简洁叙述。博物馆一共上下两层,和新选组相关的内容就有专题VTR小房间,各种相关史料,土方相关各种文书资料,池田屋等等的3D模拟视频,试卫馆的木刀,最后还能跟等身大人物像合影,还有各种各样GOODS= =尽管也有其他幕末人物事件的展品,但还是觉得新选组的出现率实在是高。←其实就算是其次多的坂本龙马也还是很奇怪啊!所谓的幕末维新,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嘛~!
展品多数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并没有见着真迹特别激动的内容。唯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卷队士英名录,那清秀的字迹,实在难以想象由岛田魁这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所写。(博物馆主页上可以围观)

以上,幕末相关史迹的探访,总之也才刚刚开始。

高台寺

2012-10-04 14:35:47 | お寺・お神社
乘坐巴士在东山安井站下车,往东上坡,前方通往灵山护国神社,左手边即是通往高台寺的小径,人们爱称其为「宁宁之道」。

太阁薨逝后,洞悉天下走势的北政所夫人主动让出大坂城西丸于家康,
独居于此东山之地,为供奉秀吉之灵新建寺院。
取其院号「高台」,名之为「高台寺」。
那边厢关原之战,冬夏之阵硝烟不断,终至家破人亡;
这边则禅寺钟声,春樱秋叶如在世外,不问人间变幻。
直至宽永年间圆寂于塔头之一的「圆院」,可惜当日有故不开放。

沿宁宁之道往前,不久就看到一条往上的阶梯,即通往高台寺。
石阶两侧绿树荫翳,是为古风貌保护区域,颇有出世之感。

然而可惜的是直接上了这阶梯,要知再往前行才是月真院。
「御陵卫士屯所迹」的石碑,就这样擦肩而过。
↑不过总觉得跟北政所夫人那大尺度的人物比起来,
提起御陵卫士,反而有煞风景之嫌。

境外设有休息处和纪念品商店,能看到外部庭院和库里。

经过方丈就能看到庭院,偃月池上移筑有秀吉遗爱的观月台。
话说高台寺内有许多秀吉曾经住过用过之处的遗物,这睹物思人,该是多么寂寞。

廊桥尽头为开山堂,不过不能从桥上直接过,需绕过一片庭院,这些石块布置,似乎也很有讲究。

开山堂内有三座像,中间是开山僧人三江绍益,右侧为北政所之兄木下家定及其夫人,左侧则是为高台寺普请出力的堀直政。
内部还有秀吉曾用的御舟的天井及宁宁曾用御车的天井。(←话说这个天井……中文总不能说是吊顶吧?

开山堂另一侧之池,名为卧龙池。
有木桥廊横跨其上,名为卧龙廊。

尽头就是作为访古者的最终目的地――灵屋。
内有左右两个厨子(←放置佛像的橱),其上有非常精致的莳绘。
那天正好都开着,有位工作人员手持比较煞风景的扩音喇叭重复介绍着那两座木像。
显然内部都不让拍照,多少有些无图无真相的感觉,时隔几个月,还是能记得右边太阁的木像依旧长得比较欢乐,而当听说左边北政所的木像下面葬着她本人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肃然起敬。

东侧山上设有茶亭,因内部屋顶构造呈伞一般放射状得名。
原由利休建于伏见城,后移筑至此。

总之一屋一舍,都含着纪念太阁之意,身处其中,不免觉得说北政所夫人在这里不问世事冷眼旁观实在是冤枉了她。而那些为了艺术创作YY她跟家康这样那样或者怂恿子饲的那帮武将投奔东军等等更是想当然。
战国时代的成功武将,许多人背后总有伟大女性在支持。
而在这个群体之中,要说宁宁真的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也未尝不过。

不知为高台寺的营建和北政所的晚年提供保障的家康,
内心是否慕秀吉有这样一位足以把持内外,雍容大度的贤妻;
但在妻子和儿子之间,想必又会庆幸自己的多子多福。
看来在那样的年代,还是结果最为重要。

从破草屋里的婚礼之夜开始,直至携手并立于天下之巅;
却有整整二十六年的时间俯瞰京城假浮华,思慕往事如云烟。
真该感慨「难波之事梦还梦」的,怕并非太阁,而是夫人吧。

金戒光明寺

2012-10-04 14:00:25 | お寺・お神社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谷本阵!
或者说是终于开始了洛东幕末史迹巡礼!
其实金戒光明寺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看的地方好歹这也是净土宗的大本山,但、
我发誓在冈崎道站下车的时候脑子里就只剩下“会津墓地、会津墓地……”这个很莫名的念头了。
↑而且回头想来,冈崎这个名字(←尽管跟那个川家发祥地完全没有关系)出现在这里,或许真是冥冥中的注定?

