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ouch of sunshine lost years

写真付きで日記や趣味を書くならgooブログ

活著就請做好吃苦的準備

2013-07-18 14:34:36 | life

你吃過苦嗎?

你真正懂得幸福嗎?

如果你想要過幸福的生活,請做好吃苦受難的準備。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當下已經不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的年代,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日子,房子,車子,票子,少了哪一個,我們都不踏實,哪還有多餘的時間談理想談精神!物欲流、瑣屑人生,曾璧山中學校園傳真是人們正在經受的苦難;理想沉淪,夢想失落是存在心底裡的隱痛。如果再遇到天災人禍,哪怕是小坎坷小不順,人們已經繃緊的神經就會面臨著斷弦的危險。當中央廣播電臺記者在採訪時問到“你幸福了嗎?”被採訪者先是點頭,後又搖頭;當人民日報刊呼籲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大家振奮,又失落。這都是因為大家渴望幸福,卻感覺自己正在吃苦。人們對“吃苦”有一種本能的畏懼感。

“苦”不僅是一種味覺,還是一種心理感覺,苦到極點甚至會產生一種生理不適,常說的錐心之痛大概就是這種苦。以慈悲為念的佛教,認為眾生的痛苦可以分為三種,即人生無法避免的病苦經驗的苦苦、世事無常的變故之行苦,以及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的壞苦。人生在世是苦的,但佛家並非對此持消極態度,而是以“苦”字為諦,讓人認識苦,知道苦,進而從苦中解脫。出家人不打誑語,這些道理也斷然不會錯,只不過世俗中的我們常常誤解了這層意思吧。苦難的確是人生的常態,生老病死,愛恨離別,每一種事情的發生都伴隨著無可名狀的苦楚,所以人們憎恨它,拒絕它。但不幸的是,很多時候人們並不能擺脫。曾壁山中學校長的學生時代或者,當苦難來敲門時,人們沒有做好準備,赤膊相對以至於傷痕累累;或者,身臨苦難之境時,大多數的人無力反抗,連本能的掙扎都成了沒有回音的絕響;又或者,在對苦痛的懼怕和詛咒中,人們迷失了自己,精神的壓抑使他們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在拒絕苦難時,也拒絕了自己。無論是哪一種,相信誰都不願看到。

被苦難嚇怕了的人們漸漸變得談“苦難”則色變。但是,人們真正瞭解苦難嗎?承受多少次苦難,才能看清苦難的實質?為什麼不試著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呢?人們總是希望儘快達到目的地,並且為終點的遙遠而憂心忡忡,卻忘記了自己已經在路上,正在前行。在路上,就要準備吃苦;前行,就不能怕磨難和苦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話語,都是淺顯易懂的道理。擺在書面上,大家都懂,隨手引用,亦感覺很輕鬆。但是,真正理解“吃苦才是幸福”,真正能吃苦,願吃苦,會吃苦,能苦中作樂,能在吃苦中感覺到幸福的人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把苦當成上帝的禮物,懷著一顆感激之心來接納呢?多數人都知道吃苦才是幸福,卻從來沒有人想吃苦,一如人們總說不要抱怨生活,可大家從來沒有停止過抱怨,是做不到,還是從心底裡不認同呢?

苦難與幸福當然不是等價的,即便現實生活中所說的吃苦是一種修行,也絕不是說為吃苦而吃苦。人們渴求的東西是幸福,生活的目的是也是為了獲得幸福,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過。可是,如何才達到這個目的,實現這個願望呢?那就是“吃苦”。“吃苦”本身並不幸福,而是幸福的反義詞,但從吃苦中得到的意志鍛煉、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以及多元的人生經驗都是幸福的前奏。苦難不只是灰暗色調,幸福也並非單一的情感色彩,苦難與幸福其實是不同色彩編排形成的意象符碼,曾壁山中學――我愛你,再見從苦難到幸福,其實只有一步之遙,那就是學會“吃苦”。沒有苦,哪有甜?沒有嘗過苦的滋味,哪懂幸福的感覺?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但是,如何吃苦?吃什麼樣的苦?以怎樣的方式吃苦呢?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吃苦”也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應該弄懂的學問。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