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糖

あなたは私だけでは一人で成長して、私はあれらのボタンの物語についても私の成長に従って。

那些草,那些花

2013-07-30 15:15:34 | 記事

一花一草一世界,花草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肥紅瘦。--題記

閑暇,放慢腳步走進銀河公園,濕潤芬芳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新和自然,風兒輕拂我的長發和衣裙,心裏源源不斷地生出些柔軟和溫馨,我開始欣賞身邊的那些草,那些花……

瓦灰色地磚鋪就的小路上,縫隙中擠出了一株株碧的小草;不知道是不經意的風,還是多事的鳥,把它的種子帶到了這裏,使它生根,發芽,成長。盡管成長的空間那麼狹小,可它依舊生機勃勃,舉著雙臂歡迎著路人,使人不由得對它多出了幾分憐惜,幾分敬意,不舍得把腳踏上去。怕踩壞了那絲絲青翠。

不遠處,就是一直被人們奉為熱門的植物景觀、城市裏不可多得的寵兒--草坪,辛勤的園林工人正手持大剪,像對待女兒出嫁那樣,精心地為它們梳理,那些蔥整齊,纖細茂密,柔韌鮮嫩的草兒在給人們帶來素靜雅致、和諧忘憂和回歸自然的樂趣的同時,也為小城調節著氣候、淨化著空氣、減輕著噪聲、吸附著灰塵。前邊,已經修理好的一片,正被高高揚起的水花噴灌著,潔白的水珠掛在草兒的身上,在陽光下一片晶瑩……

是啊,看到草兒,很容易使人想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苔痕上階,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等著名詩句,也由此對它情有獨鐘。

其實草的家族遠遠不止我看到的這些,許多重要的糧食都是草,如小麥,稻米,玉米,大麥,高粱等。所以草的貢獻也不僅僅是綜上所述,它與我們的人類的生產生活可以說源遠流長。

最可敬的,是草兒那頑強的生命力和默默無聞、甘願奉獻的精神,它沒有鮮花的美麗,也沒有樹木的高大與挺拔,但它甘願用身體來裝扮世界,即使被人們遺忘在角落,或躋身於坑坑窪窪,暗的地方,也能憑著薄瘠的黃土,與命運搏鬥,同頑石爭雄,堅強地生長。而堅強的結果自然是葳蕤於山川、平原;蓬勃在池沼、河岸。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小草就可與牡丹比高貴,與荷花比高尚。

說到花,我曾被路邊的草花所傾倒,它的形狀像蘭草,嫩色。花葶細長堅挺,呈頂生聚傘花序。初夏開花,花兒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花色橙黃。它可露地越冬。每到銀霜鋪地,冷風勁吹,路邊百花都已凋零,唯有它依舊蔥,依舊花黃。同時我還發現它是多年生之草本,適應性強,每年不用種植,便自然生長開花。

今夏,那花又開了,金黃色的花配上纖細,幽,蘭草般的葉,顯得那麼飄逸,那麼動人。一天,我見園林工人在除草,便走上前去向他請教花名,那工人說:是萱草,哦?萱草,我好像熟悉這個名字,但卻不知道眼前的花就是萱草。回到家我急忙上百度,一看果真,就是萱草!百度還介紹說:萱草花色鮮豔,栽培容易,且春季萌發早,葉成叢,極為美觀。花蕾可作蔬菜,稱"金針菜"、"黃花菜",常用幹制品。它的葉、根還可入藥,性味甘涼,具有利濕熱、胸、消食的功效。萱草的自然種類約20種,我國有8種,並有幾千年載培曆史。

查閱中尤其使我欣喜的是:萱草竟然是中國的母親花。而且作為母愛的象征比康乃馨還要早。唐朝孟郊曾在《遊子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中也有詩曰"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曆代文人如曹植、蘇東坡、夏侯湛等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為之作頌、作詩、作賦,可見萱草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

小城的花很多,一朵朵盛開的各種顏色的荷蘭菊,牽牛;紅的、粉的雞冠花,金色的萬壽菊,紫色的苜蓿草花,多姿的三色堇,清雅的石竹,漂亮的虞美人,鮮豔奪目的串紅。還有些不知道名字的花,它們從春到秋,競相地開放著,它們與風雨相依。與行人為伴,恬靜而平和地送迎著晨昏。這些花並不名貴,它們只是適應小城,屬於小城,裝點著小城。

"徒步尋芳草,忘憂自結叢。黃英開養性,葉正依籠。"(萱草:唐?李嶠)走過那草那花,姹紫嫣紅從我眼中退去,四周是矮的花樹叢,蔥蘢的葉子彰顯著著平凡的,不知是已經過了花期,還是未到花期,叢中還有那麼兩三支粉的、紅的花,在夏日的微風中搖曳著……

我知道,它們都是屬於自己的綻放,開得那麼安然,雅致,不強求,不索取。

胡同裏的琴聲

2013-07-23 14:09:26 | 生活百事達

來北京工作十好幾年了,居然沒有去過北京的胡同,說出來真是令人好笑。星期天無事,便想出去走走。於是,約了好友專門要走走北京的胡同,並且商量好要去北京最有名的戒煙南鑼鼓喧巷看看。早晨起來,簡單收拾了一下,便下樓、出發。

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大都裏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是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周邊胡同裏各種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仿佛這裏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或是每一塊石頭都浸透中國的古老文化。

