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Yu's Blog

北洋軍閥 02

2009年08月26日 00時58分31秒 | Information

曹錕(1862年12月12日 - 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幼年家貧,稍長販布為業,1885年進入天津武備學堂投兵,參加過甲午戰爭,戰後參加袁世凱在小站訓練的新軍,任幫帶,次年升官帶。1903年升任北洋陸軍第一鎮第一協統領。1906任北軍第一混成協統領。1907年升任第三鎮統制,同年經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奏調該部移駐長春。      

武昌起義後,移駐京郊南苑附近。1914年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駐岳州。1915年袁謀稱帝,曹上書請求改變國體,被授“虎威將軍”,再封一等伯。1917年7月張勳復辟,曹任西路討逆軍總司令。復辟亂平,曹以直隸督軍兼省長。孫中山南下護法,曹錕曾通電附和段祺瑞反對恢復舊國會、反對護法軍政府,導致護法戰爭爆發。

1919年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被奉為直系首領。1920年4月,曹錕組成八省反段聯盟,7月直皖戰爭起,皖軍戰敗,段祺瑞下野。直奉兩系共掌北京政權。9月,曹任直魯豫巡閱使。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起,直系勝,曹錕與吳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錕以每票五千銀元收買國會議員的賄選手段當上了總統。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以馮玉祥反戈發動北京政變而失敗,曹錕被軟禁。1926年4月,馮軍將領不滿北洋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與奉系勾結,發動驅段兵變,將曹錕釋放。曹一度去開封依靠吳佩孚,此後,長期在天津英租界作寓公。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佔領天津曾企圖說服曹出面組織政府,但遭到曹的拒絕。國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贈曹錕一級上將,以彰其民族氣節。



黎元洪,(1864年 - 1928年),字宋卿,湖北黃陂人。黎元洪早年在海軍服役,曾在北洋水師中任廣甲號管輪。中日甲午戰爭時被日艦擊沉,飄海遇救。之後投張之洞,被派督練新軍,並且到多次赴日本學習軍事。1906年任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駐守湖北。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1912年南京軍政府成立,黎被選為副總統。



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接其第一任任期為大總統。1917年與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張勳以調解之名入京,之後發生張勳復辟。事後黎的總統職位為原副總統馮國璋所取代。1922年直奉戰爭後,徐世昌被驅逐,黎再接徐世昌的第二任任期為總統。次年由曹錕接任總統,黎下野。之後赴天津經商。1928年病逝天津。1935年國民政府于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



張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縣城西小窪村。張作霖幼年家境貧寒,1894年投入駐營口的毅軍甲午戰爭失敗後,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投身草莽。1902年被官府收編,任巡警馬隊幫帶、統帶,因剿匪有功升為洮南鎮守使。武昌起義時,張作霖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後出任“關外練兵大臣”。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1912年被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後,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制了遼吉三省,成為奉系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張作霖挾“東三省議會”推舉自己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宣佈東北自治。1924年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打敗直系軍閥,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稱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



1928年4月,奉軍戰敗。6月2日,張作霖退出北京。1928年6月4月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彙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逝世,時年53歲。



馮玉祥(1882年 - 1948年),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夏閣鎮竹柯村)人。馮玉祥清末時加入淮軍,曾參與灤州起義,後投北洋軍,任營、團、旅、師長。1922年出任陸軍檢閱使,率其部隊入陜西,並以此地為地盤,其軍隊因此被稱為“西北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在參戰途中率軍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推翻直系軍閥政府,逐溥儀出宮,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請孫中山北上。因無法抗拒直、奉系軍閥的壓力請來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擠。

1925年,北方軍閥聯合攻打馮玉祥,馮不敵而退回陜西,後赴俄考察。1926年自蘇聯考察回國,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宣佈所部加入國民黨,出潼關參加北伐。      

1927年寧漢分裂之際選擇與南京合作,回應蔣介石在軍中清除中國共產黨人。1929年,馮玉祥不滿國軍編遣會議比例式裁兵原則的決議,稱病離開南京,並於5月出任“護黨救國軍”總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內外夾攻而失敗,被迫離職前往山西。

1930年聯同閻錫山、李宗仁等與蔣介石對抗,引發中原大戰,兵敗後遷居山東。1933年5月26日與吉鴻昌、方振武、佟麟閣在察哈爾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時任察省主席的部將宋哲元並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對,因而離職,之後馮率軍攻下由偽軍佔領的多倫,引起一陣騷動,但不久後便離察返魯。



