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 blog サービス終了のお知らせ 

gooブログはじめました!

写真付きで日記や趣味を書くならgooブログ

大學的來源曆史是怎樣的

2020-03-02 12:55:31 | 教育

中國書院模式以研究領域和先秦古典文學為基礎,一直被認為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教育模式,是中國古代大學直到近代的傳統。與早期的西方現代大學相比,這一傳統與物質基礎相似。學習內容是遠離實際物質生產關系的抽象內容。這種中西文明中存在的類似大學傳統是當代大學精神的源泉,是人類社會在不斷探索過程中創造的重要制度文明。對於大多數生活在世俗社會中的普通人來說,這種世俗的追求是無法通過宗教來滿足的,一所更嚴肅、更理性的大學顯然是一個更合適的地方。大學裏的人,在逐漸成熟的年代,最恰當的時期,接受抽象思維的訓練,思想的洗禮,對世界的認識更加透。

第二,非實用化功能的近代轉化。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這種主要教授非實用知識,脫離實際生產的社會組織,漸漸引起懷疑。在西方,“關於高等教育的系統哲學思考,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之後,世界范圍內都開始了古典教育與現代教育之爭。紐曼在《大學的理想》一書中堅持大學不能變成職業培訓之地,而應該堅守一直以來的人文使命。而斯賓塞在《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書中明確提出,現代科學才是大學應該學習的內容。在英國,一些面向新興產業的城市學院開始出現。在19世紀中葉,美國大學的發展也開始出現轉變,當時威斯康星大學的校長范亥斯闡述了“威斯康星思想”,認為現代大學要面向地方經濟,面向大眾,實現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一體化,提出了與之前以古典教學為主的大學理念不同的大學觀念,這成為美國大學理念轉變的標志。

香港 大學 科系

在中國,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也專門開辦起了只學習科學技術的“洋務學校”,新的思想逐漸擴展,在清朝末期則建立起了現代學制,涵蓋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分科制的大學漸漸成為主流教育模式。1904年頒布的《奏定大學堂章程》規定,“經學科”是與“理學”“政法科”“文學科”“醫科”“格致”“農科”“工科”“商科”等相並列的一科。1912年頒布的《大學令》廢除大學“經學科”,將其分散到其他學科中,新的分科體系正式建立起來,構成與今天大學分科體系很接近的結構,一直延續到現在。

相關文章:

大學教育的改革有哪些曆史成就

大學教育的課堂筆記,當下的學術聖地

泰國大學與中國大學的區別

當代大學文化使命是如何變化

分科時代大學文化功能是否受限



コメントを投稿

サービス終了に伴い、10月1日にコメント投稿機能を終了させていただく予定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