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戒烟中 我愛MIMIAO 我希望処ヲ件事儿能一様長久

私が好きなものは全部ここにいる

I LOVE IN vol.2 (3rd color skyblue #3299CC)

2004-09-11 | Weblog
Name: acid rain

DJ:
你推荐的几個網站我都已看,還不算很細緻,有空我會常去玩玩,國風很棒, 以前在另外一個有大概上百個海外華人網站Link的地方見過,淹沒于網海中,錯過了,好在有老兄你的提醒,它好象是月刊吧,內容真的不錯,劉的銀燈聊齋我很喜歡,象是這期所介紹的Emir Kusturica這位“成績單”几乎等于他同輩的中國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王家衛和蔡明亮在三大國際電影節中所得獎項的總和的導演的影片在國內居然一部也看不到,沙漠一片,我還能說什么,這才是真正的“Underground”,那個卡夫卡式的寓言似曾相識,在哪本小說里看過,忘了是什么。“他們向扮演‘納粹’的演員們開火,導演為演員逼真的表演歡呼”,絕了,得不能再的色幽默。

橄欖樹是早就去過的,也很喜歡,大陸這里都有它的鏡像,很紅的, Joka design http: //www.amsnet.co.jp/user/joka/ 似乎是個西安美院畢業的留日華人辦的Web Design網站,和你的風格很象呢,我在他的Link頁還發現了一個更有趣的地方,你肯定已去,就算告訴還不知道的人吧:http://www.dhky.com/,也是華人辦的,Joka把他的Link正好放在你們Sinologic的上方。

只有New Cyber-Chinatown http://egg.tokyoweb.or.jp/comdex/newcc/new/ 進了主頁,再往下走就如同蝸牛了,以后再試試。澀柿子當然更是早就光顧過,曹志漣不是女中豪傑,誰能是?我對別人提到她都是冠以“台灣先鋒文化圈教母”之名,這樣說我不認為會太過分,她也有樂評,此女彼女,螺旋,澳門音景那期我看過,忘了倒底在哪兒見的了,肯定不在澀柿子本站,好象是獨立出去的,你肯定知道,記得告訴我。

你對陳其鋼,溫青這批人有何見解? 如果說譚盾已徹底玩蛋了的話。其實現在國內的青年作曲家中有很多并不是那么落后,象是前几個月在我們這里的音樂學院就舉行了國內第一屆〔?〕青年作曲家學術交流會,所涉及的領域之雜,樂種之繁也算一景,還舉行了音樂欣賞會,甚至有做具象音樂,Electroacoustic,人聲實驗的,但總體上還是西方近現代的那些技法,加入了大量民族樂器的現代化嘗試,溫青,何訓田也應邀前來,還上了這里的一個嚴肅音樂節目的訪談,被我正好聽到,溫在大談歐洲現代音樂近況時對Ligeti贊不絕口,Iannis Xenakis也有提到,近來我對Schnittke, Lutoslawski, Ligeti這些原東歐人馬很感興趣, Xenakis好象也加入過希臘共產黨〔?〕,耳朵就是搞抵抗運動時弄壞的。

Wire List的Digest 24中有個人提到一張 Cage tribute可謂千奇百怪矣, “A Chance Operation” on the Koch label. Artists include Kronos Quartet, Christian Wolff, Laurie Anderson, Ryuichi Sakamoto, Yoko Ono, Frank Zappa (doing 4:33), Meredith Monk, and many more, Includes works both by him and dedicated to him. Frank玩 4﹕33會是什么樣子? 另一位給出了描述﹕“I heard Frank Zappa rubbed his butt on the piano chair, to make funny noises”, 排除對大師的“戲擬”成分倒也還蠻有幽默感的,可惜聽不到. Yoko Ono, Ryuichi Sakamoto的出現就更奇怪了,此外,我有張Cage贊不絕口的Arditti Quartet的唱片,對他們你是否也認為是Kronos式的“雅痞偽前衛的典型代表”,如不是,兩者主要的區別是什么?不只是Kronos的“星味”更濃些吧^_^。

又及,一次聽Wire List的發起人Davis Ford提及Thinking Fellers Union Local 282有向Sun City Girls偷師之嫌,而Dulce sdtrk則是他們的學生,但據我所知TFUL282從88年就開始發唱片了,SCG有那么“老”嗎? Sun City Girls大名久仰,苦于一直找不到,Forced Exporsure倒是有,我又買不到。Dulce Sdtrk就連聽都沒聽說過了,DJ或各位看客如能提供些他們的介紹就更好了。

DJ,能否解釋一下Ambient Noise? 這個合成詞與 Electroacoustic 倒有點象上下聯,對我則不如后者“易”理解了,代表人物有哪些? Thomas Koener?

