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交響曲

When the match ends, the memories begin.
宜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三分一港人認記性差

2007年03月19日 | 隨筆雜記
(星島日報報道)

任何人都試過「無記性」的時候,尤其港人生活緊張,對記憶力更有影響。香港記憶學總會調查顯示,近三分一受訪市民,認為自己的記性差或很差﹔兩成人更經常擔心記憶力衰退。受訪者又會以不同方法改善記憶,包括打麻將或吃補品。記憶學總會建議市民,透過系統訓練,善用左右腦以強記憶。

  香港記憶學總會於去年十一月至本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了一千一百名市民。調查顯示,五成八受訪者認為自己記憶力普通,三分一人更認為自己的記性差或很差。表示經常或有時擔心記憶力衰退的受訪者,分別有近兩成及六成﹔過半受訪者估計,記憶力於三十至五十歲間衰退,三成一人更相信,記憶力在三十歲前就會開始衰退。

  調查又發現,六成半受訪者指,最需要改善記憶力的範疇為學習或工作,認為是日常生活的亦有兩成。雖然四成受訪市民表示,沒有用任何方法改善記憶力,但四成四受訪者以早睡早起來強記性,其餘亦有人打麻將、進食補品或補腦食品,如人參、豬腦及OMEGA 3等,保持頭腦靈活。

  香港記憶學總會表示,研究證實負責創作的右腦,記憶力比處理文字、邏輯的左腦強一百萬倍,建議市民透過系統訓練,善用右腦。學會又指,只要接受適當訓練,記憶力不一定隨年齡減弱,且任何年齡都可學習記憶學,一般港人只須兩三個月便能掌握。

  香港記憶學總會主席李玉娟解釋,從小學階段起,市民開始習慣只用一邊腦記,而非兩邊,因此影響記憶效能,她說﹕「(香港)教育系統偏向運用左腦,右腦少參與,所以零至六歲的小孩學習能力最高,因為那時候是全腦學習。」

  李玉娟「教路」,市民可以將文字轉化成圖像或故事,將可更有效記憶,如學生可將默書的生字,以故事串連起來,利用右腦幫助記憶。她又表示,打麻將、象棋及數獨遊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均有助防止記憶力衰退。

-------------------
上文的建議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其實真係唔多掂,就以我為例,家陣二十都未到就已經成日「大頭蝦」,雖然唔記得個d以「雞毛蒜皮」既事為多,但弊在唔記又唔得喎。(矛盾!?)

所以呢,對我而言以筆記簿記錄會係其中一個可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能夠履行事件的比率為55%以上,成功率就首兩年來說已相當不俗。

而事實上,「無記性」已經成為唔少時下香港年青人既通病之一,當真是未解決呢。

最新の画像もっと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