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Yu

Yu's Blog

差不多先生

2009年09月04日 16時14分41秒 | Literature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的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的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的走回家,心理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的跑過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的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的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的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清官尤可恨

2009年08月22日 21時35分29秒 | Literature

老殘遊記
第十六回

===

贓官可恨
人人知之
清官尤可恨
人多不知

蓋贓官自知有病
不敢公然為非
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
何所不可為剛愎自用

小則殺人
大則誤國
吾人親目所見
不知凡幾矣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2009年08月22日 00時41分54秒 | Literature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w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為子祈文

2009年08月22日 00時39分11秒 | Literature

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軟弱的;使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能夠在畏懼的時候認清自己,謀求補救;使他在誠實的失敗之中,能夠自豪而不屈,在獲得成功之際,能夠謙遜而溫和。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使他能夠認識主---並且曉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我祈求你,不要引導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要讓他遭受困難與挑戰的磨鍊和策勵。讓他藉此學習在風暴之中挺立起來,讓他藉此學習對失敗的人加以同情。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的心地純潔,目標高超;在企圖駕馭他人之前,先能駕馭自己;對未來善加籌畫,但是永不忘記過去。在他把以上諸點都已做到之後,還請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使他可以永遠保持嚴肅的態度,但絕不自視非凡,過於拘執。請賜給他謙遜,使他可以永遠記住真實偉大的樸實無華,真實智慧的虛懷若谷,和真實力量的溫和蘊藉。

然後,作為他的父親的我,才敢低聲說道:「我已不虛此生!」

水調歌頭

2009年08月18日 20時38分33秒 | Literature

水調歌頭 -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曹操 - 短歌行

2009年08月12日 01時09分47秒 | Literature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草木皆兵

2009年08月12日 00時48分03秒 | Literature

淝水之戰

「區區長江天險算什麼?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長江,就可使長江水斷流!」

發此豪語者,前秦皇帝苻堅也。苻堅侍眾而驕 率軍南侵

苻堅在五胡時代的幾位皇帝中,算是比較有做為的。公元357年他奪得帝位,此後,他重用漢人王猛輔佐,廢除苛政,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加強軍備,從370到376年之間,前秦先後攻滅了前燕、前涼等國,統一了北方,國勢一時大振。

在王猛去逝之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南侵並非易事。但一心希望盡早統一中國的苻堅卻嗤之以鼻,認為自己擁有百萬大軍,區區長江不足為懼,長江南岸的幾萬晉軍又如何能與自己相抗衡,因此才有這段後來被稱之為「投鞭斷流」的驕傲言論。

在前秦壯大期間東晉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諸如謝安、謝石、謝玄等人,都是東晉良相名將。尤其是謝玄在京口訓練了一支「北府兵」,屢屢挫敗前秦南侵之企圖。

謝玄掛先鋒 北府兵挫堅銳氣

383年(晉太元8年),前秦苻堅率領戎卒60餘萬,騎兵27萬,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面對前秦大舉南侵,丞相謝安舉薦其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其侄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擊前秦主力。

苻堅大軍南下,其弟符融的前鋒部隊先攻下了壽陽,苻堅盤算,取得江南應是十拿九穩,於是派遣被俘的晉將朱序到晉營勸降。沒想到朱序到了晉營,卻將秦軍情況密告謝石,他說:「若秦百萬之眾皆至,則莫可敵也。及其眾軍未集,宜在速戰,若挫其前鋒,可以得志。」意即晉軍應利用秦兵尚未佈署完成之際,攻其不備,挫其銳氣。

謝石、謝玄同意這個策略。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攻打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秦軍,秦軍敗戰,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地渡淮河逃命。洛澗大捷之後,晉軍士氣大振,乘勝追擊。謝石立刻率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和苻融登上壽春城頭,遙望淝水彼岸的晉軍,但見「部陣整齊,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憮然有懼色」。此時的符堅驕傲的心態有所收斂,便跟苻融說道:「晉兵是一支強大的勁旅,你怎麼說他們是弱軍呢?」(「草木皆兵」的成語即是出自於此。)

風聲鶴唳 前秦軍隊潰散北逃

當時由於秦軍緊逼淝水西岸佈陣,晉軍無法渡河,只能隔岸對峙。謝玄知道自己兵微糧少,不宜久戰,對峙越久,對晉軍越不利。他想出了激將法。他派使者去見苻融:「如果秦軍真想決戰,就應空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現在秦軍緊臨淝水,我們如何一決勝負?」

苻堅原想將計就計,故意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衝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不料,秦兵士氣低落,一撤退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同時安排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信以為真,於是競相奔逃,潰不成軍。

