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文化備忘録

仙人文化を記録します。

五嶽真形図序 東方朔

2013-02-10 09:17:51 | 日記


《五嶽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盤曲回轉,陵阜形勢,高下參差,長短卷舒。波流似於舊筆,鋒芒暢乎嶺崿。雲林玄黃,有書字之狀。是以天真道君下觀規矩,擬縱趣向,因如字之韻,而隨形而名山焉。子有《東嶽真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長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嶽真形》,五瘟不加,闢除火光,謀惡我者,反還自傷;子有《中嶽真形》,所向唯利,致財巨億,願願克合,不勞身力;子有《西嶽真形》,消闢五兵,入陣刀刃不傷,山川名神,尊奉伺迎;子有《北嶽真形》,入水卻災,百毒滅伏,役使蛟龍,長享福祿;子盡有《五嶽真形》,天縱地,彌綸四方,見我歡,人神攸同。黃帝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之,諸侯咸宗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於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遂獯鬻,登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有常處。察四嶽,並有佐命之山,而南嶽獨孤峙無輔,乃章詞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潛山為儲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寫形像,連五圖之後。又命拜青城為丈人署,廬山為使者形,皆以次相續,此道始於黃帝耳。

東嶽太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所宗者也。世俗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諸得佩《五嶽真形》,入經山林及太山,諸山百川神皆出境迎拜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平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

南嶽衡山君,領仙七萬七百人,諸入南嶽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嶽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從群官來迎子。

中嶽嵩高君,領仙官玉女三萬人,道士入其中嶽所部,名靈皆來迎拜。中嶽君服黃素之袍,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從群官而來迎子。中嶽五土之主,子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望者以居之。

西嶽華山君,領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並來迎。華山君服白素之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而來迎子。

北嶽恆山君,領仙人玉女七千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皆來迎。北嶽君服玄流之袍,戴太真冥靈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龍,而來迎子。

青城丈人,黃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嶽之上司,以總群官也。丈人領仙官萬人。道士入山者,見丈人服朱光之袍,戴蓋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車,從眾靈而來迎子。

廬山使者,黃帝所命,秩比御史,主總仙官之位,蓋五嶽之監司。道士入其山者,使者服朱緋之袍,戴平華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而來迎子,亦乘科車。

霍山南嶽儲君,黃帝所命,衡嶽之副主也,領靈官三萬人。上調和氣,下拯黎民,閱校眾仙,制命水神,是峻險之府,而諸靈之所順也。道士入其境,儲君服青錦之袍,戴啟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來迎子,或乘科車,或駕龍虎。

潛山儲君,黃帝所命,為衡嶽儲貳,時參政事,今職似輔佐者也。道士入其山者,潛山君服紫光繡衣,戴參靈之冠,佩朱宮之印,乘赤龍之車而來迎子。

諸佐命山君,並輔弼嶽君,預於位政。道士入其山,佐命服朱袍,戴仙華之冠,佩太上真形之章而來迎子,所乘無常。

東方朔言:古書《五嶽真形》首目者,乃是神農,前世太上八會群方飛天之書,法始於鳥跡之先代也。自不得仙人譯注顯出,終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圖,進取山象及書古文卷畢,以此題外面。

許真君伝

2013-02-10 08:48:55 | 日記
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慕至道。东晋尚书郎迈,散骑常侍 护军长史穆,皆真君之族子也。真君弱冠,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法要》。乡举孝廉,拜 蜀旌阳令,寻以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因与吴君同游江左,会王敦作乱。真君乃假为符竹, 求谒于敦,盖将欲止敦之暴,以存晋室也。一日,真君与郭璞同候于敦,敦蓄怒以见之,谓 真君曰:“孤昨得一梦,拟请先生圆之,可乎?”真君曰:“请大将军具述。”敦曰:“孤 梦将一木,上破其天,孤禅帝位,果十全乎?”许君曰:“此梦固非得吉。”敦曰:“请问 其说。”真君曰:“木上破天,是未字也,明公未可妄动,晋祚固未衰耳。”王敦怒,因令 郭璞筮之。卦成,景纯曰:“无成。”又问其寿,璞曰:“明公若起事,祸将不久;若住武 昌。寿不可测。”敦大怒,又问曰:“卿寿几何?”璞曰:“余寿尽今日。”敦怒,令武士 执璞出,将赴刑焉。是时,二真君方与敦饮酒,许君掷杯梁上,飞绕梁间。敦等举目看杯, 许君坐中隐身。于是南出晋关,抵庐江口,因召船师,载往钟陵。是时,船师曰:“我虽有 此船,且无人力乘驾,无由载君。”真君曰:“汝但以船载我,我当自与行船。”仍谓船师 曰:“汝宜入船,闭门深隐,若闻船行疾速,不得辄有潜窥。”于是腾舟离水,凌空入云。 真君谈论端坐,顷刻之间,已抵庐山金阙洞之西北紫霄峰顶。真君意欲暂过洞中,龙行既 低,其船拽拨林木,戛刺响骇,其声异常,舟师不免偷目潜窥。二龙知人见之,峰顶委舟而 去,真君谓船师曰:“汝违吾教,惊触二龙,委弃此船万仞峰顶。吾缘贪与众真除荡妖害, 暂须离此,游涉江湖。汝既失船,徒返人世,汝可隐此紫霄峰上,游览匡庐。”示之以服饵 灵草之门,指之以遁迹地仙之术。由是舟师之船底,遗迹尚存。后于豫章遇一少年,容仪修 整,自称慎郎。许君与之谈话,知类,指顾之间,少年告去。真君谓门人曰:“适来年 少,乃是蛟蜃之精,吾念江西累为洪水所害,若非翦戮,恐致逃遁。”蜃精知真君识之,潜 于龙沙洲北,化为黄牛。真君以道眼遥观,谓弟子施大王曰:“彼之精怪,化作黄牛,我今 化其身为牛,仍以手巾挂膊,将以认之。汝见牛奔斗,当以剑截彼(彼原作后,据陈校本 改)。”真君乃化身而去。俄顷,果见牛奔趁黄牛而来,大王以剑挥牛,中其左股,因投 入城西井中。许君所化牛,趁后亦入井内。其蜃精复从此井奔走,径归潭州,却化为人。 先是,蜃精化为美少年,聪明爽隽,而又富于宝货。知潭州刺史贾玉,有女端丽,欲求贵婿 以匹之。蜃精乃广用财宝,赂遗贾公亲近,遂获为伉俪焉。自后与妻于衙署后院而居。每至 春夏之间,常求旅游江湖,归则珍宝财货,数余万计,贾使君之亲姻僮仆,莫不赖之而成豪 富。至是,蜃精一身空归,且云,被盗所伤。举家叹惋之际,典客者报云,有道流姓许字敬 之,求见使君。贾公遽见之。真君谓贾公曰:“闻君有贵婿,略请见之。”贾公乃命慎即出 与道流相见。慎郎怖畏,托疾潜藏。真君厉声而言曰,“此是江湖害物,蛟蜃老魅,焉敢遁 形!”于是蜃精复变本形,宛转堂下,寻为吏兵所杀。真君又令将其二子出,以水噀之,即 化为小蜃。妻贾氏,几欲变身,父母恳真君,遂与神符救疗。仍令穿其宅下丈余,已旁亘无 际矣。真君谓贾玉曰:“汝家骨肉几为鱼鳖也,今须速移,不得暂停。”贾玉仓皇徙居,俄 顷之间,官舍崩没,白浪腾涌。即今旧迹宛然在焉。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 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唯有石函、药臼各一所,车毂一具,与真君所 御锦帐,复自云中堕于故宅,乡人因于其地置“游帷观”焉。(出《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名许逊,字敬之,河南汝南县人。他祖父许琰,父亲许肃也都很热心于道术。东 晋的尚书郎许迈,当散骑长侍护军长史的许穆,都是真君的同族。真君少年时就拜大洞君吴 猛为师,吴猛传授给他修道的《三清法要》。后来通过乡试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四川旌阳 令,后来由于晋朝宫廷混乱,真君辞去了官职由洛东归回河南家乡。归途中和吴君一同游江 左。正上晋室宰相王导的堂兄王敦造反,真君就故意写了一道假符去见王敦,想要制止王 敦造反,以维护晋朝皇室。这天,许真君和郭璞一起求见王敦,王敦忍着怒气对真君说: “本帅昨晚做了一个梦,想请先给我圆一圆,怎么样?”真君让王敦说是个什么梦,王敦 说:“本帅梦见自己持着一根木杆捅破了天,我接替晋朝没有任何问题了吧?”许真君说: “我看这梦很不吉利。”王敦说:“你给我讲讲怎么个不吉利?”真君说:“‘木’字的上 刺破了‘天’,这是个‘未’字,我看你不能轻举妄动,因为晋朝的气数并没有衰落呢。” 王敦大怒,又叫郭璞算卦。郭璞算完卦后对王敦说:“你做皇帝的事成不了。”王敦让郭璞 算一算他的寿数,郭璞说:“你要起兵篡位,不久将大祸临头,如果仍留在武昌当你的江南 刺史,就会长寿。”王敦大怒,故意问郭璞:“你算算你什么时候死呢?”郭璞说:“我的 死期就是今天了。”王敦当即就让武士把郭璞拉出去绑赴刑场。当时,二位真君正和王敦一 块喝酒,许真君突然把酒杯扔到房梁上。酒杯绕着房梁转来转去。王敦抬头看酒时,许真君 就隐身离去。他向南出了晋关,抵达庐江口,就高呼船工,想搭船到钟陵。船工说:“我虽 然有船,但没人驾它,所以没法载你。”真君说:“你只要让我上船,我自己驾船。”真君 上船后又对船工说:“你就呆在船舱里吧,关上舱门不要出来,如果你觉得船走得太快,千 万不要向外偷看。”于是真君施起法术,船就离了水面,腾空而起,在空中飞行。真君在船 上端坐着谈笑,片刻之间,船已到了庐山金阙洞西北的紫霄山的山顶。真君打算快点超过金 阙洞,载着船的两条龙就往低处飞,这就使得船撞击着山上的林木,发出震耳的声音。这声 音惊动了船舱中的船工,船工就向外面看了一眼,这时那两条龙发现被人偷看,就把船搁置 在山顶后飞走了,许真君对船工说:“你不听我的话向外偷看,惊动了那两条龙,把船搁在 这万丈高的山顶上了。现在我要去和几位真君一块清除妖魔,需要暂时离开这里,到江河湖 海去巡游。你失去了船,没法回到人世,可以在这紫霄峰上隐居下来游览一下庐山。”真君 临走时,又把服食灵草的方法和遁迹隐身的地仙方术告诉了船工。到现在那条船的痕迹还留 在庐山紫霄峰上。后来,许真君在豫章遇见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少年自称名叫慎郎。许真 君和他谈话后,看出他不是凡人,虽然少年转眼间就不见了,真君对看门的说:“刚才来了 个少年,是个鲨鱼或蛤蚌变的妖精,江西连年闹洪水,就是它在兴妖作怪,这次我如果不除 掉它,他就又逃脱了。”那蛤蚌精知道真君识破了它,就逃到龙沙洲北边,变成一头黄牛。 真君用他的道眼向远处一看,就对弟子施大王说:“那个妖怪化成了黄牛,我现在变成一头 牛,并在我臂上绑一条手巾以便辨认,你如果看见它狂奔,就用剑截住它。”说罢真君就 化身离去。不一会儿,果然看见牛着黄牛狂奔而来,施大王用剑砍黄牛,砍中了它的左 腿,一头栽进了城西一口井里,许真君变的牛也追进了井里,那蛤蚌精又从井里逃了出 来,一气跑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变成了人。原来一开始那蛤蚌精变成一个聪明俊秀 的少年,而且非常富有。他知道潭州刺史贾玉有一个非常端庄美丽的女儿正想要择一个高贵 的女婿。蛤蚌精就用很多财宝贿赂了贾玉身边的人取得了好感,贾玉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婚 后夫妻在衙署的后院住,每年一到了春夏之间,蛤蚌精就要求让他到江河去旅行,回来就带 回不计其数的珍宝,贾玉的亲戚和奴仆都成了大富翁。然而这一次蛤蚌被许真君追逃回潭 州贾玉家后,什么珍贵的东西也没有,两手空空,而是说自己遇上强盗,被刺伤了腿。正在 全家悲叹惋惜时,门上报告说有一个姓许的道士求见刺史,贾玉快接见了许真君。真君对 贾玉说:“我听说你有位贵婿,能不能让我见见他?”贾玉就让那个自称慎郎的女婿出来和 道士相见。慎郎害怕,假称有病躲了起来。这时徐真君厉声说:“你这个江河里的害人精, 蛤蚌变成的老妖怪,还不快现出你的原形来!”蛤蚌精立刻现出了原形,在堂前蠕动,被刺 史的卫士当场杀死。许真君又让蛤蚌精的两个儿子出来,用水一喷,两个儿子立刻变成了小 蛤蚌。刺史的女儿贾氏也几乎要变成了蛤蚌,她的父母肯求真君相救,真君就给了她一道神 符才使她没有变成蛤蚌。然后,真君让贾玉挖开他房子的地基,挖下去一丈,就见地下已被 那蛤蚌精掏成了一个无边的大坑了,许真君对贾玉说:“你家的人快要变成鱼鳖了,快搬 被一片浪涛淹没。现在那里还是一个大池塘。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这天,在洪州西 山上,许真君的住宅突然腾空而起,他全家四十二口都成了仙,只有一个石匣、一副车轮和 真君用过的锦帐从云中落到他的故居,当地人就在故居建了座庙,庙名叫“游帷观”。


