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給中国的情書

中国語ブログ。中国国内のサイトでは「文字獄」なみの削除攻撃にあいますので、ここに亡命しています。

ZT: 執著民族品牌 對企業不利

2009-03-20 02:03:53 | Weblog
2009-03-19 中國時報 【林克倫/新聞分析】
 當企業想「換心」壯大永續生存,卻遇到民族主義情緒反對,怎麼辦?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果汁集團遭挫,顯示大陸民眾在思索國際併購行為時,企業「走出去」屬光宗耀祖值得慶賀,但外資企業想「走進來」是市場入侵,民族激情對未來大陸企業坐大坐強並永續經營,其實相當不利。

 自去年九月可口可樂擬斥資廿五億美元,收購大陸最大果汁企業匯源集團後,大陸民眾即掀起一股反對浪潮。網路調查顯示,四萬多名受訪網友有八二%民眾持反對態度,理由是大陸消費者花錢養育壯大的民族品牌,怎能將全數股權賣給外資、叫人情何以堪。

 鑑於併購後可口可樂將占中國六成果汁市場,大陸本土果汁業者也跳出反對稱,「中國可樂業就是這麼死的」,並喊出併購是「行業」等口號,甚至建議將匯源分拆:「把資產當豬賣,把品牌當人留」。

 市場人士從收益角度則認為,匯源董事長朱新禮在金融危機前以二○○%溢價出售、「賣了個好價錢」,且併購後匯源仍擁有果園和水果加工等上游產業,並未全然退出市場。

 「品牌」的基礎來自品質,大陸民眾過於執著民族品牌的「民族」二字,對企業的永續發展甚為不利,聯想電腦「走出去」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還需依靠「品質」取得消費者信心,同理,匯源也在思考透過「引進來」壯大自己,畢竟「品質不佳」的產品、那怕有多「民族」,大陸消費者也不會喝。


ZT: 洗ZAOZAO?

2009-03-19 03:11:23 | Weblog
雲南躲貓貓 海南也爆洗澡澡


2009-03-18
中國時報
【陳筑君】

 兩會期間,「躲貓貓」事件是與會者關注議題之一,官員表示對獄中不斷出現的「牢頭獄霸」現象,會予以嚴打。話聲剛落,海南省儋州市第一看守所,再爆發犯人遭毆打致死事件,被網友戲稱為「洗澡澡」事件。

 《海南特區報》報導,遭打死的男子羅靜波五十七歲,廣東揭陽市人,白沙邦溪農場的下崗職工,因涉嫌非法買賣槍支彈藥遭刑拘,被羈押於儋州第一看守所。

 據檢察院辦案人員說,事發起因於同牢房嫌犯要羅靜波脫衣沖涼,但因氣候寒冷,羅靜波怕冷,不肯脫衣洗澡,引來嫌犯們毆打,導致頸椎斷裂,搶救無效死亡,這離羅靜波入獄僅兩天而已。事後,辦案人員從看守所監控影像中,清晰看見有三、四名同獄房的人員參與這項暴行,打人過程相當清楚。

 日前,一段報導該事件的視頻被發布於網路上,引發網民們紛紛轉載,有網民將該事件稱為「洗澡澡」,與「俯臥撐」、「躲貓貓」,被網民同列武林三大絕學,諷刺官方敷衍了事的心態。

 有網民戲言,「看來,今後『吃飯飯』、『睡覺覺』、『打牌牌』等,都可能死人。」還有網友調侃,「海南叫『洗澡』為『衝涼』,因此,應該稱『衝涼涼』事件,才能凸顯地方特色!」

 網友ddwking則說,獄中洗澡是先用近九十度高溫的水,從人體頭上澆下,再換冷水沖涼,是人都受不了的。

 然而,也有網民呼籲類似事件一再發生,值得公安機關反省,雖然嫌犯多數是犯了法,但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應由法院判決,不該莫名其妙送命死亡。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176+112009031800182,00.html

ZT: 網絡民主2

2009-03-19 02:04:28 | Weblog
网络政治空间的政治参与之道:建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



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无疑在当下的中国尚是一个正在大力成长和发展中的新生事物。由于现实法律制度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当网络舆论挟群体力量,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地向网民们扑来并向现实社会蔓延的时候,由于缺乏权威信息的发布以及及时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人们往往容易失去起码的甄别力和判断力,茫然跟风,引发社会的恐慌感,甚至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会成为网络有害信息、舆论的受害者,网络政治空间会演变成谣言和不实言词的温床。



针对网络政治空间这种泥沙俱下、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局面,以及无序无格调的政治参与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至关重要。我们绝对不能因噎废食,轻易抛弃因时代应运而生的网络政治空间和网络政治参与新方式,而应通过建构一个以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公共意志为基础,以对事不对人的法规体系为保障,以公民自主表达与自我约束的参与之道,政府公开、透明、包容的公共管制之道,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与网络社会和网民平等协商和交流的互动之道为核心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从而实现网络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公民的全方位的发展之目标。



