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戒烟中 我愛MIMIAO 我希望処ヲ件事儿能一様長久

私が好きなものは全部ここにいる

各説各話 姚大鈞+schizoid_man選譯

2004-09-07 | Weblog


要在樂評家身上找到適量的共鳴、知識、誠實、和勇氣是多麼的難啊。而音樂評論郤往往是毫無這些美的人的職業;這對音樂界來說,確實可悲。
C.P.E. Bach, 1773


千萬別理會樂評家說的話。世上還沒有一座雕像是為樂評家而立的。
西貝留士


評論家就是以品味鬆地紮綑起來的一束偏見。
Whitney Balliet, 1962


耳朵雖不贊同但郤總是容忍一些音樂;你要是把它們轉到嗅覺範圍的話,是會令人立刻掩鼻而逃的。
Jean Cocteau


有一次一位女觀眾抱怨說她聽不懂邁爾斯戴維士吹奏的音樂,邁爾斯回以聖人般的絕妙藝術觀:「我花了二十年的鑽研和練習才能實現我今天表演中想達到的境界。她怎麼能期望只聽了五分鐘就懂?」
Mile Davis, 1973 (Duke Ellington 轉述)


要讓一首怪物般的現代樂作品引起人們藝術上的好奇,通常大約要等二十年;把它提升到傑作的地位,還要再花二十年。
Nicholas Slonimsky, 1953


音樂是一種以聲音現象去捕捉詩意的藝術。
大英百科全書


音樂能直接感動人心,而不像文字是訴諸理念。音樂能直接溝通思想,就像香水。
巴爾札克, 1839


貝多芬的音樂是關於音樂的音樂。
尼采


人類語言之終,即音樂藝術之始。
華格納


音樂是聽覺的自然法則。
安東‧魏本 (1883-1945)


這個飛機的世紀應該有它自己的音樂。既然無前例可循,我只好重新創造。
布西


音樂不需要新奇;不,越是老舊,越是熟悉的音樂,效果越強。
歌


我偶爾也演奏一些現代作曲家的作品。目的有二:一,讓作曲家打消再寫更多的念頭;二,提醒自己我有多喜歡貝多芬。
海菲茲


在今天,音樂作品裡最重要的成份就是用節奏的驚嚇去跟淫豔的旋律對比。音樂要是照這樣走下去,到世紀末,就將演變成一種粗淺的旋律和野蠻的節奏混合而成的野蠻音樂。這對於西元兩千年的愛樂者的變形走樣了的耳朵,將是再合適不過了!
Arthur Honegger (1892-1955)


想去找尋一種可用以嚴格準確地討論音樂的批評語彙是荒誕的;因為連傳統記譜法甚至都無法準確記錄我們聽到的聲音。
Jacques Barzun, 1951


沒有爭議性的音樂怎能叫前衛音樂?同理,前衛音樂的樂評,也該帶點爭議性吧!
鐵葫蘆, 1996


樂評是直覺音樂經驗的合理化。
Alan Walker, 1968


在這個缺乏藝術品位和尺度的國度裡,讓一個中文系畢業生來做樂評人,只能証明國民素質有待提高。
顏峻(蘭州)


合成器的世界開啟了通往音樂無限的大門。
John McLaughlin, 1975 (Time Magazine)


現代音樂跟古柯鹼一樣危險。
Pietro Mascagni, 1927


我們尋找新的聲響,新的音程,新的曲式。它帶領我們到哪兒,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那會像是知道我死亡的日期。
Pierre Boulez (1925--)




資訊其實並不重要。再多的資訊,再多的音樂,給腦筋僵化的人聽,也只能說是 falling on deaf ears(洋人妙語,其直接了當,勝過對牛彈琴、鴨子聽雷)。

聽新音樂,也就是要解放耳朵 

草胡蘆

如果說有人性就是說些蜜語甜言,那我寧可無人性。


你的酒館論(国人对于jazz的理解),我是完全同意你的,但當下國人可說是百分之百不同意。^_^ 而音樂的偉大,爵士樂的偉大,就在於它能一樣米養百樣人。

社會整體的原創能量未曾也不曾減,只是原創人口之社會身分社會地位起了極大的本質上的扭轉!



首先,天才樂人,尤甚是爵士樂人,都是極早熟的。二十幾歲一般是他們的巔峰期。可惜的是,熟得越早,壞得越快。

其次,很不幸的,爵士樂界採終身制,沒有退休這一說。樂人只要活著,不管肚子裡還有沒有東西,可以終身出唱片。

像 John McLaughlin, Keith Jarrett 老活著老出唱片,受苦受罪的不只是他們,聽眾見了他們就像今天見馬龍白蘭度:難受。歲月固然不饒人,可藝人也絕不饒觀眾

dajuin 太好玩了!!!!



日本的假自由即興,真是抱歉,個人完全沒興趣。那是任何一個有探索心的正值青春期的樂器手都會經過、應該經過的階段。在那之外還續繼下去,就好笑了。那是自己玩的東西,不是聽別人玩的東西。你可以聽阿部的聲音檔自己判斷dajuin一针见血!!!!