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給中国的情書

中国語ブログ。中国国内のサイトでは「文字獄」なみの削除攻撃にあいますので、ここに亡命しています。

44歳柴玲多年来首次打破沈黙談六四 心帰基督教(図) ZT

2010-05-30 11:17:26 | Weblog
44岁柴玲多年来首次打破沉默谈六四 心归基督教(图) 世界日报



 柴玲一手创建高校教育软件公司尖子班,位于波士顿金融大厦Prudential Tower。 (柴玲/提供)


  (柴玲1989年5月在天安门广场,资料图片)

  「我是柴玲,我还活著!」

  十多年来远离公众视线的昔日学运明星、前保卫天安门广场指挥部总指挥柴玲,日前在波士顿受洗成为基督徒。在1989年六四事件21周年来临前夕,她首次打破沉默接受采访。

  现年44岁的柴玲,与丈夫育有三个稚龄孩子,她一手创建高校教育软件公司Jenabar Inc(中文名「尖子班」),任总裁至今,手下有280名员工。尽管她在商界拓展出一片天,而且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但内心却快乐不起来,她一直背负著六四事件的沉重包袱。

  信仰基督教 走出心牢

  柴玲4月4日复活节在波士顿Park Street基督教会受洗,并用英文发表「柴玲的见证」。经过多年痛苦的精神煎熬,「记忆中积聚了20年来的许多冰块和障碍消除」,受伤的鸟儿终于释放自己,走出心牢。

  柴玲坦言,宗教信仰洗去她「心中的伤害和痛苦」,获得长久以来苦求而得不到的平静。为此,她尤其感谢她的丈夫Robert A. Maginn Jr,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也是她的哈佛大学学长,拥有两个哈佛硕士学位,两人因在波士顿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共事而相识相恋。柴玲形容,从12年前两人约会开始,「他的爱,耐心而完整」,他们育有三个分别为五岁、七岁和九岁的可爱孩子。

  柴玲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她的丈夫Maginn比她大十岁。2000年两人结婚后,共同为事业打拚。尖子班公司提供学生网上教学、登记课程等服务。

  柴玲回忆生命中最不堪回首的暗期,是「六四」事件后,经历在中国大陆天罗地网的十个月逃亡,「每天面对著被捕的危险」,最后,「是一群佛教徒冒著生命危险救了我」。她与天安门革命伙伴封从在一艘船的木箱内四天五夜不见天日,终于在1990年复活节前夕成功逃抵香港,再到巴黎,最后抵达美国,不久她与封从分手。

  柴玲说:「儿时的恐惧孤独再次包围著我。更致命的是,不久我的母亲和祖母相继去世。我的母亲25岁生了我,而当我25岁时她离开了我,短短几个月,我生命中最爱的三个人相继离我而去,而我喜欢的一份工作,不愿意因我而影响跟中国的生意,接著是一些恶意的中伤和攻击,令我沉重得不能呼吸。每次暗时刻的来临都比前一次猛烈。这就是我为民主付出的代价吗?」

  当年同为天安门学运领袖、现在华府任牧师的张伯笠,是少数见证柴玲被痛苦包围的人之一。张伯笠说,在巴黎的一次聚会中,柴玲说不想活了,一个人走不下去了,他回忆,「她内心的痛苦我无法测度,只记得那次的相见,整整一盒纸巾都未擦干她的泪水。」


討論:北京担憂中国社会穏定 ZT

2010-05-30 11:02:22 | Weblog
讨论:北京担忧中国社会稳定

近来,中国的中央高层就维护社会稳定连续表态,并在国务院星期三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严格管理拆迁征地。但有媒体说,中国地方政府对此却似乎并不积极。本台记者石山邀请在美国的政治学者王军涛博士和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讨论中国社会稳定的问题。

记者:5月26号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的一个紧急通知,就是要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特别谈到说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就不得实施强制拆迁。被中国的媒体和一些专家解读成为社会的矛盾比较激化,所以要压制一下地方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吧。想请王军涛先生给我们先谈一下现在中国社会矛盾是非常激化吗?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军涛: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社会矛盾是非常激化的,无论是我们所讲的说社会经济家呀,判断这个社会矛盾的激化的宏观的一些条件,比如象基尼系数呀还是就中国社会冲突的规模、暴力程度还有这样的一个频率的话实际上中国的社会矛盾都是非常激化。还有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实际上整个的情绪呢也是爆炸性的。

记者:5月24号和25号《人民日报》连续报道了两篇署名文章,专门谈到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中国这个社会矛盾确实在激化。夏明教授,收入分配不公这个问题是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吗?

夏明:是的,当然了。目前中国‘火山’都已经在冒烟,在起爆的过程了,其中不仅是社会不公的问题。而根本在于就说中国的社会现在是走向了邪恶的问题。那么它这种邪恶表现在中国的执政者对老百姓的痛苦漠视可以没有任何一点点同情心。而现在的老百姓他在得不到任何帮助和同情的情况下,他一方面对自己的生命可以不加爱惜,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自杀事件。那么同时他对这个社会又报复性地去惩戒。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自杀之前他会去找许多无辜的人来为他垫底。尤其我们最近看到的袭击学校的学童案。所以,我觉得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中国人丧失了同情心,丧失了这种恻隐之心以后。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把这个社会不仅是走向了一种矛盾非常冲突的阶段,而且走向了矛盾进入邪恶的一种发展方向。

记者:中央办公厅的紧急通知中国有媒体是这样评论说‘中央高层就维稳问题频频发出强音,但是地方落实根本就不积极。’王军涛先生,您觉得它说的这个是存在的现象吗?地方为什么不积极地落实这种维稳的政策?

