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國防科技大學是由著名的“哈軍工”發展而來的高等軍事學府,作為我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的高地,在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恰逢國防科技大學改建40周年,本刊特發表回憶錢學森參與改建國防科技大學的文章,希望能為當下軍隊院校改革創新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
作者:馬望星、馬近遠、曾立(分別系原國防科技大學政治部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學教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
40年前的1978年6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令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當時的國防科委黨委委派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主導學校改建。此時的錢學森已67歲,有著豐富的從學從教從研經驗和超前的戰略眼光,他從學校改建的頂層設計,到每項具體工作,都親自謀劃,精確指導。從1978年6月至1981年4月,曆時4年,錢老圓滿完成了組織賦予他改建學校的使命。從此,國防科技大學伴隨改革開放的東風,不斷發展壯大。
探索四十課程是能夠讓我們改變自己,發現自己和挑戰自己的培訓課程,在該課程中,我學習到了溝通的技巧和創造能力,讓我更加加深了對於自己的信念。
40年來,國防科技大學的辦學規模、人才培養式樣、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科研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錢老的創新教育思想始終在指導和激勵著學校的辦學育人。
錢學森與國防科技大學的教育創新
40年前,錢學森(左三)與國防科技大學學員親切交談。資料圖片
1.以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指導學校改建
國防科技大學的許多教授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年錢老是怎樣以他自己開創的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指導學校改建工作的。錢老一到學校,就要求成立一個改建工作總體辦公室或總體小組,選擇有系統思維、全局觀念、工作能力強的同志,負責了解全局、調查研究、提出建議、規劃協調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
改建初期存在一些松散、混亂和各自為政的現象,錢老幽默地批評說:“你們一個人或幾個人搞個小土堆,這些小土堆能與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比嗎?”他主張以系統工程的方法統籌協調、通盤考慮,並指出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去培養,涉及辦學方向、辦學體制與模式、教育教學與訓練、學科建設、學校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系統,還有許多子系統,從辦學層次上說,學校下面還有系、系下面有教研室、研究室;從辦學內容上說,涉及教育教學教材與訓練科研等方面,還有學校本身與外部的聯系,這些都涉及系統的整體與部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錢老指出,我們要辦的大學,就是要解決國家還沒有解決的國防尖端科技問題,辦國防科技尖端技術方面還沒有的專業,培養能夠作為將來若幹年後向國防現代化進軍的主力部隊。錢老鼓勵全校教職員工:“一定要有勇氣,有信心敢於創辦我們國家和世界從來沒有辦過的大學。”
探索四十課程是能夠讓我們改變自己,發現自己和挑戰自己的培訓課程,在該課程中,我學習到了溝通的技巧和創造能力,讓我更加加深了對於自己的信念。
錢學森與國防科技大學的教育創新
錢學森(前排左二)出席國防科技大學首次教學代表會議。資料圖片
錢老身體力行,帶領學校的校系領導和專家教授,以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著眼21世紀世界教育與科技發展趨勢,根據國家下一代戰略武器發展需求,構建了應用力學、應用物理、自動控制、電子技術、化學與材料燃料、電子計算機、系統工程與數學、精密機械8個系和20多個前沿專業;並將相相近的專業以及教研室、研究室、實驗室整合到一起;整個學校人財物等辦學資源,按照各系各學科專業的辦學需求與功能,進行合理布局;做大做強為全校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服務的教學科研實驗中心;牢固確立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地位,圍繞中心以系統優化的理念,整體設計科學規范、分工明確、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教育教學教材訓練科研實驗體系;並添置了一批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儀器設備與教材圖書資料;重建了大型圖書館與學生課外活動和文化活動中心;在全國高校中最早構建了計算機教學試驗中心和電化教學試驗中心等,所有這些都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雄厚堅實的基礎。