首先,建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就需要建构公民自主表达与自我约束的参与之道。在网络政治空间,由于是虚拟平台,意味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缺少必要的约束。作为网络政治空间的主体,每一个网民都应有为自己传播的信息而负责任的态度和精神,在自主表达各种利益诉求、进行网络论政和网络评判时,必须严守法律和道的分际。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利益造成危害的信息时,要学会运用理性来甄别和判断,而不轻易人云亦云,从而做一个成熟的理性的公民。公民在虚拟网络政治空间的自主表达与自我约束的参与之道,不仅为宪法和法律的推行奠定了理性的政治文化基础,而且还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为网络民主(Cyberdemocracy)和现实民主的广泛推行,进行民主意识的培育和民主实践的训练,其意义非同寻常。



其次,建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就需要建构政府公开、透明、包容的公共管制之道。传统上,我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存在一种怕出事的心理,总是担心其负面作用超出了正面效应,总是希望将新生事物掌控在主事者可控的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负面的信息、批评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甚至引发更大的事端和后果。实际上,网络政治空间和网络政治参与的魔力就在于信息的透明化。谣言止于公开和透明,智慧起于包容和海涵。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的建构,一方面需要我们合理区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提高驾驭网络政治空间的能力,有效整合和提升政府应对网络信息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网络政治参与的新方式中不断汲取智慧和经验,把因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意志而推动的网络论政、网络监督、网络宣传、网络评判、网络互动等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与现实政治生活有机连接,将网络论政中的有益做法制度化,并将有效的网络监督纳入既有监督的制度体系之中,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管制之道。



最后,建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就需要建构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与网络社会和网民平等协商和交流的互动之道。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公民广泛地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在我们国家,每年在“两会”召开前后,都有大量网民通过网络向“两会”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献言建策,他们通过虚拟网络平台积极参与现实政治生活,就是一个典型而生动的网络参与案例。然而,由于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急剧的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仍然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中,导致社会生活中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并日趋复杂化,民众的社会心理比较脆弱,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时受到威胁。有鉴于此,建构具有合法化、解释力的矛盾化解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当务之急。这其中,通过建构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与网络社会和网民平等协商和交流的互动之道,更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通过与网络社会和网民的平等协商和交流,不仅可以把党和政府所倡导的价值观通过互动接触的方式传达给网民,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有机地诠释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服务理念,而且可以有效地回应民众的实际需求,化解民众的心理困顿,全面提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提升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从而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建构强大的政治文化基础。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http://whb.news365.com.cn/ly/200903/t20090317_2239677.htm

ZT: 網絡民主1

2009-03-19 02:03:56 | Weblog
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

日期:2009-03-17 作者:唐亚林 来源:文汇报





■唐亚林



我们应通过建构一个以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公共意志为基础,以对事不对人的法规体系为保障,以公民自主表达与自我约束的参与之道,政府公开、透明、包容的公共管制之道,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与网络社会和网民平等协商和交流的互动之道为核心的理性的网络政治文化,从而实现网络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公民的全方位的发展之目标。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建构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又称“赛博空间”)全方位地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工作方式。在网络空间这一独特的、虚拟的平台上,因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意志的推动,诞生了诸如网络论政、网络监督、网络宣传、网络评判、网络互动等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并开辟了扁平化、交互性、及时化的网络政治空间这一新型政治参与载体。



前不久的“躲猫猫”事件,广受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关注。一起在虚拟网络空间广泛流布的事件,演变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无论在网络政治空间里还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网络政治空间是如何生成的,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网络政治空间的政治参与方式有哪些,如何建构网络政治空间的政治参与之道,是网络政治时代的全新课题。



网络政治空间的生成及其基本特征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这些数字,昭示着一个强大的网络空间的物质载体以及参与主体群在当代中国的崛起。



作为网络空间的物质载体的互联网及其用户,构成了网络空间两大基本要素。他们通过信息链接和交换,形成了虚拟的网络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人们通过信息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相互交流、物质的相互交换、利益的相互博弈、关系的相互进等目标。其中,人们围绕着利益和公意的表达、利益和公意的博弈、利益和公意的决策与利益和公意的分配而展开的一系列政治参与活动,就是网络政治活动,而网络政治活动所依托的场所,就是网络政治空间,其生成动力来自于现实政治生活中的网民对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的追求,来自于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



网络政治空间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在网络政治空间里,每一个参与的个体之间,其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就自己关心的事务发表见解,不存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的等级分明式层级节制,只要符合法律许可,任何一个参与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即使他所关心的事务与自身利益无关。二是政治活动的开放性。网络不设防,是网络政治活动开放性的最好体现,它不仅表现在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主体可以不分男女老幼,并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而且还表现在探讨主题的多样性、随机性与多变性等。三是实现方式的互动性。在网络政治空间,信息传递即时交互且高度共享。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就共同关心的事务相互探讨,既可凝聚共识,又可大异其趣,既可共同行动,又可各自单飞,既可持久关注,又可过后即忘。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网络政治空间参与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极大拓展了彼此的交往空间,丰富了精神生活,提升了人的发展程度,而且有效推动了共同关注的事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甚至转化为现实政治生活中活生生的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决策活动与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分配政策。



