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TDFK

とある中国人の47都道府県巡回の旅記。建築・歴史を中心に。

東大寺

2012-10-01 16:48:07 | お寺・お神社
上一次来东大寺是08年的冬天,进去的时候天色尚好,出来就漫天飞雪,倒是别有情趣。
当时体验过寺前的鹿如何见了食物立刻变凶悍,至今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喂食。
不过这次正直修学旅行期间,一路上还是有无数的女学生,勇于尝试买饼之后被鹿狂追的壮举。
也许是学生反应更为夸张,看着还是挺有趣XDDD
不过,若说有什么始料未及的,就是残夏气温尚高,满地的鹿粪原来有那么浓烈的味道!
东大寺里的各位师父,乃们真是辛苦了……
说到鹿,还在寺门前围观了小鹿喝奶的难得风景。
古诗云呦呦鹿鸣,还真是这样,而且实在悲戚。


回到正题,时隔四年,再见东大寺那看起来无比残破的南大门,觉得无比怀念。

伽蓝仍旧是奈良众多寺院可见的形制,周围一圈回廊。从回廊一端入口进入,见到了久违的金堂。

但实际上现在的金堂已经是江户时代重修的赝品,而且最为可惜的变更之处,是横向长度仅有建成当初的2/3,因此金堂的立面比例,怎么看和奈良时代的建筑有区别。如今,只能从模型上体会当初伽蓝的风貌,金堂水平舒展,东西两座塔傲然而立。(←边上有注,这些模型都是某某少年劳改所的劳动成果。的确是很有益的社会劳动呀~!)

同时,这又是奈良,或者是日本现存寺院中少有的可在室内拍照的金堂。

说到奈良的这座大佛,打从看过《大佛开眼》之后总算对那个时代的事情又有了更多了解。
总之为了这座大佛,搞得民不聊生,一片破败,还数次迁都,结果又不得不迁回来。最后圣武天皇倾尽全力造就的这座人间净土……究竟有啥意义呢?反正在片里是完全没看出来。(←当时看片唯一的感慨就是吉备真备在唐土学到的那套真管用啊,回到霓虹轻松把政敌全灭了不是么!)
出门再给张正脸。


这次故地重游,最重要的目标是上次错过的、传说能俯瞰奈良全景的二月堂。
出了伽蓝,往东上坡,首先是一大片古老的树林。

然后登上一段很宽的阶梯。

往上有二月、三月、四月三座堂。貌似其中比较重要的其实还是又名法华堂的三月堂?
那么左首高台上的,就是二月堂了。得名于旧历二月的修二会,又名取水,但实际上却是点起一排火来,因为这个火还被烧掉过很多次,如今能看到的建筑是江户时代重建的。

登上二月堂,大和国的群山和街镇尽收眼底。

经常会出现在旅游宣传册上的,则是这种带上一部分挑台的构图。视野开阔,就会给人一种非常畅快的感觉。

内部供奉的是十一面观音,有大小两座,均为秘佛。


从山上下来,回到东大寺前,水池边貌似是一老外在作画,也算是不错的风景。

春日大社

2012-10-01 15:00:07 | お寺・お神社
春日大社是藤原氏的祖社,其根源自然是鹿岛神宫,祭祀的主神为武甕槌命。
当初天照大神曾令鹿神天迦久神向武甕槌命传命,故有鹿为神使之说。鹿岛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随着藤原氏落户(误)平城京,鹿岛神宫的鹿也被送到这里,小心保护。
所以现在奈良公园散养着这么多鹿,鹿也成了奈良的象征。归根到底,还是托了藤原氏的福。
但现实中,春日大社的鹿远没有东大寺多,不知道那厢的奈良大佛看着这些串门的神使,会作何感想。

言归正传,个人觉得奈良县厅的这栋楼长得还挺欢乐,姑且存照留念。(←明明就是题外话好不好!)


坐奈良市内BUS,到攻略书上号称至神社步行距离最短的那站下车,停车场边上大约是这样的风景,于是很自然地向前走、结果……不幸其实那又是通往神社背后的路。

其实我对春日大社的理解也就停留在篇首最基本的层次,因此到了现场才有些明白,这里面其实有着无数个分社,比如这个是专门用来祈祷家里祖辈亡灵的。

又比如收费区内能见到这样标示着各种祭神的木牌。

从这条路走,的确不过多久就能看到大社,正脸如图,再进去要买票(但其实里头也没有特别值得看的内容)。


要说肉眼直接能看到的震撼光景,在神社内,是廊下密密麻麻悬挂的铜灯笼。
有青铜黄铜两色,与神社的赤红掩映,总之就是一片和风的感觉。

在神社外,境内的树林中,则是大片大片盖着厚厚青苔的石灯笼。
上书年号姓名住址捐进数额,大号灯笼猜测应出自江户明治大正时期大坂的商人。
因年岁久远,石灯笼几乎与树林融为一体,颇有历史感。

树林间,偶尔可见小鹿的踪影,上前拍照,也完全不怕人,看来已经习以为常。


方才因为走的是逆流线,因此出来的时候才依次看到了神社的正门――

可算是山门的第一鸟居以及世界遗产的标志――


边上有个看起来很破的宝物馆,以及其实规模也不大的万叶植物园。
装一下文艺选择了去万叶植物园……的确要有文化才能装,里面都是万叶集中出现的植物,配有诗歌,若不懂诗,则乐趣就少了一大半。

