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からずっと周立波にはまっています。
周立波をご存じのない方に、長編の紹介文を転載いたします。
一张生动的脸,一头油光可鉴、三七分开一丝不乱的「头势」,周立波站在上海美大戏院舞台上,在眩目的舞台灯光下,以「海派清口」的表演形式,用超过一百二十分钟说讲唱跳的演艺,换来了一千三百座无虚席的观众连续不断的笑声、掌声。笑声带来的不仅是现场的欢乐,更荡漾在黄浦滩上空,冲击着穷得只剩下钱的苦涩,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上海人开怀的笑意。海派清口更以近贴时事、时政的内容吸引观众,在大陆开政治模仿秀之先河,让观众在笑声中回味、思考、展望,这更像是一场娱乐化的精湛时事报告、专题演讲,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沉闷生态,活跃了上海人富裕后的社会生活。
虽然周立波的演出至今仍信守「三不一没有」,即演出不出上海、不上电视、不上广播,没有免费戏票,坚持用普通话夹带上海方言演出,但并没有影响他的海派清口在全国甚至海外华人圈中广为流传,迅速走红。今年四月海派清口的DVD推出,据说,正版碟在上海上市首日,代理商就大赚了五十万。很快盗版碟也铺天盖地。上海徐家汇一位经营盗版碟有五年多历史的小贩告诉亚洲周刊,周立波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三套碟三十元人民币,不打折。平均每天可以卖二、三百张,购买者有上海人,有外地人,还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有人一买就是几套,要带出去送人。估计光上海,半年来就卖出几千万套,「周立波也让我们小赚了一把」。
周立波是上海滑稽戏科班出身,早在一九八一年就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滑稽界元老周柏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上海滩就小有名气,被称为「上海活宝」。文化名人余秋雨曾夸周立波:「上海五十年才能出一个姚慕双(滑稽界泰斗)和周柏春,但像周立波那样有才气的喜剧演员要一百年才出一个。」
参考栋笃笑单口相声
百年出一个周立波,一出台就轰动上海滩。十多年前,周立波因故离开舞台闯荡江湖,下海经商,做过众多行当,亦曾出国到日本闯天下。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周立波复出,他融合上海的独脚戏,参考香港的「栋笃笑」,吸收北京单口相声之长,独创「海派清口」,在舞台上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演出超过两个小时。第一场演出在兰心大剧院,门票销售一空。他以调侃时事为主,连续几十场时事盘点,每场都有新内容。
每年,周立波都会演出三台内容推陈出新的专场,每场都有鲜明的主题,教育、医改、住房、经济发展等都是周立波思考的重点。主基调确定,但内容可能依据当日新闻天天不同。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评议,有未来的展望。《笑侃三十年》是在改革三十年后希望让人学会感恩,通过对三十年回忆的梳理,重拾记忆,原来我们过去是这样的,现在比过去要好得多了。「你没失去什么,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
唤醒上海人文化自豪感
《笑侃大上海》通过一次集体的回忆,要唤醒上海人的文化自豪感,寻找对这座城市骄傲的理由。为上海文化振名,为海派文化振兴。周立波的框架是有战略高度的。《我为财狂》要通过一张嘴来演绎各个行业对财富的追求,并揭示社会的弊端。周立波会传达很先进的理财观,让人耳目一新。周立波说:「接下来的演出,我会对股市、房市作出一番的评论,我的预见会走在世界的前面。很多媒体人看不懂,他们说你像一个思想家,我回答说,我不想做思想家,但我在向这方面努力。我看上去是一种搞笑,背后是一场很严谨的思索和考虑。」
周立波首先是一个观察家,他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光纸媒要看十四份,保持一定时间上网,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至少三四个小时,如果休息在家他可以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的书。对很多行业、很多现象,都会去做深层次的反思,去征询专家的意见。为了针对理财博览会开出「我为财狂」专场,周立波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泡在博览会上,听专家讲座,搜集相关数据。在舞台上,他用三分钟的时间将金融危机的起因到后果讲得清清楚楚,下面观众全部是金融界人士,为他鼓掌。「我说全世界还没有人可以用三分钟的时间讲清金融危机。这就是我自己很自傲的地方,因为我用心了,我用功了。」