网络政治空间的互动: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诞生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般而言,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有通过投票参与选举活动,通过听证会参与决策活动,通过各类会议和制度规定参与管理活动,乃至通过宪法规定的各种合法化形式参与监督活动等形态,也有通过消极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活动等形态。在网络政治空间,由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是虚拟空间的网民,有的是不具有法定权利的公民,如尚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少年,还有的不是同一个政治实体的公民,如不同国家的网民。同时由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客体或对象主要是公共利益、公共事务或者公共意志,一般不涉及如选举等实体性民主内容。再加上网络政治空间的互动方式经常是以参与主体的“虚拟对谈”方式进行,便诞生了具有鲜明网络特色的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即网络论政、网络监督、网络宣传、网络评判、网络互动等,并紧紧依托扁平化、交互性、及时化的网络政治空间这一新型政治参与载体而实现其参与目的。



网络论政的核心和推力是公共利益、公共事务以及公共意志。网络论政的基本途径是网络民意表达及竖立其上的强大网络舆论。网络论政的目的是影响公共利益、公共事务或者公共意志的具体决策活动,实现现实政治生活中难以达到或者成本很高的参政议政之目的。网络监督的对象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公共事务、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网络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对公共机构具体的规章制度、公共政策提出不同看法或者修改建议,又可对公共机构和公共人物的办事流程与工作作风提出批评和建议,还可对现实政治生活中各种丑恶、不公的事件直抒胸臆,大胆揭露和公开抨击。网络宣传的内容更多的是体现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意志以及现实主流社会所力主的良好道风尚和价值取向,网络宣传的主体可以是有组织的公共机构和个人,也可以是每一个单个的网民和网民自发群体。网络评判,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网络政治空间这一新型媒介和平台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好的和不好的事件、行为进行价值评判,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进所涉事件和行为的相关人员和机构迅速地回应并予以矫正,最终达到提升整个社会生活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网络互动则以直接、对等、快捷的虚拟对谈和相互沟通的形式,大大地提高了网络政治空间里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尤其是现实政治、公共机构与公共人物向网络政治与网民群体的网络问政活动,以及现实政治与网络政治的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对于厘清事实真相,公开决策过程,征集民意民情,凝聚社会共识,具有成本低、时间快、效果好的作用。



毫无疑问,虚拟网络政治空间里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出现,弥补了现实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不足,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减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时间和金钱乃至知识成本,拓宽了政治参与方式的新渠道,实现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沟通,不仅有利于提升网络政治空间里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促进现实政治生活借助网络政治这一独特平台而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度的发展,进而深化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




ZT:不好笑的笑話

2009-03-17 23:02:22 | Weblog
妈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都是干什么的?
  其母回答:市委就象你爹,什么也不干,整天背着个手光知道训人。人大就象你爷爷,提着个鸟笼子晃悠,啥事也不管。政府就象你妈,整天傻干活,有时还要挨你爹的训。政协就象你奶奶,整天唠唠叨叨,但谁也不听她的。
  还有一个市纪检委呢?
  母亲说,纪检委就像你,说是监督爸、妈的,但又受爸妈的领导,吃爸妈的饭、穿爸妈的衣,还总是问这问那的。

原創:”西蔵問題”与両種自治

2009-03-17 00:49:07 | Weblog
达赖喇嘛在流亡50年周年发表讲话,指出过去50年中国政府令藏族人的生活如“人間地獄”,西藏宗教、文化、语言和身分等都將消失。据我所知,这种指责根本不符合西藏的实际现况。但具体并个别的事实我暂时不谈了。我就要用耶稣说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所谓的“西藏问题”,即:“神(信仰)归神,凯撒(世俗政治)归凯撒。”信仰和世俗政治是两码事,那么所谓的“自治”应该也有两种:“信仰自治”和“政治自治”。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的“精神领袖”,而不是几百万藏族人的政治性合法代言人。(从第五世达赖喇嘛开始的格鲁派神权统治时代没有主权概念,也没有领土概念。现在仅凭那段历史要求这个代言人的位子,那也不大合理。)那么他该要求的是信仰自治,而不是政治自治(他所说的“高度自治”)。

首先世俗政治不能从观念出发,一定要正视现实。也就是说,思考西藏的政治自治时我们该重视的不是“民族自决”那样的20世纪初期的老观念,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西藏已经近60年的事实。

世俗政治不能从历史出发,一定要尊重现况。过去西藏是个独立国家还是自古以来一直都系中国固有领土,这已经不重要了。若你现在拿过去越南被中华帝国统治了1000年的历史来说中国对越南有主权,那不是闹笑话?