王军涛:我觉得不是一个维稳政策,地方想不想落实的问题,我觉得其实地方上也想落实这个东西。但是呢现在的地方的形势就是说第一,现在中国地方政权社会化很厉害,那么,这些基层的领导只是想争夺自己的个人利益。夏明教授是研究中国的社会,在这方面他有很多的研究也发表过不少的文章,还有很多具体的案例;第二,他们要用各种各样的暴力手段和社会的方式去维护和牟取自己的利益,这样就导致了地方政权上实际上现在很难贯彻中央政权的一些想法。

记者:中国总是有个说法就是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地方落实起来往往不到位。夏教授跟我们解释一下,您怎么看呢?

夏明:对。原来我过去也这样在想,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恐怕这种差异并没有质的差异。相反的话我在想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央跟地方其实在完成双层的一个游戏,就象我们中国古典戏剧唱的双簧。根据我的观察我就发现中央总是要把地方作为一个去牺牲的对象。那么所以地方的干部他也认出了权力的游戏,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官员就想该自己贪就自己贪,该自己捞就自己捞,那么他对老百姓的这种地和房子当然就会穷凶极恶。所以我觉得目前无论是中央跟地方它出现这种离心离其实都是由根本的一个政治动力决定的。

记者:那么,王军涛先生,您怎么看未来两年中国社会稳定的问题?

王军涛:我觉得未来两年中国的社会稳定还会出现很大的麻烦。而且过去我们说社会不稳定可能是跟经济状况有关系,但是你可以看出整个社会不稳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即使中国的经济情况不错,那么有好转我觉得中国的不稳定趋势还是会上升,而且会进一步转为政治不稳定。

记者:就不光是局限在有关拆迁、征地这方面了。

王军涛:对,这个不光是拆迁这方面。它这个很多问题是这样包括我们说后工业社会、后现代化社会的一些话题现在也开始呈现不稳定的因素。

本台记者石山与在美国的王军涛博士和夏明教授讨论中国目前的社会稳定问题。


国家対待基督教家庭教会政策応進行適当調整 ZT

2010-05-29 14:55:17 | Weblog
于建嵘:国家对待基督教家庭教会政策应进行适当调整
2010-05-29 10:45:07 | 来源:福音时报 | 报道:苏源
核心提示:于建嵘先生建议,国家对待基督教家庭教会的政策应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一,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第二,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第三,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联合兴办神学院,一定要公开办。
(福音时报) 据法制资讯网站报道,在《战略与管理》杂志2010年第3/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撰文《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合法化研究》。

调查数据显示
文中表示,长期以来,在中国国内学术界,基督教家庭教会问题被列为研究禁区,鲜有公开的讨论,致使因不了解基本情况,家庭教会进一步被政治化和神秘化而成为了一个高度敏感的社会问题。
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批准立项对家庭教会进行实证调查。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课题组成员先后到了十几个省份进行实地调查。经过研究,课题组认为,当前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发展迅速、类型多样,且因非法生存而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需要有新的政策安排。
基督教家庭教会经过1990年后快速长,根据调查组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三自教会人数在1800万至3000万之间,家庭教会人数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两者加起来可能是六七千万左右。网上流传据称,韩国基督教会的统计图称中国大陆有基督徒约一亿二千万。具体有多少信教群众,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目前根据家庭教会的成长发展过程来看,调查组表示家庭教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传统家庭教会,第二,开放式的家庭教会,第三,城市新兴教会。
文中还表示,由于家庭教会的“非法生存”而导致与政府相关部门“冲突不断”,中国政府对待家庭教会的态度很复杂,公开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含糊不清,未对家庭教会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给地方政府相对宽容或滥用权力留下了空间。
在浙江温州,基督教发展最迅猛的时候,也是政府打压最严厉的时候。因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家庭教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打压政策也同样为家庭教会提供了非法生存的空间。
从某些地方政府对家庭教会以“非法聚会”的名义进行打击,就可以看到它们“非法生存”。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存在本身是非法的,但其生存方式上却是“非法”的,政府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来进行打压。这种“非法生存”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会带来教会的财产纠纷加。第二是教会的地下秘密化。第三个问题是宗教维权的政治化,带来政教关系的紧张。
于建嵘指出,现在有部分人把宗教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经常有人把基督教当成西方改变中国的战略武器。事实上,只要中国的广大信众对基督教教义有正确的理解,真正按照基督教教义去进行宗教生活,天也塌不下来。要相信中国的几千万基督徒的智力,他们同样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负有责任,有人要利用他们应不会那么容易。
最后于建嵘先生建议,国家对待基督教家庭教会的政策应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一,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第二,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第三,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联合兴办神学院,一定要公开办。
详情查阅:http://news.mylegist.com/1607/2010-05-28/25966.html

北京守望継成都秋雨之福再踏建堂路 PAN為家庭教会聚会場所問題做探索 ZT

2010-05-27 14:58:23 | Weblog
北京守望继成都秋雨之福再踏建堂路 盼为家庭教会聚会场所问题做探索

在经历面临被迫解散、无室内敬拜场所、被迫露天敬拜之后,位于成都的著名的家庭教会之一秋雨之福决定走上了购房建堂之路。之后虽然新堂地点被执法部门以各种方式进行关注,但最终在坚持了2个月的露天敬拜之后,秋雨之福教会终于在2009年8月16日主日时郑重献上了新堂奉献礼拜:由此建堂艰难苦在神的丰盛恩典的带领下可谓圆满结束。

而今,另外一家庭教会北京守望亦在成都秋雨之福之后竭力的在他们的建堂之路之上前进着。不过,和成都秋雨之福不同的是,北京守望的建堂之路看上去则更为漫长与艰难。

事实上,守望早在200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为建堂事工祷告,经历了两年多的祷告和多次印证、领受了建堂的异像之后,去年5月份教会正式启动了建堂的日程。之前经历了与秋雨之福几乎同样的经历:被迫解散、无室内敬拜场所、甚至被迫去年冬天在北方的风雪中露天敬拜、后当局“默许”守望临时租用一些场所敬拜。

