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之子~LUNATIC~

冇漫畫睇會死
冇漫畫睇會死
冇漫畫睇會癲
*為減少社會危害,請給社畜漫畫

小豬的教室 (School Days with a Pig)

2009年08月28日 | 聲色犬馬
Yahoo! 電影

老實說,看小豬的教室有一半是因為妻夫木聰。

日本素來有拍動物片的習慣,如導盲犬、地震犬之類的多不勝數,不是救災就是病死,不論事件有何不同,總之最後就要死。今次對象換了一頭豬,還真的以為不同了。可能形象差太遠了,一頭豬就把過去的歷史都抹走,給我騙入局了。

要說殘忍可能有點吧,不過人類要進食,而蛋白質豐富的肉類絕不可以少。為了令六年二班的同學體會「食物和生命的關聯性」,妻夫木聰老師帶了一頭小豬給全班飼養,並在學期終終結牠的性命,即把小豬送去屠牢場製成肉食。而這頭幸運或不幸的小豬取名為小p。

大家一定以為給「食物」取名是件愚蠢至極的行為。想來也當然,家中給我屠牢的玩偶大多沒有改名,沒有人跟食物培養感情再吃掉的道理,否則就是喪心病狂。當然老師也有勸阻過,但見小可愛們興致勃勃,也就罷了。

日子一日一日過去,小豬一天一天長大,變得愈來愈大,也愈來愈不可愛。之後終結之日逐漸迫近,班上分成兩個派系,吃與不吃。正如老師所期待的,大家都就著有感情的「食物」,探討著吃與不吃的理由,生命到是是什麼,殺戳與屠宰的分別。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這跟羅生門事件不一相,沒有退步的空間,只要「不吃派」一退讓,小豬就必死無疑。「吃派」認為反正也要畢業,也見不到小豬,假如三年級後悔照顧大豬,同樣會落得送去屠宰場的結果,倒不如在自己的看顧下送死吧。寧為肉餅,不為豬全。這種心態則跟羅生門有點相似,有的更激烈到提出親自屠宰的論調。至於「不吃派」又指「吃派」因不能照顧小豬就送去屠宰的行為不負責任,而「吃派」又指「不吃派」不能照顧又不送去屠宰,更不負責任。

每一次的辯論,我都想到不想負責任的主人,新鮮感過後就把寵物遺棄或送去安樂死,當然跟小豬的情況有點不一樣,畢竟小豬是作為「肉食」的前提下飼養的,想到如此心情就有點複雜。

其實,如果主動提出領養的班級是有氣有力高年生,而不是幼少無力的三年級的話,問題可能早就解決。結果在多次的激辯後,仍以13-13平手,得不到結論的情況下,老師神聖的一票成為生死的關鍵,不能說自作孽,只是老師總不能獨善其身,小豬生死是全民參與的。

至於我的看法,作為肉食者,鄙人認為肉是要食,家畜亦要屠宰,不過宰的不是改了名的寵物。

Yahoo! 電影

為了看動物的人大可不必進場,因為小豬可愛登場的機會不多,片中亦無特意搬弄可愛的鏡頭,所以不要太期待,但我偏偏是衝著小豬進場哦。

人沒有掌管他人生命的能力,但家禽則另當別論,家禽生出來就是為了成為食物,即是死,出生是為死亡,聽起來有點悲哀,若按戲中的說法,就是延續逐生命,對我來說只是好聽的話,到最後又是把自己的生命建立是他人的生命之上,雖然我不反對,在人吃人,鬼吃鬼的香港,就是吃與被吃的生活,我當然不反對。總之,就是一個本身已沒有未來的生命,或終將成為食物的生命,這個生命的話題才能存在,否則都成了無情的殺戳,或高傲地看待生命。作為教育生命,確實是一個有意義的電影,但家長們可否不要帶小朋友進場呢?至於也要跟片中的主角們一樣六年級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