2.與時俱進,不斷創造高等教育新輝煌
錢老一到學校就回憶起1955年回國的第二個月,應時任院長陳賡大將的邀請,來到“哈軍工”考察時的情景。錢老對“哈軍工”按軍兵種設系、按武器裝備設專業的辦學體制與模式並不滿意。他認為,按這種體制模式辦學,雖然也培養出了一批適應性比較強的人才,但這是只重專業不重基礎的短視行為。辦學總跟在武器裝備後面跑,新的武器裝備一出現,學生以往所學的那些知識就過時了。尤其是一些按武器裝備配套所設的專業,專業課程特別多,學生學習負擔很重,總是死記硬背,不利於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按軍兵種設系,一些系所設置的專業相同或相近,造成了辦學資源的浪費,也難以體現辦學和人才培養的特色,等等。
為此,錢老根據學校為發展下一代戰略武器培養人才的辦學定位,設計了“按學科設系,理工結合,以工為主(落實到工)”的辦學體制與模式。在談到理工結合時他說,從國際上看,理工大學從無到有,內容不斷豐富。真正的高等工程大學首先出現在美國。那時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工程訓練。錢老分析了當年的麻省理工學院,由於理工分院,四年制的課程組合情況是前兩年著重在自然科學,後兩年著重在專業業務,兩者之間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生前兩年在高度的學術空氣中生活,但過了兩年後又放棄了分析方法,去研究經驗公式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真正做到用科學的理論來推演和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錢老認為,理工結合,關鍵在結合。而這個結合是科學理論與工程技術的綜合,是融會貫通的“化合”,而不是將理工堆積起來的“混合”。錢老的設計就充分考慮了這樣的三個因素:一是學校培養的人,是為國家發展下一代戰略武器服務的,而發展下一代戰略武器,主要在技術科學領域;二是對技術科學由雄厚堅實自然科學支撐、科學理論密切聯系工程實際、具有高度創造性這一鮮明特征的深刻認知和把握;三是為了遵循技術科學規律辦學育人,充分利用技術科學的優勢與特色,造就具有高度創造性的國防科技尖端人才。
在強調理工結合時,錢老又要求以工為主或落實到工。錢老指出,以工為主,這是對學校培養人才的特殊要求,因為學校培養的人將來是要為國防尖端技術服務的,最終是要拿出先進的武器裝備來的,所以理工結合就要偏工一些。錢老不主張學生去搞純理論研究,要求學生理論密切聯系工程實際,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科學理論深入思考工程技術中的實際問題,思考摸得著抓得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科學技術問題,真正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錢老的辦學理念,總是隨著時代發展,與時俱進。1991年6月18日,他給時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寫信,提出在國防科技大學試點,以理工結合加社會科學的學制模式,培養科技帥才。為了迎接21世紀社會主義中國建設的需要,有必要再創造一個高等教育新輝煌,即以理工結合加社會科學的學制、培養科學技術帥才的時代。錢老晚年著眼網絡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提出了理、工、文、藝結合的“大成智慧學”育人模式。錢老的這些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國防科技大學的教育實踐。
3.如何培養敢於創新冒尖的人才
錢老當年給學校培養人才的具體定位是:為發展下一代戰略武器,培養高水平高質量高層次的國防科技尖端人才(簡稱“三高”人才)。錢老說:“所謂三高,毫不客氣的講,我們培養的人就是一定要拔尖。”陳啟智教授回憶說,“一定要拔尖”這句話當時幾乎是錢老的口頭禪,他走到哪兒講到哪兒。
探索四十 學習研修課程給予了我不一樣的人生,讓我了解到自己為何平庸而自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存在的價值,正視自身缺點才能讓自己更完美,找到了自己的未來目標。
錢老認為,培養拔尖人才,除了搞好頂層設計、選擇先進的學制模式外,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的育人理念。錢老要求所有考進國防科技大學的學生,首位的任務,就是要牢固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他在當時全國理工高校中首次提出設立社會科學系。錢老要求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實際,並將這門課貫穿到其他各門專業課教學中去。錢老還親自以“為什么要學哲學、怎樣學哲學、教哲學、用哲學”為題,給全校2000多教職員工進行了一次系統講座。他聯系自己回國後的工作和思想實際,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智慧的源泉。我們必須始終以這個銳利思想武器改造主觀世界和指導工作。