按照北京守望2009年的建堂方案,本以为今年3月底就可进入到已经购买好的新堂,结束漂流的日子,但没有想到直到今天,建堂之路仍旧充满艰辛,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进入新堂,面临复杂的情况,他们在本周发出《建堂代祷书》,与很多内地与世界各地关心他们的弟兄姐妹分享,并盼望大家继续为进入新堂恳切祷告。

代祷书中,北京守望介绍了目前建堂过程面临的复杂处境。去年12月,神施恩的手给他们开路,在经过一段快速的谈判之后,购买下了位于中关村一大厦二层的一片写字楼,面积约为1500平米,这与他们”在建堂方案中向神祷告的只差几平米,并且其他各方面指标均与方案中所祷告的相符合”。在筹集巨额的购房款2700万人民币中,神已彰显了祂的作为,藉着教会肢体们的牺牲与奉献在最后的时刻供应了需要支付的全部房款。

但是,就在他们按照合同规定找开发商拿钥匙的时候,开发商的态度却发生的180度大转变,宁可承担每天高达数千元,累积到如今已经高达数十万元的滞纳金,也以种种理由拒绝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多次交涉也无果,开发商“宁愿付出经济损失....也不愿冒其他的风险”。

北京守望坦言“我们知道阻碍守望教会入驻新堂的主要原因不在开发商,而在政府有关部门”,于是藉着沟通多次向宗教局说明建堂的原因并且表达愿意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问题的意愿,“但我们得到的回应是,守望教会建堂有些超前,目前难以接受,尽管他们自己也承认《宗教事务条例》确实滞后于当前教会的发展。”故此,教会不能入住已经购置的房屋,仍旧漂流在外。

面对迟迟没有进展的局面,北京守望举行了20多天的连续祷告,祈求神显明祂的作为,同时他们又再次表明对解决问题所持的基本立场。他们并不仅仅从自身教会出发孤立的来看待这个事情,而是认为这是关系到目前众多家庭教会,特别是城市家庭教会所面临到的一个聚会场所的问题。

因为随着家庭教会聚会规模的自然长,涌现除了拥有自己聚会场所的自然的需要,“家庭教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稳定聚会场所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一段时间拦阻守望教会进入自己的新堂不但不能解决教会聚会场所的问题,反倒会逆大势所趋”。虽然有关部门的回应是,要求家庭教会必须通过官方认可的三自教会登记才可能拥有“合法”的宗教场所,但这中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延续下来的宗教政策已经滞后且无效,所以可以说,“家庭教会的聚会场所问题已经是有关部门不能回避的问题”,守望教会希望藉着这次进入新堂问题的解决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探索解决类似问题的契机。

守望教会也表示,他们确信建堂是神对守望教会的带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与神的同在,短短的时间内签约完成并支付了全额房款,他们确信“既然神带领我们越过了约旦河,那么在如何进入新堂的这一步”,尽管困难重重,如面对耶利哥高大的城墙般,但相信神会为祂的百姓征战。

为此,守望呼吁教会的弟兄姐妹恳切的同心祷告,祈求教会能够早日进入新堂祷告,也为深有难处的开发商祷告、以及能够按时400多万的建堂短期借款,并且最后呼吁说特别为教会的合一祷告,祈求仍旧存在意见分歧的教会同工能够“谦卑仰望神的怜悯,共同寻求、等候神对教会下一步的清楚带领,使基督的教会继续合一前行”。

守望教会成立于1993年,成员约有一千人左右,是北京地区公认的最有影响的城市知识分子教会之一。过去几年,守望教会曾多次主动要求注册登记,均被政府宗教管理部门拒绝,后在去年因无室内敬拜场所、被迫露天敬拜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3月17日的《中国日报》一篇《家庭教会在北京壮成长》采访了北京守望教会并刊登了2张主日礼拜的照片,并指出家庭教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官方教会的空间不足,另外一个是政府的态度更为宽容和开放。《中国民族报》也评论说,《中国日报》这样报道家庭教会,显示了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和开放。对于这些报道,北京守望教会迄今没有发表过任何公开评论。

长期以来,家庭教会在中国内地是一个敏感话题,在官方媒体上鲜有报道和探讨,但包括这篇报导在内的不少官方媒体对家庭教会的报道陆续从去年开始出来,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5月6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times)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对家庭教会的报道可能预示政策改变》的文章,专访了中国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对家庭教会登记等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刘澎教授,其中说到,现在中国的宗教政策“仍旧是计划经济时期旧观念的产物”,管理模式过时,也谈到“中国官方媒体近来对家庭教会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现象“意味深长”,预示着对家庭教会的政策或许有所转向和调整。

他还分析说,“任何改革都需要先造舆论。政府或许已经意识到,面对新的问题,当前的宗教事务管理体制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温州OU海中共書記謝再興将情婦被碎屍抛大海 (図) 2 ZT