還想問一問有關Third Ear Band, Parmegiani的資料。

推荐﹕
1﹒ Iannis Xenakis <>> (1992, Erato)
2﹒ Adrian Belew <>> (1995 Adrian Belew)

Acid Rain,

曹志漣的樂評(現在非常美學站上),都是想像的,是對本站樂評的一種調侃諷刺。以前還有網友來信說想聽那些唱片哩。稱教母太老氣;前掛的地名也實在不當。我們也不在任何文化圈裡活動。

你說的兩位「青年」作曲家我不知道。不過,前兩年,在國際電腦音樂學會通訊錄上看到突然補了十幾位你們武漢音樂學院的會員;那時實在是摸不著頭腦。不過只要是咱們能了解電腦音樂不是 MIDI 合成器音樂就是極好的起步!

中國現代音樂急切需要大躍進,學院內的蝸步發展真會急死人!但話說回來,像中國前衛藝術、行動藝術那樣沒有歷史觀式的一窩蜂的大跳進,又走進死胡同。難也。

Cage tribute 那種東西沒有任何意義,都是外圍的,噱頭的。還是看看 Cage 的書吧。你會發現 Cage 是 Cage ,別人是別人。

Arditti 跟 Kronos 兩個四重奏完全不能混為一談。Arditti 是正統、正經的現代音樂家(雖然我對他們的琴藝也不是太看好,不過,仍是正統紮實作風),Kronos 是好出風頭沒有品味的趕時髦的琴星。實在抱歉,我無法尊敬任何認為所有新創作都是一樣地好,或者是藝術沒有好壞之分,來者不拒,anything goes 的人。

你說的那幾團我讀過但都沒聽過。

Ambient Noise 實在沒有自成一派的必要吧。我知道他們是在指 Aube, Thomas Ko:ner 之類地下音響派而又不是極度日本噪音派那樣的無變化和高音量;介乎真 ambient 的甜俗和真正 noise 的刺耳之間的那一大票。可別被這些三天一個的新派別名詞騙了。這些音樂都大同小異哩;只不過這個小聲點兒,那個變化速度快些,等等等等…Electroacoustic 則是一個極大的大類稱,包括了這一切,不是一個小流派名。

Parmegiani,真的不是我說,實在太太名過其實,不過樂迷胃口大時必須不斷有新人名來填肚子。The Wire 前幾期有篇他的專文。


DJ



acid rain

DJ:

多謝你傳來的BISK Interview,我已仔細全文看過,當然希望你能貼出來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就我個人是頗受教益的,他居然比我只大一歲,好象Aphex Twin, Alec Empire也差不多和我算是同齡人,怎能不讓我慚愧,看得出這是位學院外“自學成才”的天才,我也沒有太多的樂理知識,聽音樂多半還是在憑直覺,但自己認為確有加強樂理的必要,只是為了更好的“聽懂”音樂,現在在看一本1977年的老古董 Peter S.Hansen的 <>> ,希望能有所收獲吧。國內的音樂書籍少的可憐,音樂雜誌倒有不少,但是什麼樣的雜志啊,好在自己可以上網找。We can find 'beauty' even in a chaos,沒錯。當然,不只是CHAOS。

該算我孤陋寡聞了吧,曹志漣是你的內人???!!! WHAT A SHOCK FOR ME! 一直以為你們只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呢,想來也是,你們倆真是絕配了,沒有什么恭維的意思,只是欽佩。毫無疑問,她的“樂評”把我也騙了,當時是有點奇怪﹕台灣還有這種東西!