志心皈命礼 混元始祖,一炁分真。多劫之前,积修至道。勤苦备悉,经纬逾深。万法千门,罔不斯历。救灾拔难,除害荡妖,功济生灵,名高玉藉,众真推仰,宜有甄昇,大悲大愿,大孝大仁,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雷霆泰省,天枢伏魔上相,至道玄应,神功妙济,掌九天司籍,太乙定命,注生真君,三天按察都检校,普天奏议大夫,天医大帝,历劫度人祖师,净明普化天尊。


漢武帝内伝

2013-02-10 08:43:51 | 日記


孝武皇帝,[1]景帝子也。未生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直入崇芳閣。景帝覺而坐閣下,果有赤龍如霧,來蔽戶牖。宮內嬪御,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霞滅,見赤龍盤回棟間。景帝召占者姚翁以問之。翁曰:“吉祥也。此閣必生命世之人,攘夷狄而獲嘉瑞,為刘宗盛主也。然亦大妖。”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欲以順姚翁之言也。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旬餘,景帝夢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景帝曰:“吾夢赤氣化為赤龍,占者以為吉,可名之吉。”至三岁,景帝抱於膝上,抚念之,知其心藏洞徹。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戏弄,亦不敢逸豫,以失子道。”景帝聞而愕然,加敬而訓之。他日,復抱置几前,試問:“兒習何書?為朕言之。”乃誦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及龍圖龜策数萬言,无一字遺落。至七岁,聖徹过人,景帝令改名徹。

及即位,[2]好長生之術,[3]常祭名山大澤,[4]以求神仙。元封元年正月[5]甲子,祭[6]嵩山,起神[7]宮。帝齋七日,祠訖乃还。至四月戊辰,帝夜閑居承華殿,東方朔、董仲舒侍。[8]忽見一女子,著青衣,美麗非常。帝愕然問之,女對曰:“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向為王母所使,從昆山來。”[9]語帝曰:“聞子輕四海之祿,[10]尋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屡祷山岳。勤哉!有似可教者也。從今百日清齋,不閑人事,[11]至七月七日,王母暫來也。”帝下席,跪諾。言訖,玉[12]女忽然不知所在。帝問東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蘭室[13]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出入靈州,交關常陽,傳言玄都。阿母昔以出配北燭仙人,近又召还,使領命祿,真靈官也。”

帝於是登延靈之台,盛齋存道,其四方之事,權委於冢宰焉。至七月七日,乃修除宮掖之內,設座殿上,[14]以紫羅荐地,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帳,[15]然九光之燈,設[16]玉門之棗,酌[17]蒲萄之酒,[18]躬監肴物,[19]為天官之饌。帝乃盛服立於陛[20]下,敕端門之內,不得妄有[21]窺者。內外寂謐。[22]以俟[23]雲駕。

至二唱之後,[24]忽天[25]西南如白雲起,郁然直來,徑[26]趋宮庭間。須臾轉近,聞[27]雲中有簫鼓之声,人馬之響。復半食頃,王母至也。縣投殿前,有似鳥集。或駕龍虎,或乘[28]獅子,或御白虎,[29]或騎白麐,[30]或控白鶴,或乘軒[31]車,或乘天馬,[32]群仙数萬,[33]光耀庭宇。既至,從官不復知[34]所在。唯見王母乘紫雲之輦,駕九色斑龍,別有五十天仙,側近鵉輿,皆身長一丈,[35]同執彩毛之節,佩[36]金剛靈玺,戴天真之冠,[37]咸住殿前。[38]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年可十六七,服青綾之褂,[39]容眸流眄,[40]神姿清發,真美人也。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錦[41]袷襡,[42]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43]分頭[44]之劍。頭上大華結,[45]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瓊鳳文之舄。[46]視之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47]顏絕世,真靈人也。下車登床,帝拜跪,[48]問寒溫[49]畢,立如也。[50]

因呼帝共坐,帝南面,向王母。母自設膳,膳精非常。[51]豐珍之餚,[52]芳華百果,[53]紫芝萎蕤,[54]紛若填樏。[55]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56]氣殊絕,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57]索桃,[58]須臾,以鎜[59]盛[60]桃七枚,[61]大如鴨子,[62]形圓,[63]色青,以呈王母。母以四枚與帝,自食三桃。桃之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錄核。[64]母曰:“何謂?”[65]帝曰:“欲種之耳。”母曰:“此桃三千岁[66]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如何!”帝乃止。於坐上酒觴数过,[67]王母乃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云龢之笙,又命侍女石公子擊昆庭之鐘,又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68]之簧,侍女阮凌華拊五靈之石,[69]侍女范成君擊洞庭[70]之磬,侍女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於是眾聲朗,靈音駭空。又命侍女安法嬰歌元靈之曲。其詞曰:“大象雖寥廓,我把天地戶。披雲沉靈輿,倏忽適下土。空洞成元音,至靈不容冶。太真噓中唱,始知風塵苦。頤神三田中,納精六闕下。遂乘萬龍輴,[71]馳騁眄九野。”

二曲曰:“元圃遏北台,五城煥嵯峨。啟彼无涯津,泛此織女河。仰上升絳庭,下遊月窟阿。顧眄八落外,指招九雲遐。忽已不覺芳,豈寤少與多。抚璈命眾女,詠發感中和。妙暢自然樂,為此玄云歌。[72]韶尽至韻存,真音辞无邪。”

歌畢,帝乃下地叩頭,自陳曰:“徹[73]受質不才,沉淪流俗,承禪先業,遂羈世累。政事多闕,兆民不和,風雨失節,五穀无实。澤不建,寇盜四海。黔首勞斃,戶口減半。當非其主,積罪邱山。然少好道,仰慕靈仙,未能棄祿委榮,棲迹山林,思絕塵餌,罔知攸向。且捨世尋真,鑽啟无師。岁月見及,恒慮奄忽。不圖天顏頓集,今日下臣有幸得瞻上聖,是臣宿命合得度世。願垂哀憐,賜諸不悟,得以奉承切己之教。”