2010-05-27 14:45:15 | Weblog
  公安机关立案后,对失踪的邵慧灵的手机进行了监控,有一次定位,居然发现手机在温州,通过缜密侦查,警方很快找到了线索。抓捕谢再兴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密不透风”。
  3月27日,谢再兴回到台州市临海县城的老家,为儿子考上公务员摆酒庆贺。这一日,他还以“清明节因公务不能回家扫墓”为由,提前祭祖。3月28日,谢再兴被浙江省纪委的工作人员带走。
  3月29日上午,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昌荣代表市委来到瓯海宣布:“即日起,由瓯海区区长厉秀珍暂时主持瓯海区委全面工作。”随即,纪委工作人员对谢再兴的办公室和他在瓯海宾馆的临时住所进行了封查。
  3月30日,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0次会议,审议浙江省公安厅关于谢再兴(温州市瓯海区原区委书记)涉嫌刑事犯罪的函,并作出罢免其人大代表职务的决议,并许可浙江省公安厅对谢再兴采取强制措施。
  4月2日,浙江省纪委作出决定,给予涉嫌刑事犯罪的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4月5日,杭州市检察院经审查案件后认为,犯罪嫌疑人谢再兴涉嫌杀害邵颂乔(曾用名“邵慧灵”),以故意杀人罪依法对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落网后,谢再兴很快交代了自己杀害情人的事实。
  “作案的第一现场就在杭州市西湖区某高档住宅小区邵慧灵的住处,为了掩盖犯罪,尸体被肢解后,又从杭州被运到温州瓯海附近的海域抛沉。”据接近案情的人士透露。

  对善意提醒他一笑了之
  2006年7月下旬,作为浙江省委圈定的19名干部之一跨市交流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60后”的谢再兴由台州市三门县县长交流任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
  “这个人(指谢)嘴巴比较会说,来瓯海后也想有一番作为。”瓯海区委一领导介绍,瓯海区一直处于“有城无区”状态,城市的老房子多,没有高楼大厦,完全看不出城区的味道,“谢来后,曾试图改变这种状态”。
  “本人作为中共瓯海区委书记,必须带头做到廉洁从政”;“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利用职权和职位为他们谋取私利”……担任瓯海区委书记后,谢再兴还曾公开作出如此“廉政承诺”。
  但实际行动却不尽然。
  据悉,在父亲去世后,谢再兴曾指使身边工作人员将消息传开,结果瓯海区机关和乡镇的头头脑脑纷纷往台州临海,前往吊唁的车子排成了长队,声势颇为浩大,而谢也借机收取了巨额礼金。
  此事后被举报,温州市纪委派员进行了调查,谢以“临海风俗——做白喜事不收礼金不吉利”为由进行过辩解,但迫于压力,谢最后不得不退还了部分礼金。
  “谢当时收受礼金多达几十万元,实际上是很严重的违纪,但最终查处的结果还是不彻底。”温州市委机关一名官员感慨,“如果当时撤了谢再兴的职,也许对谢是一种挽救,也就不会出现后来如此严重的刑事犯罪了。”
  “谢最早是浙江某师范院校的一名老师,人很随和;从政后起了变化,比如,他对衣着和自己的形象很讲究,我听到下面对他男女作风问题的反映后,曾善意提醒过他,他却一笑了之。”中央驻浙一媒体同行告诉记者。
  而台州市一名与谢再兴相熟的作家,在其《曾经的谢再兴,一位谦和热情的好老师》博文中称:“谢老师离开学校到组织部后,成了台州官场炙手可热的人物……再后来,说到谢老师,大家会扯上那位比他小15岁的三门县原团委书记邵慧灵。那一年,三门有一个活动邀请我当评委,邵慧灵也在,邵气质一般,但皮肤白皙,跟头发已显稀疏的谢老师相比,显得十分年轻……谢老师这些年来始终无法跟妻子步调一致,想离婚而不得,导致情感的沉沦……他把感情寄托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奈何这个女人野心太大要得太多,要了钱要了权还要名分,把谢老师逼向不归路,最终也误了卿卿性命。”该作家认为,谢之所以下场如此,是因为“谢老师这一生遇到两个错的女人”。
  无独有偶。邵的一校友认为,正是邵和谢一场“错误”的相识,所以导致了邵的悲剧。记者看到,这名校友这样在网上留言:“闭上眼是你年少时青葱的脸庞,可如今却不知你魂归何方?似你这般冰雪聪明,却在错误的时间碰见错误的人。”

温州OU海中共書記謝再興将情婦被碎屍抛大海 (図) 1 ZT

2010-05-27 14:42:50 | Weblog
温州瓯海中共书记谢再兴将情妇被碎尸抛大海 (图)

    邵慧灵
  

  谢再兴

(检察日报) 作案后,谢凭借超凡的心理素质回到温州,继续当瓯海区委书记,并安排专人拿着邵的手机在全国各地漫游,给邵家人制造一种“妹妹在全国各地游玩”的假象。
  4月的浙江三门县阴晴难定,天空中不时飘洒着毛毛细雨,似乎诉说着六敖镇上街村邵家两位老人的悲痛。
  尽管女儿们一再隐瞒,亲戚们也不敢上门走动,但老人还是从街坊邻居的异样眼神和窃窃私语中拼接出了真相——“小女儿邵慧灵被人杀死,至今尸骨无存”。
  作为母亲,邵老太多次哭喊着“要去杭州把小女儿的尸体找回来”,但被家人劝阻,记者两次登门邵家,均目睹了这一情景。
  在邵家人陷入“尸骨无存”的巨大悲痛中时,4月23日,温州传来知情人士的消息,“经过多方努力,警方动用高科技手段,最终在温州附近的海域找到了被害人邵慧灵被肢解的尸体”。
  “尸体已找到。”5月4日,记者再次向杭州警方相关人士求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这一消息让司法机关“兴奋”,也意味着案情有了重大推进——此前,因涉嫌杀害情人邵慧灵,今年3月底,温州市瓯海区原区委书记谢再兴一夜之间闻名全国。根据他向侦查机关的交代,杭州警方和温州警方已联手在温州附近的海域里打捞尸体数日。
  “这个案子影响很坏,凶手不光身份特殊,作案手段也很恶劣,有碎尸情节,抛尸大海后给警方的破案加了不少难度。”5月25日,杭州市检察院有关人员透露,“谢再兴一案已侦查终结,检察机关目前正对案件进行审查”。