抗戰時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不久被蔣介石撤職。1946年赴美國考察水利,並發表反蔣言論。1948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同年響應中共中央號召,由美返國參加新政協,不幸中途因輪船出事而於海遇難。篤信基督教,故有“基督將軍”的稱號。

============

原文出處

北洋軍閥

2009年08月26日 00時39分30秒 | Information


袁世凱(1859年 - 1916年),字慰庭,號容庵,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軍閥鼻祖、中華民國大總統,風雲一時,叱吒中國政壇。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項城縣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袁世凱早年科舉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棄文投軍,依附淮軍將領吳長慶門下。1892年,大清藩屬朝鮮內亂,求助於清庭,袁世凱即隨軍入朝平亂。駐朝期間,袁世凱頭腦靈活,辦事機敏、幹練,表現出較高的外交、軍事才能,頗為清庭朝野矚目。1894年受李鴻章保舉為駐朝總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員銜赴天津督練“新式陸軍”。他仿造歐洲軍制訓練軍隊,取得極大的收穫。同時在此基礎上扶植自己的勢力,形成了日後北洋軍閥的班底。1898年參與鎮壓維新派。1899年任山東巡撫,逐步接近清廷的權力中樞。1901年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軍機處、兼任外務部尚書。1908年宣統帝繼位,受清皇室排擠,袁世凱被迫下野,隱居彰府(今安陽市)洹上村別墅 “養壽園”。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受國內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凱,由其出任總理內閣大臣,主持軍政。革命當前,袁世凱深知清庭氣數已盡,無可挽回,便聯絡全國革命勢力及其舊部,倒戈一擊,逼迫清帝退位,實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凱因促成共和有功,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後不久,被推舉為中華民國首任總統。1915年12月宣佈恢復帝制,建立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1916年3月22日,內外交困,被迫宣佈撤銷帝制,恢復民國。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癥不治,死于北京,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





馮國璋,字華符,一作華甫,直隸(今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人,生於1859年1月7日 (清咸豐八年十二月初四)。1884年,馮國璋隻身去津投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在甲午戰爭期間,馮國璋隨聶士成赴朝鮮及東北前線作戰,戰後他得到了候補知縣並加五品頂戴的虛銜。1899年袁出任山東巡撫,馮國璋隨武衛右軍入魯,並奉命改編原舊軍,組成武衛右軍先鋒隊20營。1901年11月,升為補用知府並加鹽運使用權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委馮國璋為軍統。袁世凱出山后,馮國璋率軍與革命軍激戰四夜,於1911年11月1日攻陷漢口。



袁世凱當上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馮國璋於1912年9月出任直隸都督兼民政廳長。二次革命爆發後,馮國璋任江淮宣撫使兼北洋軍第二軍軍長南下鎮壓,於1913年9月2日攻佔南京。12月16日馮國璋出任江蘇都督,同年晉升陸軍上將,後又授以宣武上將。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國會選馮國璋為副總統。1917年7月,張勳復辟,黎元洪進入外國使館。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通電討伐張勳。張勳戰敗後,馮國璋依法將大總統職權還予黎元洪。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于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出生於六安,數年後遷至合肥。1881年,段祺瑞懷隻身前往山東威海投軍。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炮兵科。兩年後,被派往旅順督建炮臺。1888年,段祺瑞到國柏林學習一年半年軍事,後獨自留在埃森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半年。回國後到威海任隨營教官5年。1896年31歲,被調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陸軍炮隊統帶、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還任過江北提督、湖廣總督等職。他與馮國璋、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三傑”。





吳佩孚,(1874年 - 1939年),字子玉,山東蓬萊人。1898年投淮軍。1906年任北洋陸軍曹錕部管帶,頗得器重。後升任旅長。護國討袁運動興起,隨營入川鎮壓蔡鍔領導的雲南護國軍。1917年7月,任討逆軍西路先鋒,參加討伐張勳復辟。同年孫中山組成護法軍政府。段祺瑞派曹錕、張懷芝帶兵南下討伐;吳任第三師代理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因湖南督軍席位為皖系張敬堯所得,吳僅獲空銜,十分氣憤。遂發出罷戰主和通電。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曾多次通電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支持學生運動,頗得輿論的好評。11月吳與西南地方當局結成反段軍事同盟。12月馮國璋病死。曹錕、吳佩孚繼承了直系軍閥首領的地位。1920年5月,吳率軍自衡陽北撤,佈置對皖軍事。14日直皖戰爭起,在奉軍配合下大敗皖軍。此後,直奉兩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軍勝,奉軍敗退關外,吳佩孚成為北洋軍閥的首要人物,操縱政局。