中国西南、西北、西藏等地本来就有好多民族杂居,而在这60年中,杂居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那么,无论是小西藏(曾经格鲁派统治的卫藏地方)还是大西藏(达赖主张的“西藏”,除了西藏自治区外还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区),怎么划分“西藏”都会引起争论,也会产生新的矛盾。(比如说,实现藏族“高度自治”后,居住拉萨的汉族、回族等新少数群体的自治权怎么保障呢?这不是没完没了吗?)再说了,不管在世界哪里,人口流动量都不断扩大。如今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来说,怎么保障少数民族民工的权益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地区和群体已经不单纯地一致了,哪些地方属于哪些民族这样的说法本身都越来越不对头了。如果忽视这种现况,坚持要求政治自治,南斯拉夫的悲剧(杂居的群体互相厮杀)就会重现在中国。这样,对谁有好处?无论是“独立”还是“高度自治”,对西藏给予特殊的地位这样的要求太不现实了。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中国统治西藏的事实,把这个现实当基础,然后再想尽办法实现每一个群体都能维护尊严的、更好的治理。

说到好治理,我们就发现其实北京和达赖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社会的全面世俗化。共同的“敌人”也能当成共同语言。而遗憾的是看来北京和达赖目前都忽视这个“敌人”的存在。

达赖认为中国正在扼杀西藏传统文化。我不否认现在居住在拉萨等城市里的藏族人宗教意识的确有淡薄化的趋向。不过这真的是中国的错吗?这难道是强制性汉化的结果吗?绝对不是。试问哪个年轻的藏族人穿着汉服?他们穿的是T恤、牛仔裤什么的。这到底是汉化还是西化?那些年轻人被无神论洗脑了吗?绝对没有。他们只是渴望经济上的成功,所以才没空去想他们的佛祖了。

而汉族人也有同样的危机感。自己的孩子们就喜欢吃美式快餐,喜欢看日本卡通,总有不少人讨论孩子们会否“忘本”。好多传统习俗走形式或商品化,地方戏等经济效益不高的传统文化也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所谓的“愤青”都急得把故宫里的星巴克出去了。

只有经济效益的东西才有合理的存在理由,一切都是用金钱衡量,这种过度的世俗主义明显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市场经济不但侵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人生观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侵蚀作用。别说藏传佛教的喇嘛们心急,连中国共产党都担忧蔓延社会的“向钱看”的人生态度和腐败倾向,甚至总书记都亲自出面用“八荣八耻”来纠正这种“错误态度”。中国天主教的一位神父跟我说过:对我们教会真正构成威胁的不是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而是社会的全面世俗化。而令年轻的城里藏族人渐渐地离开宗教的也是世俗化。

也许有人说:中国的“汉化教育”才是元凶。其实所有的藏族学生都可以选择藏语学校,只是有的家长却选择汉语学校。理由很简单,世俗化的人生观一般都是以经济收入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而学会该地区的霸权语言是这种“成功”的捷径,就像美国的拉美系子弟往往拒绝西班牙语学校,却自愿去英语学校一样。而且,若学汉语会导致汉化,在流亡政府的学校学英语的藏族孩子们早该西化了,那么达赖更没资格批评中国了。

那么北京和达赖该怎样对付这个共同的“敌人”呢?信仰自治可能是一剂良药。藏区闹事,其核心肇事者一般都是僧人。他们的人生观没一般人那么世俗化,要的不是政治自治而是信仰自治。也就是说,只要在宗教治理上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就能大大地缓解他们的不满情绪。这是其利之一。

信仰自治能获得海外舆论的认可,有助于消除部分海外人士对中国的误会,也可以封掉西方“达赖啦啦队”对中国的无端指责。这是其利之二。

人是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成长的,而“他人”自然包括神佛等超越者和教友们。也就是说,人和人,人和神自由交流的场所也是培养道素质,净化人生观的绝好的空间。政治领袖的几句话不会起任何作用的。要提高一个民族的道素质,防止过度的世俗化,政治说教不如扩大人们生活世界中的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结社自由。这是其利之三。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制定《宗教团体法》,要求每一个宗教都由一个宗教团体来统一管理。当时的日本处于战时,国内的团结优先于一切。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府非常警英美两国的势力通过差会和教会渗透国内。50年代中国也处于战时,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怕国外势力,尤其是“美帝”势力的渗透。自然他们的宗教政策也跟30年代日本有相似之处:就允许“五大宗教”拥有一个“爱国宗教团体”,运用“党统战部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爱国宗教团体”的一条龙对口关系来彻底管理中国国内的宗教活动。问题是中国政府改革开放初期还恢复50年代的宗教管理制度,在和平的时代中仍延用了这种体制。因为他们(尤其是在89年以后)还是怕宗教的渗透会导致“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

但这是“凯撒”对“神”的过度干预。中国的政治领袖们应该相信国内宗教人士的良知。比如在中国天主教教会中,大部分所谓“官方教会”的神职人员都对罗马教宗忠贞,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可是他们都明白神归神的道理,所以见不得“外国势力对教会的渗透”左右中国政治的任何一面。还有,2005年布什在白宫接见3位中国基督教家庭集会领袖时,他们投诉了中国的宗教政策。而有不少家庭集会的领袖日后批评过他们三位的行为。那些批评者认为中国教会的问题应该由中国人来解决,不至于“上访”华盛顿。而且这种举动容易导致信仰的政治化,这不利于中国教会的健康发展,也违背耶稣说的“神归神”的原则。我也常目击中国家庭教会的人们为党和政府的领袖们祷告。