  四姐猜测妹妹出事了
  被杀害的邵慧灵生前系浙江省老干部局一名年轻干部。在老家人的眼中,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邵慧灵是“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六敖镇上街村的邵家二老,生有五个女儿,邵慧灵排行老五,但正是这个最小的女儿,让全家人在乡里挣足了“颜面”。
  但今年年初,最有出息的小女儿却离奇地失踪了……
  “在最后一次通话里,慧灵说自己要出国,然后电话就莫名其妙断了。”邵家人回忆说。
  这让和邵慧灵姐妹感情最好的四姐邵素成很不安,妹妹的手机一直未关机,却不接电话。
  任凭邵素成变换着用多个电话打过去,妹妹就是不接,回复的短信内容也很短,诸如“姐姐,我在外面散心,过几天就回去”、“姐姐,我在哪哪玩,不要担心”等等。
  也许是姐妹之间心有灵犀,邵素成有种不祥的预感,她到妹妹的单位找人,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她,邵慧灵已在2009年11月底辞职,且辞职前邵的状态有些异常,以前很少迟到的邵居然经常不来单位上班。
  邵素成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温州市瓯海区区委书记谢再兴——这位曾在三门县当过县长的官员。邵素成找谢再兴询问妹妹的下落,谢称自己“也不知情”。谢再兴冷漠和厌烦的态度,让邵素成更加坚信,“妹妹已经出了事,而且肯定和谢有关”。
  邵家人中,只有邵素成清楚妹妹和谢再兴之间的关系。
  1962年出生的谢再兴,系浙江台州市临海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先后担任过台州市天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三门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与谢相比,出生于1977年的邵慧灵小他整整15岁。大学毕业后,年轻的邵有过在乡镇锻炼的履历,后任三门县团委副书记。2002年,邵到浙江团省委挂职权益部部长助理后,升任三门县团委书记。
  二人的履历显示,在2006年前,谢、邵都在三门县工作,有较长的“交集”时间。
  一个是年轻有魄力的县长,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团县委书记,知情人士称,二人在上下级的工作关系中“擦出了火花”,逐渐发展为情人关系。
  据三门县一政协委员回忆,在三门期间,邵对谢“跟得很紧”。“谢县长到哪,都喜欢带着这位年轻的团委书记;甚至在一些私下的酒局饭桌上,谢更是不避讳,邵通常紧挨着谢入座。”
  即便离开三门,二人也走了个“前后脚”。2006年6月,谢再兴异地交流任温州瓯海区委书记,而邵在谢的运作下,也离开了三门,调进了浙江省老干部局。

  为“光明正大”不惜“造假”
  在一群中老年干部中,年轻的邵慧灵显得有些耀眼,浙江省老干部局相关人员向记者回忆,“邵进来后,起初开着一部30多万的迷你小宝马,后来直接换了辆大宝马”。
  邵调到省老干部局后,谢时常奔波400余公里,到省城杭州过双休日。为了两人能够长相厮守,堂堂区委书记不惜铤而走险。
  2009年4月7日,瓯海区政府印发了一则任免通知,决定“邵颂乔同志任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驻杭州办事处副主任(该同志系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挂职干部)。”
  干部的任免,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有趣的是,瓯海区有关部门在没有接到上级组织部门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仅凭一份所谓的“省委老干部局关于邵颂乔挂职的传真文件”,就任免了素未谋面的邵颂乔为办公室副主任兼杭州办事处副主任。
  谢再兴案发后,有关部门查实,邵颂乔和邵慧灵为同一人,邵颂乔为身份证用名,邵慧灵为曾用名。
  “省委老干部局的这份传真文件,是谢书记批转过来的,谢书记当时再三强调,任免邵颂乔是省里面的要求,必须办好。”瓯海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坦陈。
  照此运作,在谢的精心安排下,邵不但可以领着“双份”工资,但凡谢到杭州办事,身为办事处副主任的邵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陪同。
  邵一直未婚。在邵慧灵的邻居、儿时的一个玩伴眼中,年轻时的邵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很开朗、很素雅,“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嫁人,她的家人为此很着急”。
  关于谢、邵之间情感纠葛的细节,记者在温州采访到了三种“版本”。知情人士称,据谢说“自己实在是被这个女人逼得没有退路了”;而瓯海官场传有“新欢说”——谢在任瓯海区委书记期间有了新欢,引起了邵慧灵的怀疑和嫉妒,两人产生了矛盾,谢遂起了杀心。“邵跟了谢很多年,已经30多岁,不愿再当地下情人,硬逼着谢跟妻子离婚,但谢为顾及影响没有同意。”温州坊间亦有此“逼婚说”。
  接近案情的人士称,邵慧灵死得有些凄惨,被碎尸,大部分尸体被抛到了大海。关于作案手法,坊间则流传着两种版本:一是“谢再兴雇凶杀人”,二是“谢用被子将邵闷死”。

  谢作案后曾谋划“出国”
  作案后,谢凭借超凡的心理素质回到温州,继续当瓯海区委书记,并开始部署“后路”。谢安排专人拿着邵的手机在全国各地漫游,给邵家人制造一种“妹妹在全国各地游玩”的假象。
  另一方面,谢以其在温州的房产为抵押,秘密从银行贷款,谋划“出国”。
  在谢再兴的指示下,今年3月中旬,瓯海区政府给温州市外事部门打了一份“因公出国考察”的报告。报告称由谢再兴担任考察团团长,拟组团于4月5日前往南非、埃及、阿联酋等国进行公务考察,考察事由为“瓯海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需要去国外汲取城市开发经验”。报告上交后,瓯海区政府多次催促,希望能尽快批复。
  温州市外事部门进行了认真审查,发现报告中的考察内容非常“虚”,欠缺实质性的考察内容,遂拒批退回,并要求补充具体、详实的考察内容。但瓯海区政府并未补充任何材料,直至案发。
  “幸好有关部门卡得及时,否则负面影响就更大了。”案发后,温州市委有领导感慨,如果谢出了国门,他可能就成了第二个“杨湘洪”——2008年10月,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带队前往西欧公务考察,后滞留不归。
  在谢酝酿“出国”大计的同时,邵慧灵的四姐邵素成也加大了“告状”的力度。这个坚强的女人,一面向公安机关报案,一面向浙江省纪委不停地反映相关情况,坚称“妹妹已被谢再兴害了”。

