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戒烟中 我愛MIMIAO 我希望処ヲ件事儿能一様長久

私が好きなものは全部ここにいる

dj and lawrence vol.2 ^_^ merzbow

2004-09-12 | Weblog
Name: Lawrence Lee

Message: 你好,響葫蘆!我現在有個非常大的疑問:秋田昌美的藝術價值何在?今天我聽了他的一張名為“Venereology”的專輯,就產生了這個疑問。我同意一切聲音都可作為音樂元素,但這些都還只是“Raw Material”吧?還要經過處理才能稱之為藝術吧?雖然有Listener as Composer as Listener的說法,但如果秋田昌美的意思只是讓人聆聽客觀的,未經人工處理的聲音的話,又何必將成錄成唱片來賣呢?所以,我相信,這一定不是他的意思。但我實在不知如何理解他的作品,比起他,池田亮司真是"Pop"得多呢!:-)
Lawrence,

Merzbow (秋田昌美) 的音樂是極端的藝術,在音樂界也可說是極端中之極端的了吧。因此它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喜歡的。你必須對日本人傳統的極端美學和日本社會/民族性有些認識(極端殘暴咱都知道吧,而且,再看看封面裡的照片),包括對女人身體的虐待狂和他們所謂「緊縛」(bondage) 的這種性癖好。

這種音樂,實已超過常人對音樂,甚至對藝術的定義範圍。它是一種創造能量的釋放。

說得白些,它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洩慾音樂。每個人對極度噪音音樂的感覺不同;而對 Merzbow 來說,噪音是 erotic 的,是情慾的。他的音樂也常跟 s/m, bondage 表演結合或相搭配。 他自己也是日本「緊縛」史家。

"Venereology" 這張剛巧是他的高能量 "all-out" 極度噪音作品,秋田也有「較輕柔」的一面,可以參考他的兩張 "Music for Bondage Performance"。 另外,如果聽現場表演,比較能知道是怎麼回事,倒不是因為可以看到他(他其實長得極為清秀斯文,像個研究生),而是現場可以用身體去(不是耳朵)去感覺到這聲音的極大能量。其中的確有快感可言。可別忘了戴耳塞,如果你下半輩子還想聽音樂的話。

關於他用「未經處理的原料」,錯了。他用的是電子聲音的 feedback 反饋(用麥克風、擴大機,吉他效果器、人聲等),主要是電子效果處理之後的產物。可說沒什麼原料。(至少這張上他沒用他心愛的類比合成器或其他採樣)所以,這是絕對處理後的作品;絕對不是「客觀」的作品!!

不可不察的一點:Merzbow 等一伙日本噪音音樂家現在(或說前幾年吧)在白人世界的地下音樂界中如此的紅得發紫,這現象本身即為一種 fetish (癖)。什麼癖呢,也就是白人對日本這個國家、文化、人種的盲目崇拜。如果今天完全一模一樣的音樂或者就這張唱片是由某個中國人、泰國人、或是非洲人演奏出來的/發行的,我敢說全世界沒人會理睬的。同樣的道理,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堆狗屎日本前衛音樂會在白人(和跟屁的非白人)圈子裡大紅特紅。

Lawrence, 別太感到茫然,別人說好的,並不一定真好,你也不一定要喜歡/叫好。像我剛說過的,這裡頭盲目崇拜的成份極大;這些東西本來在外國就算是一種 cult 的玩意兒。另外,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噪音聽法論》,輕鬆一下。

至於池田亮司,雖然在美學上他也極不尋常,但對耳朵算是稍微輕鬆些。他並不是比較 pop ,你會這麼感覺,是因為在他的極端音樂裡(這裡是另一個極簡的極端),聽者仍能聽出固定的音高,和細微的節奏,及高音低音的搭配,仍可跟聽者的傳統期望連上線。

