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科技來自我國傳統文化!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悠娟帶領通識課學生從仿生學的角度,體驗奈米科技的微妙。她說,國植物學家斯巴洛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時,好奇為什麼蓮花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而用顯微鏡觀察葉面,發現竟然是微米、奈米結構,也解了心中之謎。
楊悠娟在東華開設「奈米科技」通識課,修習學生都來自人文、社會科學背景,學生昨天擔任科普小尖兵,到立川漁場向民眾解開奈米科技之謎。「這是蓮葉效應,你有看到小水滴站起來了嗎?」學生拿起滴管,分別將水滴在芋頭葉與姑婆芋葉上,讓民眾比較兩者的不同,深入淺出地從自然生態中,進一步引申奈米科技的實際應用。
楊悠娟表示,蓮葉與芋頭葉面都有類似的奈米、微米結構,若沒蓮葉可用芋頭葉代替,而現在的馬桶製造商,都會在外層塗上奈米釉料,細菌、髒汙只要用水一沖,立刻乾乾淨淨,「這就是跟蓮葉學的」,而且不需使用清潔劑,對生態環境的保育也有正面助益。
4組同學帶領民眾動手做實驗,連續闖完4關,就可以拿到冰涼消暑的蜆仔冰淇淋1支,民眾爭相體驗,也習得奈米科技知識。楊悠娟表示,東華大學要求人文社會背景的學生,都要修習自然科學相關課程。
以往都是讓學生上台報告,但楊悠娟觀察,學生報告千篇一律,因此與學生討論後,決議走進社區,舉辦科普體驗,「沒想到辦活動比報告更累」。學生們累得暈頭轉向,有時說話還會結巴,但透過跟民眾互動,也能測試自己到底懂多少?下周六11點起,將在立川漁場舉辦第2場體驗。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