他也是一个思考家。这是超越了单纯表演的艺术,或者说舞台上是表演,背后是思想及对现实的总结,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周立波很深刻的说:「我跟同行们的不同是,他们在生活,而我在思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这个社会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思考。我是在思考,大家都在生活,接触的都是群众。有些人不是说没有思考,而是他们不会思考,或者是不愿意思考。思考要有基础,没有高度,绝对不会有深度的。这是个海拔问题?」每天对信息的浏览,亲身经历,博览形成的思考,周立波称自己是「看家」,先观察,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捧周立波场的,大多是中产阶层的「小资」,更有财大气粗的大腕,有上市公司的老总数次进入剧院,要现场直面海派清口。上海「奔驰」车的VIP客户,即至少已购买二三辆「奔驰」车的大款,因为买不到票,集体要求组织小范围与周立波见面。他们请来周立波,在上海最顶级的场所,数十人以沙龙形式如高峰论坛般,由周立波向一众精英群体开讲,讲汽车改变生活,讲幽默改变生活,然后互动提问;上海象棋赛开幕式,也请周立波到场演讲。周立波的演讲出场费远超过当今最红的经济学专家数倍,也有银行界要出价上百万包场。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但未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周立波就是从演员变成专家的。专业人士请周立波去,他提供的思考给他们启发。一些房地产的楼盘开盘,发展商请周立波到场,由他谈房产。周立波可以从地契开始,一直说到销空。周立波说:「我会告诉他们买楼的道理,从区域、地域包括房产总体走势及国家政策全部讲到,而且笑声不断。没有一个曲艺演员可以做到,也没有一个专家可以在说笑中做到。」
周立波和专家自然有区别,他认为:「这种区别在于,专家把很通俗的东西变为人家听不懂的东西,我是把专家的话变为人家听得懂的话,做的事情一样,结果不一样。专家一定要说一点你听不懂的东西,显示他是专家,我一定要把专家的东西破掉。」
周立波不认同有的演员「要接近群众」的说法,「我说你不是群众吗?他们说要下生活,我问,你不在生活吗?你在天堂里吗?这种说法的语法本身就混乱。都是过去那种假大空,很无聊的。我可以做一个文化的旁观者,我会有自己独到的思路,会从参与中解脱出来,然后冷眼看世界,解读世界出了什么问题。当然我没有有的学者那种悲天悯人,我所反映的快乐是很真实的,我有自己的观点,我需要有自己的观点,我前面举的共产党是名牌的例子,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听了都很开心」。
海派清口的票都在几个月前就全部订走了,票价三百八,极端黄牛价卖到三千元一张。八百到一千五是常态。周立波的这种现象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上海绝大部分
> 中产阶级的要求,虽然,周立波希望来看海派清口的观众应该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因为他的很多话是话中有话的,用周立波的话说,「和台下观众之间有一
种文化密码,我只讲半句下面就笑了,一定是有阅历、有经历、会解读的观众」。不过,在上海,周立波已经家喻户晓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正值放暑
假期间,很多小朋友到剧场观看他的演出,还学周立波的腔调讲,「做塌伊(干掉他)」。因为周立波有一种酷酷的坏。小孩喜欢,这种坏是一种调皮。有小孩
模仿周立波演「打桩模子」,走得太快把牙齿都摔断了。周立波说:「我要强调儿童 不宜模仿,这要有
专业水平,或者要有家长陪护下。」就这样,他的演出老少咸宜。 周立波的表演普及性很强,进场的人有限,但家家户户通过DVD看周立波,只要有机会,观众仍然会再进剧场,去体验现场感。上海行政干部学院周东华教授认为,周立波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不是单纯的文化表达,他带有实证和新闻性,只要世界上发生新事件,他表演也跟着变,内容紧贴时政、社会,不断更新。同样一条新闻,到周立波这儿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多了。周立波可能随口讲了一件事和他的观点,但产生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报刊媒体。这就是值得深思的。
形象表述改革开放经历
周立波小档案
生于一九六七年,一九八一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八十年代末,其表演风格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九十年代初,曾经离开舞台十余年。周立波入过狱、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后重返舞台。二零零八年底,由周立波创作,以上海话为主,普通话为辅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笑侃三十年》等在全国轰动。
ちょっと長すぎたでしょうか?