還有,咱們必須先有一個認識:前衛音樂的世界極為浩瀚,其圈子裡頭極為複雜,並不是那麼單純,其中混雜了有各色百樣人等;聽時絕不能一視同仁!!比如,有流氓、痞子、樂聖、天才、無、惡霸地主、藝術家、居士、教授、學生、業餘玩票者、白痴、神仙、騙子、沒穿衣裳的國王等等。咱們怎能同等待之?等到能用你的耳朵當照妖鏡和陰陽眼分辨出牛鬼蛇神誰是誰,那你的功就算練成了!不過,咱們目的不應是在分別孰好孰壞誰對誰錯,而是能「觀一切法」,像「觀世音」一樣的觀聽世間諸多音聲,作到「聽人用人耳,聽鬼用鬼耳」,自由地出入游走於各個境界之間…

Happy listening,

響匏



Name: Lawrence Lee

Message: 那么秋田昌美作出的那些瘋狂的聲音是經過悉心設計的了?就是說,他並非隨隨便便地擺弄一些電子儀器,弄出一些連他自己都聽不出所以然的聲音啦?反正我從他的作品中絲毫感覺不到他是在嚴肅地創作,當然,我的耳朵的功力還差得遠。(另外,您怎么會覺得秋田長得秀氣气?!在Venereology中的那張照片十足是個天生殺人狂!:-))

根據您對上一份留言的回答,是不是要做電腦音樂就一定要學一種電腦語言呢?用程序編出來的音樂,其結果還能被作曲家控制嗎?或者說,這種音樂的隨機性是不是很大?我總覺得不是,但這種對作品的控制是如何實現的呢?舉個例,你的“震盪的滿足”,你先有了一些原始材料,然后呢?是你頭腦里先有了一個想要的效果/境界,然后通過編程將之轉化成聲音,還是不斷地實驗,最終找到所要的效果/境界?

還有一個小問題:在香港有沒有可能買到澀柿子的《某代風流》和塚本晉也的《鐵男》的錄像帶?如果有,在哪兒?

祝好。




Lawrence,

一:當然不是隨便弄的。至於有多精心地去設計,就不一定。有些是粗製濫造,多比較就聽得出來。 Venereology 是沒花太多功夫的。

二:長得秀不秀氣?殺人狂?各有所好吧。秋田可能比較像性變態!

你大概還沒見過別的噪音家的模樣:有納粹、脫衣舞孃、militia (激進民軍)、叫化子、癲癇病患、痲瘋病患、瘋人院逃脫者,等等。真的,沒騙你,剛形容的都是美國日本圈內名人(可別問是誰)。

三:當然要學電腦語言。不然怎麼控制它?想寫文詩,是不是得先學文?

四:程序(程式)是人寫出來的,不是電腦寫出來的,電腦有極強大的運算力、實行能力,但沒有創造力。

就像人們以為電腦可以跟人下棋對抗。電腦怎會下棋?電腦只是鐵殼裡的一堆晶片!在下棋的是棋王和那個程序師(透過他一行一行一字一字辛苦寫出來的邏輯程序)!

五:隨機性:可以非常大,人們無法想像的大。就像一個人坐在一架鋼琴前面,會發生什麼事,無法預測。

六:如何實現的:起碼得要鑽研三五年才能知道。可參考《前衛音樂基本書目》。但必須有個認識:電腦音樂不是只在賣弄技巧,它只是用了另外一批作曲法而已;純粹賣弄技巧的藝術在各個領域中都是最下乘的。一切音樂還是要看意、神、氣、境,這些。

七:震盪的滿足:只用了人聲唸震盪的滿足這五個字為素材而已,無他。另外就是不斷的實驗和隨機的現時即興調變 (modulation),而成。這麼說吧:程序已變成/已只是一個樂器,你只是在它上面即興。電腦音樂家的樂器就是電腦和所有前人科學的結晶;原始素材則是天地萬物。

八: 沒錯:不斷地實驗,找到自己要的境界。不斷地發現新奇,有驚喜,這就是為什麼要搞電腦音樂的原因。

九: 澀柿子的《某代風流》:台灣以外,只有成都的卡夫卡有幾本(可能現在也沒了)。最好直接跟澀柿子小姐聯絡。

十:抱歉,香港的錄像帶情況我毫無概念。到了那兒再問吧。

Pheeww.

匏瓜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