然后,继续保持着“庙社基本走后门”的光荣传统,
从公交车站过马路,走过一段长~长~的上坡道之后,いきなり眼前出现的就是……大片的坟地,哎?!
而且眼前的示意牌上还硕大写着“江供养塔”四个大字(←跟剧一样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我、说、毕竟是在寺院里面,总该尊称一句崇院的吧?就算是大河效应,“江”算啥啊|||||||||

总之先去左手边看寺院本身。
首先就是棵看起来似乎很有名的松树!(咦?)
据说是那个《平家物语》里面跟敦盛对战,赢了之后想起自己儿子就不忍心下手,但因敦盛视死如归只能下手之后就想开了出家了的熊谷直实、让我喘口气,曾经挂过铠甲的松树的――二代目!!←讲到后面一点没气势了……
貌似原先那棵年岁过高挺不住终于死了,现在这棵是后来又种的而已~
而熊谷的出家后就住在东山草庵,后改名为莲池院,成了这金戒光明寺的塔头之一。

大殿御影堂。重建于昭和19年。

到了大殿门口才发现山门其实在修,看来从后门进来……也没什么不对的。
实际上在川时期,整个金戒光明寺被改建为城郭的形制,因此后来京都守护职的本阵才会设置于此;
而且地势较高,站在这里同样能俯瞰京都市区,作为维护治安的据点,的确恰如其分。

大殿东侧是阿弥陀堂(←会忍不住想起会津若松的那个阿弥陀堂呢)

本来也不知道有什么看点,正在四下寻找会津墓地(←你够了)的时候,有个一看就是宅男的家伙(失礼~)跑过来说:乃是第一次来这里吧,那边那个阿弥陀堂的天井画有龙哦~京都很多寺院的天井都画着龙哦~(←这算是被搭讪吗(大雾)
于是就有幸拍到了这幅画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直接从室外就能看到的缘故,墨迹似乎已经淡去了不少,但依旧很有气势。


然后回到刚才那个江的地方继续找会津墓地。
朝着文殊塔一路往上,两侧都是广无边际的公共墓园。
地势高的关系,风比较大,卒塔婆(墓碑背后插的木牌)发出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嗯……孤身一人站在这种环境里真的还挺刺激。
顺带一提,文殊塔本是为了供奉二代将军秀忠而建。
因此这里有江的供养塔,以及春日局的墓等都不足为奇。(咦?知らなかった…)

而在这密密麻麻的坟堆里,间或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

或者这样的指示牌!

顺着这些指示牌七弯八绕了好久,终于在角落的角落里,找到了会津殉难者墓地!(热泪

内有一块大理石碑,记载着这片墓地的由来。
反光映出来的人影不是什么灵异现象,而是正在好边上除草的工作人员(笑)
因为他和噪音的存在好不容易找到这里的各种感慨和成就感全部被击沉Orz

这里一共埋葬着三百五十二位会津藩士及相关人物。
出人意料的是,真正战死于伏见鸟羽的只有一百多人,
剩下两百多名都是在会津担任京都守护职的五年间,
或在禁门之变等骚乱中战死,或因和攘夷志士打斗而死,
或其他各种原因甚至为了某些顽固的义理切腹自尽。
如果说新选组那群多摩百姓是为了成为武士的梦想而进京,
会津藩的上洛何尝也不是为了公武合体为宗家出力这一美好的向往。
这些人最终没能回到磐梯山下的故乡,但就算回去了,等待他们的也不过是悲剧的开始。

如今,每年六月第二周,都会举办类似于慰灵祭的活动。
据说,现任会津松平家当主会亲自出席。(←话说如今川宗家的当主和会津松平家的当主似乎都是容保公的后人,且都在NHK工作,容保公真可谓是人生赢家~)这也是喜欢会津的原因之一吧。

銀閣寺

2012-10-04 13:32:33 | お寺・お神社
坐巴士在银阁寺前下车,右手边就是著名的“哲学之道”。
位于银阁寺和南禅寺之间,因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喜欢在这里步行思考而得名。
对哲学兴趣不大,本来也没有计划步行这两三公里路。
不想乍一看风景相当漂亮,真可谓是“秋光穿透枯叶间,樱树落影溪水边”←好吧,我就这水平。。。