达赖也应该配合中方。中方怕的是他用自己对僧人的影响力继续政治活动,这也是中方不敢放弃当今宗教管理制度的原因之一。达赖一日不放弃政治自治的要求,就无法解除中方对“西藏版颜色革命”的担忧。这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中国政府缓解对宗教的管理,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结果,如:膜拜教团的产生、部分宗教势力和三股势力的勾结等。但这些负面现象可以用刑事程序来遏制,不一定要用宗教管理制度来预防。推行信仰自治,利大于弊。只有“神”和“凯撒”先划清界限,然后配合合作,才能实现更好的治理。

(3月16日 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天下事”栏目)

ZT:日本人得小心説“逆我者亡”

2009-03-16 03:07:58 | Weblog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阿道夫·希特勒虽然没看过《庄子·盗跖》,但这句话从他嘴巴你说出来却很贴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屠杀犹太人的侩子手,他反动的世界观简而言之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然这句话放在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罄竹难书的日本人恶行上也很贴切,当时中国人可是恨死小日本了。

几十年过去了,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迹象,在中国的土地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一个毫无攻击力的日本人口中说出来,会有怎样的效应呢?在3月9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录制现场,由于日本籍主持人浩二的一句“顺我者死,逆我者亡”引发了现场军旅歌唱家刘斌对日本人的指责和声讨。刘斌当场不爽,并指着浩二说:“你让我想起了9·18,想起了当年东北沦陷,想起了你们日本人的种种!”顿时,现场气氛十分尴尬,包括浩二在内的其他四位主持人都没吱声,幸好汪涵和蔡国庆及时解围,才缓和气氛。

1958年出生的刘斌大叔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日本人的恶行,看他档案上祖籍山东,出生地在辽宁锦州,或许能够猜测到他受祖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日本人的恨至今难忘。他最难忘的人是“老山前线战友”,最伤心的事是“中国使馆被炸中国受辱”,最大的愿望是“中国更强大富有”……在我看来,刘大叔的爱国热忱比在佳士得假拍圆明园兽首的蔡铭超要真诚得多,那根爱国敏感神经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录制过程中一触即发。

日本籍主持人浩二本想活跃气氛,便来了一句“顺我者死,逆我者亡”,一个外国人能知道中国的典故难能可贵,或许他想表达的和我们平常“合不合心意”差不多,不算口误,也用不着上纲上线。可他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却碰到了个不合适的人。面对深恶痛绝日本人当年行径的军旅歌唱家刘斌,马上火星撞地球。

矢野浩二已在中国拍摄了十几部电视连续剧,大多数为抗战题材,矢野浩二扮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多田、《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等诸多角色,几乎都是侵华战争中凶悍、野蛮、残暴的日本军官。甚至在2007年元旦,矢野浩二回日本探亲,在街头被一群日本激进分子殴打。也真难为浩二了,他塑造的形象在日本或中国都不待见,开句玩笑都要小心翼翼,这就是饰演残暴的日本军官的遭遇,让人同情。

极端的民族主义不可取,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挺欣赏刘斌大叔的爱国气节的。据报道,尴尬场面过后,刘斌在现场满腔热情地演绎了自己创作的红色歌曲,现场更一度唱到哽咽。刘斌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全场大部分80后观众都奋力鼓掌,掌声持续了将近1分钟。如果我们人人都想刘大叔那样怀揣着“中国更强大更富有”的愿望,雄鸡也会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普嘉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09-03/15/content_4986586.htm

ZT: 愛国二則

2009-03-11 11:45:30 | Weblog
[天涯]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民族”不爱民