一場紛亂中,苻融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帥,秦兵群龍無首,前鋒的潰逃引發後方部隊的驚慌,也隨之向北逃亡。秦軍兵敗如山倒,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秦軍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淝水一役,前秦軍隊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當初苻堅以「投鞭斷流」的豪語興師南侵,沒想到卻落得「風聲鶴唳」的慌軍潰逃而歸。

戰後,前秦元氣大傷,苻堅於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萇所殺,北方各族紛紛獨立,先後成立了十國,陷入分裂的局面,直到公元439年北魏重新統一北方。而東晉則延續了數十年,直至公元420年劉裕篡位,改國號為宋,南北朝對峙局面形成。公元589年,南北朝才被隋文帝統一。

烏衣巷

2009年08月12日 00時37分37秒 | Literature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

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
原為東吳烏衣營的駐地
故名

王謝堂前燕
指的是烏衣巷後來變成
東晉士族的聚居區
王謝分別指的是
東晉開國元王導
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

雅量

2009年08月10日 02時33分17秒 | Literature

作者 宋晶宜

朋友買了一件衣料,色的底子帶白色方格,當她拿給我們看時,一位對圍棋十分感與趣的同學說:「啊,好像棋盤似的。」「我看倒有點像稿紙。」我說。「真像一塊塊豆糕。」一位外號叫「大食客」的同學緊接著說。

我們不禁哄堂大笑,同樣的一件衣料,每個人卻有不同的感覺。那位朋友連忙把衣料用紙包好,她覺得衣料就是衣料,不是棋盤,也不是稿紙,更不是豆糕。人人的欣賞觀點不盡相同,那是和個人的性格與生活環境有關。

如果經常逛布店的話,便會發現很少有一匹布沒有人選購過;換句話說,任何質地或花色的衣料,都有人欣賞它。一位鞋店的老闆曾指著櫥窗裡一雙式樣毫不漂亮的鞋子說:「無論怎麼難看的樣子,還是有人喜歡,所以不怕賣不出去。」

就以「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看某人不順眼,但是在他的男友和女友心中,往往認為他如「天仙」或「白馬王子」般地完美無缺。人總會去尋求自己喜歡的事物,每個人的看法或觀點不同,並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對方的看法與觀點的雅量。

如果他能從這扇門望見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他走向那扇窗去聆聽鳥鳴呢?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會有等量的美的感受。人與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由於缺乏那分雅量的緣故;因此,為了減少摩擦,進和諧,我們必須努力培養雅量。

庸才

2009年08月03日 13時40分16秒 | Literature

不遭人妒是庸才
是中國一句很有哲理的古諺
意味樹大招風
有能力的人
一定會遭到他人的羨慕與詆毀

但是
如果被人妒個兩三下就妒倒了
那這個人也不會是人才

招人忌妒之後
應該想的是要打敗他
收服他
讓忌你妒你的人知道自己比不過你
之後他就會開始誠服於你
而你此時
就必須展現風度
不念舊惡接納他

出自 王鼎鈞 人生的試金石

王鼎鈞 白色恐怖

2009年08月03日 13時24分21秒 | Literature

王鼎鈞 白色恐怖淬鍊出開放人生

散文作家王鼎鈞在紐約的家,每周一晚上弦歌不輟,這些事業有成的學生都是慕「鼎公」的文名而來。十來位中年資深學生下班後趕來,裡頭有退休的經濟學教授,圍坐在王家不大的客廳中,聽八十多歲的鼎公解惑;師母王棣華培植的盆景意盎然,後院的紅梅已在早春初綻。

鼎公教寫作 不收學費供消夜

「我們就是談談怎麼寫作,大多是散文。」王鼎鈞笑說,「他們寫好了,會投稿報紙副刊,看看『績效』如何」。

這個「作文班」上兩年了,取名「久久讀書會」,意喻「對文學之愛久久長長」。在台北光啟社當過導播的李玉鳳是班長,她說,鼎公從創作的基本功酖酖觀察、想像、體驗、選擇、組合、表現酖酖教起,又以無數的小故事點撥、啟發,讓他們如沐春風。「鼎公不但拒收束脩,每次上完兩小時的課,師母還備消夜。」

開放的人生 只剩一副骨頭架

王鼎鈞著作等身,自一九六三年第一本「文路」,至今出了四十多本書;旅美卅年,早年寫的「開放的人生」等「人生三書」,仍然長銷,是出版社鎮店之寶。「俱往矣。」王鼎鈞自嘲「開放的人生」經無數人引用、轉載,現在就如「老人與海」裡的那條大魚,「只剩下一付骨頭架了。」