严格来说,银阁寺这个名字本来就是个错误。
银阁是建筑之名,慈照才是寺院之名。

进门首先是一片很有感觉的绿垣,颇具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

绕过所谓的「銀閣の垣」,就是著名的“银沙滩望月台”的枯山水庭院。
本该是很宁静的意蕴,被广角镜这么一构图,线条就变得非常有张力了。

庭院本身围绕锦镜池布置。
自进入京都之后,似乎所见庭院,一个比一个更为精致了。

后面有山,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寺院。
左边那个就是传说中的银阁,说是银阁,前几年检测发现,打从造完之后就根本没有贴过银箔。
说来,金阁烧毁也是近代之事,终究还是被复原了。
银阁毕竟建造当初就有贴皮的计划,只不过当时幕府财力有限,无以为继。
而到了当代,为何不索性把它变成真的银阁,也算完成当初义政公的一个夙愿。
那么如此俯瞰,视野中有个银光闪闪之物,不知会是怎样的风景。


京城三面环山,东边与琵琶湖之间的山,素有“东山三十六峰”之说。
足利义政于这东山之地,开创了所谓的东山文化。
上承华贵的北山文化,下启绚烂的安土桃山之风,唯有这段讲求幽静侘寂。
如此想来,有名无实的银阁,反而给人无限的遐想。




東寺

2012-10-04 08:31:07 | お寺・お神社
东寺建于延历年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后,是为护国之寺。
故在平安三百年间,作为真言宗根本之地,地位极高。
位于罗城门(即那个有名的罗生门)之东,与另一边的西寺相对,分守东西京城。
而如今的京都,已难寻当初朱雀大街那道中轴线,据说应是千本通的位置。
对访客而言,远不及如今成为交通要道的堀川通和乌丸通来得熟悉。
东寺以西,基本都是原理喧闹的居民区,罗城门的遗迹,静静伫立其中。

本来,前往东寺就该有这么访古的心态,却生生被交通折腾了一番。
依东寺那个做得挺华丽的官网所写,东寺西门前、东寺南门前、九条大宫、东寺东门前四个公交车站均可到达。
我们选择在东寺西门前下车(实际上还不小心多坐了一站),发现那个方向只有一扇貌似工作人员出入的小门= =
进去之后似乎是进了寺院的西院,不过到是正好看到弘法大师当年住过的御影堂。

而更坑爹的则是南门,那看似最正的门、其实压根、出不去的好不好~!
↑因为原先查好的线路是从南门坐车去下一站的,瞬间又崩溃了。
实际上最靠近售票处的出入口……是停车场的入口(殴)
最近的巴士站,则应该是东寺东门前吧?(但真正的东门又是压根不开门的囧)
↑以上,可以引以为鉴。

金堂、讲堂以及五重塔位于收费区域之内。

与前几日在奈良看到的寺院最大的不同,不愧是在京都,看点果然还是在于庭院。
尽管季节还未到,但已依稀可见红叶的兆头,足以想象一个月后这里的风景。

水景小品齐全,虽然不大,但很丰富。


东寺的五重塔,高54.8m,是日本最高的木塔。
总觉得京都的塔远比奈良要少,市区内只有这个和八坂神社的五重塔。
于是它们也都自然成了京都这座城市的象征。
当初建造京都塔的时候,也曾因有人执着于不能高过东塔起过纷争,
结果在城市建设面前还是妥协了,将塔身部分都算作构筑物了事。


东寺的金堂和背后的讲堂都是公元九世纪所建,十五世纪末年烧毁。
讲堂不久就得以重建,而金堂则等到庆长年间,受丰臣秀赖捐助才重现于世。

東本願寺

2012-10-04 07:31:00 | お寺・お神社
京都四日,住宿于车站东侧的Century Hotel。
酒店本身内装挺高端,服务态度更是无从挑剔,加以低廉的价格,值得大力推荐。
唯一瑕疵,低价的或许是靠线路一侧的客房,电车的噪音还是颇为扰人。(←但有机会看到N线并行,也算不错的风景)

说这些,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早上七点就开始就开始暴走了||||||||
首站则是五六点就开门,与车站近在咫尺的东本愿寺。

此行最大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件事:
之前两次路过京都,造访的都是这家お東さん而不是隔壁的お西さん。
而会对这家印象深刻,则是05年和08年分别见到的墙上两句话:

在日语还一知半解的05年觉得左边这句话貌似挺不错的;
等到语言上基本无碍后的08年蓦然发现多出来了右边这句,而且明显更具深意。

那么这是正门。

阿弥陀堂正在修,御影堂则是前几年刚刚修完。←咦?这么说来前两次来的时候,看到的应该也是在修的场景?!