粉娃娃256 在2008年3月26日 11:17说 , 当中美贸易谈判之际,我留美经济学会的徐滇庆先生“爱国”心切,向国家领导人上一奏折,主张中国应与美国对著干, 哪怕引起双方互相制裁。徐先生慷慨宣称:虽然相互制裁会使中国受到比美国更大的损失,但咱不怕!因为美国人若因相互制裁导致20万人失业,克林顿就得下台,而我们虽然会有1000万人因此失业,但政府照样稳如泰山,因为“政府从来没有承诺”对他们的饭碗负责!好一位爱国志士,好一番豪言壮语!美国人对我们不平等,我们当然要反击。但怎样反击?徐先生的办法是宣布:中国老百姓比你们贱得多!    你克林顿怕美国老百姓,而中国老百姓在我眼里算什么,区区1000万人不过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家奴,谁个“可以说不”?我“从来没有承诺”尊重这些人的意志,你克林顿其奈我何?    真是咄咄怪事: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民族”不爱民。这就是某些中国人的“爱国主义”。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是低人一等的。为了维护自己与亿万同胞的人格尊严与公民权益,一雪中国人低人一等的国耻民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真正的爱国者们前赴后继,为国人的平等地位艰苦奋斗,虽九死而无悔。然而另有一等“爱国主义”者,他们的“爱国”方式却是:什么?你洋人视中国人低人一等吗?你居心叵测!中国人明明低人三等,你怎么竟敢说只低一等?    当然,很少有人明白说出这种话(不过象上述的徐先生也把这意思表述得够明白的了),但这样的逻辑却贯穿于他们的许多言行中。    就拿香港的民主化来说吧,彭定康搞政治改革肯定是有英方的利益考虑的,不然他为什么只允许立法局“部分”直选而不是全部直选?一是为了保住亲英的官方议员的位子,二是怕更开罪于北京当局,影响英国人在华商业利益。但这本不足奇,能指望洋人“大公无私”地替我们著想吗?关键在于这件事本身究竟是进了一步呢还是退了一步。    当年英美二战时与我们联手打日本又何尝是为我们著想,而没有利己之心?但我们对此并未“说不”,因为这总比勾结日本打我们更合乎公理。    而这一政改惹恼了某些“爱国”者,这也不难理解。如前所述, 肥彭的政改并不是不可非议的。但有趣的是这些“爱国”者一不指责这次选举只是部分而非全部直选,二没揭露选举有何舞弊、施压或贿选之丑,三也没有表示怀疑它的普遍、平等、自由、无记名性质。我们的“爱国者”怒火万丈的原因只在于:“英国人统治香港百年没有给港人以民主,为什么现在要给港人民主?”原来英国人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把600万中国人的民主权利剥夺到最后一秒钟,为什么不让港人做奴隶做到1997年,而只让他们做到1995年?为什么英国人做主子不做到底?…… #1 回复
开心瓶 在2008年4月20日 15:23说 , 顶 #2 回复
来吧过客 在2008年4月22日 11:47说 , 好帖!!!!!!!!!!!!1 #3 回复
来吧过客 在2008年9月18日 20:25说 , 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民族”不爱民好帖 我顶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4 回复
来吧过客 在2008年9月18日 20:27说 , 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民族”不爱民好好真好我顶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要传 #5 回复
来吧过客 在2008年9月19日 17:31说 , 10.10.10.* 说:更多的吐血美



苹果日报李怡/中国外滙存底居全球首位,中国因体制原因受金融海啸冲击最小而领导人对走出经济困境最具信心,中国是美国最大债主而是否继续买美国国债也举世关注,中国领导人近期出访都摆出国际「大款」姿态指点国际金融运作,大手买外国产品及向落后国家提供援助。中国GDP连年保持10%以上长,今年「保八」看来也志在必得。据称北京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已臻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影响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得举足轻重。中国又是「掘起」,又是「盛世」,中国不少人为国家而感骄傲,但中国公民自己呢?

持中国护照的人士,到世上任何地方都最肯花钱,应该受欢迎才是。然而,世上没有任何国家,给中国护照持有者免签证待遇(除了持外交护照的中国官员在部份国家可以免签)。许多国家在给予中国公民签证上都诸多刁难,即使是经济上远比中国落后的国家。

目前,香港特区护照已在137个国家或地区享有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与台湾有正式邦交的国家只20个左右,但却有60多个国家予以台湾护照持有人免签待遇,新近英国给了台湾免签证,欧盟其他国家也在评估中考虑跟随。

中国国家的国际地位似乎越来越高,但持中国护照国民的国际地位则居世界的倒数第二(第一是北韩)。香港虽说是回归,但香港人都不愿当一个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国公民,因为持这种护照,在世界各地都得不到尊重。相反,中国内地人士,却千方百计要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以便可持香港护照旅游世界各地。台湾人谈到「统一」问题时,提到在世界各地,当中国人是否会比当台湾人更获尊重?

中国护照持有者申请其他国家的入境签证,都手续繁複,各类担保、邀请、证明、回程机票一样不能少,一些国家甚至要求不出机场的中国过境旅客也要办理过境签证,像是堵截恐怖分子一般。

获得签证的中国公民,在外国的机场、移民局、海关,常被怀疑是持假证件的非法移民遭扣查,纵使放行也备受诘问威胁。

有人说,外国对中国护照持有人歧视,是因为中国是穷国,人口众多,如果放鬆签证,很多中国人会滞留国外成为非法移民。但中国不是已经掘起,已经有钱了吗?而且,许多人均GDP比中国低的穷国公民,出国并没有受到同样的限制与歧视。比如日本政府对中国公民发签证极为严格,但对接受中国援助的巴基斯坦的公民却相对宽鬆。中国人口佔世界发展中国家约四分一,但其他四分三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受到这么严格限制,而且其他发展中国家至少在本区域内旅行是免签证的,比如东盟国家或非洲国家。但中国公民去任何一个区域的任何国家都要签证。

也有人说,中国公民到其他国家要签证,可能是因为其他国家去中国也需签证,是一种对应的政策。但世界上并没有这种对应政策。任何国家的人去澳洲都要签证,但持澳洲护照的人去许多国家都免签证。香港人去美国要签证,但美国人来香港却免签证。

其实歧视中国护照持有者,不仅是外国使领馆,而且还包括中国使领馆。中国驻外使领馆人员,对持中国护照华人,都另眼相看,将这些人视为没有本事捞到外国籍的次等人。持中国护照的华人,把中国使领馆形容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衙门。

中国富起来了,掘起了,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国家领导人在外国领袖面前威风了,但中国公民在国际社会却是不被尊重而且受尽歧视的族群。

国强民弱的严重落差,归根究柢的原因是:国家不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没有权选举掌权者,而各级的掌权者包括驻外的使领馆官员,都把中国老百姓视为「算个屁」的「屁民」。

