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すぐお茶入れるね

すぐお茶入れるね

現代醫學心理學教育研究

2019-05-23 15:35:12 | 教育

  

  1醫學心理學教育現狀

  1.1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准確

  醫學生學制缺乏重視是三年的問題,對於醫學生來說,許多人文素質課程,包括醫學心理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大部分課程偏向於專業課程,忽視了潛在的社會壓力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雖然在心理健康教育、開設醫學心理學課程、建立心理咨詢中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其學位遠不足以深入大學生的內心。調查表明,我國醫療生存存在人際溝通障礙、情緒控制不良、身體成熟和心理不和諧、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心理問題。在現代醫學模式下,醫學心理學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1.2醫學心理學教育滲透不足

  偏離醫學心理學的內容是讓學生知道臨床醫學實踐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然後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學習的目的是為診所服務。而目前大部分的授課教師均是心理教師,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只注重心理學的教育,而醫學內容滲透較少,不能很好的結合臨床,導致學生不能將心理學熟練運用到醫學當中,這使得醫學心理學理論知識抽象難懂,學生學習時重應試而輕臨床,達不到醫學心理學的教育要求。有跡象表明,醫學心理教育沒有融入現代醫學模式,課程定位應是培養學生運用心理知識解決臨床問題,更好地服務崗位工作,實現心理學與醫學的對接。

  博士的第一本著作《溯源-追溯真實的自己》於2017年8月正式推出,以他真實的自我,傳承25年的寶貴經驗及結合中西文化的智慧,透過文字激勵更多的人,探索自我,發現潛能,帶領大家活出非凡人生。

  2。將醫學心理學教育融入現代醫學模式

  2.1明確醫學心理學教學定位

  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是針對醫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特點,優化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在早期階段,激發學生的個體心理活動,使他們理解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形成心理學的思維方式,學會掌握不同情緒的認知和幹預。在此階段,有助於大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融入大學生活,應對壓力和挫折。在後期,有必要將醫學的內容逐步引入心理學的教學,如何進行心理測試、心理幹預和心理治療。掌握醫患雙方的心理問題及對策,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應與臨床課程交替安排。心理教師還必須滲透臨床知識,將心理學和醫學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掌握和應用醫學心理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臨床實踐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2.2醫學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4)案例討論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大量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去思考和分析,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培養起學生運用心理學思維處理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安排學生參加各種心理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能體會到醫學心理學的意義。教師主要發揮引導和引導作用,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傾聽和記錄中學生在心理活動中的不同表現,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對討論結果進行嚴格總結,得出結論。

  2.3醫學心理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建議

  如果醫學心理學和臨床課程同時開設,兩者可以相互結合。開設臨床課程後,學生可以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進行臨床見習。在接觸到臨床實踐之後,建立醫學心理學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病人身上,並注意技能和技巧的運用。心理學知識更實用、更有效,這是醫學心理學的重要意義。在醫學心理學中,語言技術的要求也很高。不同的患者可以用不同的語言達到不同的效果,如舒適的語言,可以減少對治療的恐懼,改善情緒;鼓勵語言,可以使患者對治療更有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通過將醫學心理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好這門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3總結

  綜上所述,醫學心理學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克服所面臨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如何幫助患者克服臨床工作中的實際心理問題,配合醫生完成各種診斷和治療過程。要使醫學心理學課程充滿活力,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就必須不斷進行醫學心理學的改革。

  心理學課程備受認可,在教育和發展心理學領域研究卓越,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心理學系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教育及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健康及臨床心理學、及社會及文化心理學等。

相關文章:

心理學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關於工具理性主義的心理學思考

高層建築環境設計的心理學思考

關於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性發展的思考

高師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構想


時間はほとんどガ

2018-01-03 12:33:59 | 教育

以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帶動高校把家庭教育作為必修課程


 


在教育部和全國婦聯2002年頒布的《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中就提出“有條件的師範院校、師資繼續教育機構,可以開設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從我們對全國師範院校開設家庭教育課程的調查情況看,這壹倡導性的條款並未得到更多學校響應,個別已經開設課程的學校也有諸多困難和問題。


 


我們對師範院校開設家庭教育課程調查的總體,是選自教育部官網於2015年5月13日公布的全國高校名單中的師範院校和有師範性質的高校共227所,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郵件訪問中只有12名教師表示本校開設了相關課程,在Invision 探索四十,個人關係是重心點,你會自我挑戰,誠實和負責任地對你人際關係的優劣點進行分析,使你能確定可以如何改進,你會學到一些工具去創造和培養最好的關係。
占全部被調查學校的5.2%。


 


