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 2 少林和尚在国 4/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c3j8N4osHI&list=PL9F907754CFBFCB24&index=108
老師:你們好,謝謝。延寶你好,晚上好。
:這是我們一塊買的一個。
:你猜一些是甚麽?
:你先猜一下,不要看。
老師:謝謝。
:不客氣。
老師:謝謝。真的謝謝你們。
:等一下我們先下一盤試試。
:彈錯啦。
:Happy birthday to you……
:乾杯!
從老師家回來,延寶要趕著收拾行李。明天一早他就要去外省教一個禮拜的功夫課。國少林寺雖然設在柏林,但名氣已響遍歐洲。幾乎每周和尚們都要受邀到國國內各地和鄰近國家做表演和授課。
釋延寶:出去得帶上字典。雖然來說這個學著比較難,但是還得學啊,不學還不行。
記者:以前沒想過還得學外語吧。
釋延寶:對,原來根本沒想過。這誰想到學外語哩。
記者:以前光想著練功夫。
釋延寶:對,光想著練功夫。
延寶在幾位師傅中是年齡最大的,比其他人更豐富的閱歷使他對今後的路有著自己不同的想法。
記者:你喜歡在這兒的生活嗎?
釋延寶:剛來的時候有點不習慣,現在可以了。因為我一般不喜歡跟學生深入地接觸。因為我感覺到作為一個師傅,要在學生面前最好還是要保留你這個師傅的形象。我整天上課特別嚴肅,特別嚴,也許學生都會感覺到好像我不盡人情。確實我內心並沒有。我是感覺到既然人家崇拜少林功夫,所以說咱要盡咱的能力把我自己所學盡量傳授給他們。至少來說我自己不能給少林寺臉上,少林寺,這個少林文化,包括少林寺方丈臉上抹。有時我在想,如果我要真的回去不來的話也許還真很留戀這個地方。這兒有很多弟子們在這兒。還真有點捨不得回去。
記者:也有感情了。
釋延寶:對,那是啊。我雖然不喜歡跟他們聊天,但是他們有時候想多了解我一點。我感覺真正的朋友並不用說語言來表達的,就是用心與心靈來撞擊。這是生日禮物。
記者:這是你生日的時候,
釋延寶:給延寶師傅
記者:延寶師傅
釋延寶:Master 就是師傅,延寶。
記者:這是一個甚麽東西?
釋延寶:音樂魚。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學員不斷多,國少林寺現在租用的房子已經不夠用了。戴勒先生打算在柏林市區另外找一個更大一些的場所。
:9 米高。可以放一個非常大的佛像。第二層稍微低一點,可以做一個小的練功房。
:這個是受文物保護的。
:這個房子一百年歷史。一百年曆史這個房子。
:這邊是南。這邊難這邊北。看它這採光好,都是玻璃頂。
:這邊這樣是一個佛堂。
:這肯定是後來弄上去的,這能拆掉。
記者:這裡有可能做為下一個少林寺的地址?
釋永傅:是,現在我們就在整體地研究研究。我們最起碼要有兩個練功房,一個佛堂,要保證有三個房間。
記者:這環境你覺得怎樣?
釋永傅:旁邊有條小河,環境倒還是可以,但是你說像中國的寺院那種形式還是不可能。像寺院那種在郊區找一片,山上、小河邊建一所現在還不太現實。現在好一點就是旁邊有一條河,這地方應該來說是人口比較聚集的地方。應該對學員發展比較有好處。
記者:你的希望是一個甚麽樣的地方?
釋永傅:我的希望那倒是人少的地方。比如說柏林的近郊,郊區,這些比較空曠的地方。包括他們去練氣功或是學習佛教,好像換一個環境一樣。他們天天生活在都市當中,他們為甚麽來學功夫、學氣功,就是天天在科技方面發展,每天開車幾個小時在辦公室打電腦幾個小時。這個身心都疲憊,你找一個清淨一點的地方,在練的同時也,也放鬆了自己為第二天更好地工作打下了基礎。而這個地方總體感覺不是太理想。我們將來有一個大的目標是可能不一定是在柏林,可能在國南部有山有水的地方叫斯圖加特。建一個可能比中國少林寺規模還要宏偉還要高大的建築。就是真正的我們師父在裡面除了參禪、打坐、練功就是給歐洲人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中國文化真的搬家搬到歐洲來了。
鑒於國少林寺創辦的成功,很快意大利也要籌建分寺了。延海要回國一段時間,做各種準備工作。
:回中國幾個星期?
釋延海:兩個星期。
:兩個星期體重多兩公斤回來。畢竟在國內吃的好一點。感覺會好一點。畢竟到了自己的國家。隨便吃啊,喝啊方便。
:主要語言能溝通。
:思想放鬆,思想放鬆。
※コメント投稿者のブログIDはブログ作成者のみに通知され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