ZT 中共2号文献

2009-03-10 15:17:51 | Weblog
俞文学/中共今年初下发更为严厉的中共中央二号文件,内容是「严防海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全面进行渗透」,文件将西方价值观念丶三权分立丶多党制丶令中共不满的外国政治家丶NGO丶合并为「颠覆中共政权」的「海外敌对势力」要予以严惩。


二00九年的两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三月十日的「西藏抗暴纪念日」,是年年与两会重叠的危机日。二十年前,胡锦涛在拉萨的武装镇压,获得太上皇邓小平的青睐,被提拔为隔代接班人。去年又一次对西藏大规模镇压,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成为中共内政外交的头号假想敌。一月十九日西藏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三月二十八日设立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中国传媒也大规模宣传,语言情调如同倒退到五十年前。同时北京禁止外国游客三月进入西藏。

一位老干部评价胡锦涛是「弱智」,指他的知识结构丶视野和思想基本还是毛时代给的。

强调海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中共

去年十二月中办下达「反西化丶反分化,严格管理意识形态」二十四号文件後,今年又下发更为严厉的中共中央二号文件,内容是「严防海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全面进行渗透」。二○○九年,将成为毛泽东政治路线复辟的一年。

中共中央二号文件,显示胡锦涛执政集团在今年异常严峻的年头,防止中共统治不像苏联一样垮掉,要重新拾起阶级斗争的纲领。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时,胡政权有意夸大国家主权和政权稳定等传统威胁,以便将国内的民族冲突丶官民冲突丶群体事件丶失业大军,公民运动,统统与「海外敌对势力」挂勾,为暴力镇压寻找藉口。继续胡锦涛上台之後,一直推行的反和平演变,防止颜色革命。

过去曾经下发的《关於加强执行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工作意见》,内容大致是: 

一丶长期以来境外敌对势力丶媒体,西化丶分化我国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目标是在我国内部培养西方代理人和政治反对派。二丶境外势力打着人权幌子,以挟持国内维权团体丶弱势群体来激化我国的社会矛盾。三丶利用我国内部矛盾,伪装策划搞分裂活动。今年的中共中央二号文件则是将西方价值观念丶三权分立丶多党制丶令中共不满的外国政治家丶NGO丶合并为「颠覆中共政权」的「海外敌对势力」,要更加公开化地反对「西化丶分化」。

去年十月因为法国总统萨科奇在波兰会见达赖喇嘛,遭到中国惩罚至今,一月底总理温家宝访问欧洲四国,特别说明:「我是围着法国转一圈。」将达赖喇嘛和国际贸易挂勾,极权心态淋漓尽致。

外交部对俄对法姿态不一样

二月中国遭遇两件国际事件,

一是俄罗斯军舰用五百发炮弹打沉中国给俄港口运大米的《新星号》货轮,并使七名中国海员遇难。

另一件是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青铜雕像,被人匿名高价收购。

对前者中国外交部轻描淡写,对法国则强硬表示,拍卖圆明园文物有悖於相关的国际公约,再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新华社更谩骂拍卖兽首是「历史强盗基因的恶性遗传」。据悉佳士得的回应条件是「让达赖喇嘛回西藏」。京华时报立刻揭露长期资助「藏独」的法国富商操作佳士得这次拍卖。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孙春兰二月十七日一个会议上说:「当前要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一些企业遇到的困难对农民工队伍进行渗透和破坏。」这是中共部级官员对中央二号文件的间接披露。

习近平墨西哥讲话不是失言

春节後,中共领导人温家宝丶胡锦涛丶习近平先後出访欧丶亚丶非丶拉美四大洲,新华社用《「正月外交」辉煌收官》予以高度赞扬。习近平头一站在墨西哥当地华人联谊会讲话,令世界哗然,却振奋了中国的愤青,网上「愤情」汹涌。习近平说:「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划脚。

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麽好说的。」新华社予以视频报导之後,几个小时後取下,更引起猜测。有人认为是习近平初出茅庐的失言;有人认为中共未来掌舵者对华人讲的自家话;更有人认为是中共太子党的随意和无所顾忌。

前人民日报社长胡绩伟认为,现在中共领导人讲话都有周密的安排,每个人都带着贴身的秘书班底,各种场合都有备而来。习近平这番话,温家宝在欧洲讲不合适,胡锦涛在非洲讲也不合适,只有习近平在美国後院讲最合适。美国新科女国务卿希拉莉上任之後,头一次出访,不仅在北京,在亚洲其他三个国家,都极注意饮食餐量,从来没有让自己「吃饱撑着」,令中共领导集体大为满意,可以印证胡绩伟先生论断之准确。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共政治局以上领导人,各个有庞大的警卫和秘书班子,以防意外。几年前,姜春云视察山西,中央警卫局的警卫就拉起了警戒线,当地公安局的副局长一脚踏进警戒线,被一耳刮子搧出去,摔倒在地,姜还只是一个副总理。现在中办有专门一支队伍「踩线」,即先赴现场视察安排好首长来访的一切。而且要踩几次,还有「二踩」「三踩」直到「五踩」。领导人在国外也不例外。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时,他的父亲习仲勋给省委书记高扬打过一个电话,请省委关照一下儿子。没想到高扬在省委会上把习仲勋的电话公开了。