还是很喜欢这种可以赤足行走的「縁側」。←话说,东边和西边不管是堂内还是走廊的装饰真的很想象,总是会给人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呢。


但实际上,上次走访东京台东区的东本愿寺时已经科普过一次了――
这个「东本愿寺」名字的由来,纯粹只是因为它在西本愿寺的东边而已。
那边厢才是供奉着亲鸾上人的真正本愿寺派的本山,这边则是真宗大谷派的本山。
真正东本愿寺派的本山则是台东区那个怎么看都不起眼的寺院。这下总算不会再忘记啦~!

奥千本(水分神社・金峯神社)

2012-10-03 15:10:18 | お寺・お神社
终于可以说说吉野山上最坑爹的奥千本部分了。
整座吉野山,从下往上,有好几处赏樱的地方,分别叫做下千本、中千本、上千本,以及山顶藏得比较深的“奥千本”。除了春天能看樱花,秋天能看红叶之外,奥千本还有两个神社:水分神社和金峰神社←这两个都包含在纪伊山地灵场及参诣道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所以起初觉得既然到了总得去看看。
对不能租车的国人来说,前往奥千本唯一的方法就是等那一小时一班的巴士。(啊、当然、在山上无比绝望的时候我们被山上的住民建议走下山←嗯,他们表示往下走又不累的咯,扶额。)在如意轮寺的巴士站――其实就是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下完全没有人的地方竖着一块牌子而已,比预定时间晚了10分钟左右,开来一辆中巴车,那就是传说中的巴士了。一路盘山而上,在山顶某个大鸟居前停了下来,车上有一组客人下了车,然后司机爷爷对另一组客人说你们还要再等等,就、这、样……直接开走了~!哎?!等反应来刚那鸟居的地方就应该是金峰神社的时候,巴士已经开到了高城山瞭望台那站,另一组客人下车后,司机爷爷终于问我们要去哪,但已为时已晚。←而且这哪里都查不到票价的巴士只开了没几分钟居然每个人要500日元,好贵!
因为下一次回程的巴士要等两个小时才会来,就只能在这两个小时,靠步行走完所有景点了。
首先,既然已经到了瞭望台下,总得去看看风景,尽管还要爬上一段很陡的坡路。

上面有一片根本无人打理,杂草丛生的平地,外加一个小小的瞭望亭,不过亭子里面还算干净。

时间是十月初,山下还是一片碧绿,山顶却已经有些许红叶,算是意外收获。

四下无人的一片幽静之中眺望远山,不可不谓心旷神怡;再一边围观国内高速大堵车,心情于是就更好了。(你够了)


但、悲剧从这时候才刚开始。
我们下车的高城山瞭望台其实在中间,水分神社位于山下大约1.5公里处,金峰神社位于山上大约1.2公里处,因为只有金峰神社那里可以坐回去的巴士,于是……又是一次体力的考验。更何况山路两侧全是茂密的树林,即便是正午,还是有种阴森感,要不是偶尔有这么一辆山上住民?还是自驾车游客从身边开过的话,的确很有产生灵异事件的氛围。(←当晚回到酒店看新闻说长野那边最近有熊出没的时候母上就开始各种后怕了XDDD
然后、然后就看到水分神社的红色鸟居。

算是山门?

进去立刻就觉得很囧,规模小也就算了,关键是!那玩意真的一、个、人都没有!!


虽说这种建筑形式还挺漂亮的,似乎在别处神社不太见到。
怎么看都已经荒废到了一定程度,边上绑着的おみくじ也久经风雨,不,不对,这里面哪有卖签的地方啊我说!!
可是,或许是因为真的不沾人气,整个神社反而给人超尘脱俗的感觉。
就好像不小心穿越到了一个被时光和尘世都遗忘的地方,尽管满是尘埃,但一切都还完好无损。
一定要说的话,这、大概就是吉野奥千本的魅力了吧?