我等俗人,最感兴趣的就是其中种有各种品种的五谷,比如这稻,就很是罕见。

元興寺

2012-10-01 14:06:53 | お寺・お神社
从兴福寺出来,绕过猿泽池,进入类似于奈良最古街镇部分的「奈良町」,一下子就有时光倒退的感觉。
兴福寺靠近奈良公园,那边还是一片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到了这里意外人烟稀少,四下一片安静,连找个吃午饭的地方都异常困难(←据说那天是周一,好多店就歇业,囧)。最后找了家很隐蔽的お好み焼き店,七八个位置,一位上了年纪的欧巴桑独立经营,倒也挺有下町的风景。
元兴寺就在这片安宁的街区之中,意外的,在奈良这许多寺院中,最具浓浓的飞鸟风情。
这次旅行,对明日香村以及飞鸟时代,都充满了好感。
与那个时代相比,会觉得奈良已经被大致雕凿,京都则更是浓妆艳抹,失去了那种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美。

飞鸟时期,佛教传至日本,当时的掌权者苏我马子在飞鸟建起了日本最古老的正宗佛寺,法兴寺。
后来,都城迁至平城京,法兴寺的一部分也迁至奈良,就是眼前的元兴寺。
话说回来,跟苏我家渊源颇深的这寺院居然跟藤原家氏庙兴福寺近在咫尺,却也能相容。当然盛者自盛,衰者自衰,后来兴福寺逐渐兴盛,元兴寺逐渐衰败,如今这小小的伽蓝之中,只剩下镰仓时代由僧房改建的本堂、禅室而已,根本无从想象当年堪与东大寺相提并论的规模。

本堂比较神奇之处,在于其面宽六间,正中带柱。之前看法隆寺的中门还未发觉,等看过真予罗姑娘的游记,再联想到法兴寺最初建立之时其实也跟太子有所关联,莫非,此地也有什么镇魂之意?
当日进入本堂的时候,正巧碰上像是附近的中学生在这里授课,先生站在坛边讲述飞鸟时代的历史,学生们在佛坛前席地而坐,手执讲义还有人在认真笔记,能有这样的授课真是非常幸福呢。(当然几乎进入睡眠状态的男生也不是没有,笑)
开始凑着一起听讲,看着貌似短时间不会结束的样子,就起身自己逛本堂内部了。尽管空间很小,但内容却很丰富。比如与其他寺院不同,这里的本尊是奈良时代的学僧智光所制的曼陀罗。又比如……在最里面那堵墙的左右两侧,分列着许多古人的牌位,其中川十五代将军的牌位格外醒目,似乎是缘于江户时代,奈良乃是天领。又,其中家康与家光的牌位尤其巨大(经常被无视的某二代真可怜),家康那块写的还是「东照大权现」,这种的放在寺院里其实真心挺微妙的。

本堂背后连接的就是禅室。而禅室屋顶右上部分和本堂屋顶背后的一部分,所用的竟是飞鸟时代的瓦片。禅室的某些木材,经检测比法隆寺的木材更加古老,于是这个小小的寺院,更添其与众不同的价值。

本堂边上有一座看似非常普通的宝物馆,里头最有价值的,则是当初元兴寺五重塔的缩小模型,制于奈良时代,比例虽小,内部构件一应俱全,可以想象当初真塔的雄伟气势,据说比东寺的塔还高。

不过说元兴寺还真像飞鸟的寺院,另一大原因则是院子虽小,花卉众多。

本堂前大片的荻花,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院内地上满是石碑,其间彼岸花盛开,更觉萧瑟气氛。

另一片地上则开着紫色桔梗,又是另一种风情。


门口写朱印的师父相当热情,进门前打听附近吃行相关信息,都会一一回答。参观完毕,问他这些石碑究竟是墓碑还是什么?彼却被问住了,一说是纪念碑,又说也有墓碑,还有石佛的说法。最后听闻我是中国游客,就反问说庭院中那些桔梗,英文名叫做Chinese Bellflower,不知是为何,这下轮到这边茫然了,笑,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桔梗的英文名字嘛,从此对此印象颇深。

興福寺

2012-10-01 12:54:17 | お寺・お神社
兴福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兴衰,同时意味着藤原氏的兴衰。
其兴建,是为藤原氏之祖镰足祈求病愈;
其衰败,说是源平合战战火波及,更折射出以平氏为首的武家取代公家的时代变迁。
不过,衰,却未亡。
就如同公卿名门,在之后漫长的历史之中,虽非主流却依旧不可小视。
于是兴福寺如今也依旧伫立于此,尽管伽蓝依旧残败不完,
但光看国宝馆里那历历佛像,当年莫大的势力,就可窥得一斑。

如今,金堂只剩东金堂,是圣武天皇为祈祷元正天皇病愈而建。

天平样式,可见屋檐起翘比较夸张(←话说……这个学名应该叫什么),昂的部分特别突出,包括五重塔也是如此,这在其他寺院也不多见。

金堂内供奉的药师三尊,据传是从飞鸟的山田寺抢来的,关于山田寺,等到飞鸟篇还有后话,只是想说,能保存至今,当初这一抢也还算有意义吧。

五重塔则是光明皇后发愿所建,是仅次于东寺的日本第二高塔(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东金堂和五重塔在室町年间被烧毁,并重建,因此至今,总算也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中金堂则在大规模重建之中,号称要恢复当初的原貌。

中金堂的另一侧意外的不是什么西金堂,而是南北円堂,与法隆寺的梦殿一样,是八角形的佛殿。

寺院南侧,是硕大的放生池猿泽池,从这个的大小也可想象当初寺院的兴盛景象,据说每年都会在此举行大规模的放生活动。


南都北嶺。
南有兴福寺,北有比叡山。
南都在源平合战中陷落,北嶺则被信长烧毁。
这么想来,信长和清盛,在某些地方,确有相似之处。

这么结尾很突兀?

