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叫人自私點。
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我要他們自私點。
我不是叫你們要自我中心或不顧他人感受。
也不是要你們對外在世界毫不關心。
只是希望你們忠於自我一點。
卸下遮掩真實自我的面具,享受掙脫枷鎖的喜。
並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私的一面。
不自私的人都是被社會過度綑綁而無法充分展現自己的人。
太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或對自己的評價,所以行動都無法忠於自己的想法。
這種人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別人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懂得如何拒絕。
於是自己的意願跟生存空間就被分享甚至是被剝奪。
最後累的半死又忿忿不平,而別人也不知道他的不愉快。
因為他甚至不能表達自己的不!
只敢私下跟好友抱怨自己的不愉快,卻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
因為他關心外界的看法重過於自己的意願。
要注意,自私不等於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的人不會去體諒他人的感覺,只要自己好就夠了。
「所有的人都應該要幫自己,所有的人都要為自己付出,而且是應該的。」
抱持著這樣極端想法的人才是自我中心的人。
我講的自私是忠於自己,不被他人輕易影響自己的信念。
只要是自己想要做,便不會輕易的被他人影響、束縛。
換句話說,我也可以很自私的為他人付出,因為我想要這樣做。
但要怎麼做到自私又不惹人討厭呢?
這也是個難題。
做得太過讓人覺得自我中心,做得不夠又會喪失自己的生存空間。
要在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確實十分困難。
自私的基本原則應該是
「絕對不要迫於外在環境的壓力去做出自己不情願的決定。」
因為這樣只會讓自己趨向於虛偽的極端。
如果我對於一個團體的認同感夠,有把它視為自我概念的一環,
則我自然會為它犧牲奉獻,而且會做得很快樂,因為甘願。
但如果我是因為人情而不得不為一個團體付出,那我絕對不會做得愉快。
甚至後來還會因此對於這個團體產生極大的排斥感,何必呢?
忠於自己內在的聲音吧!
不過自私也是有技巧的。
沒有技巧的自私只會讓人感到厭惡。
以下就簡單講述三個基本的技巧,讓你能夠忠於自我又不會輕易得罪人。
其之一、拒絕的藝術!
當我們面對於別人的請求或邀約的時候,絕對不要拒絕的太直接。
儘管我們聽從內心的想法不想要接受,不過在表達上還是要包裝一下的。
當對方提出個令人不的要求,拒絕他,但不要馬上給他像是
「不要。」、「我沒有興趣。」或「不好意思,我沒有時間。」這種回答
這樣非常明顯的會讓對方知道你在拒絕他。
被拒絕通常感受不會太好。
因此,不要馬上做出拒絕的動作。
先做一些鋪陳,例如、確認一下自己的schedule 或是跟他講「我先考慮一下。」
事後再委婉的回絕對方就好了。
不過這時絕對不可以給對方"你會答應"的期待。
所以最好給他一種
「我不確定我可不可以,若有時間我會幫忙,不過我通常沒有時間。」的感覺
這樣既不會得罪對方,也不會讓自己去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
此外,一些事前已經排好的約會或家裡有事都會是拒絕對方很好的理由。
既不會傷到對方,對方也比較能夠接受。
其之二、適時的付出!
我們忠於自己,並不是指什麼事都不要做,只顧自己享樂就好。
忠於自己是指當自己不能做的時候就退,不用勉強。
以不傷害到自己的既有利益為原則。
當有能力去做,且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時候,適時的經營人際關係是必要的。
當然,當自己想要做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利益問題,做就對了!
有時候付出的回報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豐富。
而且適時的付出也不會讓別人覺得我們只顧到自己而不會想到別人。
畢竟,忠於自我跟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是兩回事。
其之三、 不影響他人!
能夠忠於自我是一件很爽的事情,of course。
不過請記住一個大原則,忠於自我是建立在不影響到別人的原則下才成立。
如果只是單純的享樂,而不顧到周遭的他人,那就是自我中心的自私了!
最讓人不愉快的莫過於因為他人的自私而被影響了。
舉例來說。舉個最平常的例子。
當有份團體報告要交,可是你的組員跑去約會或是去從事其他活動了。
他忠於他的自我,但卻造就了你得整晚打報告的窘境。
這種感覺很糟,不是嗎?
所以絕對不要讓別人也有這種感覺。
千萬不要忘記,有技巧的自私是架構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上的!
最後、希望你們都能夠學會自私的藝術!
讓我們都學會如何忠於自己,做個活得快樂又自在的自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