然后哼哧哼哧回头上山三公里,到了金峰神社。
有了前面那个的心理准备,再看到个完全没有人的神社就已经有免疫力了。
这个神社前有长长的神道,边上立了好多块碑,看内容都是某某公司来这里,厄,用中国话来说是拓展训练?十年二十周年纪念碑云云。
看样子,古时候的修验道在今天还是改头换面地存在着嘛~!

本社远没有水分神社来得有特色,也许是空间没有限定,所以没有水分神社特别离世的感觉。
神社来历不明,《荣花物语》中提到藤原道长曾来这里参拜,但不知道是否跟他有更多的关联。

匾额上金峰神社四个字已经模糊得几乎已经看不出来了。

神社后面还有长长的山路,通往什么义经藏过的塔(←所以说他到底藏过多少地方啊!!!)和西行庵,时间和体力有限,实在没法去了。
最后再来一张远眺的吉野山景作为终结。

願わくば、今度は桜の季節にまた行きたいね。


如意輪寺

2012-10-03 12:18:59 | お寺・お神社
在吉野山的诸多景点之中,如意轮寺在位置上绝对属于比较坑爹的那个。
当然估计游客之中,会选择去那里的人并不多,所以应该坑不了太多的人,但不幸的是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目的只是既然到了这里,总要看一眼、其实我并没有太大兴趣的后醍醐帝的御陵而已。
从吉水神社回到山路一路往前,路过我们住宿的温泉一条街,看到这样的岔口,左边就是前往如意轮寺的步行路。

当地人会好心地告诉你山路比较近,二十分钟就到,而且沿途的风景放在照片里的确也还不错。
但事实上,那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山间小道(有些地方还压根没有路)花了十分钟时间不停地下山下山下山,
然后到了底谷跨过一条山涧再180度掉头花上更多的时间不停爬山爬山爬山而已。

等到如意轮寺的山门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已经彻底精疲力尽。

不过回头看爬过的阶梯,其苦修的,这画面依旧很美。


寺院本身兴趣不大,不过意外的跟藏王信仰没什么关系,而是净土宗的寺院,本尊为如意轮观音。


边上有条小路通往山上,先头立有宫内省的告示牌,最上面,就是后醍醐的御陵。
嗯,反正次数多了也就不会再为霓虹人朴素的墓葬觉得惊讶。
只是回头想想,那也算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如今静静躺在这里,笑看江山千万转,这个国家的人所崇敬的,还不是他们那家人。


边上有个类似宝物馆的小房子,兼做目测是住持一家人的起居场所。
宝物分为两类,佛像以及南朝遗物,尤其是楠木家相关的物件。
后者之中最有名的就是画面最右楠木正行写下辞世句的门扇。

庭院之中,有楠木正成出战前与儿子诀别那经典一幕的石像。


回程时被告知其实寺院另一侧是通机动车路的。
不过离吉野山上唯一的那条公交路线还有很长的一段的山路要走。
只是比来时要平缓许多,心情自然也就畅快了起来。


在国道上远望吉野的群山,的确有种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之感。

吉水神社

2012-10-03 11:00:08 | お寺・お神社
从金峰山寺沿山路向上走不久,吉水神社的鸟居就出现在路旁。
一路上两边多为商铺,当时早晨九十点钟,边上的店铺正拉出遮阳棚,将整条路都罩上,这倒是个好思路~!


穿过鸟居,下个坡再上个坡,才能看到神社的入口。


吉水神社原是金峰山寺的吉水院,出名自然是因为南北朝的时候,后醍醐帝在吉野山蛰伏,这里曾成为过南朝皇居。
至于成为神社,且祭后醍醐为主神,则是明治维新后神佛分离之际的事。
换句话说,也是那时候强调皇权背景下的产物。
不过,我虽无法认同后醍醐帝的政治理想,对这个人物本身却并不反感。
至于南朝的许多人物被后世过分抬高誉为忠臣云云,反而有些变味。
原本想说,这个神社风景不错,南朝皇居内遗物众多,门票又便宜,堪称本次旅途中性价比最高的景点之一。
没想到回来一看他们家主页,发现宫司桑居然每天都转了好多条支持维新之会,或可称作愤青的博客。
除了「無粋」二字,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言。