这是习近平终生难忘的教训。在河北仕途受阻,被调到远离北京的福建省。低调丶少言,不拉帮派,到了浙江省当第一把手,对张江竟然尊称「叔叔」。一次李锐到浙江,他曾是习近平的中组部考察人,习近平请李锐吃饭,李锐对他说:「你要发表意见嘛。」习近平回答:「你可以打擦边球,我不行。」如此谨慎的习近平怎麽会在国外耍太子党脾气呢?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ychina&MsgID=381887


ZT: 反”憤青”統計

2009-03-10 14:33:20 | Weblog
圆明园兽首铜像拍卖,一位叫蔡铭超的中国收藏家高价拍下后又拒绝付钱,这是近期众议纷纭的一桩热闹事。眼下,趁事件余温尚存,我盘点一下国内报纸对于蔡铭超言行所作的评论,看看在网络舆论之外,传统媒体所谓“主流舆论”的风是往哪个方向吹的。
在各大门户网站中,新浪网的检索结果较多。该网站“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事件”专题“分析评论”栏目,共收集自蔡铭超现身后3月3日至7日国内报纸刊发的相关时评文章18篇。其中,对蔡铭超持批评、不赞成态度的17篇,大多数文章从措辞激烈的标题即可知其倾向性,如《耍赖只是初级阶段的爱国方式》、《拒付兽首款项别扯上国家跟你一起丢人》、《兽首竞拍不会付款将支付公信与尊严》、《戏弄佳士得的爱国行为并不值得鼓励》、《买圆明园兽首就像拿钱去填历史粪坑》,等等。唯一一篇对蔡表示赞赏的文章《蔡铭超的举动显示民间的力量与智慧》,刊登在3月3日珠海特区报社所办的一份子报——《珠江晚报》上。3天后,不知是否有意进行挽回,该报又刊登了张鸣教授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兽首拍卖何必以无赖对付无耻》。

褒贬蔡铭超的报章,除新浪网收集的这些以外,我还看到若干。不管怎么数算,舆论几乎“一边倒”贬蔡的统计结果是确定无疑的。

一向被时评界视为“极端民族主义大本营”的《环球时报》对此说了些什么呢?我又特意补充检索了一下。3月4日,该报发了一篇分别各打60和40大板的评论《西方应多尊重中国人的感情》,称“中法双方的表现都不是无可挑剔,但法国收藏者、佳士得拍卖行以及法院显然无礼在先”,“蔡之举确实有悖拍卖界规则,但这种行为也确属被逼之举”。次日,又发表了一篇《爱国情绪,有时也需控制》。该文没再直接针对蔡铭超说长道短,而是就整个拍卖事件进行反思:“如果13亿人对某事表达的爱国心太急切就是一件新闻大事件。某些西方人就可以拿此大做文章。”依此看来,蔡铭超的行为至少也该算“表达的爱国心太急切”,因而并不值得赞赏吧。

其他媒体的态度更是可想而知。各家评论角度、分寸虽然不同,但大致倾向,都不赞成蔡铭超先生。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蔡铭超一夜之间成了民族英雄”,过啦!

这样的统计结果说明了什么?我想,它首先说明,在传统主流媒体掌握着话语权的人们,对于“理性爱国”保持了高度共识。进一步推断,绝大多数报纸,在这类话题上宁愿放弃平衡原则,只发一种观点的文章,不给蔡铭超的拥趸提供一丁点儿阵地,也体现了“主流舆论”对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特别警。

这种“一边倒”的情况并非今天才有。去年春天“抵制家乐福”的喧嚣声从网上蔓延到街头,“舆论煽动”的指责声也此伏彼起。但谁能够举例——某家报纸某月某日刊登过某文,鼓动或者赞成过“抵制家乐福”?似乎一篇也难找吧?相反,我记得,几乎所有的报纸全都发表过文章,众口一词说“抵制家乐福是不理智的行为”。

事实上,由此形成的传统媒体舆论导向与网络媒体舆论导向的对峙,是每逢发生刺激国人民族感情的新闻事件时,一再重现的景观。外国舆论经常把民众的盲目排外行为和各种涉外的不理性行为,归咎于中国媒体的煽动,是凭感觉作出的判断,并没有多少统计数据支持。

我个人非常赞成报界继续保持这样的“一边倒”姿态。但我希望,“一边倒”要“倒”得有风度。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在批评没有话语权的人的时候,姿态应该谦逊,起码不能用居高临下教训人那种语气说话。而且既然你所持的,是全国报界言论编辑集体共同的倾向性意见,在具体表达时,就不要再作力排众议状、众人皆醉我独醒状,有啥直接说啥得啦。譬如,在几乎家家报纸的评论版都说不赞成抵制法国货的时候,你也写上一篇,这挺好,但是也没啥特别了不起,别硬装高标孤立,与众不同,徒受众反感。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3/10/content_2573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