唐招提寺

2012-10-01 10:40:09 | お寺・お神社
从药师寺北门出来,沿着小道一路往北,很快就看到了四年前见过的熟悉风景。(记得那时候有在边上的自贩机买过饮料什么的……)

然后一入境内,就见到了当初未能见到的金堂。

初一见,略觉失望,印象中标准的唐风建筑,似乎屋檐应该更加扁平一些;但由远及近,从端庄变得飘逸,则顿觉大不相同。
其实最初的时候,南大门与金堂之间应该还有中门的,后毁于地震,再未重建,于是一进大门就能看到金堂全景,的确突然,但,如果有了中门,恐怕有些视角是再也看不到了。

金堂所用,至今仍有九成以上是天平年间的木材,但或许是因为刚刚完成修缮,看起来却不似东大寺山门之类的荒废,保存状态极好。

金堂左侧,有小路通往戒坛。

记得上次来的时候也是先径直走到这里,不过其实这也是个假古董,而且是否真的建寺当初就有这个,还存在争议。
绕过金堂背后往右手边,是放置有鉴真像的御影堂,平时并不开放。

再往前,就是上次也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的鉴真墓园……的苔藓。

怎么说呢,唐招提寺虽然是奈良时代的寺院,形制却与其他那些四周有围廊、金堂和五重塔并排而立的伽蓝很不同。
尤其同在西京,跟边上药师寺的规整简直是天壤之别,充满了乡间野趣。

究其原因,就得提到鉴真东渡这件事本身。
简单来说,奈良时期尽管国家制度在向唐学习追,但对百姓的剥削随之加剧,很多人为了逃避这些,就出家为僧,当时日本的僧人在政治上享有特殊的待遇。但出家为僧却没有标准,很多人私自受戒,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于是才千方百计要派人从唐请高僧来设定戒律。所以说这六次东渡中,有鉴真大师本人的执着,也有当时日本统治者的执着。但鉴真到来之后在东大寺设坛,为人剃度来者不拒,压根没有帮当时的政府解决政治上的问题。或者说,大师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理解当时、或者说是日本长期以来的「佛教=政治势力」的状况。
后来,淳仁天皇总算想开了,解除了鉴真「大僧都」的职务,赐予他新田部亲王邸,多少有些解甲归田的意思,作为教习佛教学问之所,取名为「唐律招提」。在中国,招提是私设寺院的意思,因此整个寺院的形制也比较随意,建筑与自然相融,今日,最终成了西京一片风格迥异的净土。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到了唐招提寺境内,就觉得身边中国游客多了起来。
在这两国关系进入寒冰期的长假里,还是第一次,在这种游客并不算多的地方,切实地感觉到周围有国人的存在。
倒不是说这里是什么两国友好的象征之地,只能说有些东西,是超越了国界而存在的吧。

薬師寺

2012-10-01 09:00:35 | お寺・お神社
四年前的冬天,是到过西京的。
当时唯一的遗憾,是唐招提寺的金堂正在大修,于是这次抽了两三小时再访,顺道也就带母上去看了看药师寺。
印象中,到达药师寺正殿之前会经过一个稻荷神社,还有立有紫式部歌牌的花圃,这次进寺,却完全是别样风景,一时不免踌躇;直到一路绕过金堂,从里头看到山门,才猛然醒悟过来从近铁西ノ京站进入的,是寺院的北门(我好像经常做这种事情……)。

不过这次换成了药师寺的塔在修,或者说,是整个药师寺中,唯一天平年间的古董被围了起来。

记忆中,药师寺的塔很特别,这次看了如此多的寺院,确实印证了这一印象。

(左图为仿东塔而建的西塔;右图为2008年2月探访时,尚未开始修理的东塔)
的确与后来所谓的“五重塔”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日本的佛教建筑中,可谓孤例。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作三重,但每一重又分大小两重屋檐,相比这种错杂而又统一的韵律感来,普通五重塔的一种节奏,就显得平淡了。
既然是如此有特色的塔,自然也有前人留作,庭院里竖有佐佐木信纲和会津八一的歌碑。

个人很喜欢八一的这句「逝く秋の やまとの国の 薬師寺の 塔の上なる 一ひらの雲」。

药师寺的另一个好处,是有着平坦宽阔没有树木遮挡的广场,以至于连讲堂这样彻头彻尾的假古董,拍起来也有几分雄伟的气势。

金堂也是中间有一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里面供奉的药师三尊(药师如来、日光、月光菩萨)佛像则是白凤时代留下来的,所以这个伽蓝也叫做白凤伽蓝。(总觉得那个时代什么飞鸟、什么斑鸠、什么白凤之类的名字真的都非常好听呢)药师寺最初,是天武天皇祈祷皇后病愈而建,但还未建成就驾崩,最终建成,却已经到了皇后也已逊位为持统上皇,与孙子文武帝联合执政时期。

原先的金堂说是被移筑去了兴福寺作为暂时的中金堂,不过现在兴福寺已经开始重修中金堂了,所以也不得见踪迹。

继续从北门出去,不远处则有另外的玄奘三藏院。

山门看起来还比较古朴(↑上图,个人认为抓到了个很好的镜头,笑),但一进去,就觉得崭新得不成样子,回来一查,是1991年才建立的,除了囧之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八角形的本殿上,有「不东」二字,原先还以为是从佛教的「不动」而来,其实是指三藏当年西去,发誓未取到真经绝不向东之意。尽管今人研究表明,在那个没有GPS的年代其实他不知道走了多少的弯路,但不管怎么说古人的这种执着还是值得纪念的吧?尤其是联想到更具现实感的,长眠于隔壁的鉴真和尚,这种感触就更强烈了。