1923年2月,吳鎮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造成“二七”慘案。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起,吳任“討逆軍總司令”,為奉軍及馮玉祥國民軍所敗。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吳出任“討賊聯軍總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後與奉系溝通,南北夾擊國民軍。1926年夏北伐戰爭起,吳從北方趕赴前方督戰,在鄂南汀泗橋、賀勝橋連遭慘敗。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吳部主力被殲,從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吳曾通電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拒絕日偽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


中央國術館

2009年08月23日 08時25分00秒 | Fighting

中央國術館
全名 國民政府直屬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

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28年3月24日
在南京所成立的國家武術學院
為歷史上首次以學校組織成立的武術最高教育學術機構
學制等級與教育部體制的規範完全無關
而且中央國術館亦非正式學校單位
前身是「國術研究館」



創辦理念
是要傳承中國武術
術並重
提升國民健康
以國術救國
整理武術資料
建立全國國術館體系



中央國術館第一任館長 張之江


中央國術館所編制的體系有三層
一 : 中央國術館
二 : 省市級國術館
三 : 縣級國術館

中央國術館
自一九二八年成立
至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
近十年間共收了五期學生
總人數估計不超過五百人

抗戰爆發
不少學員都投入抗戰
分配到各部隊中任武術教官

中央國術館首創國術國家考試
分別在1928年與1933年
雖然規則有所爭議
但也造就日後國術比賽的特殊模式

第一屆國術國考是1928年
計十天
第二屆國術國考是1933年10月20號
也是十天
參加者共438位



第一屆國術國考


當時很多規則是有爭議的
但是若沒有當時的規劃與爭議
是無法有近代國術較完整的制度模式
例如檢定模式
包含現在的套路表演
或是現在的散手擂台比賽
都有採用當時延續至今的規則

國共內戰結束後
分處兩岸的武術教師
有不少是出身於中央國術館
中央國術館
對於近代中國武術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鄭曼青與鄭子太極拳

2009年08月23日 08時14分40秒 | Fighting

鄭子太極拳
整套拳一共有37式
是由108式的楊式太極拳簡化而來的

簡化的原因
是因為當時時任湖南省國術館館長的鄭曼青
奉命向全省軍民推廣武術
強身健體
以應付當時內憂外患不斷的中國

但是鄭曼青發覺
如果教授108式太極拳
所花費的時間太長了
為了講求效率
所以將108式太極拳簡化為37式
這就是現今鄭子太極拳的由來

鄭曼青
名岳
浙江永嘉人
年少時身體孱弱
直至青年時期投身楊澄甫的門下
修習楊式太極拳
身體才開始好轉

根據鄭曼青自己在著作當中的說法
鄭曼青小時後因為貪玩
在爬牆的時候從牆上摔下來
被掉落的磚頭砸中頭部
血流不止
之後就常常有頭痛的毛病
精神無法集中
後來靠著學習易筋經稍微舒緩症狀




而自己從小身體就容易生病
除了頭痛
尚有肺嘮吐血 蛀牙 白髪 關節炎等等的毛病
但是後來靠著勤練楊式太極拳
得到了改善



除了太極拳
鄭曼青也擅長中醫與國畫
經擔任全國中醫師公會的理事長
在醫術方面有相當好的造詣

國畫方面
成就又更高
更曾經擔任宋美齡的國畫老師

鐵砂掌

2009年08月23日 00時08分00秒 | Fighting

鐵砂掌是中國武術相當著名的絕技之一
練成之後
可以劈石斷磚
知名的武術家包括顧汝章 李英昂 沈茂惠 等


顧汝章 ( 1894 - 1952 )

這是一張相當有名的照片
顧汝章力破14片磚頭
在當時是很轟動的一張照片
但是現在已經被證明是造假的一張相片

就事論事
一次要擊破14塊磚頭
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就連大山倍達
也只能擊破兩塊而已



至於現代的武術家
沈茂惠是比較有名的鐵沙掌老師
多次上電視表演擊破石頭

平心而論
手刀破石
其實只是街邊賣藝的小計兩
只要掌握到訣竅
不出一個月的練習
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
秘訣就是石頭碰石頭