王維工為黄菊“頂雷”認下情婦 ZT

2010-05-27 14:40:57 | Weblog
王维工为黄菊“頂雷”認下情妇


《明鏡月刊》曾凡建 方延鴻

“上海幫”的情婦中,特別顯眼的是康燕——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SEMG)副總裁。

被“雙規”那年45歲的康燕,曾被某些人評價為“蠻漂亮的”“頗有姿色”,也有人看其照片後說“並沒有多少風韻”。但是大家公認她“能幹潑辣”。不過, “一個能幹的女人身後,站著一個有權勢的男人”,她身後這個“有權勢的男人”, 之前傳說是已故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黃菊的大秘書王維工,但最新從上海傳來的消息說:王維工是替主子頂雷,黃菊才是康燕身後真正“有權勢的男人”。

康燕被某些人評價“蠻漂亮的”“頗有姿色”,也有人看其照片後說“並沒有多少風韻”。



王維工妻兒順利移民澳洲

1994年,黃菊集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於一身,王維工從由上海市委辦公廳轉任黃菊的專職秘書。此后,他歷任上海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及上海市委副秘書長。2002年秋,黃菊在中共十六大上晉升中央中共政治局常委,王維工隨同北上,進入國務院辦公廳。
上海社保案件調查初期,王維工就在北京接受過專案組的專門問話,其行蹤已被有關方面鎖定。 2007年元月,王維工被緊急調回上海,擔任大型國企上海申能集團的副總經理,降為廳級待遇。

王維工的紅顏知己康燕被“雙規”

黃菊於2007年6月2日在北京病故,一個月後,王維工被逮捕。在黃菊逝世近兩年之際,曾跟他13年的貼身秘書王維工,終因巨額受賄被量刑。

2009年4月17日,吉林省長春市中級法院對王維工案一審宣判稱:王維工在1995年至2006年間,利用其先后擔任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秘書、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國務院辦公廳秘書等職務上的便利,為八家單位或個人謀取利益,并為此多次索取、收受請託單位和個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約1293.4萬元。其中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這五年間,僅“問題富豪”張榮坤就行賄王維工933萬元,佔其全部賄款的七成。最後判處其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上海官場人士曾透露:王維工看上去老實本分,然而“人不可貌相”,他在上海就有“8+1”:8個情人和一個老婆。情人當然主要是看中他是“黃菊的大秘書” 這一身份。但後來發現,其中不少是為主子打掩護。

“8+1”人中只有康燕被拘押,因為大家公認她“太能幹”,錢上的事她捲入最多。據消息人士透露,她至少“拿到了幾套房子”。
另有消息指,王維工雖已被扣查,但其妻子和兒子卻在他被“雙規”期間,在上海有關人士關照下順利移民澳洲,此事在上海官場引起議論。

康燕對與王維工的交往故作“透明”

康燕發跡是在世紀之交前後。當時她擔任人民日報旗下《國際金融報》社長。該報規定人人都要拉廣告,而她自己的絕招是可以安排廣告客戶見到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黃菊,這當然主要就是因為她與王維工的特殊關係了,見一次黃菊,廣告費200萬。2001年,她出版了一本30萬字的《解讀上海》,在書中大捧黃菊和時任上海市長陳良宇,這下她更是名聲大噪。

知情人透露,康燕的丈夫是從軍隊轉業到上海《新民晚報》做編輯、記者,他們有一個女兒。丈夫聽說康燕和王維工(其實是黄菊)的事情之後,自己也去找外遇,被康燕發現後,二人離婚。

據瞭解康燕的上海人士說,康燕個性要強、認真負責,工作能力很強,善於經營人脈關係,與上海諸多政商要人關係甚佳,像社保案關鍵人物張榮坤、太平洋保險集團前董事長王國良等,對康燕頗為賞識。而上海及周邊地區的銀行主管,都是康燕人脈關係網的重要部分。

康燕被查出在王維工與富商之間“牽線搭橋”,從中牟利,她被“雙規”是“涉嫌經濟問題”:通過她與黄菊的親密關係,協助富商批地貸款。

瞭解康燕的上海人士稱,康燕本人對與王維工的交往故作“透明”,甚至引為資本,暗藏的卻是黄菊。她在公開發表的文章中,坦言:“說王維工同志是我的良師益友恐不為過,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北京,無論是對我的新聞採訪還是對我個人專著寫作,他都傾力協助有求必應。”

康燕在“解讀上海”過程中與王維工勾搭上

經筆者查証,康燕的情況如下:

康燕,遼寧錦州人,1963年出生,祖籍龍江省哈爾濱市,1981 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先後在沈陽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解放軍報社等從事新聞宣傳,軍旅生涯15年。