王母曰:“女[74]能賤榮樂卑,耽虛味道,自復佳耳。然女情恣体欲,淫乱过甚,殺伐非法,奢侈其性。恣則裂身之車,淫為破年之斧,殺則響對,奢則心爛,欲則神隕,聚穢命断。以子蕞[75]尔之身,而宅滅形之殘,盈尺之材,攻以百仞之害,欲此[76]解脫三屍,全身永久,难可得也。有似无翅之鶯,願鼓翼天池。朝生之蟲,而樂春秋者哉!若能蕩此眾乱,撥穢易韻,保神炁於絳府,閉淫宮而開悟,靜奢侈於寂室,愛眾生而不危。守茲道戒,思乎靈味,務施惠和,練惜精氣,棄卻浮麗,令百競速遊。女行若斯之事,將豈无彷彿也。如其不尔,无為抱石而濟長津矣。”帝跪受聖戒:“請事斯語。养生之要,既聞之矣。然体非玉石,而无主於恒。炁非四時,而常生於內,政當承御出入,呼吸中適,和液得循,形神靡錯,炁既隨宜,則魂魄不滯。若使理合其分,炁甄[77]其適,則形可不枯,宅可不廢。昔受道書,具以施業之矣。遂不獲真驗,未為巨益,使精神疲於往來,津液勞於出入,岁減其始,月虧其昔,形亦漸凋,神亦廢落。是徹不得所奉於口訣,開暗塞於明堂尔。不審服御可以永久者,吐納可以延年者,乞賜長生之術,暫悟於行屍之身。若蒙聖誥於即日,臣伏聽麗天之教矣。”王母曰:“昔先師元始天王時,及閑居登於藂霄之台。侍者天皇扶桑大帝君,及九真諸王,十分眾神仙官。爰延弟子丹房之內,說元微之言。因問我:何為而欲索長存矣?吾因避席叩頭,請問長生之術。天王登見,遺以要言,辞深旨幽,实天人之元覌,上帝之奇秘,女今日願聞之乎?”帝跪曰:“徹小醜賤生,枯骨之餘,敢以不肖之軀而慕龍鳳之年!欲以朝花之質,希晦朔之期。雖樂遠流,莫知以濟,塗路堅寒,所要无寄。常恐一旦死於鑽仰之难,取笑於世俗之夫。豈圖今日遭遇光会,一睹聖姿,而精神飛揚,恍惚大夢。如以涉世千年救護死归之日,乞願垂哀,誥賜徹元元。”

王母曰:“將告女要言。我曾聞天王曰:夫欲長生者,宜先取諸身,但堅守三一,保尔旅族。金瑛夾草,廣山黃本,昌城玉蕊,夜山火玉,逮及鳳林鳴酢,[78]西瑤瓊酒,中華紫蜜,北陵阜,太上之藥。風实雲子,玉津金漿,月精萬寿,碧海琅菜,蓬萊文醜,濁河七榮,動山高柳。北採玄都之綺華,仰漱雲山之朱蜜。夜河天骨,昆吾漆沫,空洞靈瓜,四劫一实。宜陵麟膽,炎山夜日。東掇扶桑之丹椹,俯採長河之文藻。素虬童子,九色鳳腦,太真虹■,[79]天汉巨草。南宮火碧,西鄉扶老。三梁龍華,生子大道。有得食之,後天而老。此太上之所服,非中仙之所保。其次藥有八光太和,斑龍胎,文虎白沫,出於西邱。七元飛節,九孔連珠,雲漿玉酒,元圃瓊腴,鐘山白膠,王屋青敷,閬風石髓,阿珊瑚。蒙山白鳳之肺,靈邱蒼鵉之血。東英朱菜,九節交結,太微嘉禾,瓊華腦实,流淵鯨眼,赤河絳璧。北汲太元之酪,中握二儀之脉。雲瀆藂艾,昆邱神雀,廣夜芝草,流淵青狄,真陵雷精,元都平盖。左食神元,右閬玄。上屈蘭圓之金精,下摘圓邱之紫柰。鵉水靈垥,八陔赤薤,萬載一生,流光九隊。有得食之,後天而逝。此天帝之所服,非[80]下仙之所逮。其次藥有九丹金液,紫華紅英,太清九轉,五雲之漿,元霜絳雲,騰躍三黃。東瀛白香,炎洲飛生。八石十芝,威僖九光。西流石膽,東滄青錢。高邱餘粮,精石瓊田。太虛还丹,盛次金蘭,長光草,雲童飛千。子得服之,白日升天。此飛仙之所服,地仙之所見也。其下藥有松柏之膏,山薑沉精,菊草澤瀉,枸杞茯苓,菖蒲門冬,巨勝黃菁,雲飛赤版,桃膠朱英,椒麻續断,萎蕤黃連。如此下藥,略舉其端。草類繁多,名有数千。子得服之,可以延年。雖不長享无期,上升青天,亦能身生光澤,还髮童顏,役使群鬼,得為地仙。要且錄此,有階漸尋遠勝也。是以天官遠妙,靈藥別品,靈無奇挺,真仙有域。今不可謂呼吸六氣,安在一身。灌溉三官,近出阿庭,淺薄其術,棄而不為,其大戇者也!夫呼吸御精,保明神炁,足以精不脫則永久,炁常存則不死,既得其和,其寿不已。又復不用藥物之煩費,營索之劬勞者也。百姓日用,故上品謂之自然者矣。但不得遊乎十天,飛我八外,自得縱身於四域之內,亦駐策眾靈焉。夫始欲修之,[81]先[82]營其氣,太上[83]真經所謂行益易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離死厄。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宝也。靈者,神也;宝者,精也。子但愛精握固,閉氣吞液,氣化[84]血,血化精,精化液,[85]液化骨,行之不倦,神精充溢。為之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脉,[86]四年易脈,[87]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88]八年易髮,九年易形。形易則変化,[89]変化則道成,道成則位為仙。人吐納六氣,口中甘香,欲食靈芝,存得其味,微息挹吞,從心所適。氣者,水也,无所不成,至柔之物,通致神精矣。此元始天王[90]丹房之中所說微言。[91]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書出,[92]以相付,子善錄而修[93]焉。”

於是王母言粗畢,[94]嘯命靈官,使駕龍嚴車欲去。帝下席[95]叩頭,請留殷勤。王母乃止。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與上元夫人相問,云:“王九光母敬謝,但不相見四千餘年。[96]天事勞我,致以愆面。刘徹好道,適來視之,見徹了了,[97]似可成進。然形慢神穢,腦血淫漏,五藏不淳,關冑彭勃,骨无津液,浮反外內,[98]肉多精少,瞳子不夷,三屍狡乱,元白失時,[99]語之[100]至道,殆恐非仙才。[101]吾久在人間,实為[102]臭濁。然時復可遊,望以寫細[103]念。庸[104]主對坐,悒悒不樂。夫人肯[105]暫來否?若能屈駕,當停相須。”帝不知上元夫人何神人也,又見侍女下殿,俄[106]失所在。須臾,郭侍女返,上元夫人又遣[107]侍女答[108]問云:“阿环再拜,上問起居。遠隔絳河,擾以官事,遂替顏色,近五千年。仰恋光潤,情繫[109]无違。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刘徹處,聞命之際,登當顛倒。[110]先被大帝君敕,[111]詣元洲,校定天元,正尔暫往。[112]如是當还,还便束帶,須臾[113]少留。”帝因問上元夫人由。[114]

王母曰:“是三天真皇之母,[115]上元之官,統領十方玉女之名錄者也。”當二時許,[116]上元夫人至,來時亦聞雲中簫鼓之声。既至,從官文武千餘人,皆[117]女子,年同[118]十八九許,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日,真靈官也。夫人年[119]可廿餘,天姿清輝,[120]靈眸絕朗,服赤霜[121]之袍,雲彩乱色,非錦非綉,不可名字。頭作三角髻,餘髮散垂之至腰,戴九靈[122]夜光之冠,帶[123]六出火玉之珮,垂鳳文琳華之綬,腰流黃揮精之劍。上殿向王母拜,王母坐而止之,呼同坐,北向。夫人設廚,廚之[124]精珍,與王母所設者相似。王母敕帝曰:“此真元之母,尊貴之神,女當起拜。”帝拜,[125]問寒溫,还坐。夫人笑曰:“五濁之人,耽湎榮利,嗜味浮色,固其常也。且徹以天子之貴,其乱目者,倍於常人焉。而復於華麗之墟,拔嗜欲之根,[126]願无為之事,良有志也。”[127]王母曰:“所謂有心哉!”

上元夫人謂帝曰:“女好道乎?聞数招方士,祭山岳,祠靈神,祷河川,亦為勤矣。[128]而不獲者,实有由也。女胎性暴,胎性奢,胎性淫,[129]胎性酷,胎性賊,五者恒捨於榮衛之中,五臟之內,雖鋒鋩[130]良針,固儺愈矣。暴則使氣奔而神攻,是故神擾而氣竭。淫則使精漏而魂疲,是故精竭而魂消。奢則使真離而魄[131]穢,是故本遊[132]而靈臭。[133]酷則使喪仁而自攻,是故失仁而服[134]乱。賊則使心鬥而口乾,是故內戰而外絕。五者[135]皆是截身之刀鋸,刳命之斧鉞。[136]雖復疲[137]好於長生,而不能遣茲五难,亦何為損性而自勞乎?然由是得此小益,以自知往尔。若從今已,[138]捨尔五性,反諸柔善,明務察下,慈務矜冤,[139]惠務濟穷,[140]賑務施勞,念務存孤,惜務及身,恒為陰,救濟死厄,亘久[141]孜孜,不泄精液,於是閉諸淫,养尔[142]神,放諸奢,從至儉,勤齋戒,節飲食,絕五穀,去臭[143]腥,鳴天鼓,飲玉漿,蕩華池,叩金梁,按而行之,當有冀耳。[144]今阿母迂天尊之重,駕降蟪蛄之窟,屈霄虛之靈鵉,詣孤鳥之俎。[145]且阿母至戒,妙唱元發,[146]驗其敬勖節度,明修所奉,比及百年,阿母必能致女於玄都之墟,迎女於昆闕[147]之中,位以仙官,遊邁[148]十方。吾言之畢矣,[149]子历之哉!若不能尔,无所言矣。”