言归正传,还没进门,就已经能看到后醍醐帝的诗碑。
但更吸引眼球的反而是边上这块白樱十字诗。
传说当时后醍醐被流放去隐歧的时候,佐佐木道誉等人曾打算去劫人,但最终失败了。
其中有个叫儿岛高得的人物,想方设法到了后醍醐帝居所外面,削下樱树皮后,写下了这首十字诗。
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
上天不会不回报勾践的卧薪尝胆,只是范蠡这样的忠臣还没出现。←总觉得有些微妙。
儿岛究竟是否有其人并没有定论,不过,大家都懂的,后来他也成了历史书上的红人。
(↑可是,貌似大河太平记的时候完全没提这回事啊……)
以上就是下面这张照片上那玩意的来历。


进入正门之后,又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场地。
其中有一绝佳的瞭望之处,名为「一目千本」,一眼就能看到千本樱花之意。
现在这个季节还是一片绿色,不过,还是能从不同的绿色中,想象出春天的满目粉红。
↑该说太阁还是为后世做了不少好事么XDDDD


庭院右手边为神社。


正前方则是作为南朝皇居的书院建筑。
大概是因为游客稀少的缘故,压根没有人在,台上写着:要写朱印或者有其他事可按铃(囧)
按了之后过不了过久,从外面进来了那位愤青宫司桑(还好是事后看他的博客,要不然真不知道如何面对Orz)。


里面,说穿了就是个博物馆。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在后醍醐之前,早有义经先到过这里,这是义经当年用过的房间。←话说回来全霓虹有多少个义经躲过的地方啊!


这间则是当时的行宫。话说回来,整个书院一共也没多少大的地方,看起来又很破败,要在冬天走廊外面就是北风呼啸的山谷,南朝的历代天皇勉强住在这里,也实在是不容易。


除了房间之外,里面陈列了许多义经、南朝、以及太阁相关的物件。
比如这个经常出现在游戏道具中的义经用过的色色威腹卷。

比如弁庆、佐藤兄弟等郎党用过的武器装备。

比如后醍醐帝御用的各种生活用品。(←果然跟武家大人的东西很不一样XDDD)

比如太阁爱用的镀金屏风。(←秀吉出现在这里真的很有违和感,人家都是避难来的,就他来这里游山玩水)

另外值钱的还有传说中后醍醐帝御制宸翰什么的,不过反正字也看不懂,姑且略过不谈。

外面勉强有个庭院,而且树丛间还能远望到金峰山寺的藏王堂。
不知道当时陷于苦境的后醍醐帝,凝望着这样的风景,是否会回想起京城的如梦似幻。

金峯山寺

2012-10-03 10:06:15 | お寺・お神社
金峰山寺是日本修验道的大本山,本尊为藏王权现。
以前跟二十多公里以南的山上岳的大峰山寺分别被称作山下藏王堂和山上藏王堂,两者不可分割。
中世之后分为本山当山两派,本山为天台宗系,当山为真言宗系。
起先当山派在这里占据优势,进入江户时代天海僧正成了这里的学头,金峰山寺就从属于日光轮王寺了。

话说回来,不是号称修验道是与神道和佛教都不同的日本独有的从山岳信仰发展来的宗教么,
究竟是怎么着跟佛教的天台宗和真言宗扯到一块去的,倒是让人有些好奇了。(←不过宗教的坑还是太大。。。)

地点位于吉野缆车上站附近不远处的,紧贴山路边上(应该说是紧贴着寺院,修了唯一这么一条某些路段只能单侧通行的山路←据说四月樱花季节这条路是禁止一般车辆通行的)。

内部空间以藏王堂为核心,前面左右两列着爱染堂、观音堂等小堂。


藏王堂几经盛衰,目前的建筑是天正年间在依靠丰臣家的捐寄重建的。
尽管年代不算久远,但这恰到好处的斑驳情况,不由让人想起东大寺的南大门来。
说来这个藏王堂跟东大寺也算有些缘分,高34米,面宽进深均为36米,还真是继东大寺金堂之后,规模第二大的古代木构建筑。


堂内布置与一般佛寺略有不同,乍一看不见藏王踪影,里面白色围栏部分是供香客使用的隔间,每组客人都会有专人指引到单独的隔间里,然后才能看到藏王尊容,颇顾及隐私,内设专门的手帐可签名留念。