法隆寺・中宮寺・斑鳩神社

2012-09-30 11:39:32 | お寺・お神社
台风17号即将登陆的早晨,趁还没下雨,先去奈良郊外的斑鸠,探访传说中的法隆寺。
与伊势不同,法隆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朝圣。作为来自木结构建筑的起源地,好歹也是学习建筑的人,没有理由不对看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而充满期待。

交通指南:我自己是因为JR PASS还没过期,就选择坐到JR法隆寺站,再步行大约20多分钟。(回程因为已经开始暴雨,只能打车回车站,1000以内),也可以选择公交97系统到法隆寺前站,步行距离较短,不过路上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bus间隔较长。

入口先是一条很长的参道:

为了体验氛围就从中间走进去,事实上,遍地都是松果的砂石地真心不好走XDDD
尽头就能看到南大门,是室町时代的实物,多少已经有了些历史感。

其实我挺喜欢边上的围墙到了门的地方就微微拱起来的作法,配合屋顶的曲线给人很优雅的感觉。
理论上来说这应该也是从隋唐时代的建筑而来的,不知道国内现在还有没有保存有这种案例。
查了一下唐长安城复原的模型里能看到类似的作法,但佛光南禅寺那些图上没办法清楚辨别。
而且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求专业人士指点。

进门之后是一条大道宽敞大道,两边的土墙围着许多塔头。
这个视角看起来,真的有种前方就是西天净土的感觉。

尽头是西院伽蓝的中门,三大飞鸟时代遗存之一。(想说……看起来也没有那么旧嘛)

边上的净手池看起来也很有年代感。

中门近景。

看到这里就想起一个问题,后世的寺院,一般来说这种幡上的纹基本就以家纹为主了,照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来看,法隆寺既然跟圣太子渊源很深,用菊纹也应该不为怪。查资料发现,这种纹叫做多闻天纹,是法隆寺的标志,也是日本最早的纹样。多闻天这个名字如果一时还反应不过来的话,说毘沙门天就容易理解多了。不过比较微妙的是,单尊放置时叫毘沙门天,四天王一起时才叫多闻天,那么,为什么这里一定要用多闻天纹,或者说为什么要把这种纹叫做这个名字?谜题还是很多的呢~

中门不让通行,得从围绕着西院的围廊一端进入。
内部自然就是最珍贵的两座建筑:金堂和五重塔。
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当天早上八点多的时候,大风已经把五重塔上顶部某个装饰件给刮下来了。所以,这天看到的五重塔,可是非常难得的,不知道哪里少了一块的状态。

金堂内部是可以进入的,能看到那几座在纪录片里屡屡出现的珍贵佛像。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与很多寺庙突出本尊,其他或四周或两侧环列的摆设方式不同,这里面佛像除了三座本尊之外,布置看似很随意,密度很高,加上光线幽暗,有种收藏家的仓库的感觉。

从西院出来,边上是供奉圣太子的圣灵院。

提到法隆寺,或者说提到斑鸠,自然不能不提太子。不过因为在这次旅行之前对古代史基本没有了解,所以除了最早在日本大力宣扬佛教、制定了最早的宪法十七条之类大概的事迹之外,对这位传说中能同时听十个人说话的天才摄政,实在说不上太多。只是这样子直接当佛供起来的太子信仰,更添了一些虚构的色彩。

沿着路线往前,则是百济观音堂。从名字上来说很难判断什么,百济观音像是法隆寺所藏的公元7世纪的佛像,而这里实际上就是一展示佛像和相关文物的博物馆而已。因为是完全的假古董建筑,就不上照了。

结束之后就得沿着中门外的大道,一路往东,走出东大门,前往东院枷蓝。
路途比较遥远(←一路上不停感慨这寺院真心大啊……),所以半路上看到个坑爹的”斑鸠神社往这里5分钟“的标志后,就一点不坚决地被诱惑了。
然后,意外地走进了一片满是乡土风情的农田之中|||||||呀,该怎么说呢,包括后面在飞鸟的半天,都觉得金黄稻子边上一排鲜红的彼岸花,当然飞鸟的话另有青山和蓝天,这样的风景实在是奈良最大的魅力所在。

前几次去日本不是夏季就是冬季,而这次算是见识到了九十月间漫山遍野彼岸花开的胜景。但话说回来,一边是象征着丰收的稻田,一边是象征着死亡的红花,日本人的奇怪美学难道就是从此而来?

实际上等找到神社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步行八九分钟,而且需要爬上一个巨大的坡。

既然是斑鸠神社,本以为与当地古来的传说或是飞鸟时代有关,于是兴冲冲上去看到天满宫三个字之后彻底囧了。つーか、这山本来就叫天满山好像……(两者之间有关联么?)
但说起来,太子和道真都算是文化人,多少有些共通之处吧?(←好勉强!)


原路返回继续去看东院。看点就是这个八边形的梦殿。建于天平年代,因此同时代建造的药师寺里,也有这种形状的伽蓝。

中国古建史上,似乎并见过八边形的佛堂,而只有八角形的单层塔(这个要区别也有点难?)。
有搜到考古发现说武则天时期似乎有建过八边形的佛堂建筑,嗯……看来古建史还是挺有趣的嘛。
东院出来有个钟楼,屋顶的形状很美。(一直都觉得奈良这些屋顶作法真的跟飞鸟白凤之类的时代名字很贴切呢)


再往前就是中宫寺,因为跟东院伽蓝共用一个出入口所以有种附属着的感觉。
具体的沿革也没太看明白,大概就是太子的母亲穴穗部间人皇后发愿所建的寺院,中途非常沦落,所藏品也已经被法隆寺收去了。
如今的建筑是昭和时代高松公妃要求下重建的,总之强调女性这一主题,小小的境内遍植野花,还有中宫歌碑等等。