然而
很多師父把它當成是祕傳的絕招
說好聽是祕傳
說白一點就是賺錢

汝等所堅持的理由不外乎
鐵砂掌威力驚人
不可外傳
以免害人
須經由師父考察
確定其人品
始可外傳

修煉鐵砂掌
需使用藥洗
不用藥洗
將導致修練的手
因為擊打鐵砂造成殘廢
眼睛更會因此失明

秉持著上述的理由
修煉鐵砂掌的人
必須要繳交很多的學費
拜師費
藥洗費
才可以學到所謂的鐵砂掌

但是
鐵砂掌真的有這麼害嗎

未必

在真實的格鬥當中
鐵砂掌的實用率很低
手掌的硬度
和格鬥時的殺傷力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謂的鐵砂掌
一味得將劈砂破石當作練習的目標
那和80年代注重擊破的空手道
沒有分別

這些空手道家
在90年代的比賽
一個一個的被西洋武術給擊敗
也證明了擊破的無用論
這與有無佩帶拳套沒有關係

格鬥重視的
是速度與技巧
而非硬梆梆死板版的擊破或是鐵砂掌

清官尤可恨

2009年08月22日 21時35分29秒 | Literature

老殘遊記
第十六回

===

贓官可恨
人人知之
清官尤可恨
人多不知

蓋贓官自知有病
不敢公然為非
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
何所不可為剛愎自用

小則殺人
大則誤國
吾人親目所見
不知凡幾矣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2009年08月22日 00時41分54秒 | Literature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w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為子祈文

2009年08月22日 00時39分11秒 | Literature

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軟弱的;使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能夠在畏懼的時候認清自己,謀求補救;使他在誠實的失敗之中,能夠自豪而不屈,在獲得成功之際,能夠謙遜而溫和。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使他能夠認識主---並且曉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我祈求你,不要引導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要讓他遭受困難與挑戰的磨鍊和策勵。讓他藉此學習在風暴之中挺立起來,讓他藉此學習對失敗的人加以同情。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的心地純潔,目標高超;在企圖駕馭他人之前,先能駕馭自己;對未來善加籌畫,但是永不忘記過去。在他把以上諸點都已做到之後,還請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使他可以永遠保持嚴肅的態度,但絕不自視非凡,過於拘執。請賜給他謙遜,使他可以永遠記住真實偉大的樸實無華,真實智慧的虛懷若谷,和真實力量的溫和蘊藉。

然後,作為他的父親的我,才敢低聲說道:「我已不虛此生!」

正慈善基金會

2009年08月19日 22時59分36秒 | Information



正慈善基金會

正寺是埔里鎮的三大寺廟之一

而寺中最有名的建築
莫過於就是金光閃閃的正大佛



大佛的全身由青銅打造而成
再加以鋪上金泊
就變成了現在照片中所見的正大佛

全寺可以用金碧輝煌四個字來形容
地板也鋪上金泊
甚至於還有一座金香爐
讓人印象相當的深刻

雖然如此
但是正寺四周風景倒是相當幽靜
相當適合前去踏青與散佈

寺廟後方還有一條寺方自行開建的生態步道
風景相當的優美

金大中逝世 韓政壇「三金」時代落幕

2009年08月18日 20時56分15秒 | Information

金大中逝世 韓政壇「三金」時代落幕

在南韓政壇叱吒風雲達半個世紀的「三金」時代,隨著南韓前總統金大中今天下午1點42分的逝世而落幕。

金大中和前總統金泳三、前國務總理金鐘泌,在南韓政壇被稱為「時敵時友」的「三金」。尤其,金大中於2003年2月25日自第15任總統卸任退出政壇後,仍然被南韓全羅道民眾奉為「神格化」的人物,這也正是他一直干涉政治、甚至嫡派親信於他住院期間聚集在醫院,被指責為等待接班的主要原因。

1924年1月6日出生於南韓西南部全羅南道荷衣島的金大中,於1950年北韓南侵全羅道木浦期間,曾被北韓軍隊俘虜,關押於木浦中學操場等待處決。適逢美國麥克阿瑟(McArthur)將軍率領的聯軍登陸仁川,駐守於木浦的北韓軍隊匆忙北逃,金大中得以倖免。

但是,他曾在南韓大選期間,被對手陣營指責為有「附匪」的嫌疑,而成為南韓右傾保守勢力一直抵制的頭號人物。根據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的報導,1960年代以來,「三金」縱南韓政壇,凸顯了「沒有永遠的同志,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的冷酷政治現實。