帝下席跪謝曰:“臣受性凶頑,生長乱濁,面墻不啟,无由開達。然貪生畏死,奉靈敬神。今日受教,此乃天也。輒戢聖令[150]以為身範,是小丑之臣當獲生活,唯垂哀護,願賜元元。”夫人使帝还坐。王母謂夫人曰:“卿之戒言,[151]言甚急切,更使未解之人,畏於至意。”夫人曰:“若其志道,將以身投餓虎,忘軀破滅,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憂也。若其无忠志,[152]則心疑真信,[153]嫌惑之徒,勿[154]畏急言。急言之發,欲成其志耳。阿母既有念,必當賜以屍解之方耳。”王母曰:“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師,遂欲毀其正志,當疑天下必无仙人。是故發我[155]閬宮,暫捨塵濁,既欲堅其仙志,又欲令向化不惑也。今日相見,令人念之。至於屍解下方,吾甚不惜。復[156]三年,吾必欲賜以成丹半劑,石象散一具,與之則徹不得復停。當今匈奴未弥,边陲有事,何必令其倉卒捨天下之尊,而便入林岫也。但當問篤向之志,必卒何如。如其回改,吾方数來。”王母因抚帝背曰:“女用上元夫人至言,必得長生,可不勖勉。”[157]帝跪曰:“徹書之金簡,以身模[158]之焉。”帝又見王母巾笈[159]中,有卷子小書,[160]盛以紫錦之囊。帝問:“此書是仙靈之方邪?不審其目,可得瞻眄否?”[161]

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圖》也。昨青城諸仙就我求請,[162]今[163]當过以付之。乃三天太上所出,其文秘禁極重,[164]豈女穢質所宜佩乎?今且與汝《靈光生經》,可以通神劝志[165]也。”帝下地叩頭,固請不已。王母曰:“昔上皇清虛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覌六合,瞻河海之短長,[166]察邱岳[167]之高卑,[168]立天柱而[169]安於地理,植五岳而擬諸鎮輔,貴昆陵以捨靈仙,尊[170]蓬邱以館真人,安水神乎[171]極陰之源,棲太帝於扶桑之墟。於是方丈之阜,為理命之室;滄浪海島,养九老之堂。祖瀛元炎,長元流生,鳳麟聚窟,各為洲名。並在滄流大海元津之中,水則碧俱流,波則振蕩群精。諸仙玉女,聚於[172]滄溟,其名难測,其实分明。乃因川源之規矩,睹河岳之盤曲。陵回阜轉,山高隴長,周旋委蛇,[173]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號。畫[174]形秘於元台,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之,經行山川。百神群靈,尊奉親迎。女雖不正,然数訪山澤,叩求之志,不忘於道。欣子有心,今以相與,當深奉慎,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致禍及也。”[175]

上元夫人語帝曰:“阿母今以瓊笈妙蘊,發紫台之文,賜女八会之書,《五岳真形》,可謂至珍且貴,上帝之元覌矣。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見此文。今雖得其真形,覌其妙理,而无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符,太陰六丁通真遁虛[176]玉女之箓,太陽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書,左乙混沌東蒙之文,右庚素收攝[177]殺之律,壬癸六遁隱地八術丙丁入火九赤班之符,六辛入金致黃水月華之法,六己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子午卯酉八稟十訣,六靈威儀丑辰未戌地真素訣,長生紫書,三五順行寅申巳亥紫度炎光內視中方。凡闕此十二事者,[178]何以召山靈,朝地神,總攝萬精,驅策百鬼,來[179]虎豹,役蛟龍乎?子所謂適知其一、未見其他也。”

帝下席叩頭曰:“徹下土濁民,不識清真,今日聞道,是生命会遇。聖母今當賜與[180]《真形》,修以度世。夫人今告徹,應須五帝六甲六丁六戊致靈之術,既蒙啟發,宏益无量。唯願告誨,濟臣飢渴。得使已枯之木,蒙靈陽之潤;焦炎之草,幸甘雨之溉。不敢多陳,願賜指授。”上元夫人曰:“我无此文也。昔曾扶廣山見青真小童,有此金書秘字,云求道益命,千端萬緒,皆須五帝六甲靈飛之術,六丁六壬名字之號,得以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眾靈,役使百神者也。其无六甲要事,唯守《真形》者,於通靈之來,必无階矣。女有心可念,故相告篇目耳。幸復廣加搜訪焉。”帝固請不已,叩頭流血。上元夫人曰:“吾无此文,所以相示十二事者,欲令女廣尋博求,以參《真形》之用耳。”

王母乃告上元夫人曰:“夫《真形》宝文靈官所貴。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虧科禁,特以與之。然五帝六甲,通真招神,此術眇邈,必[181]須精[182]潔至誠,殆非流濁所宜施行。吾今既賜徹以《真形》,夫人[183]當授[184]以致靈之途矣。吾嘗憶昔日與夫人共登元隴朔野,及曜真之山,視王子童,王子童[185]乃就吾請求[186]太上隱書。吾以三元秘言,不可傳泄於中仙,夫人時亦有言,見守[187]助[188]子童之言志矣。吾既难違來意,不獨執惜。至於今日之事,有以相似。後造朱火丹陵,食靈瓜,其味甚好,憶此未久,而已七千岁矣。夫人既已告徹篇目十二事畢,必當匠而成之,何緣[189]令人主稽顙[190]請乞,叩頭流血耶?”上元夫人曰:“阿环不苟惜,向不持來耳。此是太虛群文真人赤童所出,傳之既自有男女之限禁,又宜授得道者。恐徹下才,未應用[191]此耳。”

王母色不平,乃曰:“若天禁漏泄,犯違明科,傳必其人,授必知真者,何緣夫人向下才而說靈飛之篇目乎?妄言則漏,妄說則泄,說[192]而不傳,是謂衒天道,此禁豈輕於傳也?[193]別敕三官司直推夫人之輕泄也。吾之《五岳真形》文,乃太上天皇所出,其文宝妙而為天仙之信,豈復應下授之於刘徹也耶?直以[194]孜孜之心,数請川岳,勤修齋戒,以求神仙之應。志在度世不遭明師。故吾等有以下眄之耳。至於教仙之術,不復限惜而弗傳。夫人但有致靈之方,能獨執之乎?吾今所以授徹《真形》文者,非謂其必能得道,欲使其精誠有驗,求仙之不惑,可以誘進向化之徒。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間有此[195]靈真之事,足以卻不信之狂夫耳。吾意在是矣。[196]然此子性氣淫暴,服精不純,何能得成真仙,浮空參差十方乎?勤而行之,適足以不死耳。[197]明科所云:非長生难也,聞道难;非聞道难也,行之难,非行之难也,終之难。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明師能授人妙術,不能使人必為。何足[198]隱之也。[199]夫人不當憶向為長桑公子請吾求八光揮疾藥玉樹方乎?”

上元夫人有慚色,跪謝曰:“謹受命矣。但[200]阿环昔幼學道於廣都之邱,建木丹誠術数未成之時,倒景君、无常先生。此二人,盖太清元和天之靈官也。見授六甲左右靈飛方十二事。初授之日,二君告阿环曰:初學道者,聽四十年一傳;得道者,四百年一傳;得仙者,四千年一傳;得真者,四萬年一傳;得升太上者,四十萬年一傳。女受傳女,男受傳男,太上科禁,已表於昭生之符矣。阿环受書以來,凡傳六十八女子,賢大女郎抱蘭,即阿环之弟子也。阿环所授者,固不可以授男也。伏見扶廣山青真小童,往受[201]太微中元君五帝六甲靈飛遁虛天光左右策精等方,凡十二事,與阿环所受者同。文[202]一无異也。青真,男官也,未聞復有所授。此子先是阿环學入火弟子,[203]今正敕取,[204]以授徹也。先所以告徹篇目者,意是愍其有心,將欲堅其專氣,令且廣求。他日與之,亦欲以男授男,承科而行,既勤而獲,[205]令知天真之珍貴。[206]非徒苟執,泄天道矣。本情如此,阿环主臣,願不罪焉。阿母《真形》之妙,靈人傳信,天仙寳貴,封之金台,佩入紫微。乃經行而前,衛門大虎卻伏抱關出,过太清則振身瑤房。左遨滄海,長揖東蒙,右接常陽,下盼版桐。泛彼八海,則乘蚪從龍;遊此名山,則眾真奉迎。動有雲輪羽盖,靜可長存永安,至術洪矣。初不傳地官,阿母今乃授於淫濁之屍,賜於枯骨之身,可謂太不宜矣!況阿环有六甲下術,唯驅策百靈,致日月之華精,藏匿形影,化生萬物,出入水火,唾叱杳冥,徹視反聽,收束千精。乘虎豹以驅馳,採月華以長生。隱淪八地,回倒辰星,久視輕身,與天相傾耳。安得及太上之靈書,八会之奇文乎?用之眇邈,可以遊景靈之宮,紛紛飆飆,登流霞之堂臣。五岳之主,挹蕊醴之觴,駕九龍以虛騰,落紫鴻而元翔耶?”王母笑曰:“先失自可恕乎?”