建筑本身漂在水上,倒是很有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美感。

伊勢神宮・内宮

2012-09-29 11:31:13 | お寺・お神社
外宫和内宫之间,有每隔10分钟一班的定期BUS,大约3.5km的距离,价格单程410,应该说还是比较贵的。
与前几日在真正的乡下不同,在外宫明显已经能感觉到人气,到了内宫,就能体会到类似国内世界遗产的熙熙攘攘。
入口同样是片广场,只不过这边有点长途客车集散中心的味道。

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神域和人世分界点的宇治桥(实际上神社方面并不这么认为)

五十铃川的上游,竖着这样的木桩,原先还以为是桥也要二十年搬个地方呢,さすが無理ですが,却是在每二十年造替的四年前,翻新一次。二战之后可能是因为百废待兴的关系,昭和天皇表示不能再劳师动众来修他们家的祖社了(误),但二十年满的时候霓虹人民要求至少把桥重新修了吧,再过了四年,连神社都准备重新造了,于是从此之后,就有了四年的时间差。而照片上所见的木桩,叫做木除杭,不过是为了减少上游流水对桥身的冲击罢了。

过桥之后基本是个以松树为主题的大公园。

还可以到五十铃川边上戏水。

往里再来一个鸟居,其实这里开始才是真正的神域。

这里的社务所非常巨大,生意兴旺,后面带有特别祈祷用的神乐殿。

边上有条岔路通往别宫·风日祈宫。中途要跨过五十铃川的支流岛路川。
总觉得如果是秋天的话风景会很美呢,于是稍微尝试PS了一下(喂)

原本只是农业社会祈求风调雨顺之意,在文永弘安之役后又有了另外的含义。

再往里走,的确是在古杉丛中,首先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新神社。

やぁ~ひとこと感想を言うと、新しい!これがどうして、たったの二十年で、下のようになってしまうのか、あえて不思議に思う。
(呀,要说感想的话,就是一个新字!为什么只过二十年,就会变成下面这样,反而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一直以来,都觉得伊势神宫,代表着自然周而复始的重生能力。
人既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本应该顺应自然界万物的轮回,可惜人类自己一个劲往前走着完全不肯回头。
在这样的世界里面难得在这一件事上,耗举国之力坚持一些什么,也挺不错的不是吗。
然后,现在同时能看到初生和衰老的状态,也是件很难得的事。
这么想想,也能忍受施工的噪音,或许,这可以称作“阵痛”?
本来就跟女性有许多联系的伊势,用这个词也不为过分吧。
皇大内宫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代建立,但二十年造替的传统由几百年后的天武天皇制订,并在持统时期第一次施行。
作为继承丈夫代替孩子执政的女帝,不知道第一次看到如同初生孩子一样的社殿,会作何感想呢?

伊勢神宮・外宮

2012-09-29 10:17:45 | お寺・お神社
总有一些地方,没去之前,会觉得是个圣地。伊势就是其中之一。
好感的起点是建筑史课本上的图像,是神明造(这个名称也是现在才知道的)形式神社的屋顶,确切说最重要的是屋面在剖面方向的那道简洁而有张力的弧线。
尚未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时就已经诞生,通过二十年造替的手段延续千年至今,日本最为传统的建筑模式之一。
这种造替,又是另一种魅力所在。物灭、神在。
在我的印象里,伊势是个神圣的地方,在古树参天的杉林里,深藏着精致小巧的宫社,背景音是流水和鸟语。
但、俗话说人多毁景点,果真如此。
与大多数神社一样,伊势的参道同样用砂石铺成,于是众多游人的脚步声汇成气势磅礴的声响,配合着新神殿的施工声(咦?),气氛整个就……彻底毁完了。

那么开始流水账。
伊势神宫分为外宫和内宫,并非想象中有内外之别的意思,而是根本就是两个神社。
供奉的神不同,营造的年代不同,最重要的,压根不在一个地方。
外宫交通比较方便,从JR的伊势市站,或近铁的宇治山田站,都可以步行直达。
一路上都有标示牌,实在不行的话……跟着大众的脚步就对了。
外宫入口,看起来比较普通,其实也就是一个空落落的广场。
或许是早上比较早的缘故,相对人还不是特别多。

广场那头是比较短的火除桥(因为拍到了母上就不放了= =)
再往里,疑似树林茂密的公园里面,出现了象征神域的朴素小鸟居。

然后,走过卖护身符的社务所。关于这个社务所我还想唠叨两句,目前我基本遵循着去寺院写朱印,去神社买御守的习惯,那天在外宫突然多想了一会,觉得既然是圣地留一个也不错,虽然写朱印的两位看起来是比我还年轻的小哥让人比较不安,还是一下冲动要了张能夹带的……好在、只是能夹带的没真的写到本子里!这真的是我见过、最、坑、爹、的朱印!(具体的样子,大家google一下就知道了XDDD)或许这也是伊势神宫让人觉得幻灭的原因之一吧?

走过社务所往里,很快,快到你还在想“咦?”的时候,正宫就出现在眼前了。

跟建筑书上空地上孤零零一栋建筑杵在那里的照片完全不同,被严严实实围在围墙里。
得从一个鸟居里走进去,然后、只能看个正脸而已。
进去还不给拍照,在保安叔叔的监视间隙偷拍两张,可惜还是虚了(明明就是被PS虚的好不好……)。
不过19年的时间,完全可以伪装成一两百年前建筑的破旧,老实说让人很是吃惊。
更意外的则是屋面上的那片绿色。
嗯……大概这就是最原始的所谓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吧。

外宫又称丰受大神宫,祭祀的是丰受大御神,简单来说就是赐给人们粮食的。
外宫体现着农业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心,所以除了这座本宫之外,还有别社叫做风宫、土宫。
本宫内部应该还有几座建筑,只能隔着半人高的围栏偷拍一下。

如果付钱特别参拜的话,会有穿着狩衣的神官带到围墙里面,不过也是在本殿前面很远处,三下两下拜完了事。大概是为了保持内部的神秘感吧?但对不受神道教束缚的外国人来讲,就有点怎么都不太不够的印象。
那么,可以称作本宫简化版的风宫。

几乎一模一样的土宫。

在山坡上的多贺宫,所谓多贺宫,祭祀的是大神的荒魂。神道教的神含有和魂、荒魂两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福祉与灾害,善与恶的辩证而已吧?