周立波の面白さは、上海語がわからないと、たとえ中国人であっても、その面白さはなかなか伝わらない、そして、私にとって彼の最大な魅力は、面白さだけではなく、一種の親近感です。彼のような「油腔滑調」、「油嘴滑舌」な人は周りに必ずいたもの。youtubeで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よ。
中国語教室・翻訳・通訳のアカデミーブリッジ

東京都中央区茅場町駅より徒歩70秒
周立波をご存じのない方に、長編の紹介文を転載いたします。
一张生动的脸,一头油光可鉴、三七分开一丝不乱的「头势」,周立波站在上海美大戏院舞台上,在眩目的舞台灯光下,以「海派清口」的表演形式,用超过一百二十分钟说讲唱跳的演艺,换来了一千三百座无虚席的观众连续不断的笑声、掌声。笑声带来的不仅是现场的欢乐,更荡漾在黄浦滩上空,冲击着穷得只剩下钱的苦涩,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上海人开怀的笑意。海派清口更以近贴时事、时政的内容吸引观众,在大陆开政治模仿秀之先河,让观众在笑声中回味、思考、展望,这更像是一场娱乐化的精湛时事报告、专题演讲,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沉闷生态,活跃了上海人富裕后的社会生活。
虽然周立波的演出至今仍信守「三不一没有」,即演出不出上海、不上电视、不上广播,没有免费戏票,坚持用普通话夹带上海方言演出,但并没有影响他的海派清口在全国甚至海外华人圈中广为流传,迅速走红。今年四月海派清口的DVD推出,据说,正版碟在上海上市首日,代理商就大赚了五十万。很快盗版碟也铺天盖地。上海徐家汇一位经营盗版碟有五年多历史的小贩告诉亚洲周刊,周立波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三套碟三十元人民币,不打折。平均每天可以卖二、三百张,购买者有上海人,有外地人,还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有人一买就是几套,要带出去送人。估计光上海,半年来就卖出几千万套,「周立波也让我们小赚了一把」。
周立波是上海滑稽戏科班出身,早在一九八一年就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滑稽界元老周柏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上海滩就小有名气,被称为「上海活宝」。文化名人余秋雨曾夸周立波:「上海五十年才能出一个姚慕双(滑稽界泰斗)和周柏春,但像周立波那样有才气的喜剧演员要一百年才出一个。」
参考栋笃笑单口相声
百年出一个周立波,一出台就轰动上海滩。十多年前,周立波因故离开舞台闯荡江湖,下海经商,做过众多行当,亦曾出国到日本闯天下。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周立波复出,他融合上海的独脚戏,参考香港的「栋笃笑」,吸收北京单口相声之长,独创「海派清口」,在舞台上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演出超过两个小时。第一场演出在兰心大剧院,门票销售一空。他以调侃时事为主,连续几十场时事盘点,每场都有新内容。
每年,周立波都会演出三台内容推陈出新的专场,每场都有鲜明的主题,教育、医改、住房、经济发展等都是周立波思考的重点。主基调确定,但内容可能依据当日新闻天天不同。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评议,有未来的展望。《笑侃三十年》是在改革三十年后希望让人学会感恩,通过对三十年回忆的梳理,重拾记忆,原来我们过去是这样的,现在比过去要好得多了。「你没失去什么,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
唤醒上海人文化自豪感
《笑侃大上海》通过一次集体的回忆,要唤醒上海人的文化自豪感,寻找对这座城市骄傲的理由。为上海文化振名,为海派文化振兴。周立波的框架是有战略高度的。《我为财狂》要通过一张嘴来演绎各个行业对财富的追求,并揭示社会的弊端。周立波会传达很先进的理财观,让人耳目一新。周立波说:「接下来的演出,我会对股市、房市作出一番的评论,我的预见会走在世界的前面。很多媒体人看不懂,他们说你像一个思想家,我回答说,我不想做思想家,但我在向这方面努力。我看上去是一种搞笑,背后是一场很严谨的思索和考虑。」
周立波首先是一个观察家,他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光纸媒要看十四份,保持一定时间上网,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至少三四个小时,如果休息在家他可以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的书。对很多行业、很多现象,都会去做深层次的反思,去征询专家的意见。为了针对理财博览会开出「我为财狂」专场,周立波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泡在博览会上,听专家讲座,搜集相关数据。在舞台上,他用三分钟的时间将金融危机的起因到后果讲得清清楚楚,下面观众全部是金融界人士,为他鼓掌。「我说全世界还没有人可以用三分钟的时间讲清金融危机。这就是我自己很自傲的地方,因为我用心了,我用功了。」