外观退远了看,重檐歇山构造比例恰到好处,不似近看那么残破,反而有种雄健之美。
门前种有四棵樱树处,据传是当时跟北条家打的时候护良亲王落城前举办酒宴的地方。

后来,村上义光作为影武者代替护良亲王在二天门(目前已毁)上自尽,被作为忠君的典范流传了下来。
镰仓为纪念护良亲王的镰仓宫里也设有村上社,好吧,我就是想说隔了一段时间,在不同地方看到关于同一段历史的遗迹会觉得很怀念呢。


边上还有个跟后醍醐有关的稻荷神社←反正这座山上遍布着跟他有渊源的东西吧。

这是与先前的仁王门相对一侧的出入口。
其实这么想想整个寺院的规模也不算大,只是跟这座山上其他庙社比起来,已经可算是立派了。



橘寺

2012-10-02 16:20:41 | お寺・お神社
从石舞台回近铁飞鸟站,一路基本都是下坡路,骑得相当轻松。
这段路上有许多寺院和古迹,橘寺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冈寺是俯瞰之处,那么橘寺无疑适合仰望。
层层后退的金色稻田,有层次感的屋檐,以及背后的青山,自然的水平线条实在很美。


橘寺是传说中圣太子所创建的七座寺院之一。
另有传说太子就在这附近出生,因为某路口处能见到这样的纪念碑。


进门先见本堂,本尊为太子。


然后,就见到了本次旅途26所寺院中最繁花盛开的庭院。

夏末秋初的明日香村,是最佳的彼岸花观赏地点。
不过野外的以红色为主,这里却盛开着大片大片白花。

比起红色的妖娆来(哪有!),白色更显纯洁,倒是跟寺院的氛围非常相合。



满院子的芙蓉花。

最深处的往生院,整个屋顶都画满了各种花卉,据说是某画家所作,共260幅,作为供奉之物放在这里。


橘寺应种有橘而得名。至于橘的由来,据传垂仁天皇命田道间守去海外找某种果子,结果他找回来就是当时叫做“非时香果”的不老不死果,后来名为橘的植物。后来皇家一直都喜欢说的右近之橘,左近之樱,貌似就是因为橘原本被视作神果←所以说怎么都该搞点不那么常见的植物嘛= =||||||

结束之后本来还打算顺道看一眼天武持统墓,因为在飞鸟时代众多天皇之中,对这对夫妻能协力执政还是挺有兴趣。无奈时间已迟,要不然不上吉野山的晚饭,只能留待将来。
不过这么骑车在明日香村转了四个小时,的确对此地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奈良因为受唐风影响太重,朴素之中不免透着官气,京都更是酝酿出了一种精雕细琢之美。而飞鸟,总觉得哪里跟东边的镰仓有些相似,都有种毫无造作的自然之美。当然,镰仓多少有些东国武士的朴素感;飞鸟嘛……好吧,就用旅游宣传册上所谓的古代浪漫情怀。
希望有缘能再度重访。

岡寺

2012-10-02 15:00:14 | お寺・お神社
从飞鸟资料馆出发,沿国道15号线一路往南,经过一段没有动力的自行车根本不可能骑得上去的陡坡之后,左手边就能看到冈寺的指示牌。
不过陡坡虽陡,中途的风景却很不错,明日香村地势东高西低,西面为铁路,东面就是冈寺所在的群山,所以在国道上时不时有俯瞰整个村庄相当好的视角。但、视角虽好,中途实在虚得不行都没好好拍照,这直面阳光曝光一塌糊涂的照片……姑且也算是种纪念吧|||||||


在边上的停车场停好车,继续爬上高耸的阶梯,再往里,就能看到冈寺的仁王门了。
正巧有一组学生在买票,因为学生是能打折的,她们买完之后门房大爷(误)抬头问了一句:“你也是高中生?”然后看了眼搁在边上的单反,“应该不是吧?”……看来,一定要装嫩也不是不可以呀(乐)。

冈寺的基地原是冈宫,是那位英年早逝然后为了把皇位顺利传给他儿孙导致史上1/2的女皇都出现在这个阶段的草壁皇子的居所。寺院的本尊则是如意轮观音,属于西国三十三番所之一,殿内还有一块专门展示区,陈列有许多雕刻精美的佛像。

本堂还在山上方,途中能经过一处三重塔。

另有一片挺有意境的小庭院,这里也是俯瞰飞鸟的绝佳视点。

最后到达本堂。

总之,整个冈寺的印象,就是心旷神怡的畅快感吧。


飛鳥寺(蘇我入鹿首塚)