今年建筑师考试还有一道题问伊势神宫的建筑特点(嘛,我不否认冲着这个我也得来确认一下),一说是白茅加金箔的对比,一说是粗石和精细雕刻的对比。精细雕刻当然不可能,但金箔这条之前并没有太注意,现场看过之后,的确很难忘记。

外宫边上,有一座介绍伊势神宫由来、变迁、年中行事及造替文化的博物馆,迁宫馆。
个人很喜欢这座建筑的风格,设计师是栗生综合计划事务所,关于这家,以后还有后话。

总之,就觉得神社建筑,尤其是神明造这种简单的形式跟这样子的现代建筑放在一起真的会有种历史被传承下来的感觉。

内部展品不让拍,不过有一块专门展示二十年迁宫时候要用到的各种道具,与建筑本身不同,精致华丽。于是说,每二十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神社本身,还有这些代表日本传统文化的手工技术,仪式上需要用的表现艺术。所以乍看起来有些劳命伤财,但能让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总还是值得的。(话虽如此,我还是觉得每天都要用最好的米给大神供饭、供酒的传统真的很劳命伤财就是了。)

大猷院

2012-02-25 12:41:58 | お寺・お神社
总体来说,这东西就是想模仿他爷爷但学得不像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猫的典型吧?
入口,个人挺喜欢那紫色的小旗子的,不知道为什么……

来个正门仁王门的细部,尽管有红色但到目前为止还挺正常。

然后……这个二天门完全就是模仿阳明门的吧?可是人家是金色为主调的看着还有些震撼,这个就跟花花绿绿的中式垂花门没差了把我说――!

再接着又是一个很像的夜叉门……一路看下来突然有种no comment的感觉。

再接着是唐门,厄……总算不是顶+斗拱和下部1:1的比例了,可是似乎雕刻到了这里更加过分了。

唐门和拜殿是呈工字型布局的,里头那个是拜殿,拜去年的大河所赐,现在还在展出阿江夫人的牌位,总之里面就不给拍照了。

不过说是展出……那牌位拿得远远的完全看不清楚好不好!好在里头有位法师格外热情,在那里给游客讲着各种八卦。比如摆在里面的几件铜饰品,分别是哪几个藩送的;然后顶上有个类似于挂灯(其实那是佛教的幡?)的东西,底下是给住持坐的,连将军都不能坐;还有边上一套具足是家康留给家光的;还有每次祭拜的时候大家的座次等等。当时听着觉得相当有帮助,不过过了这几个月,果然还是不幸的忘记了,呜,看来写游记真的不可以拖欠呀~~~
从拜殿出来,绕到唐门和拜殿的侧面,然后……然后看到这繁复堪比洛可可的装饰立马陷入密集综合症了!

这完全是对日本自古以来美学的颠覆啊!
侧面通往家光的庙所,回想起家康公那朴素的铜塔……于是对权现的好感度进一步提升。

而且它官网上居然还有一段:先祖である家康公の廟所(東照宮)をしのいではならないという家光公の遺命によって、彩色や彫刻は、控え目に造られましたが、かえってそれが重厚で落ち着いた雰囲気を醸し出しています。翻译过来就是:家光公遗命说不能比东照宫华丽,于是在色彩雕刻上都有所克制(哪里克制了!),反而形成了厚重沉稳的气质(哪里厚重沉稳了!)……四代目,是谁来着?

二荒山神社

2012-02-25 11:41:58 | お寺・お神社
从东照宫出来,右手边就是通往二荒山神社的参道。
追本溯源,对山体的崇拜才是日光成为灵地的起源吧?

参道尽头。其实从东照宫方向过来的话不是从正面进入。

拜殿,后面的本殿就看不到了。

侧面看这是比较普通的歇山顶,但正面还是很有日式建筑特有的水平延展趋势。

拜殿前面有两组杉树,一组两棵表示夫妻恩爱,一组三棵表示家庭平安。
主要还是跟日光神峰的信仰有关,男体、女峰、太郎三山,其神格分别代表是双亲和儿子。
在神佛一体的当年,正确的对应是男体-千手观音,女峰-如来,太郎-马头观音,这也是轮王寺三佛堂的由来。

拜殿边上经过收费处进入神苑,里面有些非常早年的殿舍。完全木色非常清爽的神舆社。

虽然带有红色但充满奈良时代特征的大国殿。

里面展品比较有特色的就是这2.59m的大太刀了,南北朝时期遗物。


再往里有个二荒灵泉的鸟居,里面有三种泉水,从左到右分别是智慧之泉,若泉(返老还童水?)和酒泉。

边上有勺子,可以每一种都尝试着喝一下。

最后,朝着不知道在哪里的山峰(完全被杉树林遮住了好不好),堆了两堆也不知道是石头还是雪(这个不至于吧)的突起物,就算是代替男体山和女峰山接受人们的遥拜了~

↑眼前还有几棵名字都很好听的树,嗯,我总算是知道姫小松是种什么样的东西了,跟边上那些比起来实在很瘦弱呀~

最后,从正门出来,回首照一张留念。

日光東照宮

2012-02-25 11:30:21 | お寺・お神社
打从去年去了上野公园那个要修个很多年的伪东照宫以及芝公园的迷你东照宫之后,还是觉得应该看看「本物」,于是有一天时间就往日光来了。
「本物」的气势果然完全不一样,首先这漫天大雪不知平添了多少魅力。家康公当年选择这里作为永眠之地,就是看中日光的这股灵气,这么说来,上次去箱根的时候也是满目的雪景,可见在关东这些比较灵验的地方,我还是跟雪比较有缘呀~
从轮王寺出来,直接就已经在东照宫参道的尽头了。看到葵纹不知怎么的激动了一下。