想談談“洋和中”的問題,下面有几位朋友對此問題有所提及,我是從來不會“唯洋是從”的,洋人做出來的垃圾絕不少于中國人的出品,事實上就數量上看是遠遠多于國人的。看看現在的Billboard吧,老實說我已很難在其中找到不是垃圾的東西。中國人的問題不是沒有“音樂思維”,沒有“藝朮細胞”,甚至不是與洋人相比較的所謂“落后”,就先鋒這個詞本身而言,我不認為咱們老祖宗的古琴樂會比現在任何走在最前沿的洋人音樂“落后”,如果說“前衛”指的是那些現在的人〔包括以前的人〕很難理解,只能假想未來的人類會有更多領悟的東西。古琴樂在古代是哲人文人的“冥想”音樂,當然“前衛”,現在呢?能很仔細,很認真的聽古琴樂的“文化人”大概更稀薄了吧,還是“前衛”,甚至更前了。中國人是絕對做的出好音樂的,問題在于怎樣在一個“進步”的外界勢力面前保持住自己的本色,及如何定義這個“所謂的”本色,可以舉一個例子,顏峻談到的一張將上市的唱片---胡嗎個的那張,我已聽過其中的一些作品,他用的是一件再普通也不過的西洋樂器─木吉他,唱的算是“民謠”吧,但我想聽過后不會跌破眼鏡的恐怕很少,他用的雖是洋人的器具,出來的卻絕對是中國人的效果,確切點說是我們這里─湖北人的效果,你不可能認為他是“落后”的,因為以前可以說很少有人做的出這樣的“吉他”音樂,就其新奇性而言是超前的,有人認為在西洋音樂體系里加上几件民族樂器就算有自己的特色了,我都不好猜測這種“佳論”是經過了多大一點的自己的大腦就變出來的。BISK說“I don't use traditional Japanese sample only because I am the Japanese“,這點沒錯,我恨的是那些用“民族”做標簽〔甚至是SAMPLE〕的音樂〔人〕,插句話,我們這里甚至還有人說唐朝的第二張專輯很民族,就因為里面有首歌用的是“有名的古詞”,那張專輯根本就是垃圾,唐朝完了,我只好繼續聽自己的那張快聽爛的他們的第一張,扯遠了。我對那些真正將自己的民族性融入了音樂中的人們始終是持有敬意的,并希望自己對什么叫“真正的民族性”會有更深更准確的理解。樂器甚至音樂結構本身代表不了任何所謂的“民族性”,加首古詞來唱HEAVY METAL什么的還能讓我怎么說,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該怎樣來表達?

很奇怪再次看到ALEX的出現,大概是因為人總得為自己而“戰”的緣故吧,什么叫“攻擊”?KEITH JARRETT,COCTEAU TWINS們令你SUCK是你的生理反應的自由,我是不感到自己被攻擊了的,雖然自5年前首次聽到COCTEAU TWINS,他們就對我的音樂觀產生了至今仍難以言喻的影響,你對他們的厭惡怎么會影響到我對他們的感覺呢,當然可能你只是想表達自己SUCK的態度,也知道影響不了別人。大可不必太過敏感,沒人想ATTACK YOU,我們甚至沒有這樣做的時間,你可以繼續SUCK下去,JUST AS YOU LIKE,還是那句老話。別的話就不多說了,以前都已說完,但現在看來是徹底白費勁了,好在自己做無用功也慣了,所以并不失望,甚至這正在意料之中呢。

居然被我看到SONIC YOUTH的現場,畫面上的,慚愧,慚愧,但我已很滿足了。

不知是不是國風速度比較慢的緣故,為了下几篇文章我已斷了N次線了,但實在是個好地方,希望大家有空都去看看。

推荐﹕
本周找到的一張讓我瞠目結舌的吉他音樂合輯.
V﹒A <>> (1991, No.6)


Acid Rain,

古人,古琴,前衛,先鋒…

是的,也就是我不斷強調的,古人常比我們前衛得多多。外國如此(看看 Hieronymous Bosch, Jan van Eyck 的油畫、畢達格拉斯的音樂學說…),中國更是如此(看看明末的陳洪綬,吳彬、春秋戰國的一切一切、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史前文物…)。而中國古代藝術的追求原創,高速新陳代謝,求險求怪,只要咱們好好兒的打開文藝史讀讀都知道的;絕對不是大家所誤會的那樣,以為中國歷史是一塊不動死重的巨石。

而當今好好地聽中國古樂的,好像外國音樂家比較多,比方說, Henry Kaiser 聽李祥霆的古琴,Carl Stone 聽閔小芬的琵琶…

至於民族性如何以純粹現代手法表現,很難,很難。我常舉日本人的例子,比如上一代的武滿徹,但其實就算在這一代日本年輕人身上(自然是極少數人)也不斷露出這種能力,比如秋田昌美 (Merzbow) ,中島昭文 (Aube),Bisk,池田亮司 (Ryoji Ikeda),(藝術界的)宮島達男,塚本晉也,岩井俊雄, 等等都是能完全不用日本傳統素材,而作出非日本人絕對作不出的東西。

而在中國人的創新之間,要說不用中國老材料,真不知如何傳達表現中國精神。就音樂而論,不用傳統樂器或採樣,不用五聲音階,如何作出中國精神?你說「我恨的是那些用“民族”做標簽〔甚至是SAMPLE〕的音樂〔人〕」;這可難了!!極少(根本沒?)看到能作到這點的,我自己也還沒琢磨出來。亦或是中國的美學、精神在今天已是說不出、說不清的空空一片?亦或是說,這個所謂民族精神,只是咱們現在徹底缺乏的一種人民精神向度的一種高能量的凝聚力,一種高度自主,一種有本的自尊?