1995年,她轉業到了人民日報社,先後擔任華東分社主筆、主編及該報旗下的國際金融報社社長等職,在黨報工作11年。

國內媒體這麼介紹她:近20年新聞宣傳工作中,她(康燕)以擅長理性思考、文風犀利、文筆優美而活躍於新聞界。她長期關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中國反貧困戰略及華東大中型城市的改革探索,特別是對近年來備受矚目的中國金融業改革實踐,進行過大量深入細致的採訪報道。 2001年,出版30萬字政論專著《解讀上海》,該書以獨到的視角、嚴謹的筆觸,立體評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的改革開放實踐,全面解析了這座東方大都市何以“驚世一躍”的奧秘所在。出版後,該書連續八周名列“上海書城排行榜”之首,並榮獲當年上海市“讀者最喜愛的書”。隨後,該書影響波及海內外,其繁體中文版及英文版發行至23個國家和地區,當年世界GDP排名前20位的國家圖書館及世界500強企業均藏有該書。
康燕還出版散文詩選《被鑿穿的意志》及其配樂朗誦CD。

《解讀上海》連續八周名列“上海書城排行榜”之首,銷量可能不假,但是這本對黃菊、陳良宇充滿了阿諛之詞的書,之所以銷量衝天,是因為它出版後一段時間內,受到“超強度”吹捧,一些機關、單位受命攤派購買。

有人說,康燕與王維工的“親密接觸”正是始於2000年康燕寫作《解讀上海》一書過程之中。時任《人民日報》記者的康燕,與王維工邊寫書邊接觸擦出 “火花”。王維工親自操刀為該書作序《歷史不會忘記,人民永遠記住》,同時還運用各種關係、資源推廣此書。其實,是黃菊和康燕上床後,讓王維工為康燕作的序。


黃菊。

為一個記者的一本書如此興師動眾,引起當時業內人士廣泛質疑。康燕過去與上海並無淵源,從解放軍報轉業到人民日報華東分社,進入上海不過短短幾年,對上海能有多少瞭解呢?居然能寫出洋洋30萬言的“解讀上海”,還能大紅大紫,後面沒有“有權有勢的男人”做得到嗎?


曾有傳聞說,在黃菊去世前而陳良宇已被雙規時,黃菊得知張榮坤是王維工介紹與陳良宇認識的,氣得抓起桌上茶杯,把一杯水潑到王維工身上。
消息人士說,這不過是有心人為黃菊粉飾罷了。

王維工以國務院常務副總理辦公室主任的名義,幫康燕採寫《見証中國金融》牽線開路。

康燕在《國際金融報》任職期間,據說是這張報紙“最牛”時期,採訪了許多高層官員,好多採訪,康燕這位社長都親自參與。有王維工這位黃菊辦公室主任給她開道,憑借著黃菊如雷貫耳的大名,哪一個高官敢謝絕?王為康燕穿針引線,安排來自央行、銀監會、保監會、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郵政集團等多位中央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及專家學者,都接受了康燕的訪問。採訪由康燕執筆,採訪內容多仰仗王維工。在這些採訪的基礎上,2006年,康燕與王維工合作出版《見証中國金融》,該書的首發式於2006年7月在北京舉行,多位副部級官員出席。

在康燕任職期間《國際金融報》發行和廣告都很有起色,其實也很簡單,那些部長、省長、行長耳聞她與“黃菊首秘”的“親密溝通”,從銀行堆成山的錢中撥出點零頭,訂購報紙、登些廣告,又有何難?不過,康燕雖然憑借這張報成了推動新聞事業的先鋒,該報的經濟效益每況愈下,最困窘的時候連職工工資都無法按時發出。消息人士透露,報社租了一家保險公司一個樓面辦公,租金也一直不能如約付出。


儘管職工怨聲載道,康燕憑著與黃菊、王維工的關係,憑著經營起來的人脈,搖身一變當上上海文廣集團副總裁。但她再聰明,卻沒有算計到,她與“上海幫”搭上關係時,“上海幫”雖然如日中天,也就是夕陽西下的轉折點了,不到兩年,她也就隨王維工落網而垮台。(《明鏡月刊》第1期)

馮正虎遭便衣騙上車拘禁 ZT

2010-05-26 16:30:26 | Weblog
馮正虎遭便衣騙上車拘禁


【明報專訊】上海維權人士馮正虎日前欲赴世博參觀但遭警察軟禁,他昨日在網上撰文,要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關注其被違法拘禁事件,並保證世博期間不再有同類事件發生。據悉,馮正虎購買了價值400元可分3次入園的世博門票。


撰文促上海書記關注


馮正虎在文中細述5月21日被拘禁情形,他原定當天上午9時離家赴世博園參觀,但兩名「國保」(便衣警察)8時就登門,說「馮老師,今天我陪你去參觀世博會。」馮當時同意他們「陪同參觀」,便坐上警方安排的車輛,誰知車輛開到五角場派出所,馮的手機被上繳,警方告知上級要求「禁止(馮正虎)參觀世博會」。他隨後被送至一處度假村別墅,至5月23日被送返家。


馮正虎認為,他是自費買票,沒有動用公帑,讓他參觀世博對上海的形象更有利,指俞正聲及上海市長韓正「不會砸自己的鍋,不會算不清讓馮正虎去參觀世博會這筆帳吧」,現時當局的行為,無異於自行製造負面新聞。他要求俞正聲關注他被違法拘禁的事件,並保證上海世博會期間不再有侵犯人權的事件發生。

律師獲見王島,教会被迫搬出 ZT

2010-05-25 11:25:38 | Weblog
律师获见王岛,教会被迫搬出


对华援助协会的消息指出,2010年5月21日下午,律师李柏光和刘培福在广州市番禹区看守所会见了王岛。律师说,王岛的精神和身体都好,每天在里面可以散步10公里。

但他完全否认侦查机关对他的指控罪名,认为是莫须有的罪名,完全是宗教迫害。他告诉律师说,他有坐牢的心理准备,决不出国。 (博讯 boxun.com)


王岛牧师被刑事拘留后,广州当局一直非法阻扰律师会见王牧师。教会弟兄姐妹每天进行24小时守望祷告,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 广州公安在社会压力之下,不得不许可律师会见王牧师。律师说,王岛牧师精神面貌还不错,他让律师转告弟兄姐妹不可停止聚会,他在里面很平安,每天都可以走十公里的路。王牧师要求阅读圣经和唱赞美诗,被看守所拒绝。当局许可收阅信件,教会请弟兄姐妹写信,抄圣经、抄诗歌寄给王牧师。王岛牧师已经预备好为主坐牢,表示即使牢底坐穿也要和良人的弟兄姐妹在一起。良人教会呼吁弟兄姐妹每个星期六为牧师和教会禁食祷告,直到牧师出狱!