他也是一个思考家。这是超越了单纯表演的艺术,或者说舞台上是表演,背后是思想及对现实的总结,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周立波很深刻的说:「我跟同行们的不同是,他们在生活,而我在思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这个社会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思考。我是在思考,大家都在生活,接触的都是群众。有些人不是说没有思考,而是他们不会思考,或者是不愿意思考。思考要有基础,没有高度,绝对不会有深度的。这是个海拔问题?」每天对信息的浏览,亲身经历,博览形成的思考,周立波称自己是「看家」,先观察,然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捧周立波场的,大多是中产阶层的「小资」,更有财大气粗的大腕,有上市公司的老总数次进入剧院,要现场直面海派清口。上海「奔驰」车的VIP客户,即至少已购买二三辆「奔驰」车的大款,因为买不到票,集体要求组织小范围与周立波见面。他们请来周立波,在上海最顶级的场所,数十人以沙龙形式如高峰论坛般,由周立波向一众精英群体开讲,讲汽车改变生活,讲幽默改变生活,然后互动提问;上海象棋赛开幕式,也请周立波到场演讲。周立波的演讲出场费远超过当今最红的经济学专家数倍,也有银行界要出价上百万包场。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但未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周立波就是从演员变成专家的。专业人士请周立波去,他提供的思考给他们启发。一些房地产的楼盘开盘,发展商请周立波到场,由他谈房产。周立波可以从地契开始,一直说到销空。周立波说:「我会告诉他们买楼的道理,从区域、地域包括房产总体走势及国家政策全部讲到,而且笑声不断。没有一个曲艺演员可以做到,也没有一个专家可以在说笑中做到。」
周立波和专家自然有区别,他认为:「这种区别在于,专家把很通俗的东西变为人家听不懂的东西,我是把专家的话变为人家听得懂的话,做的事情一样,结果不一样。专家一定要说一点你听不懂的东西,显示他是专家,我一定要把专家的东西破掉。」
周立波不认同有的演员「要接近群众」的说法,「我说你不是群众吗?他们说要下生活,我问,你不在生活吗?你在天堂里吗?这种说法的语法本身就混乱。都是过去那种假大空,很无聊的。我可以做一个文化的旁观者,我会有自己独到的思路,会从参与中解脱出来,然后冷眼看世界,解读世界出了什么问题。当然我没有有的学者那种悲天悯人,我所反映的快乐是很真实的,我有自己的观点,我需要有自己的观点,我前面举的共产党是名牌的例子,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听了都很开心」。
海派清口的票都在几个月前就全部订走了,票价三百八,极端黄牛价卖到三千元一张。八百到一千五是常态。周立波的这种现象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上海绝大部分
> 中产阶级的要求,虽然,周立波希望来看海派清口的观众应该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因为他的很多话是话中有话的,用周立波的话说,「和台下观众之间有一
种文化密码,我只讲半句下面就笑了,一定是有阅历、有经历、会解读的观众」。不过,在上海,周立波已经家喻户晓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正值放暑
假期间,很多小朋友到剧场观看他的演出,还学周立波的腔调讲,「做塌伊(干掉他)」。因为周立波有一种酷酷的坏。小孩喜欢,这种坏是一种调皮。有小孩
模仿周立波演「打桩模子」,走得太快把牙齿都摔断了。周立波说:「我要强调儿童 不宜模仿,这要有
专业水平,或者要有家长陪护下。」就这样,他的演出老少咸宜。 周立波的表演普及性很强,进场的人有限,但家家户户通过DVD看周立波,只要有机会,观众仍然会再进剧场,去体验现场感。上海行政干部学院周东华教授认为,周立波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不是单纯的文化表达,他带有实证和新闻性,只要世界上发生新事件,他表演也跟着变,内容紧贴时政、社会,不断更新。同样一条新闻,到周立波这儿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多了。周立波可能随口讲了一件事和他的观点,但产生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报刊媒体。这就是值得深思的。
形象表述改革开放经历
周立波小档案
生于一九六七年,一九八一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八十年代末,其表演风格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九十年代初,曾经离开舞台十余年。周立波入过狱、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后重返舞台。二零零八年底,由周立波创作,以上海话为主,普通话为辅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笑侃三十年》等在全国轰动。
ちょっと長すぎたでしょうか?
周立波の面白さは、上海語がわからないと、たとえ中国人であっても、その面白さはなかなか伝わらない、そして、私にとって彼の最大な魅力は、面白さだけではなく、一種の親近感です。彼のような「油腔滑調」、「油嘴滑舌」な人は周りに必ずいたもの。youtubeで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よ。
中国語教室・翻訳・通訳のアカデミーブリッジ


東京都中央区茅場町駅より徒歩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