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裏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地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護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視,憑借較為完好的元代裏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鑼鼓巷得以幸存。近幾年又有先見之明的人看到商機,租下沿街民房,開起了風格百變的個性店鋪,元朝古巷新舊混血,就此重生,全球遊客都愛來此"迷失北京".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樹丫,淒冷的寒風,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鑼鼓巷,在寒流的侵襲之下顯的很安靜,沒有人聲鼎沸,也沒有燈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闌的期許。這些期許應和著陽光的印跡遊動,穿梭於小街小巷,看罷傳統,也看罷時尚;看罷過往,也看罷未來……時光在這裏老去,也依然在這裏回蕩。

順著南鑼鼓巷再往北走,東邊的第三條胡同就是東棉花胡同。進口不遠路北就是中外聞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我國學習舞臺和影視表演的頂級學府,其占地面積真不算大,包括實驗劇場,只占東棉花胡北兵馬司胡同之間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廟不在大,有神則靈。這裏培養了我國一代代的話劇與影視明星。陳寶國、陳道明、薑文、鞏俐、章子怡等都曾在這裏學習生活。因了這些名星的隱適美光芒,把個靳雲鵬舊宅淹沒於曆史的歲月裏,舊建築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無跡可覓。

這裏的胡同很多,胡同裏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國畫大師齊白石曾就住在這雨兒胡同裏,更有茅盾故居、蔣介石行轅依然在此濤濤聲聲。還名揚中外的菊兒胡同排列於此,說他名揚中外,是因為建築大師吳良主持設計的菊兒胡同危房改造工程,被亞洲建築協會授予"亞洲建築金獎",後一九九三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胡同裏人來人往,處處彰顯著我國古老的民族文化。正當遊興正濃時一縷悠揚淒婉的琴聲從前方飄來,順著琴聲的方向望去見有許多人圍著老者,在聆聽優美的琴聲。我們來到老者的面前,只見老人正在拉二胡,他的面前放著一個破塑料桶,看樣子是個乞丐。於是,我的心裏在想,這老人也真會選地方,這個位置不僅人流量大,而且外地遊客很多。於是,我停下腳步關注起老人來,只見來來往往的人是看熱鬧的多掏錢的少,我不禁感到有些失望。忽然,看到一位大娘牽著一個小姑娘,而小姑娘乘著大娘不在意的時候,從她手上搶過一個硬幣,迅速地投進了身邊的破桶裏,老人拼命的點頭表示感謝,大娘卻立即拽了一下她的小手,小姑娘卻倔強地歪過頭。這一小小的細節,讓我的心裏感到有種莫名的溫暖,同時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涼。於中,我建議老人換個位置乞討。

當我走到老人的跟前,住桶裏投了些紙幣時,老人毫無反應,只顧埋頭拉他的琴,連一聲"謝謝!"都沒有。難道還嫌少嗎?我在心裏踅摸,就問:"你這一天能討得多少錢啊?""請不要用'討'字,我在賣藝!"老人邊回答邊抬起了頭。這時,我才發現,原來老人是一個瞎子。

"賣藝?"我的心突然緊了一下,感覺一陣原始的酸楚在湧動。是啊!老人何嘗不是在賣藝?他雙目失眠喪失了勞動力,但他不乞討,更不寄人籬下,因為他的心中擁有夢,他要自食其力,盡管沒學習過拉二胡,但你看他拉得多投入、多認真,他是用心在拉啊!

跟老人相比,許多與我一樣拿著副高工資的人,怨這怨那。偶爾加班,就覺得功勞比天還大,一點施舍,就認為盡傾家產了。心,已經在經濟浪潮中變得渾濁,甚至還不如一顆稚嫩的童心啊!

琴聲不斷,向往的盡是美好。像鞭子一樣抽打著我的心,而我卻是慚愧、悲哀著……

Injury-hit England name NZ tour squad

2013-07-23 14:06:34 | 記事

England have named an injury-hit women's rugby squad to take on world champions New Zealand in a three-Test tour beginning at Eden Park in Auckland on Saturday embroidery badges.

England head to New Zealand on the back of two consecutive series wins against the Black Ferns in 2011 and 2012, but haven't played here since 2005 or won a game in New Zealand since 2001.

The England squad have been hit hard by late withdrawals - Alice Richardson, Heather Fisher and Joanne Watmore all ruled out after picking up injuries at last month's rugby sevens World Cup in Moscow.

England are also without Margaret Alphonsi, Danielle Waterman, Hannah Gallagher wine school, Georgina Gulliver, Amy Turner and Fiona Pocock.

England coach Gary Street says the squad is an exciting one, which faces a "massive mental challenge" in playing New Zealand at home.

"Unquestionably this is a hugely important series as we count down to the Rugby World Cup," he said.

The two teams meet again on July 16 at Waikato Stadium in Hamilton, with the final clash scheduled for July 20 in Pukekohe.

England: Emily Braund, Rachael Burford, Rochelle Clark, Emma Croker, Victoria Fleetwood, Sophie Hemming, Natasha Hunt, Sarah Hunter (captain), Laura Keates, La Toya Mason, Francesca Matthews, Alexandra Matthews, Joanne McGilchrist, Katy McLean, Katherine Merchant, Harriett Millar-Mills, Kate Newton, Marlie Packer, Amber Reed, Emily Scarratt, Michaela Staniford Asian colleg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amara Taylor, Sally Tuson, Ceri Large, Isabelle Noel-Smith, Kay Wi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