上元夫人即命侍女紀離容,徑到扶廣山,敕青真小童,出六甲左右靈飛致神之方十二事,來以授徹也。須臾,侍女还,捧八色玉笈,鳳文之蘊,以出六甲之文。[207]元光明曜,真華煒煥。云:“青真小童問訊弟子阿昌言:向奉詣[208]絳河,攝南真七元君,檢校群龍猛獸之数,事畢过門受教。承阿母相邀,詣刘徹家,不意天靈至尊,乃復下降於臭濁中也。不審起居比來[209]如何?[210]侍女紀離容至,云:尊母[211]欲得金書秘字六甲靈飛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欲授刘徹。[212]輒封一通付信曰:[213]徹雖有心求慕,实非仙才。詎宜以此術傳泄於行屍乎?阿昌近在帝處,見有上言者甚眾,云:山鬼哭於藂林,孤魂號於絕域,[214]興師旅而族有功,忘賞勞而刑士卒。縱白骨,煩[215]擾黔首,淫酷自恣,罪已彰於太上,怨已見於天氣。囂言互聞,必不得度世也。真尊見敕,不敢違耳。”王母笑[216]曰:“言此子者誠多愆,[217]帝亦不必推也。夫好道慕仙者,精誠志念,齋戒思愆,輒除过一月;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輒除过一年。徹念道累年,齋亦勤積,[218]屡祷名山真靈,願求度脫,校計功过,殆以相掩。但自今已去,勤修至誠,奉上元夫人之言,不宜復奢淫暴虐,使萬兆勞殘,冤魄[219]穷鬼,有被掘之訴,流血之屍,忘功賞之辞耳。”

於是上元夫人離[220]席起立,手執八色玉笈,鳳文之蘊,仰天向帝而祝曰:“九天浩洞,太上耀靈。神照玄寂,清虛朗明。登虛者妙,守氣者生,至念道臻,寂感真誠。役神形辱,安精年榮。授徹靈飛,及此六丁。左右招神,天光策精。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还白留青。我傳有四萬之紀,授徹,傳在四十之齡。違犯泄漏,禍必族傾。反是天真,[221]必沉幽冥。[222]尔其慎禍,[223]敢告刘生。尔師主是[224]青童小君,太上中黃道君之師真,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延陵,名陽,字庇華。形有嬰孩之貌,故仙官以青真小童為[225]號。其為器也,环朗洞照,聖周萬変。元鏡幽鑒,才為真隽。遊於扶廣,權此始運。宮館元圃,治仙職分。子存師君,從尔所願,不存所授,命必傾隕。”[226]上元夫人祝畢,乃一一手指所施用節度,以示帝焉。[227]

第一篇,有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符。

第二篇,有六丁通真遁虛玉女之箓。

第三篇,有太陽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書。

第四篇,有左乙混沌東蒙之文。

第五篇,有右庚素收攝[228]殺之律。

第六篇,有壬癸六遁隱地八術之方。

第七篇,有丙丁入火九赤班紋之符。

第八篇,有六辛入金致黃水月華之法。

第九篇,有六己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

第十篇,有子午卯酉八稟十訣六靈威儀。

第十一篇,有辰戌丑未地真曲素之訣,長生紫書三五順行。

第十二篇,有寅申巳亥紫度炎光內視中方。

凡十二事都畢,因復告帝曰:“夫五帝者,方面之天精;六甲者,[229]六位之通靈。太陰有潛空之妙,遁靈履機之神,秋含春挺,千真之生。動則寂應成波,靜則川陵緬平。所以毫末不移,浩岳可傾赫哉!太陽之招神,策萬靈而驅馳,六戊飛而神暢。天光因景以揚暉,西鄉激電而砰磕,東桑空震以成雷。盖陽靈之昺赫,实九天之元威。左乙混洞,萬物始通,陽微其升,蒼暉應龍。輕雲揚景,飆胎潛風。神妙集於有宅,真感應而必鐘。萬春回始,是為東蒙。右庚素秋,斂散聚氣,攝萬神而我役。白虎動以彭勃,少女起而通真。延九天之眄視,金精地靈,來為身衛。馘彼邪惡,故称攝殺之律。壬癸六遁,沉淪無根,藏蔽萬鋒,移行邱山,隱地匿影,崩流塞川,八術六奇,萬勝常全,佩我六遁,久視長存。丙丁入火,凌烟雲汉,九赤龍書,翳蔚朗煥。尔用斑符,致千靈以朝謁;乃由丙神,回丹火以衝散。炎光上術,妙乎異覌,六辛入金,飛害銷磨。致日精,得陽光之珠;求月魄,獲黃水之華。能致八石之靈菌,能引扶桑之丹霞。酣雲漿於丹庭,騰碧川於元河。其用少矣!有益盖多。佩此六辛,必造我家。六巳石精,金液流光,変化萬端,千載孰當!佩我六巳,易形遊行,長生畢天,无復始終。玄哉已書,甚要难衝,子午卯酉,大神四界,方面峙鎮,八稟十訣。降靈之來,必由齋祭。萬事取成於精慎,千神求通於此術。知我名字,天人可致。丑辰未戌,地真之符。遊行五岳,當用紫書。曲素訣辞,可以凌虛。三五順行,與靈同車。寅申己亥,可禳飛灾。紫度炎光,內視反聽。神辞通達,六甲收攝。地司遊天,踐地,與真。不疑夫此十二事者,上帝封於元景之台,子其秘慎之焉!”

王母曰:“此皆太靈群文,並三天太上所撰,或三皇天真所造校定,或九天文母真人赤童所出。此輩書符,藏[230]於紫陵之台,隱以靈壇之房,封以華琳之函,韞以蘭簡[231]之帛,約以北[232]羅之素,印以太帝之玺。諸名真貴靈下遊山川,看林岫以眇視,察有心之學夫。或告之以道,或傳之以天符。諸學道未成者,受此書文,聽四十年授一人;如无其人,八十年可頓授二人。得道者,四百年授一人,无其人,八百年並授二人。得仙者,四千年授一人,如无其人,八千年可頓授二人。得真者,四萬年授一人,如无其人,八萬年頓授二人。升太上者,四十萬年授一人。傳非其人,是為泄天道,可授而[233]不傳,是為閉[234]天宝。不計限而妄授者,是為輕天老。受而不敬,是為慢天藻。泄、閉、輕、慢,四者取死之刀斧,延禍之車乘也。泄之[235]者身死[236]道路,受土[237]刑而骸裂。閉則目盲耳聾於來生,[238]命凋枉而卒歿。輕則鐘禍於父母,詣玄都而考罰;慢則暴終而墮惡道,生棄疾於後世。復有愈茲罪者,則宗断而族滅。同道謂之天親,同心謂之地愛。為道者當相親授,共均榮辱,營守真一,珍惜精液,恭养和氣,氣全神归,心齊靈会。如其不尔,天降尔癘,此皆道之科禁,今故[239]相誡,不可不慎!然此法宜傳,但當以年限齊之尔。若便有其人,不必須限訖而授之也。汝欲授《五岳真形》者,董仲舒似其人也。欲行六甲靈飛左右之符者,可傳李少君。此二人,得道者也。”

王母又命侍女宋靈賓更取一圖與帝,靈賓探怀中得一卷,盛以雲錦之囊,形書精明,俱如向巾器中者。王母起立,手以付帝。又祝曰:“天高地卑,五岳鎮形。元津激炁,滄澤元精。天回九道,六和長平。太上八会,飛天之成。真仙節信,由茲通靈。泄墜滅腐,宝归長生。徹其慎之,敢告刘生!”祝畢,授帝。帝拜稽首,王母曰:“夫始學道符者,宜別祭五岳諸仙真靈潔齋而佩之。今亦以六甲雜事須用節度相與,可明依案之也。若女遂克明正身,反惡修善,後三年七月,[240]更來告女要道也。”須臾,殿南朱雀窗中,忽有一人來窺看仙官。帝驚問:“何人?”王母曰:“女不識此人耶?是女侍郎東方朔,是我鄰家小兒也。性多滑稽,曾三來偷此桃。此子昔為太上仙官,太上[241]令到方丈山[242]助三天司命收錄仙家。朔到方丈,但務山水遊戏,了不共營和氣,擅弄雷電,激波揚風,風雨失時,陰陽錯迕。致令蛟鯨陸行,山崩境坏,海水暴竭,黃鳥宿淵。妨農芸田,沉湎玉酒,失部御之和,虧奉命之科。於是九源丈人乃言之於太上,太上遂謫斥,使在人間,去太清之朝,令處臭濁之鄉。近金華山二仙人及九疑君,比為陳乞,以行原之。”於是帝乃知朔非世俗之徒也。

時酒酣周宴,言請粗畢,上元夫人自彈雲林之璈,鳴弦駭調,清音靈朗,玄風四發,乃歌《步元》之曲,辞曰:

昔涉元真道,騰步登太霞。負笈造天關,借問太上家。

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景清飆起,雲盖映朱葩。

蘭宮敞琳闕,碧空啟璚沙。丹台結空構,暐暐生光華。

飛鳳踶甍峙,燭龍倚委蛇。玉胎來絳芝,九色紛相拿。

挹景練仙骸,萬劫方童牙。誰言寿有終,扶桑不為查。

王母又命侍女田四飛[243]答歌曰:

晟登太霞宮,挹此八玉蘭。夕入玄元闕,採蕊掇琅玕。

濯足匏瓜河,織女立津盤。吐納挹景雲,味之當一餐。

紫微何濟濟,璚輪復朱丹。朝發汗漫府,暮宿句陳垣。

去去道不同,且如体所安。二儀設犹存,奚疑億萬椿。

莫與世人說,行屍言此难。

歌畢,因告武帝仙官從者姓名,及冠帶執佩物名,所以得知而紀焉。至明旦,王母別去。上元夫人謂帝曰:“夫李少君者,專念精進,理妙微密,必得道矣。其似未有六甲靈飛之文,女當可以示之。”帝曰:“諾。”於是夫人與王母同乘而去。臨發,人馬龍虎,威儀[244]如初來時。雲氣勃蔚,[245]尽為香氣。極望西南,良久乃絕。