錢老特別強調要打好學生的科學知識基礎,明確要求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必須占總課時75%以上。學校根據錢老的要求,成立了由一些早年留學海外的著名教授組成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改革小組;從全校范圍內挑選了一批基礎理論厚實、教學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組成了教師隊伍;組織相關的教師修訂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材;重點抓好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錢老認為,任何尖端的問題無非是一種自然現象,都離不開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學好基礎理論,對任何尖端的問題都不會有畏難情緒,再加上政治教育的作用,就一定能夠敢於創新冒尖。錢老還現身說法:“我先後改行八次,早年在交通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到美國改學空氣動力學,後來又搞彈性力學、物理力學、火箭與火箭發動機、工程控制論。回國後研究導彈與航天,現在又研究系統工程與系統科學。但是我每次改行都比較順利,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基礎與專業基礎打得比較紮實。”
同時,錢老也非常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他要求學校在課時上作一些調整,盡量多安排學生做實驗。學校按照錢老的要求,不斷加強學生實驗實習和科研參與的力度,在全國各地分別建立了十多個相關的實習基地,要求四年級本科生和所有研究生全面參與科學研究,明確規定研究生的論文選題必須來自科研實踐,經受“真槍實彈”的磨煉,學校60%以上的科研任務,是在學生深度參與下完成的,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的創新能力。40年來,國防科技大學培養出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天河一號”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等一批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基礎紮實的創新拔尖人才。
錢老認為,創建世界高水平理工大學,還必須全方位地大力開展科學研究。他所強調的科學研究,不僅僅是國防尖端核心關鍵技術攻堅,還有學術研究、教學研究、學科專業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等等。錢老要求每個系同時兼研究所,每個教師必須教學科研“雙肩挑”。錢老高度關注科技前沿發展,提出在電子信息前沿領域選擇一個重要方向目標,形成一股力量,努力搶占制高點;要求應用力學研究選准主攻方向,為發展下一代戰略武器找到突破口;要以應用化學為基礎,努力發展分子設計;他還深刻指出,計算機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要爭取在軟件和元器件上有所突破,研制一百億次、千萬億次、萬萬億次超級巨型計算機。系統工程專業是錢老最早在全國高校中創建的學科專業,錢老要求搞清楚系統工程怎樣與數學,尤其是應用數學有機結合,搞清楚系統工程的應用范圍,認為系統工程是在工程實際中產生的,所以對它的研究應用、教育教學科研都必須緊密聯系實際。
錢老最關注的是預研,提出學校要根據辦學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立足國防科技前沿,圍繞下一代戰略武器發展,緊緊抓住尖端核心關鍵技術開展預先研究。“要抓那些最前沿、最難搞的進行研究,當然最難搞的不一定是最大的。”錢老說,“預先研究就是探索科學技術未知領域的新概念、新知識、新機理、新技術,這對於學校的創新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錢老特別強調要發揚集體攻堅的團隊精神,他當時積極宣揚計算機系主任慈雲桂教授。慈教授從“哈軍工”建院初期開始,就組織一個又一個的研究團隊,從研制我國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開始,到研制第五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億次計算機,團結協作,集體攻堅,頑強拼搏,不斷進取,為發展我國的計算機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願景村香港一家致力於領袖培訓的公司(Invision HK),其中願景村人生課程的對象是對知識有所追求,對理想堅持不懈,勇於創新進步的社會人士,課程引導學員們走出困境,走向正確的道路。
文章轉自:http://news.gmw.cn/2018-06/02/content_29094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