由於「三金」時而作為同志相互合作,時而又因政治利益而反目成仇,因此,南韓民眾認為,「三金」的關係用「愛恨」兩字來形容,實在遠遠不夠。在南韓被稱為「政治九段」的「三金」,確曾在南韓政壇留下了無法抹滅的足跡及產生深遠的影響。

金鐘泌於1961年參與姻侄朴正熙將軍發動的軍事政變,並正式踏入政壇。金大中和金泳三則於1967年的新民黨國會總務競選中,主張「應由40多歲的人當最高領導」的論調,並展開了首次競爭後,躍身成為南韓在野黨的新一代領導人,也邁進了相互競爭及合作的時代。

前總統朴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被他的親信、南韓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槍殺後,「三金」準備推進新的政治改革,但是,隨著同年12月12日主導軍事政變的全斗煥將軍領導的新軍部登場,「三金」遭遇到禁止政治活動的暗時期。

金鐘泌後來被指為是濫用權力斂財的頭號人物,財產被沒收;金大中則以內亂陰謀罪一度被判死刑;金泳三則被軟禁在家中。

但嚮往民主化的南韓國民,為「三金」營造了政治活動的空間。透過1987年6 月的民主化抗爭,當時的總統全斗煥終於發表了「6.29民主化宣言」,同意修憲並引進了總統直選制。

但是,金大中和金泳三在1987年底總統大選的在野陣營候選人單一化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兩人雙雙競選第13屆總統。而金鐘泌也以忠清道地區為根據地,參加總統選舉。由於在野陣營的分裂,最後執政黨候選人盧泰愚當選總統。

盧泰愚執政後,在1988年4月的國會選舉中,金大中(平和民主黨)、金泳三(統一民主黨)和金鐘泌(新民主共和黨)分別組建湖南、嶺南及忠清陣營,營造出基於地域情緒的朝小野大格局,同時造就了合作與背叛週而復始的秘密勾結式政治。

1990年,金泳三和金鐘泌參與和執政黨聯手的「三黨統合」(民主正義黨、統一民主黨和新民主共和黨的合黨),並成立巨大的執政黨民主自由黨。金泳三希望當選執政黨的總統候選人,而金鐘泌為了推進內閣制修憲而參與其中。金大中雖然也得到民自黨的建議,但並未參與合黨。

最終,金泳三先嘗到了甜頭。1992年,他以執政黨總統候選人身分成功當選總統;金大中認輸,並宣佈退出政壇。

隨著金泳三當選總統,「三金」政治表面上似乎落幕,但是這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金泳三和金鐘泌作為執政黨民自黨的總裁和最高委員代表建立合作關係,但金鐘泌在金泳三民主陣營下台的壓力下,於1995年退出民自黨,並於同年3 月成立以忠清為根據地的自由民主聯盟。

金大中也在1995年參加地方選舉後,宣佈重返政壇,並以全羅道地區為根據地,成立國民會議。1996年,「三金」在第15屆國會選舉再次相遇。金泳三率領的執政黨新韓國黨,獲得未過半的139 席,而金大中和自民聯分別獲得79席和50席。

被金泳三遺棄的金鐘泌在1997年的第15屆大選前,與金大中聯手,並透過所謂「DJP」(DJ代表「大中」;JP代表「鐘泌」)聯盟,統一在野黨候選人。金大中在四次參加競選後,終於成功當選,而金鐘泌成為金大中政府的第一任國務總理。

金大中於總統任內的2000年6月由首爾直飛平壤,與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簽署了旨在促進朝鮮半島和平共榮進而統一的「6.15南北共同宣言」,為分裂達半個多世紀的朝鮮半島帶來了和解合作的一線和平曙光,同時,也為他自己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DJP聯盟也是好景不長。2001年9月,金鐘泌以金大中未遵守內閣制修憲的大選承諾為由,宣佈DJP聯盟正式破裂。此後的2002年第16屆大選,民主黨候選人盧武鉉當選總統,作為前任總統的金大中退出政壇。

金鐘泌儘管繼續擔任自民聯總裁,但2004年的國會選舉中,自民聯因盧武鉉的彈劾逆風而慘敗,連比例代表議員也未能當選,成為「三金」中最後一位退出政壇。

在動蕩的南韓政壇中,「三金」為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和民主化做出了貢獻,但也留下了地域主義、老闆政治及金權政治等弊端。「三金」政治的功與過已經成為歷史,只是南韓國內政治格局至今仍未擺脫「三金」所造成的地域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