2012-10-02 12:59:42 | お寺・お神社
继续回到橿原神宫东口,沿国道124号一路往东,大约骑行2.5km,再往民宅堆里一拐,就到了日本最早的寺院(当然同气连枝的奈良元兴寺也能这么说,而且只是创建最早而已,建筑本身都是后代重建的)――飞鸟寺。
途中会路过传说中俯瞰飞鸟地区视角最好的甘樫丘,仰望正午的苍天,想了想还是迎风直接骑过去了= =
尽管背后是民宅堆,但寺院门口却有一片开阔的场地(估计是停车用的),再往前,是大片的农田和青山。

入口很小,目测规模甚至小于元兴寺。

本堂……也很寒碜的样子。不过据说在现在本堂的位置,发掘出了当年的遗迹,从遗构来看,原有的伽蓝应是以五重塔为中心,三面围绕着中、东、西金堂,周围一圈回廊的形制。

本堂一侧是片小花园,有块牌上写有:春风以接人,秋霜以持己;殷勤以接人,恭谦以持己。←是句不错的话。

飞鸟大佛据传是公元609年代所铸造,各部分细节能看出受北魏和百济的影响。铜像留传至今,难免有各种损坏。不过内部竟然允许拍照,不免怀疑放在这里的到底是不是本物。

从↑的角度看,这尊如来佛像巍然镇定,不过换↓的角度……厄,被一群女子高生举着相机围观,就算是大佛也会羞涩的嘛!

里头还有内庭院,边上一个小房间有些发掘品展示。

外面就是我所热爱的飞鸟的自然风景了(可惜这张上没能拍到鲜红的彼岸花)。只要不是冬天,在这种田地间骑车实在是件幸福的事。

寺的西边就是传说中的苏我入鹿的首塚。
厄……这么光天化日没有任何遮蔽任由人围观(而且边上的地还在挖掘中),若是真塚,则不免为主人觉得可怜。
但能从那个年代保留至今一千三百多年,就算只是这么弹丸之地,也实在难得。
当时入鹿被暗杀的板盖宫遗迹,也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飞鸟虽小,历史却足够丰富。

去的时候正好边上有个老年旅行团(误),导游在讲这个五重塔的含义,于是顺便学习了一下。
这种墓塔,从上至下,依次代表着:空(宝珠形)、风(半月形)、火(倒锥形)、水(圆形)、土(四方形)。
取自自然五行之意,但跟中国人所谓的金木水火土有那么点微妙的区别。

橿原神宮

2012-10-02 12:29:14 | お寺・お神社
飞鸟的诸多古迹,遍布在近铁橿原神宫前站、冈寺站、飞鸟站之间。
当然也有观光巴士运行,但时间间隔较长,最好的交通方式 莫过于租一辆自行车,可在三个车站任何一处租借及归还。(不是同一处借还要多收200円)
鉴于上次在镰仓上下坡的悲惨经历,这次原本计划怎么都要弄量有动力的车,结果完全没有。
装有变速器的也只有26寸完全不能接受,无奈只能全靠体力了。
好在全程需要爬坡的仅在冈寺和石舞台附近,虽然有些辛苦,也并非不能忍。

租上自行车,先去了车站边上的橿原神宫。
选择这个,完全是受旅行攻略书的影响,说跟传说中的神武天皇有关。
(神宫后面还有神武天皇陵←话说没有实证的人物居然有陵,也就是个象征吧)
租车的地方再车站东口,要找个地道穿过铁路,在民宅区里绕一阵,才能来到神宫前广场。

入口是个木制的大鸟居。有明治神宫的影子。

顺着砂石参道往里走,中间并排三座桥,又一个鸟居。

神宫正门朝西,前面是一个大池塘,风景还算可以。

神宫正门。上书纪元两千六百七十二年←这个当然也是传说。

本殿。好吧……我不得不承认当初会想要来看看这东西,就是被图片中这个建筑的屋顶形式吸引。

内拜殿也就只能远观,就觉得空间真的很大而已。


本来就觉得走过即罢。
回来翻了一些历史学者的书,才明白这东西建于日清日俄前夕的1890年。
且不说究竟是不是完全出自这个目的,但强化皇权和国权观念,则无疑是其结果。
在那个年代拿神武天皇来说事,同时,昭和15年(二战期间)还进行了纪元2600年盛大的纪念活动。
不是说不该纪念神话中的人物,但很难不带着任何政治的眼光来看待这里;就如同东京的明治神宫,还有那风波不断的靖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