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素養不僅體現在積極的審美態度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上,還促進了人們創新思維的發展。許多科學家,經濟學家,政界人士和其他傑出人士認為,藝術素養在促進各自職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大學,例如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都將藝術素養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並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中國高校還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將其作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從管理制度和課程等方面有效保證其有效實施。藝術素養教育不僅應針對所有學生,而且應更加重視提高理工科學生的藝術素養。社會科學教育是農村地區男生的專業,家庭經濟水平低下,父母的教育水平低。
在2017/18學年,國際款待及景區管理課程有34名學生,他們將全部在今年暑假參加公開大學 課程計劃,在2018/19學年,課程將招生80名,每年學費原定約8.48萬元,但學生將可獲「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資助金額最高4萬元,意味學生每年或只需付4.48萬元學費。
注意藝術史和藝術實踐的研究。通過該調查,學生藝術素養的所有方面都需要提高,尤其是藝術知識和表達能力。因此,高校一方面應開設相應的藝術理論課程,如藝術史,一方面要把藝術作為一種文化而不是技巧來教授,使學生在藝術與人類生活,社會政治,為了更好地了解藝術對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價值;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更系統地欣賞人類在各個時代和民族地區的優秀藝術品,積累基本的美術知識,提高美術欣賞度。
全港首個相關的全日制公開公開大學 學位課程,專門教授電子、物理機械及化學微生物三大範疇的檢測認證知識。為切合行業的需要,課程特意在今年初落成的公大銀禧學院10樓全層,設立多間配備先進、參照國際標準運作的實驗室,部分設施更是本港少有供給大學本科學生的培訓場地。
同時,高校還應增加藝術創作實踐的內容和課程。儘管大學的藝術素養教育不強調對專業藝術技能的培訓,但允許更多的學生參與藝術創作和表現,不僅可以促進他們更好的藝術體驗,而且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基本的藝術表現能力並學會生活生活中使用藝術來表達情感並美化生活。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說,他們最急需提高他們的藝術創作或表演技能。因此,今後,高校應該針對整個學校開展更多的藝術實踐活動。
相關文章: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