於是帝既見王母及上元夫人,乃信天下有神仙之事,亦有欲去世計数矣,而淫色恣性,殺伐不休。兆人怨於勞役,死者怨於无辜。其年作甘泉宮、通天台,長安蜚廉館。朝鮮王攻遼東,都尉乃募天下死罪擊朝鮮。八月,甘泉宮內生芝草九莖,詔曰:“甘泉宮中產芝,九莖聯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宏休。其大赦天下。”賜云陽都百戶牛酒,作《芝房》之歌。至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人。至元封四年,又行幸雍祠五畤。至元封五年,行內守。[246]至於盛唐,祠虞舜於九疑,登灊山、天柱山。春三月,还至泰山,封甲子。祠高祖於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諸侯王。元封六年,行幸回中,作首山宮。三月,行幸河東,祠後土。又先以元封二年七月七日,西王母、上元夫人下降於武帝,王母授帝《五岳真形圖》、《靈光生經》,上元夫人授六甲靈飛招真十二事。王母及上元夫人見帝之日,多所称說,或延年之訣,致神靈之法,或乘虛之数,步元之術,諸要妙辞。帝乃自撰[247]為一卷,及所授《真形》《經書》六甲靈飛之事。帝乃盛以黃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為軸,紫錦為幃囊,安著柏梁台上,数自齋戒整衣服親詣朝拜,燒香盥漱,然後執省之焉。

帝自受書已來,出入六年,意旨自暢,[248]高韻自許,[249]以為神真見降,必當度世,[250]強悍氣力,不修至誡。[251]乃[252]興起台館,勞弊百姓,[253]坑殺降卒,[254]遠征夷狄,路盈怨叹,流血皋[255]城。每事不從王母之深言,上元夫人之妙誡,二真遂不復來也。[256]到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257]天火燒柏梁台。於是《真形圖》、六甲五帝[258]《靈飛經》錄十二事、《靈光生經》[259]及自撰所受[260]者,凡四卷共函燒失。[261]王母當[262]以[263]武帝不能從訓,故以火灾之耳。但帝先承王母言,以元封三年七月齋戒,以《五岳真形圖》授董仲舒登受;帝又承上元夫人言,以元封四年七月齋戒,以五帝六甲靈飛十二事授李少君登寫受,此書得傳行於世者,先傳此二君以存矣。帝既失書,悔不行,自知道喪。其後東方朔一旦乘雲龍飛去,同時眾人見從西北上冉冉,[264]仰望良久,[265]。大霧覆之,不知所在,[266]帝愈懊惱。[267]其年禪蒿里,祠后土,東臨渤海,望祠蓬萊,仰天自誓,重要靈應,而終无感。春,还受計於甘泉,二月,起建章宮。夏五月,正曆以正月為岁首,色尚黃,数用五,定官名、協律呂,此本王母意也。至太初二年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以太初三年正月行幸,東巡海上。夏四月,还,修封泰山。以太初四年起明光宮,改號天汉。元年正月,行幸河東,祠后土。至天汉二年春,行幸東海,还,幸回中。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祠明堂。至太始三年五月,行幸東海,山称萬岁。冬,賜行所道戶錢五千餘,鰥寡孤獨者,人帛一匹。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祠西王母,求靈應。征和四年春,行幸東萊,臨大海,清齋,祀王母、上元夫人求應亦不得。还,行幸泰山,修封。庚寅,祀於明堂,改號後元。元三正月,行幸甘泉宮,郊泰畤。秋七月,地震。湧泉。二年春,朝諸侯王於甘泉宮,賜宗室。二月,帝疾,行幸盩厔[268]五柞宮。丁卯,帝崩,入殯未央[269]前殿。

三月,葬茂陵。山陵之夕,帝棺自動而有声,聞宮外,如此数过。[270]又有芳香之氣異常。陵畢,於是墳埏間大霧,門[271]坏。霧經一月許日。帝冢中先有一玉箱,一玉杖,此是西胡康渠王所献,帝甚愛之,故入梓宮中。其後四年,有人於扶風市中買得此二物。帝時左右侍人,有識此物,是先帝所珍玩者,[272]告之有司,[273]有司詰辞,[274]買者,乃商人也。從關外來詣郿市,[275]見一人於北車巷[276]賣此二物,責素[277]三十匹,錢九萬,即售之。度实不知賣箱杖主名,昨來洛市,因見詰此二物,事实如辞。[278]有司以聞,二物簿入官,遺商人勿問。[279]帝未崩時,先詔以雜書四十餘卷,[280]常所讀玩者,使隨身斂於棺內。

至元康[281]二年,河東功曹李友,入上黨抱犢山採藥,於岩室中得所葬之書,盛以金箱,書卷後題東覌臣姓名,記書月日,武帝時也。河東太守張純,以經箱奏進。[282]帝問[283]武帝時[284]侍臣,有典書[285]郎冉登,見書[286]及箱,流涕[287]曰:“此是孝武皇帝殯斂時物也。臣當時[288]以著棺中,[289]不知何緣得出耳。”宣帝大愴然驚愕,以書交付武帝庙中。其茂陵安完如故,而書箱玉杖忽出地外;又物尚鮮盛,无點污也。見之者亦甚惑,不能名之矣。按《九郁[290]龍真經》云:得仙之下者,皆先死。過太陰中,煉屍骸,度地戶,然後乃得屍解去耳。按武帝箱杖雜書,先並隨身入椁,乃從无間忽然顯出,貨杖於市,書見山室,自非神変幽妙,孰有[291]如此者乎?明武帝之死,尚未可知應運靈化。[292]又王莽篡位到地皇二年,莽使通祭汉家諸陵,言符瑞之意,使者到茂陵,聞地中大噫咤而長叹者四,使者悚怖以聞莽。莽曰:

