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Yu's Blog

Wall Street of Taiwan

2011年05月30日 15時48分20秒 | Finance

早期台北曼哈頓 見證台灣金融史

講到「台北曼哈頓」,許多民眾第一印象就是外商銀行大本營,以及國泰金、中信金等民營龍頭金控總部所在地的信義區,但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政府開放新民營銀行成立前後,屹立近百年的中正區,早已和台北曼哈頓畫上等號,更見證了台灣的金融發展史。

老行庫總部聚集地

以台銀總行及衡陽路為中心的「榮町」,這個日治時代台北市行政區之一,再加上緊鄰的「表町」(約今館前路與襄陽路一帶),以及「本町」(約今忠孝西路與重慶南路口),三大區域形成了最早的台北曼哈頓。

除了台銀外,包括合庫、一銀、華銀、台企銀等老行庫的前身,也都將總部設於此區域,位於襄陽路的日本勸業銀行台北分行舊廈(土銀總行舊址),更是當時最著名的金融建築,現則列為三級古蹟與展示館。

台銀退休員工劉鐵樹回憶,榮町是當時台北最繁華的區域,又有「台北銀座」之稱,而且日本人對金融監理非常嚴謹,當時要進金融機構服務,除了頭腦好外,家庭背景也要好,還要有母校校長寫推薦信才能報名。

劉鐵樹說,日治時代的台銀,台灣人僅占五%,在蔣介石來台後,幹部位置全被外省人取代,甚至不會打算盤的也能當到科長,連帶壓縮台灣人的升遷管道,一直到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台銀才有第一位台灣人擔任副總經理。

衡陽路 另類華爾街

日治時代結束、蔣介石來台後,銀行業的盛況逐漸被銀樓趕上,因當時台灣外匯市場非常不穩定,公告牌價與市兌換落差極大,造就了美元市的興盛,衡陽路就成為台北曼哈頓裡的「華爾街」,大小巷內可兌換外匯的銀樓多到不行。

衡陽路除了銀樓林立外,布行也很多,劉鐵樹說,一九四九年在台銀擔任領組職位,每個月薪水五百元,當時去衡陽路訂一套結婚西裝就要三千元,等於是半年薪水,但每家布行生意依然非常好,可見當時繁榮景況。

號子林立 消費力驚人

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長江金表示,一九六○年代,只要在衡陽路有一個小布莊,或是在博愛路有個小店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別是在中山堂旁邊的證交所開業後,衡陽路上的「號子」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江金指出,早期股市還在人工撮合時期,投資人一定要到號子去填寫委託單,加上當時賺取價差收益的「搶帽子」相當盛行,造就許多大咖營業員,這些人的消費能力非常驚人,又進一步推動當地發展,使得一九九○年代之前,中正區金融重鎮的地位始終無法被其他區域取代。

===

老字號銀行東移 西區商圈大考驗

過去台北市重慶南路及館前路一帶,被稱為「銀行街」,但隨著主要金融機構紛紛搶進信義區,華南金與合庫總部也將在二至三年後搬遷,合計有超過千名員工要撤出,未來商圈發展將面臨嚴峻考驗。

台銀曾遭轟炸 金庫無礙

早期銀行街的建築物極具特色及歷史意義,台銀行員訓練所長劉民豐表示,二戰期間台銀總行曾遭美軍轟炸,但砲彈落在一樓營業廳即止住,地下金庫完好如初,可見當時日本人建造的技術及工藝。

土銀總行舊址原為日本勸業銀行台北分行舊廈,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現則為博物館;一九八一年完工的一銀總行,樓高二十二層,剛好比台北車站對面知名的希爾頓飯店(現為凱撒飯店)高一層,成為當時最高大樓,地位就像現在的台北一○一大樓。

而一九九九年將總部搬至塔城街的台企銀,其位於重慶南路與襄陽路口的舊總行大樓,因面臨一個大路沖,特別將一樓改為停車場,營業廳移至二樓,且地下室還深埋不為外人所知的無價寶劍,並朝向襄陽路來擋煞。

外銀帶動金融業東移

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長江金表示,早期還沒有電子交易,加上很多公文往來需要人工運送,所以銀行群聚效應明顯,但隨著電子商務發達、外銀來台及新銀行成立,重慶南路一帶在無大面積土地可供開發的情況下,台北金融軸線就開始逐漸往東移。江金指出,外銀剛開始來台設點時,多選擇敦化南、北路及南京東路附近,後來中信金與國泰金總部進駐信義區後,帶動新一波外銀搬遷潮,整個金融重心再一次往東移。

華南金位於信義區松仁路的新總部大樓,預計二○一三年八月完工,內部裝修完畢後就會分批進駐;合庫新總部園區則位於八路、南京東路商圈,共要興建三棟大樓,同樣規畫在二○一三年完工。

現在銀行街一帶的繁榮景象已大不如前,當兩家老行庫的總部搬走後,多數行庫主管及重慶南路一帶店家,均憂心未來區域內發展,除補習班林立的南陽街,因交通便利暫時無法取代外,隨金融業東遷,影響程度最大的餐飲業,新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