王鼎鈞近年著力回憶錄,花了四年時間寫完回憶錄四部曲的第四部「文學江湖」,憶述在台卅年經歷,但是「只限文學生活」。「這是最後一部了,寫不下去了。」王鼎鈞笑說:「我老了,恐怕江郎才盡了。」

他的四部回憶錄歷經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在台歷練,是個人生命旅跡,也反映近代中國人遭逢國破家亡、政治對峙的苦痛。「文學要痛定思痛,」他感嘆,「若正在痛,我認為寫不出好東西;要有時間、距離之後再寫。」

四部回憶錄 痛定思痛才動筆

「來美卅年,給了我痛定思痛的時間與距離,對我人生經驗起了蒸餾作用,沈澱了許多雜質。」他說。王鼎鈞的「痛定思痛」,似乎讓他更通達,能夠從更高或不同的角度,俯瞰與衡量世事。

他直言國民政府在一九五○年代的白色恐怖掀起腥風血雨,涉及千餘山東學子的煙臺聯合中學冤案,王鼎鈞的弟妹也被捲入。他說,國民黨政府藉二二八事件懾服本省人,以煙臺聯中案震懾外省人,用這兩大案「殺開一條血路」。

他也揭露親身經歷的白色恐怖、特務侵擾,包括當年被誣為匪諜的李荊蓀案(新聞工作者)、崔小萍案(廣播人)的始末;他直指,台灣的五○年代是「恐怖十年」。

孔子克難記 招來特務文武行

當時王鼎鈞在中廣工作,每周得寫一篇廣播稿鼓吹當局正推行的「克難運動」。有天寫了篇「孔子克難記」,說孔子提倡克難,要大家吃青菜、喝白開水,顏淵照做,結果營養不良病死了;夫子倒是吃飯講席位、講求菜色刀法調味,活到七十多歲。

王鼎鈞說,保安司令部(警備司令部前身)馬上派人來,指他的孔子克難記破壞國軍克難運動,以「文武行」伺候,要他交代「寫作動機」。

王鼎鈞回憶,特務還盯上他另一篇文章,是他根據詩經「汝墳」篇一句話「魴魚赬尾」而寫,指魴魚發怒時尾巴變成紅色,魚也有憤怒之時,必是忍無可忍了,可能發生不可測行動。王鼎鈞藉題發揮說:「不可欺人太甚。」

結果保安官員拿此文當罪狀,惡狠狠訓斥王鼎鈞:「魚代表老百姓,紅色代表共產黨,你分明鼓吹農民暴動。」

我打著燈籠 一路照亮恐怖史

王鼎鈞如今回憶,當時的白色恐怖,「槍斃不可怕,刑求可怕;刑求不可怕,社會的歧視可怕。」那段經歷,讓他點滴在心頭。

一九七八年,王鼎鈞全家移民美國,揮別台灣,當時他已五十一歲。他說此去是「盡棄所能、所知、所學,就如同『撒手西歸』。」那麼,為何要告別台灣?王鼎鈞直言,在台灣,「業有專精,但拙於應世」,白色恐怖記憶及氛圍,讓他深感「幾乎無處安身立命」,加上考量子女教育,因此決心西渡。

王鼎鈞寫回憶錄寫自己,也寫當年歷史。王鼎鈞說,台灣的事難寫,尤其五○至七○年代,「要有不計毀譽的精神」;「我是個引子,一個報告者,我打一個燈籠,照明一個範圍,走到那,照到那。」

不適合搭機 健康阻絕返鄉路

定居紐約之後,王鼎鈞有次搭飛機南下佛羅里達,在飛機上心肺出了狀況,經醫生囑咐,此後不再搭飛機,也阻斷了他返台之路。

長於大陸,成名在台灣,老來落腳西邦。自一九四九年,廿四歲的王鼎鈞隨軍隊撤台後,至今未返大陸。「鄉愁成了一個符號,用它來寄託很多東西。」

當年為孩子教育移民,如今三個子女風揚、詩雅、又揚,各有所成,王鼎鈞深感欣慰。只是年紀大了,「近來夜裡睡不好」,索性披衣讀書。他說,近來重看一些好譯本,以前讀的譯本不夠精緻,「我現在是溫故,能不能知新,就說不上了。」

【2009/05/17 聯合報】

王鼎鈞

2009年08月03日 13時19分57秒 | Literature

王鼎鈞

王鼎鈞先生的作品相當平易近人
讀起來非常的平順與舒服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是被稱為人生三書的
開放的人生
人生試金石
我們現代人

即使已經過了將近20年
這三本書裡面的許多觀點與故事
依然相當實用與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