“武帝當恨吾祠祭之晚耳。”又特更祭以太牢。

1.↑ 《廣記》句首有汉字。
2.↑ 自景帝子也至此,藏本並脫去,依《廣記》補。
3.↑ 《廣記》:好神仙之道。
4.↑ 《廣記》:常祷祈名山大川五岳。按五岳即名山也,今依藏本。
5.↑ 二字依《廣記》補。
6.↑ 《廣記》:登。
7.↑ 《廣記》:道。
8.↑ 《廣記》侍作在側二字。
9.↑ 昆山,昆侖山也。《廣記》改昆山為昆侖山而刪注。
10.↑ 藏本:尊。依《廣記》改。
11.↑ 不治也。
12.↑ 此字依《廣記》補。
13.↑ 《廣記》宮。
14.↑ 《廣記》:設坐大殿。
15.↑ 《廣記》:幃。
16.↑ 《廣記》:列。
17.↑ 此字依《廣記》補。
18.↑ 《廣記》:醴。
19.↑ 《廣記》:宮監香果。
20.↑ 《廣記》:階。
21.↑ 二字《廣記》倒。
22.↑ 靜肅也。
23.↑ 《廣記》:候。
24.↑ 即二更也。《廣記》改二唱為二更而刪注。
25.↑ 《廣記》:見。
26.↑ 藏本:遙。依《廣記》改。
27.↑ 五字依《廣記》補。
28.↑ 音乘。
29.↑ 《廣記》无此二句。
30.↑ 音麟。
31.↑ 藏本:科。依《廣記》改。
32.↑ 此句依《廣記》補。
33.↑ 《廣記》:千。
34.↑ 此字依《廣記》補。
35.↑ 《廣記》:皆長丈餘。
36.↑ 此字依《廣記》補。
37.↑ 藏本:帶天策,无之冠二字,依《廣記》補正。
38.↑ 《廣記》:下。
39.↑ 古兮切,裾也,上服。
40.↑ 莫見切,邪視也,作盻非。
41.↑ 《廣記》:金。
42.↑ 上夾下蜀,无絮長襦也。
43.↑ 《廣記》有佩字,乃淺人也。後文云腰流黃揮精之劍。
44.↑ 《廣記》:景。
45.↑ 上花下髻。
46.↑ 俗刻有映朗云棟神光暐曄二句。檢《廣記》亦无之,未知所本。
47.↑ 藏本:云。依《廣記》改。
48.↑ 二字《廣記》倒。
49.↑ 《廣記》:暄。
50.↑ 《廣記》无此二字。
51.↑ 《廣記》:自設天廚精妙非常。
52.↑ 《廣記》:上果。
53.↑ 《廣記》:味。
54.↑ 華盛貌。
55.↑ 上音田,下音螺。
56.↑ 藏本:甘。依《廣記》改。
57.↑ 《廣記》有更字。
58.↑ 《廣記》有果字。
59.↑ 鎜,《廣記》作玉盤二字。曾慥《類說》作柈。
60.↑ 《廣記》有仙字。
61.↑ 《廣記》:顆。下同。
62.↑ 《廣記》:卵。
63.↑ 此字依《廣記》補。
64.↑ 錄,留也。《廣記》改錄為收而刪注。
65.↑ 《廣記》:王母問帝。
66.↑ 《廣記》:年。
67.↑ 《廣記》:遍。
68.↑ 《類說》:靈虛。
69.↑ 拊,循也。石,如鳴球之類也。
70.↑ 《廣記》:湘陰。
71.↑ 藏本椿,依《文選·遊仙詩》注改。
72.↑ 按,上文作元靈。
73.↑ 武帝自称名。
74.↑ 音汝,後同。
75.↑ 在会切。
76.↑ 《類說》无此字。
77.↑ 居延切,察也。
78.↑ 音醋。
79.↑ 音芝。
80.↑ 此字以意補。
81.↑ 《廣記》:身。
82.↑ 《廣記》:當。
83.↑ 《廣記》:仙。
84.↑ 《廣記》有為字。下三句同。
85.↑ 《廣記》:精化為神,神化為液。比藏本多一句。
86.↑ 《廣記》:精。
87.↑ 音肉。《廣記》脈作脉。
88.↑ 《廣記》筋骨二字互易。
89.↑ 藏本:変化易形。依《廣記》改。
90.↑ 《廣記》有在字。
91.↑ 藏本:微言所說依《廣記》乙轉。
92.↑ 《廣記》出作錄之二字。
93.↑ 藏本:循。依《廣記》改。
94.↑ 《廣記》:言語既畢。
95.↑ 二字依《廣記》補。
96.↑ 《廣記》有矣字。
97.↑ 藏本无見字,依《廣記》補。
98.↑ 《廣記》:脉浮反升。
99.↑ 《廣記》有雖當二字。
100.↑ 《廣記》有以字。
101.↑ 《廣記》有也字。
102.↑ 藏本:謂。依《廣記》改。
103.↑ 《廣記》:思。
104.↑ 《類說》:客。
105.↑ 《廣記》:可。
106.↑ 藏本:仍。依《廣記》改。
107.↑ 《廣記》有一字。
108.↑ 藏本有相字。依《廣記》刪。
109.↑ 藏本:繫繫。依《廣記》改。
110.↑ 《廣記》:命駕。
111.↑ 藏本有使字。依《類說》刪。
112.↑ 藏本:住。依《類說》改。
113.↑ 《廣記》:願暫。
114.↑ 《廣記》:帝因問王母:“不審上元何真也?”
115.↑ 藏本及《廣記》並无此四字,俗刻本有之,存以俟考。
116.↑ 此句《廣記》作“俄而”二字,《類說》作“時頃”二字,盖約其文。
117.↑ 《廣記》並是二字。
118.↑ 《廣記》:皆。
119.↑ 此字依《廣記》補。
120.↑ 《廣記》:精耀。
121.↑ 《廣記》:青霜。
122.↑ 《廣記》:云。
123.↑ 《廣記》:曳。
124.↑ 《廣記》:亦。
125.↑ 此字依《廣記》補。
126.↑ 此句藏本但有振根二字,依《廣記》改補。
127.↑ 《廣記》:矣。
128.↑ 《廣記》有勤字。
129.↑ 《廣記》奢淫二字互易。
130.↑ 二字《廣記》作獲。
131.↑ 藏本:魂。依《廣記》改。
132.↑ 《廣記》:命逝。
133.↑ 《廣記》:失。
134.↑ 《廣記》:眼。
135.↑ 《廣記》:此五事者。
136.↑ 《廣記》:斤。
137.↑ 《廣記》:志。
138.↑ 《類說》无此字,俗刻上句往字移在已下,於文為順。
139.↑ 藏本:怨。依《廣記》改。
140.↑ 《廣記》:貧。
141.↑ 《廣記》:旦夕。
142.↑ 《廣記》:汝。
143.↑ 《廣記》:膻。
144.↑ 藏本:冀作異,依《類說》改。
145.↑ 此四句依《類說》,孤《廣記》作狐。
146.↑ 《廣記》:音。
147.↑ 《廣記》:閬。
148.↑ 《廣記》:於。
149.↑ 《廣記》:信吾言矣。
150.↑ 《廣記》:徹戢聖命。
151.↑ 《廣記》:為戒。
152.↑ 《廣記》:若其志道。
153.↑ 《廣記》:心凝真性。
154.↑ 《廣記》:不。
155.↑ 二字《廣記》倒。
156.↑ 《廣記》:後。
157.↑ 《廣記》有耶字。
158.↑ 《廣記》:佩。
159.↑ 《類說》:巾箱。
160.↑ 《廣記》有一卷書。
161.↑ 此字依《廣記》補。
162.↑ 二字《廣記》倒。
163.↑ 此字依《廣記》補。
164.↑ 其字依《類說》補。
165.↑ 《廣記》:心。
166.↑ 二字《廣記》倒。
167.↑ 《廣記》:山。
168.↑ 藏本有名字。依《廣記》刪。
169.↑ 依《廣記》補。
170.↑ 藏本:遵。依《廣記》改。
171.↑ 《廣記》:於。
172.↑ 《廣記》:居。
173.↑ 《廣記》:逶迤。
174.↑ 《廣記》:書。
175.↑ 藏本及作考,依《廣記》改。又,文瀾閣本作“禍必及也”。
176.↑ 《廣記》:逐靈。
177.↑ 藏本:撮。依《廣記》改。
178.↑ 《廣記》有當字。
179.↑ 《廣記》:束。
180.↑ 《廣記》:以。
181.↑ 藏本有當字。依《廣記》刪。
182.↑ 《廣記》:清。
183.↑ 藏本有今字。依《廣記》刪。
184.↑ 《廣記》有之字。
185.↑ 藏本:立。依上文改。
186.↑ 二字《廣記》倒。
187.↑ 《廣記》无。
188.↑ 《廣記》有於字。
189.↑ 二字《廣記》倒。
190.↑ 《廣記》:首。
191.↑ 《廣記》:得。
192.↑ 《廣記》:泄。
193.↑ 《廣記》:耶。
194.↑ 《廣記》有徹字。
195.↑ 自夫人但有致靈之方靈字起至此,藏本並脫去,依《廣記》補。
196.↑ 《廣記》:此也。
197.↑ 《廣記》:適可度於不死耳。
198.↑ 藏本有其字,依《廣記》刪。
199.↑ 《廣記》:耶。
200.↑ 五字依《廣記》補。
201.↑ 藏本:授。依《廣記》改。
202.↑ 二字《類說》倒。
203.↑ 《廣記》:青真是环入火弟子,所受六甲未聞別授於人,彼男官也。文與藏本異。
204.↑ 《廣記》有之將二字。
205.↑ 《廣記》:使勤而方獲。
206.↑ 《廣記》有耳字。
207.↑ 六字依《廣記》補。
208.↑ 《廣記:使。
209.↑ 二字依《廣記》補。文瀾閣本二字在起居上。
210.↑ 二字《廣記》倒。
211.↑ 此字依《廣記》補。
212.↑ 四字依《廣記》補。
213.↑ 二字依《廣記》補。
214.↑ 《類說》絕作異。
215.↑ 藏本:奢。依《廣記》改。
216.↑ 《廣記》:嘆。
217.↑ 《廣記》:然。属下讀。
218.↑ 《廣記》:矣。
219.↑ 《廣記》:魂。
220.↑ 《廣記》:下。
221.↑ 二句依《廣記》補。
222.↑ 藏本沉下有於字,依《廣記》刪。
223.↑ 藏本:必慎其禍。依《廣記》改。
224.↑ 《廣記》有真字。
225.↑ 藏本:之。依《廣記》改。
226.↑ 《廣記》:淪。
227.↑ 以字焉字,並依《廣記》補。
228.↑ 藏本:撮。依後文改。
229.↑ 藏本及《廣記》並无此字,俗刻本有之,應考。
230.↑ 藏本有之字,依《廣記》刪。
231.↑ 《廣記》:茧。
232.↑ 《廣記》:紫。
233.↑ 《廣記》:得其人。
234.↑ 《廣記》:蔽。下同。
235.↑ 《廣記》无。
236.↑ 《廣記》有於字。
237.↑ 《廣記》:上。
238.↑ 《廣記》:世。
239.↑ 《廣記》:故以。
240.↑ 後原作復,依《類說》改。
241.↑ 四字依《類說》補。
242.↑ 此字依《類說》補。
243.↑ 《廣記》:非。
244.↑ 此二字《廣記》作導從音樂四字。
245.↑ 《廣記》:雲彩郁勃。
246.↑ 《汉書》作南巡守。
247.↑ 《廣記》有集字。
248.↑ 《廣記》:清暢。
249.↑ 藏本有雲字,依《廣記》刪。
250.↑ 《類說》當作獲。
251.↑ 《廣記》:。
252.↑ 《廣記》:更。
253.↑ 《廣記》:萬民。
254.↑ 《廣記》:坑降殺服。
255.↑ 《廣記》:膏。
256.↑ 藏本二真作王母,依《類說》改。
257.↑ 藏本:乙丑。依《廣記》改。與《汉書·武帝紀》合。
258.↑ 四字依《類說》補。
259.↑ 生字依《類說》補。
260.↑ 自靈飛經至此十五字,藏本並脫去,依《廣記》補。
261.↑ 《廣記》:作並函並失。《類說》作並燒失不存。
262.↑ 藏本:嘗。依《廣記》改。
263.↑ 《廣記》:知。
264.↑ 二字藏本作一再字,依《廣記》改。
265.↑ 二字依《廣記》補
266.↑ 《廣記》:適。
267.↑ 《類說》惱作恨。
268.↑ 《廣記》有西憩二字。
269.↑ 《廣記》有宮字。
270.↑ 《廣記》:遍。
271.↑ 《廣記》有柱字。
272.↑ 自此是西胡康渠王至此,藏本但云此二物是帝所蓄用者,忽出在世間,人見其志云云,與《廣記》文異。盖二書互有刪改,遂令彼此參差,难於归並。以《廣記》所引文較詳,故從之。
273.↑ 《廣記》:因認以告。
274.↑ 《廣記》:之。
275.↑ 《廣記》有其日二字。
276.↑ 《廣記》有中字。
277.↑ 《廣記》:青布。
278.↑ 《廣記》:此。
279.↑ 《廣記》:商人放还,詔以二物付太庙。文與藏本異。
280.↑ 《廣記》:又帝崩時遺詔以雜經三十餘卷。
281.↑ 藏本:延康。《廣記》:建康。並東汉時年號,去武帝遠矣。《緯略》作元康,乃宣帝年號也,今從之。
282.↑ 《緯略》引作張純以箱及書奏上之。
283.↑ 自武帝時也至此十七字,藏本並脫去,依《廣記》補。
284.↑ 《廣記》有左右二字。
285.↑ 《廣記》有中字。
286.↑ 《廣記》:經。下同。
287.↑ 《廣記》有對字。
288.↑ 藏本:時料。依《廣記》改。
289.↑ 《廣記》:梓宮中。
290.↑ 《廣記》:都。
291.↑ 《廣記》:能。
292.↑ 此下應有脫文。



海内十洲記

2013-02-10 08:32:59 | 日記


汉武帝既聞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絕處。又始知東方朔非世常人,是以延之曲室,而親問十洲所在,所有之物名,故書記之。方朔云:“臣,學仙者耳,非得道之人。以国家之盛美,將招名儒墨於文教之內,抑絕俗之道於虛詭之迹。臣故韜隱逸而赴王庭,藏养生而侍朱闕矣。亦由尊上好道,且復欲抑絕其威儀也。曾隨師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純陽之陵,始青之下,月宮之間,內遊七丘,中旋十洲。踐赤縣而遨五岳,行陂澤而息名山。臣自少及今,周流六天,廣陟天光,極於是矣。未若凌虛之子,飛真之官,上下九天,洞視百萬。北極勾陳而並華盖,南翔太冊而棲大夏。東之通陽之霞,西薄寒穴之野。日月所不逮,星汉所不與。其上无復物,其下无復底。臣所識乃及於是,愧不足以酬廣訪矣。”