石鸟居。(这构图简直就是在给别人拍照的……)

然后有一段向上的台阶,边上到处都是巨大的杉树。这个时候气温上升,积雪逐渐融化,走在树下不时有大团的落雪也算是旅途中比较刺激的元素。

↑不过这两棵怎么看都像有基情嘛……

风雪中的五重塔。虽说我知道东照宫是日本古建筑中罕见的特别花哨的风格,不过看到这典型中国古建的红配绿还是有种很微妙的感觉。(当然跟后面那些比起来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后面再提)

神厩舍,说白了就是马厩嘛!比较有名的是这上面猴子的雕刻(说猴子是马的守护神什么的),传说中的「見ざる・言わざる・聞かざる」就出自这里。

边上一个石灯笼上的苔藓有种萌芽的楚楚可怜感。


再来一个青铜鸟居,算是正经殿舍从次开始。

很壮观的品字形山门,正面是阳明门,左右各是钟楼和鼓楼。

阳明门这闪瞎眼的金色……我想说其实没有那些红绿配色光只有金色的话还挺漂亮的~

给屋檐那繁复的斗拱来张特写。

再来一张背面的,果然这么处理了会比较好看XDDD

背面整体,看,就是那些红色的比较煞风景吧?

正面拜殿同样比较经典的唐门和回廊……果然又在修!!不过可以脱了鞋子从侧面进去里头转一圈,其实没什么太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不要钱好像。


侧面有个坂下门,通往奥宫。门上有著名的眠り猫的雕刻。
我本来以为这货有什么由来的,结果只是因为这里是日光,所以要表现太阳的光芒,于是就觉得猫在太阳底下牡丹花丛中睡懒觉比较能反应这个主题,我勒个去――!霓虹人你们有多喜欢娘阔啊!

然后就开始爬阶梯,听说一共有两百多级,放在平常估计没有什么,但在这种下雪天,尤其是阶梯上有积雪的情况下那简直要人命的呀,尤其是下来的时候!(那年在箱根也是同样的状况,哎)
到了顶上,是奥宫拜殿,用铜门锁着,铜门似乎跟上寺背后墓地的那个有点像。再往里就只有历代将军才能进去了(话说总该有人打扫什么的吧?当将军也挺不容易呀,误)

参观墓所就只能从后面绕一圈,终于见到了之前再动画什么的里面见识过很多次的权现的坟!!

尽管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塔而已,但总有种权现被罩在金钟之下的错觉啊――!


话说回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两年对家康公的好感度急剧上升。(大概跟幕末史有关……)所以到了奥宫看到这与众不同的唐铜墓塔,还是难免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不过家康公总体来说还是倡导艰苦朴素颇有东国传统武士风范的,结果身后孙子把这里修得五彩斑斓雕刻极为复杂,不知道老人家在这金钟(你够了……)底下会有何感想。啊……我果然还是对过于花哨的家光没有什么好感呀(摊手)。

輪王寺

2012-02-25 10:47:55 | お寺・お神社
世界遗产的第一站――轮王寺。
日光二社一寺中,因为就这个寺跟历史没什么关系,所以完全没有了解,总之,就知道是奈良时代的寺院,大概菩萨也比较灵验吧(喂)

在东武环游BUS的胜道上人像前站下车,首先看到的就是孤零零立在雪地里的开山者胜道上人像。

往前稍微走一段就是售票处,二社一寺所有的通票好像是1000yen。
当然画面的重点,很不幸的,最重要的三佛堂在大修(截止平成三十年= =也就是说到2018年为止打算去日光的朋友还是再等等吧~)

和所有的文物修复一样,都是在外面搭一个楼(而且这楼看起来像六七十年代的大会堂= =|||||),在墙上贴着文物的照片。

门口的樱花叫做金刚樱,树龄500余年,而且还是在明治初年移植到这里的,经专业人士调理了很多次,依旧每年都能盛开,要在春天一定会很美的吧?不过在大雪里像开了一树的白花,倒也不错。


三佛堂里面不准拍照,当然里面没有什么游客,真想拍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光线比较暗,在这样的光线下仰视佛像还挺有一种肃穆感。
特色首先是并排供着三座佛,从左到右依次是千手观音、如来佛、马头观音。
其次有十二生肖各自对应的守护神,买御守的地方也都是以这个作为卖点。

边上另付400日元可以参观修复工程的进展,于是没事就上去……其实本质就是爬了一趟脚手架而已。
一共有六七层,楼梯间里会有一些小窗,可以看到内部的情况。

顶上一圈完全是观光层,可以看工棚里面也可以看外面的风景。

这张下面估计是个老年旅游团吧=v=要是地上没有那些铲雪车的痕迹的话,实在是张非常有感觉的照片呢~


从脚手架上爬下来,绕了一圈三佛堂的背后,貌似应该是园林景观,可惜冬天也就变成白照片了。

一旦出现建筑,就在白之中添了一抹红色,还是挺美的。


实际上属于轮王寺的庙社遍布整个日光山,包括一部分在大猷院的,甚至说还有远在中禅寺湖畔的,厄……

浄妙寺

2012-02-24 15:26:32 | お寺・お神社
这趟镰仓之行的最后一站。
净妙寺位列镰仓五山之末,跟前两位的建长寺、圆觉寺比起来,规模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所以也并非冲着五山的名头而来,纯粹只是看罢《太平记》后,想来瞻仰一下贞氏爸爸的墓而已。