嗯,這點還得再花幾十年功夫好好地想想…

關於英文雜誌,網上的 Perfect Sound Forever 很不錯,有許多罕見的樂人訪談。值得一看。(網址見強力連網頁)

BISK 的訪問,一方面我對他第三張新唱片頗失望,二方面對他的回答也有些失望,所以就擱下來了。現在已不加修改評介,放在特稿欄了。

DJ

推薦:你週圍的一切有趣聲響,本世紀的聲音環境就要成絕響了……




romeo none <rock12321@yahoo.com>

在大中國音樂網賣力鼓吹Punk,都要被人說成是以強勢推銷音樂。〔Dj和各位可以參看我的網點 http://rock12321.8m.com/bbs.html 極高的娛樂性〕,說來還是顏兄更了解國內樂迷心態可悲,可憐到了什么程度。

一位網友給我寫信來,問我是否聽音樂不想別的東西,是否覺得音樂在物理上只是振動而已。我覺的這個表達很好,音樂在振動之外是否還存在別的東西。音樂是否存在某種作者的INTERPRETATION,如果有,在作品離作者之后,是否就多少喪失了些生命力,是否存在某種通過作品與藝術家溝通的可能,以及是否存在站在作者的高度來理解作品的可能性,多少可以說是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分野之地。音樂是獨立的抑或是的確存在某種內容。是作曲家,還是指揮家,還是演奏者,更能理解作品本身。〔忘了在那看的了,有一位指揮,好像一定要把某個作品指揮的快些,并和作曲家本人說這樣更能體現作品的神髓〕這兩天聽Steve Reich的Six Pianos,那首Six Pianos和后面的Music for Mallet Instruments,Voices and Organ似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Six Pianos的的戛然而止極有力,樂段中的往複也相當富感染力,后面那首Music多少讓我覺得是在故作神秘。不知道dj怎么看?
且歌,

Reich 的 Music for Mallet Instruments...等等稍後寫出的作品,的確沒意思到極點;但我絕不認為他是故作神秘,只是有些技窮。我在 Steve Reich 身上真的感覺到一種別的樂人人身上沒有的真誠和謙虛(他也是很嚴肅/認真的人)。

多半的藝術家,即使是最偉大的,都是摸索出自己一套語言程式,然後後半生就死守著那語言創作。換種說法,這就叫有個人風格。在這種藝術工作模式下,要說能推陳出新,不斷給人有新鮮刺激感,是不太可能的。我想真正的原創,而又能不斷保持原創,的藝術家,一定要「破格」,要不斷打破自己風格,或是找到一種語言能包含多種變化;要不,根本就不採取一種風格姿態,完全流動有機。然而這些都不容易。

音樂若只是物理振動,那人就只是一堆分子振盪。愚蠢的唯物論推到極點,就等於說自己是塊無知的石頭。音樂是什麼?音樂是偉大到像我們這種人會成天費時費事在這兒為它拌嘴的神奇玩意兒。

關於您打的筆仗。您老真有功夫,跟那幫人窮耗。那些無能力討論音樂、只能感謝老祖宗遺留給他們那嘴髒話的縮頭縮腦的小毛頭,實在沒有跟他們周旋的必要。但我在此不得不批評你,你明知道他們,又何必去主動招惹人家?據我觀察,是你去找岔的。對不對?

我上次也勸過你了,讓他們聽他們的音樂去,不好嗎?倘若天下人人都要聽你愛的音樂,那唱片豈不嚴重缺貨,你要的唱片被他們買走了,你不更氣?

一個蘿蔔一個坑。上帝早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那些音樂那些唱片總得要有人聽有人買吧。否則英美帝國如何維持統治者的顏面?全球音樂經濟生態如何平衡?社會階級如何劃分?

還有,雖然感謝你的好意,但下次跟巷口小孩兒打架,別再把我和本網站扯進去。

take care,

DJ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