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覆死人面,當時起坐而自活也。有司聞奏,始皇遣使者賫草以問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東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养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於是慨然言曰:“可採得否?”乃使使者徐福發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攝楼船等入海尋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後亦得道也。

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会稽,去西岸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数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国也。

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萬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風山,声響如雷電。對天西北門上,多太玄仙官宮室,宮室各異,饒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處,甚肅肅也。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大如狸。張網取之,積薪数車以燒之,薪尽而獸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焦。斫刺不入,打之如灰囊。以鉄錘鍜其頭,数十下乃死。而張口向風,須臾復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以緝為布,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国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終无潔淨。唯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亦多仙家。

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萬里。上饒山川及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者。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風山,山恒震声。有紫府宮,天真仙女遊於此地。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此五芝,亦得長生不死,亦多仙家。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里。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鉄,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物如割泥。亦饒仙家。

生洲在東海丑寅之間,接蓬萊十七萬里,地方二千五百里。去西岸二十三萬里。上有仙家数萬。天氣安和,芝草常生。地无寒暑,安养萬物。亦多山川仙草眾芝。一洲之水,味如飴酪。至良洲者也。

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数萬各為群。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断之弦、刀劍断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使力士掣之,他處乃断,所續之際終无断也。武帝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用也。以為西国雖遠,而上貢者不奇,稽留使者未遣。又,時武帝幸華林園射虎,而弩弦断。使者時從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弦。帝驚曰:“異物也!”乃使武士数人,共對掣引之,終日不脫,如未續時也。膠色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黃色,盖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於是乃悟,厚謝使者而遣去,賜以牡桂乾薑等諸物,是西方国之所无者。又盖思東方朔之遠見。周穆王時,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滿於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靈人之器。秦始皇時,西胡献切玉刀,無復常滿杯耳。如此膠之所出,從鳳麟洲來,劍之所出,必從流洲來,並是西海中所有也。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侖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数。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鉄額之獸。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鳥之象,因名之為神鳥山。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数百里,名為反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聞之者,皆心震神駭。伐其木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餳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靈丸,或名之為反生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人鳥精,或名之為卻死香。一種六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数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卻活,不復亡也。以香死人,更加神驗。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兩,大如雀卵,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庫。又献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似狸,而色黃。命国使將入呈帝見之,使者抱之,似犬,羸細禿悴,尤怪其之非也。問使者:“此小物可弄,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百禽者,不必繫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為巨象之王,鸞鳳必為大鵬之宗。百足之蟲,制於螣蛇。亦不在於巨細也。臣国去此三十萬里,国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乾呂,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国時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家而貴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搜奇蘊而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車而濟弱淵,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遙,辛苦蹊路,於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实濟眾生之至要,助政化之升平。豈圖陛下反不知真乎?是臣国占風之謬矣。今日仰鑒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色,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多飾則奢侈。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恧然不平。又問使者:“猛獸何方而伏百禽?食啖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鄉耶?”使者曰:“猛獸所出,或生昆侖,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寿不窃,食氣飲露,解人言語,仁慧忠恕。當其仁也,愛護蠢動不犯虎豹;當其威也,一声叫發千人伏息。牛馬百物,驚断絙繫,武士奄忽,失其勢力。當其神也,立興風雲,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龍騰騖。處於太上之廄,役御獅子,名曰猛獸。盖神光无常,能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長帥者也。靈香雖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灾死者,將能起之。及聞氣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難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獸發声,試聽之。使者乃指獸,命喚一声。獸舐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靂。又兩目如■〈石韱〉磹之交光,光朗衝天,良久乃止。帝登時顛蹶,掩耳震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賁,皆失仗伏地,諸內外牛馬豕犬之属,皆絕絆離繫,驚駭放蕩,久許,咸定。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虎聞獸來,乃相聚屈積如死虎伏。獸入苑,徑上虎頭,溺虎口,去十步已來,顧視虎,虎輒閉目。帝恨使者言不遜,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遣四出尋討,不知所止。到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数百,亡者太半。帝試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錄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檢函,封印如故,无復香也。帝愈懊恨,恨不礼待於使者。益貴方朔之遺語,自愧求李君之不勤,慚衛叔卿於階庭矣。明年,帝崩於五柞宮。已亡月支国人鳥山震檀卻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時,何緣不得靈香之用耶?自合命殞矣。

滄海島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萬里。海四面繞島,各廣五千里。水皆蒼色,仙人謂之滄海也。島上俱是大山,積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腦石桂,英流丹黃子石膽之輩百餘種,皆生於島。石服之神仙長生。島中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数萬人居焉。

方丈洲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專是群龍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來此洲,受太玄生箓,仙家数十萬。耕田種芝草,課計頃畝,如種稻狀,亦有玉石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陰精水獸之輩。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廣狹浩污,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数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飛翔空玄。其樹雖大,其葉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絕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狀。真仙靈官,変化萬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為百身十丈者也。

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而謂之冥海也。无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昆侖,號曰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里。又有弱水周回繞匝。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侖之支輔也。積石圃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陽去此四十六萬里,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盆,下狹上廣,故名曰昆侖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戶山、承淵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靈之所宗。上通璇璣,元氣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城,象網輔也。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陰難到,故治无常處。非如丘陵而可得論尔。乃天地設位,物象之宜,上聖覌方,緣形而著尔。乃處玄風於西極,坐王母於坤鄉。昆吾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而光獸生於炎野;坎總眾陰,是以仙都宅於海島。艮位名山,蓬山鎮於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於長洲。高風鼓於群龍之位,暢靈符於瑕丘。至妙玄深,幽神難尽,真人隱宅,靈陵所在。六合之內,豈唯数處而已哉!此盖舉其摽末尔。臣朔所見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聖旨。昔曾聞之於得道者,說此十洲大丘靈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餘山川萬端,並无覿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鐘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高一萬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萬里。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種,上有金台玉闕,亦元氣之所舍,天帝居治處也。鐘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龍山,西有勁草山,東有束木山。四山,並鐘山之枝幹也。四山高鐘山三萬里,官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乃見鐘山尔。四面山乃天帝君之城域也。仙真之人出入,道經自一路,從平邪山東南入穴中,乃到鐘山北阿門外也。天帝君總九天之維,貴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之高,但當心有覌於昆侖也。昔禹治洪水既畢,乃乘蹻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归大功於九天。又禹經諸五岳,使工刻石,識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汉人所書。今丈尺里数,皆禹時書也。不但刻剫五岳,諸名山亦然。刻山之獨高處尔。今書是臣朔所具見,其王母所道諸靈藪,禹所不履,唯書中夏之名山爾。臣先師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侖鐘山、蓬萊山及神洲真形圖。昔來入汉,留以寄知故人。此書又尤重於岳形圖矣。昔也傳授年限正同爾。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內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宝秘。臣朔區區,亦何嫌惜而不止所有哉!然術家幽其事,道法秘其師。術洩則事多疑,師顯則妙理散。願且勿宣臣之意也。

武帝欣聞至說,明年遂復從受諸真形圖。常帶之肘後,八節當朝拜靈書,以書求度脫焉。朔謂滑稽逆知,預覌帝心,故弄萬乘,傲公侯,不可得而師友,不可得而喜怒,故武帝不能尽至理於此人。

洞冥記4

2013-02-10 08:24:36 | 日記


 武帝暮年,弥好仙術,與東方朔狎昵,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曰:“服何藥耶?”朔曰:“東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魚。”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鳥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烏目,不聽下也,長其食此草。盖鳥獸食此草,美悶不能動矣。”帝曰:“子何以知乎?”朔曰:“臣小時掘井,陷落地下数十年,无所托寄。有人引臣欲往此草,中隔紅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只屐與臣,臣泛紅泉,得至此草之處,臣採而食之。其国人皆織珠玉為業,邀臣入雲煓之幕,設玄雕枕,刻玉,銅鏤為日月雲雷之狀,亦曰縷雲枕。又荐蛟毫之白縟,以蛟毫織為縟也。此毫柔而冷,常以夏日舒之,因名柔毫縟。又有水藻之屏,臣舉手拭之,恐水流濕其席,乃其光也。”

帝所幸宮人,名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不欲衣纓拂之,恐体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於芝生殿唱回風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麗娟於明離之帳,恐塵垢污其体也。帝常以衣帶繫麗娟之袂,閉於重幕之中,恐隨風而去也。麗娟以琥珀為佩,置衣裾裡,不使人知,乃言骨節自鳴,相與為神怪也。

有丹蝦,長十丈,鬚長八尺,有兩翅,其鼻如鋸。載紫桂之林,以鬚纏身急流,以為棲息之處。馬丹嘗折蝦鬚為杖,後棄杖而飛,鬚化為丹,亦在海傍。

帝升望月台,時暝,望南端有三青鴨群飛,俄而止於台上,帝之。至夕,鴨宿於台端,日色已暗,帝求海肺之膏以為燈焉,取靈■〈氵輂〉布為纏,火光甚微,而光色无幽不入。青鴨化為三小童,皆著青綺文繻,各握鯨文大錢五枚,置帝几前。身止影動,因名輕影錢。

元封三年,數過国献能言龜一頭,長一尺二寸,盛以青玉匣,廣一尺九寸,匣上豁一孔以通氣。東方朔曰:“唯承桂露以飲之,置於通風之台上。”欲往卜,命朔而問焉,言无不中。

唯有一女人愛於帝,名曰巨靈。帝傍有青唾壺,巨靈乍出入其中,或戏笑帝前。東方朔望見巨靈,乃目之,巨靈因而飛去。望見化成青雀,因其飛去,帝乃起青雀台,時見青雀來,則不見巨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