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工作十好幾年了,居然沒有去過北京的胡同,說出來真是令人好笑。星期天無事,便想出去走走。於是,約了好友專門要走走北京的胡同,並且商量好要去北京最有名的戒煙南鑼鼓喧巷看看。早晨起來,簡單收拾了一下,便下樓、出發。
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大都裏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是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仿佛這裏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或是每一塊石頭都浸透中國的古老文化。
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裏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地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護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視,憑借較為完好的元代裏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鑼鼓巷得以幸存。近幾年又有先見之明的人看到商機,租下沿街民房,開起了風格百變的個性店鋪,元朝古巷新舊混血,就此重生,全球遊客都愛來此"迷失北京".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樹丫,淒冷的寒風,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鑼鼓巷,在寒流的侵襲之下顯的很安靜,沒有人聲鼎沸,也沒有燈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闌的期許。這些期許應和著陽光的印跡遊動,穿梭於小街小巷,看罷傳統,也看罷時尚;看罷過往,也看罷未來……時光在這裏老去,也依然在這裏回蕩。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胡同就是東棉花胡同。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我國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占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占東棉花胡北兵馬司胡同之間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這裏培養了我國一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陳寶國、陳道明、薑文、鞏俐、章子怡等都曾在這裏學習生活。因了這些名星的隱適美光芒,把個靳雲鵬舊宅淹沒於曆史的歲月裏,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這裏的胡同很多,胡同裏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國畫大師齊白石曾就住在這雨兒胡同裏,更有茅盾故居、蔣介石行轅依然在此濤濤聲聲。還名揚中外的菊兒胡同排列於此,說他名揚中外,是因為建築大師吳良主持設計的菊兒胡同危房改造工程,被亞洲建築協會授予"亞洲建築金獎",後一九九三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胡同裏人來人往,處處彰顯著我國古老的民族文化。正當遊興正濃時一縷悠揚淒婉的琴聲從前方飄來,順著琴聲的方向望去見有許多人圍著老者,在聆聽優美的琴聲。我們來到老者的面前,只見老人正在拉二胡,他的面前放著一個破塑料桶,看樣子是個乞丐。於是,我的心裏在想,這老人也真會選地方,這個位置不僅人流量大,而且外地遊客很多。於是,我停下腳步關注起老人來,只見來來往往的人是看熱鬧的多掏錢的少,我不禁感到有些失望。忽然,看到一位大娘牽著一個小姑娘,而小姑娘乘著大娘不在意的時候,從她手上搶過一個硬幣,迅速地投進了身邊的破桶裏,老人拼命的點頭表示感謝,大娘卻立即拽了一下她的小手,小姑娘卻倔強地歪過頭。這一小小的細節,讓我的心裏感到有種莫名的溫暖,同時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涼。於中,我建議老人換個位置乞討。
當我走到老人的跟前,住桶裏投了些紙幣時,老人毫無反應,只顧埋頭拉他的琴,連一聲"謝謝!"都沒有。難道還嫌少嗎?我在心裏踅摸,就問:"你這一天能討得多少錢啊?""請不要用'討'字,我在賣藝!"老人邊回答邊抬起了頭。這時,我才發現,原來老人是一個瞎子。
"賣藝?"我的心突然緊了一下,感覺一陣原始的酸楚在湧動。是啊!老人何嘗不是在賣藝?他雙目失眠喪失了勞動力,但他不乞討,更不寄人籬下,因為他的心中擁有夢,他要自食其力,盡管沒學習過拉二胡,但你看他拉得多投入、多認真,他是用心在拉啊!
跟老人相比,許多與我一樣拿著副高工資的人,怨這怨那。偶爾加班,就覺得功勞比天還大,一點施舍,就認為盡傾家產了。心,已經在經濟浪潮中變得渾濁,甚至還不如一顆稚嫩的童心啊!
琴聲不斷,向往的盡是美好。像鞭子一樣抽打著我的心,而我卻是慚愧、悲哀著……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