王牧师的寄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福涌村公安基地看守所151仓 姓名 王通江,邮编:511483

另据良人教会会众反映,5月21日夜,良人教会所租的场地不让进去敬拜,房东强行限时让教会搬出,教会不得不搬出各种设施,但无处安置。本周聚会地点也无法知晓。王师母说要卖掉自家房子,租房子住,剩余钱买一间房子给教会聚会使用。王岛的孩子生活也处于困境,望多方支援(汇款奉献请联系电话15918569944. 黄小佳)

附良人教会一位姊妹写给王岛牧师的信:

我认识王岛牧师已经8个年头了。在信仰的道路上,他是第一个给我传福音的人,他让我对神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信耶稣之后,他也一直用圣经来教导我上帝的话语。不仅如此,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一直给我很多的教导和鼓励。他和他的太太-孙老师就像我的亲生大哥和姐姐一样关心着我,爱护着我!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的家里发了生很严重的家庭危机,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这时候的我十分的痛苦和绝望,对我的爸爸充满了苦毒和怨恨,但是,王老师不断地安慰我,引导我,告诉我要去爱我的爸爸,圣经上教导我们,要爱我们的仇敌,更何况他是我的爸爸。是王老师和孙老师一直在我身边给我安慰和鼓励,才让我走过这一段痛苦的时光。
我所认识的王老师是一个忠心服事神的仆人,他对神的信心和忠心给我很大的激励!今天,我能够起来去服事主,也是受到王老师很大的影响!他是一个很正直而且很坚持原则的人,他不会为了去讨好某个人而违背圣经的原则,这一点让我十分佩服。
在王老师被关在看守所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都很担心他,非常迫切的为他祷告,脑海里一直不断浮现着他对我的教导和关心,希望我们尊敬的王老师能够早日出来与我们团聚。

Nancy

敬请弟兄姐妹、社会各界继续关注王岛牧师,呼吁广州政府尽快释放王岛牧师!


律師見王島牧師,良人教会被強制搬出 ZT

2010-05-23 15:13:59 | Weblog
律师见王岛牧师,良人教会被强制搬出

请看博讯热点:宗教迫害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5月22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王岛牧师被刑事拘留后,广州当局一直非法不让律师见王牧师面。由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教会弟兄姐妹每天24小时的守望祷告!在公安的百般阻挠下,今天律师终于见到王牧师了!今天律师见到王岛牧师精神面貌还不错,他让律师转告弟兄姐妹不可停止聚会,他在里面很平安,每天都可以走十公里的路,王牧师想看圣经和唱赞美诗,但看守所不给送圣经和赞美诗进去,但是可以收信。请弟兄姐妹写信,抄圣经、抄诗歌寄给王牧师。王岛牧师已经预备好坐牢的心了,即使牢底坐穿也要和良人的弟兄姐妹在一起!请弟兄姐妹继续为牧师守望祷告!良人教会更呼吁教会弟兄姐妹每个星期六为牧师和教会禁食祷告,直到牧师出狱!(王牧师的寄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福涌村公安基地看守所151仓 姓名 王通江,邮编:511483)

另据良人教会会众反映,5月21日夜,良人教会所租的场地不仅不让去敬拜,反而被房东强行限时让教会搬出,教会信徒不得不搬出各种设施,但这些设施也不知道放哪里,本周的聚会也不知道在哪里举办。王岛牧师师母说要卖掉自家的房子,租房子住,剩余钱可以买一间房子给教会教会用。王岛孩子生活也处于困境,望多方支援(汇款奉献请联系电话15918569944. 黄小佳) (博讯 boxun.com)


另有一良人教会姊妹已经给身在看守所的王岛牧师写了如下一封感人的信:

我认识王岛牧师已经8个年头了。在信仰的道路上,他是第一个给我传福音的人,他让我对神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信耶稣之后,他也一直用圣经来教导我上帝的话语。不仅如此,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一直给我很多的教导和鼓励。他和他的太太-孙老师就像我的亲生大哥和姐姐一样关心着我,爱护着我!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的家里发了生很严重的家庭危机,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这时候的我十分的痛苦和绝望,对我的爸爸充满了苦毒和怨恨,但是,王老师不断地安慰我,引导我,告诉我要去爱我的爸爸,圣经上教导我们,要爱我们的仇敌,更何况他是我的爸爸。是王老师和孙老师一直在我身边给我安慰和鼓励,才让我走过这一段痛苦的时光。
我所认识的王老师是一个忠心服事神的仆人,他对神的信心和忠心给我很大的激励!今天,我能够起来去服事主,也是受到王老师很大的影响!他是一个很正直而且很坚持原则的人,他不会为了去讨好某个人而违背圣经的原则,这一点让我十分佩服。
在王老师被关在看守所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都很担心他,非常迫切的为他祷告,脑海里一直不断浮现着他对我的教导和关心,希望我们尊敬的王老师能够早日出来与我们团聚。
Nancy

敬请弟兄姐妹、社会各界继续关注王岛牧师,呼吁广州政府尽快释放王岛牧师!

基督徒公义联盟
5/22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