可見,絕大多數師範院校沒有開設家庭教育課程。是否開設家庭教育課程,開設什麽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相關師資,而師資狀況與學科建設密切相關。我曾經有幸在中華女子學院開設壹個學期的家庭教育選修課,對此感受頗深,即家庭教育學科建設越健全,師資力量越強大,家庭教育課程越有保障,反之亦然。從我們對15年間家庭教育方面的碩博論文統計來看,近六成的家庭教育論文出自師範類院校,說明師範類院校開設家庭教育課程具有壹定的基礎。


 


隨著近年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高等院校相關專業也多有涉獵家庭教育研究方向。在課題設計中,我們認為博士、碩士論文是反映高校家庭教育研究及其人才培養的重要成果,從中可以了解關註家庭教育的學科方向、從事家庭教育研究的專業人員、以及家庭教育研究者關註的領域。


 


感謝李文道博士和盧宇碩士的幫助,在調查中檢索了中國知網(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0年至2014年15年間以“家庭教育”為“關鍵詞”和“題名”的論文,篩選後形成“家庭教育碩博士學位論文庫”,共收入學位論文918篇。盡管碩士論文不是全部,但優秀論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體狀況及其發展趨勢。


 


統計分析指標包括:論文完成時間、論文題目、論文作者姓名、所屬大學或研究機構、屬專業方向、導師等。分析結果如下:


 


1.家庭教育研究逐年升溫,探索四十讓人認清缺點為我改變懶散心態,學會了分享,溝通,團結等,這些對我在社會生活中有著極大的幫助,更與同學一同貢獻社會,非常充實有意義。
有關家庭教育的碩士博士論文持續增長,但多數高校依然是盲點。


 


從數量變化上來看,在2000年至2014年15年間,有關家庭教育的碩士、博士論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2000年僅為2篇,2007年超過100篇,2011年超過200篇,2014年已上升至399篇。見下圖:


 


2000年至2014年中國知網博士碩士家庭教育論文數(篇)


 


 


 


碩士、博士論文數量持續增長,表明家庭教育領域受關註的程度明顯提升,對這方面研究感興趣的師生越來越多。?


 


2.師範類高校關註家庭教育的專家學者占多數,綜合性大學占比超4成。


 


“家庭教育碩博士學位論文庫”論文中,有547篇出自師範類高校,所占百分比為59.6%。在這些學校中,發表20篇以上論文的涉及9所師範院校,共326篇,占到全部論文的35.5%;發表10篇以上論文的涉及23所師範院校,共547篇,占到全部論文的59.6%。綜合類高校碩士、博士論文共371篇,占40.4%。超過10篇的涉及6所大學,共90篇,占全部論文的9.8%。


 


3.多學科關註家庭教育,主要為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


 


全部論文涉及的專業有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社會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外國語言文學和其他學科。其中教育學占41.9%,心理學占11.5%,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占13.3%,思想政治工作占11.4%。四個學科總共占到全部論文的78.1%。


 


4.高校以家庭教育為專業方向的專家學者並不多見。


 


分析結果顯示,在“教育學”學科之下有4個直接與家庭教育直接相關的專業方向即:家庭教育、家庭與社區教育、農村家庭教育、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涉及從事家庭教育研究生教學的相關學者12人,其他學科方向27人。


 


5.研究內容涉及家庭教育理論和現實問題,以及國外研究等多領域。


 


全部論文涉獵內容比較廣泛中,按內容大類分以篇數多少依次為:親子關系197篇、家長教育92篇、家教思想及理論82篇、流動和留守兒童82篇、家校合作63篇、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研究47篇、家庭道德教育44篇、少數民族家庭教育38篇、國外家庭教育30篇,其余為其他不便分類文章。


 


數據分析表明:(1)師範類高校是家庭教育研究的絕對主力軍;(2)綜合類高校關註家庭教育的專家學者也是壹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3)15年間發表10篇以上論文的涉及師範類和綜合類高校共有29所,雋景幫助我們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幫助我們用一種全新的思維去實現我們的目標,通過學習和練習,更極致的發揮和運用自己的角色去學會溝通。共637篇,占到全部論文的69.4%。這壹狀況也從另壹個角度說明,絕大多數高校沒有關註家庭教育的導師,在碩士、博士培養中對家庭教育領域並未持續關註或者並未涉及。


 


在師範類院校開設家庭教育課程有充足的理由,最為重要的是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學校與教師負有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而將要從事教育工作的高校學生,怎能不接受家庭教育課程的學習?


 


當然,開課必須具備師資。在目前高校家庭教育專業師資嚴重不足的現實情況下,首先要盡可能挖掘本校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的專業師資,同時積極借助校外力量也成為必然的選擇。雋景 課程設計獨特,讓學員重新審視自己,幫助我們建立自信,帶領學員設定目標,從而有能力和技巧去改變現狀或重拾理想,協助學員提升積極的態度。
值得特別重視的是,對於校外力量必須以專業化為標準來選擇,優先選擇那些有科研基礎和家庭教育指導實踐經驗的專家,也可以選擇壹些教子有方的好父母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