反正整个镰仓的小寺院都是这样子的山门……


然后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正殿。


冬天的庭院依旧萧瑟,唯一的一株梅花开得稀稀落落。


还是直奔主题,绕到后山坟地……厄,其实这里真的是附近居民在用的墓园么?
然后在一堆有主的墓中间,找到了这座历史久远的古墓。(想想这种感觉真的挺微妙的不是吗?
大河里面绪形桑戏份虽然不多,但在前期还挺抢眼,至于历史上真正的贞氏……
我现在的理解就是为他那富N代的儿子成功登鼎将军之位,说是打下坚实基础也好,说是韬光养晦也好,
总之,室町幕府的成立,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吧~


寺院边上有个小茶室,这天晃了N个庙之后实在没体力了,就进去喝了一碗。
这是茶室入口处放的……目测是江户时代使用过的轿子。


茶室里面可以欣赏一个小小的和风庭院。
不过重点还是茶啦。看着那些专业人士从烧水开始做起,然后慢慢泡,然后到你面前各种行礼作法,感觉分外拘束(噗)
尽管看过很多时代剧可是真到这种场合到底要怎么答礼什么的早就不知道啦,就算知道茶碗转三下也还有顺时针逆时针的区别不是嘛――
嗯……总之,这种现做的抹茶真的很好喝就是了XDDDD


净妙寺的边上,有一条小岔道,边上可以顺着小台阶爬上个小山坡(囧)
看似非常不起眼的杂草杂树丛中,意外的有着历史非常久远的神社――镰足稻荷神社。


对,这神社的神主就是那个大化革新的功臣藤原镰足。(作为这趟镰仓后期-室町初期的旅行的终结景点,一下子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传说在他小时候,稻荷大神赐给他一把镰刀(不会真的因此得名吧= =),
然后大化革新的第二年,他在返回故乡的途中住宿此地,梦见稻荷大神说你既然已经完成讨伐苏我入鹿的夙愿,就该把镰刀还给我了。
于是,镰足就把镰刀埋在了现在这座神社里。
再于是,这地方就叫做镰仓了……←当然这只是镰仓得名由来的一种说法,个人感觉很牵强,再怎么也该埋回自己家去才对嘛(喂)


不过,身在这里姑且就相信一下,就会觉得古代的大人物至今还在这荒山野岭默默守护着镰仓的全部。
可惜树木太茂盛完全拍不出来这种氛围了XDDDD

最后关于镰仓再念两句。
上一次觉得镰仓是个很安静的古都,山呼海风寺院钟声,仿佛旧时的一切都静静地尘封在这里。
加上受『最後から二番目の恋』的影响,很向往这里恬静的生活,于是就抽这次机会,往镰仓跑上大半天,但是――
第二次转了那么多寺院之后,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的确,作为武士之都,跟京都的如梦似幻不同,跟江户的市井氛围又不同,很朴素很安静;
但这种安静的背后,或者说这遍地佛寺的背后,就如每一个寺院背后的洞窟或者墓园一样,埋葬的是一段段充满欲望欺诈反复血腥的历史。
读镰仓时代的历史,会感慨于当时人心的冷漠,北条家统治下赤裸裸的权力斗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室町时代。
日本的中世,其实也真的挺暗。
但正因为这些流血,为让那些不甘的灵魂安息,小小的镰仓才会如今天所见那样,有着遍地的寺院。
人们一边制造悲剧,一边又祈求解脱。一边置他人于死地,一边又想救赎自己的灵魂。
镰仓又有很多尼寺,从北条政子开始,这里有过太多太多因男人们的纷争而痛不欲生的女子。
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掩盖于佛像四立的寺院里,掩盖于四季鲜花盛开的庭院中,才有今日镰仓这安静的基调。
但存在过的东西总是不会消逝的,湘南有潮去潮来,镰仓古城却总是透着历史的沧桑。
漫步于这许多寺院,寻找的,或许正是当年那些东国武士拼命活过抗争过得痕迹。
现在镰仓正以武士之都为名申请世界遗产,不知道会不会提及背后这些复杂的故事呢?

報国寺

2012-02-24 14:00:39 | お寺・お神社
这天视觉上最得享受的一个寺庙。
相传是足利家时所建,又称“竹寺”,庭院和竹林都很有名。


且不提竹,一进寺门首先吸引住视线的,是满目的苔藓――!


门口的介绍牌上写着报国寺中种有10多种不同的苔藓,身处其中,不得不认同某先生曾经说过的“苔は和むわ~”的感慨。
这天正好有几个阿姨在修整苔藓,凑近去看了下主要是把苔藓丛中长出来的大片叶子的杂草一点点抠掉,真是件细致的活。


地藏菩萨的小红帽在一片绿色之中尤为显眼。


本堂供奉的是释迦三尊。


寺庙本身免费开放,但后面的庭院和竹园就要收费啦~


很喜欢竹林里踏步的做法,用瓦片收了一条边,然后填上石子,这个完全可以学一下!


穿过竹林就能看到庭院啦,这个角度貌似是拍照的定番。
看到大小弧形的树冠簇拥着向小溪靠拢就会觉得这果然是霓虹人的美学之下才能造出的庭院。


最深处的庭院是这样的,对面山壁上有やぐら。据说足利家时和后来永享之乱时候被迫切腹的足利义久都葬在那里(←真是不好的传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